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34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34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宏本就不是宏图大略之明君,心中只有享乐,哪里有分析天下大事的眼力?此刻听闻自己的皇叔这样一说,顿时感觉到,如真能把自己的圣贤之名弘扬到全天下,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至于这样做会不会有什么隐患,那就不是刘宏能够想得到的了。

    不悦的脸色逐渐缓和了下来,刘宏笑着问道:“皇叔有何高见?”

    刘焉答道:“天下自古便分为九州,每州置州牧一人,代替天子管控天下,陛下何不恢复九州州牧制度,废除刺史制,重新将州郡大师集中到一人的身上,然后任用亲信之人,分赴各州,这样一来,九州子民,皆能得以受到教化,瞻仰陛下的恩德。”

    这刘焉,乃是真正的野心家,他明着是为了宣扬刘宏的仁德,实则却是在为自己谋取私利,所谓的恢复九州州牧制度,其实就等于是回到了汉初的诸侯制,那可是世代的倒退了。不过刘焉毕竟老谋深算,这一席话说的很是漂亮,让刘宏心花怒放,根本没琢磨到刘焉心中真正的用意。

    刘焉的话刚刚说完,大将军何进连忙附和道:“陛下,太常所言甚为有理。届时,外有九州州牧为陛下分担政事,内有我等誓死效命,陛下还有何可担忧之事?”

    他已经和刘焉商量好了,等刘宏答应下来重置九州的事情后,刘焉就会离开洛阳城,到外面去找一个州逍遥自在,而洛阳城内的大权,自然便会落到身为大将军的何进身上,掌握了洛阳城,那可就等于是掌握了整个朝廷啊,这样互利互惠的利益分割,能让彼此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所以何进这个屠夫出身的莽夫,才会和皇室出身的刘焉一道前来,请求刘宏恢复九州州牧制。

    刘焉与何进一唱一和,把刘宏哄得心花怒放,可却让一旁的蹇硕流下了一头的冷汗。蹇硕心中清楚,州牧制一旦被恢复,有些野心的人势必都会争夺州牧的位置,这样一来,洛阳城中错综复杂的势力,势必会大大减弱,成为何进一个人的独角戏,到那个时候,还会有他蹇硕左右逢源的空间吗?以何进那个屠夫的性格,恐怕用不了多久,便会向自己亮出屠刀了吧?

    蹇硕心中快速的思索着,寻思着想个什么办法能阻止恢复州牧的事宜,可是还不等他相处对策,便听到刘宏大笑着说道:“好,好啊!便依皇叔之见,朕这就颁诏废除刺史制,恢复州牧制,至于详细的地域划分,州牧人选,皇叔便与宗正商量着办好了。”

    刘宏口中的宗正,乃是掌管皇族事宜的刘虞,同样也是刘宏的皇叔,与刘焉都是汉室宗亲。

    得到了刘宏的御口亲承,刘宏心中大定,拍着胸脯保证:“陛下情放心,老臣等会竭尽全力,办理好重置州牧的事情。”

    刘宏点了点头,心中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来,对刘焉说道:“对了,现在西凉战事未定,暂时就不要设置凉州的州牧了,依旧让董卓以西凉刺史之职暂代凉州吧。等到战事平定下来之后,再行论功封赏,朕可是很期待马孟起那个小子呢。届时,皇叔不要忘了,给这个小子一点特殊的照顾。”

    能让贪财如命的刘宏,主动赐予封赏,可见马超的崛起,是真的让刘宏感到很开心。马超倒是误打误撞的无意之间,迎合了刘宏的心思。

    暗暗将马超的名字记在了心中,刘焉向刘宏行礼之后,便和大将军何进退出了西园。

    等到刘焉与何进退下去之后,刘宏兴致高昂的步入西园百花盛开之处,欣赏起美景来。跟在他身边的蹇硕,眼睛虽然也是看向鲜花,可心思却全然没了赏花的兴致,无数念头在心中快速的飞转着,最后汇聚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方案,定格在了蹇硕的心头上。

    在刘宏兴致最高昂的时候,蹇硕悄悄走到刘宏的身边,道:“陛下您看,这冬日里的鲜花,竟也能开的如此鲜艳,当真是难得啊。就好似是太常等肱骨之臣,无论如何的风雨飘摇,他们却总能陪伴在陛下的左右,便如同这反季盛开的鲜花一般。”

    刘宏笑道:“是啊,汉室宗亲中,近年来人才凋零,能让朕放心的人,也就只有皇叔他们几个人了。唉,等到州牧制制定下来,朕纵然不舍,可也不得不放他们离去啊,想来倒是叫人有些伤感啊。”

    “那是,刘皇叔他们那可都是陛下的亲人,打断骨头连着筋呢,让他们到各州去宣扬陛下的仁德,那是在适合不过的了。”蹇硕媚笑着随声附和:“不过,陛下,等皇叔他们离开了洛阳,陛下的身边可就少了些帮衬的得力之人了啊,陛下还需早作打算。”

    刘宏将落在鲜花上的目光收了回来,转移到了蹇硕的身上,笑骂道:“你小子平日里鬼点子最多,说,你是不是想到什么好计策了?还敢跟朕卖关子?”

    蹇硕笑道:“陛下当真是明察秋毫,什么也瞒不过陛下。”不着痕迹的拍了刘宏一记马屁之后,蹇硕继续说道:“陛下何不在小一辈的青年俊才中挑选一批人手,组成一支禁卫军,以此来拱卫宫城?”

    蹇硕的心思,并不难猜,他不愿意在刘焉等人出任各州州牧之后,洛阳城中无人能制衡得了何进,所以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以拱卫洛阳宫城为名,劝说刘宏组织起一支青年禁卫军,然后在利用刘宏对自己的信任,进而掌控这支禁卫军,也算是有了与何进抗衡的资本了。

    刘宏的眼睛一亮,笑道:“这个主意不错啊,小一辈的年轻人,血气方刚,也是该给他们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了。你且说来,平日里都有哪些家族的年轻人比较不错?”

    蹇硕立刻将早已思虑好的人选报了出来:“禀陛下,袁司徒之子袁绍,为人勇毅,且袁家四世三公,值得信赖;曹太尉之子曹操,智勇双全,此前虽与小的有些嫌隙,可也是过去的事了,如今正值用人之际,可堪大用;淳于家的淳于琼,武力过人,也是不错……”

    当下,蹇硕把自认为能掌控在控制范围之内的几个名门望族的小辈,一一报出了名字。

    刘宏听完了蹇硕推荐的人选,笑道:“那曹孟德与你有旧怨,此事朕知晓。没想到你如此大度,为了朕的江山稳固,连昔日的嫌隙都可以忘却。这样吧,就依你刚才所报七人的名字,组成一支禁卫军,这支禁卫军,是在这西园之内被确定下来的,就叫做西园军吧。连你在内,你们八人分别担任西园八校尉,日后这西园八校尉,悉数归你指挥调度。”

    蹇硕闻言,心中大喜,连忙跪倒在刘宏的脚边,大声称颂道:“谢陛下隆恩!”

第五十二章 乱世枭雄() 
“嗯?陛下要组建西园军?”

    洛阳城中,曹府之内,年过三旬的曹操有些意外的看着自己的族弟曹仁,不明白以刘宏那样的昏庸,怎么突发奇想的要组建禁卫军。

    曹仁微微一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曹操说了个明白,而后笑着说道:“这个消息,是蹇硕身边的亲信,在喝醉了酒之后无意说出来的,想必不会是假,大哥还需早作打算。”

    将手中的书卷放下,曹操抚着胡须笑着打趣道:“还能有什么打算?前往赴任便是了,这年头,能不花钱便当官,可不容易啊。”

    曹仁叹息了一声,道:“大哥平定黄巾贼有功,却只给了个东郡太守的名头,着实令人心寒。如今蹇硕与何进争权夺利,反倒令大哥轻而易举的登上高位,这世道……唉。”

    世人皆知,曹操在二十多岁刚做官的时候,曾在洛阳担任北部尉,负责洛阳城内北城区的治安,当时曹操为了严明令法,特意在衙门设下了五色杀威棒,并明令“有犯禁者,皆杖杀之”,当时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不顾朝廷颁布的夜间禁行令,被曹操毫不留情的用五色杀威棒所处死,蹇硕便与曹操结下了私怨,此后时常为难曹操。如今蹇硕为了制衡何进,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要拉拢曹操了,所以曹仁才会有此叹息。

    “天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利益是不变的。对了,子孝,吾让你联系的人手,你可都联系上了?”曹操不慌不忙的说道,似乎是对这些勾心斗角的伎俩,早已是司空见惯了。

    曹仁答道:“禀大哥,族内的兄弟们,我都已经取得了联系,他们正在快马加鞭的赶来;旧族内的夏侯兄弟,得知大哥胸中宏愿后,也愿助大哥一臂之力,此刻已在谯郡招兵买马了。”

    曹操本姓夏侯,后来因其父曹嵩过继到了曹氏家族,所以曹仁称曹操原有的家族为旧族,也就是谯郡的夏侯家族。

    听完了曹仁的禀报,曹操感到很是安心:“嗯,如此甚好。夏侯兄弟也不必赶来洛阳与吾会合,在外面发展一片根基,迟早要用的上。接下来,我们静观其变就好,这大汉天下乱象已起,自古乱世出英雄,你我兄弟早晚会有用武之地的,不用多久,便是我们一展身手的时候了。”

    言罢,曹操将目光又落回到了案头上的书卷中,脑海中却闪现出了汝南名士许邵的话语来。许邵是汝南的名士,对人物的评论公正而又准确,人们称他的评论为“月旦评”,世人都以能获得许邵的好评为荣。

    数年之前,曹操也曾拜访过许邵,请求许邵为自己作评,当时许邵对曹操作出了十个字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以目前大汉的局势,万不能称为治世,难道,自己注定要作乱世枭雄吗?曹操出神的暗思着。

    不管怎么样,自己的命运,绝不能被他人所摆布,即便是做个乱世枭雄又如何?至少,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这烽烟四起的天下,留下属于自己那独特的一笔,让后世人永远记住曹操这个名字!至于是英雄还是枭雄,便留待后人去评说吧……

    洛阳城,朝廷之中,近些日子里难得的忙碌了起来,以太常刘焉为首的一班汉室宗亲以及一些还算有些才能的大臣们,就像是被上了发条的陀螺一样转了起来,忙的不亦乐乎,仔细的规划着各个大州的地域,从大范围的版图划分到各个州内的郡县,每一步都要参考详实的地理资料,然后再确定下来。仅仅是这一步,便花了他们将近一个月的时间。

    而这,仅仅是恢复州牧制的开始,接下来的各州、各郡乃至各县的任命,才是真正令他们煞费苦心的事情,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纠葛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会给重新被推出的州牧制带来极大地阻力,因此,每一个细微的环节,他们都必须斟酌再三,进行综合考虑,平衡各方的利益,等州牧制度真正的被确定下来,恐怕至少还需要半年之久的时光才行……

    在刘焉等人紧锣密鼓的进行州牧制恢复政策的时候,西凉的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金城太守韩遂连同西凉督军边章,纠集部众五万,又联合了两万的羌氐骑兵,共计七万大军直扑董卓的老巢陇县,准备做拼死一搏。

    在韩遂和边章的渲染下,两人的部下们也是同仇敌忾,三军将士誓死用命,接连攻克了陇西郡周边的两个郡,呈半包围的趋势,将陇西围困了起来。

    起初的时候,董卓因部下兵多将广,因此心中托大,认为韩遂和边章不敢轻易到自己的地盘上来捣乱,因此也没太把叛军当回事,再加上他不愿意将自己辛苦建立起来的部队消耗在这样的战斗中,所以迟迟没有派出军队镇压叛军,而是采取观望的态度,任凭其他各郡各自为战。直到陇西郡被半包围了之后,董卓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想调兵遣将,已经有些为时过晚了,更因为他之前的观望,导致他威信大跌,现在即便是向其他相邻的势力求援,恐怕也不会有人来帮助于他了。

    “如之奈何?你们且说说,为今之计,如之奈何?”董卓抖动着肥胖的身躯,在西凉刺史府的大厅之中,暴躁的询问着站在他身前的文武官员们。

    李儒站了出来,道:“刺史,事已至此,我军暂时只能坚守了。我已经向我军各部发出了调令,李傕和郭汜两位将军已经率部赶来了,只要我们坚守到他们二人前来支援,韩遂等人,便不足为惧了。”

    “好!好啊!还是文优想的周到。那我们,便坚守?”董卓暴躁的情绪,终于减弱了一些,用尽量平和的语气问着李儒。

    “禀刺史,坚守是必须的。但也绝不能让韩遂等人太过舒服,我军对叛军的骚扰,还是有必要的,以此来阻断叛军大规模的攻城。”李儒忙不迭的献策。

    董卓思考了片刻,道:“言之有理。诸位,三军将士用命的时候到了,谁敢前往袭扰叛军?”在说话的同时,董卓将目光看向了李儒之外的其他文武官员们身上。

    董卓的话音刚落,位于大厅中的二十多官员中,一人昂首阔步走了出来,大声说道:“华某愿往!”

    顺着声音看过去,进入董卓视线中的,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西凉大汉,浑身上下透着西凉人特有的彪悍气息,脑后束发的狼尾,乌黑油亮,此人脸上一道斜着的伤疤,从左侧额头一直延伸到右侧的上嘴角处,更是平添了几分凶戾之气。

    此人,乃是西凉上将华雄!

    看清是华雄之后,董卓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赞道:“危急时刻,还是华将军忠心啊,忠勇可嘉啊。有华将军在,本刺史何惧韩遂等跳梁小丑?”顿了一顿,董卓稍作沉吟,之后又再次开口说道:“这样吧,华将军可在咱家的飞熊卫中挑选一千精锐铁骑,咱家再给你四千骑兵,你便带着五千骑兵出城,袭扰韩遂等人,让那韩遂不得安心攻打咱家的陇县。”

    为了表示对华雄的亲切,董卓连自称都给改了,用起了西凉独有的自称“咱家”,更是准许华雄在自己的亲卫部队飞熊卫中挑选一千骑兵,可见董卓对华雄是极为信任与放心的。

    需知,飞熊卫那可是董卓用重金打造出来的精锐部队,军中的每名精锐,都有以一当十之勇,与马腾的胡子军并称为西凉战斗力最为强悍的两支部队,而且武器装备远胜马腾的胡子军,就算是称作西凉第一强悍部队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