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48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48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达成目的,杨婉儿这个精明的大美女,轻启樱唇,再次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公子,合作是贵我双方双赢的局面,这样的时机若是错过了,可就没有下一次了。而且,在我们双方合作的过程中,随着彼此默契的加深,我们也是可以追加一些投入的,未来将技术层面提升到六成,甚至更多,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了,前提是你们甄氏商会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才行。”

    杨婉儿的这句话,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五章 鼎盛关中() 
甄宓霍然抬起头来,没有丝毫犹豫的说道:“夫人既如此说,那件事便这么定了。我们甄氏商会,会让夫人看到我们应有的诚意的!”

    随着甄宓的点头同意,历史进入了一段未知的发展历程中。金城商会和甄氏商会,都在这次强强联合中,发生了质的转变,获得了双赢的良好局面,乃至于逐渐成为了后来一股强大的商业力量,这是后话。

    一个月之后,“甄尧”向马超提出了道别,说是要回冀州去,将此次和金城商会的合作事宜,详尽的告诉他的父亲甄逸。而甄宓则是留了下来,负责和金城商会的具体合作事宜,并全权负责甄氏商会在关中一带的所有事情。

    马超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略微感到有些惊讶。他没想到,甄氏商会的大掌柜甄逸,竟然真的肯把家族的产业交到一个女孩的手中,而且这个女孩,才只有十六岁。在这个时代,像甄逸这样开明的大家族族长,还真的是并不多见的。

    不管怎么说,这是甄氏商会内部的事情,马超是插不上手的。

    不过,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甄宓所展现出来的能力,倒是令马超吃惊不小,她在商会时的处事风格,完全不像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和她凭实力表现出来的活泼可爱,简直是判若两人。

    在甄宓的运作下,甄氏商会和金城商会进行了无缝对接,两个商会的共同运转,在最短的时间内便擦出了火花,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便已经初见成效了。利用甄氏商会庞大的人脉网,金城商会在过去三个月中所获得的净利润,几乎翻了一倍!

    这还仅仅是在关中地区,若是延伸到整个大汉天下……马超已经幸福的要笑出声来了。只是,目前和甄氏商会的合作,还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就延伸到更远的地方,一切人员的磨合、模式的运转……都是需要时间的,三个月的时间,能在数百里方圆的关中磨合成型,已经是殊为不易了,若不是有杨婉儿和甄宓这两个商业奇才,换了旁人还真做不到。

    在两大商会的同理合作下,西凉军的军饷问题,瞬间迎刃而解。哪怕不动用董卓留下的那些巨量财宝,也足够维持的了。在这种有利的条件下,马超便可以放心的把这些财宝一分为三,一份用来整治关中百废待兴的局面,一份交给了杨婉儿,让她自主运作;最后的一份,则是封入了长安城的府库之中,以备不时之需。

    被用到关中各地的财宝,虽说只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可架不住基数太大了。董卓穷尽五年之功,到处搜刮起来的财宝,那可不是小数目,不要说三分之一了,就是十分之一,也是足够一个郡的所有人吃喝用度一年有余的。

    所以当这笔钱,被马超分发到各地之后,各地残破的局面,立竿见影的便得到了改观。再加上马超从西凉抽调来的一大批良才,以及在关中旧有官员中留任的一部分人,在他们有序有效的治理下,再加上马超推行的屯田制、均田制等各种新政,关中各地的经济和民生,相较董卓当政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量外逃的流民,在得知马超的各种利民举措后,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家园,甚至许多外地人,也都来到关中或者西凉生活,再给两地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和劳动力的同时,他们也逐渐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把关中和西凉视为了乱世之中的一片净土和誓死包围的家园。

    原本沃野千里的关中各地,因为战乱和董卓的暴政,早已十室九空了。可是现在,荒芜一片的关中处处充满了生机,人们的脸上都展露着笑颜,农民在田间辛勤的劳作着;商人们游走于各地经商;妇人们或者帮着做做农活,或者自己纺织一些布匹,拿到集市上贩卖;甚至连孩童们,手上都经常会拿着一些糖果,在大街小巷嬉戏奔跑……被战争破坏了家园的人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

    这个时代,人口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于庞大的人口基数,治下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没有足够的兵源,更不会有足够的劳力,自然也就不会有足够的粮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均取决于人口的多寡。

    数月的时间,关中的人口迅猛的暴增。从最初战后剩余的十几万人口,跳跃式的增长到了将近五十万,虽说依旧还不能和冀州、兖州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州相比,可比起之前,却要好的太多了。

    说起来,关中之地本为天下的中心,可是自从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之后,关中便日益凋零了下来,后来因为关中重要的战略位置,又成为了各路诸侯争相抢夺的对象,常年的战火,早已令关中残破不堪了。如今马超占据关中之地的时间虽然不长,可却令关中呈现出了数十年来最鼎盛的迹象,不得不说,这也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了。

    在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同时,马超也有着一个小小的烦恼——那就是甄宓。

    留在长安主持甄氏商会事宜的甄宓,起先是住在客栈中的,后来随着她和杨婉儿、貂蝉日益亲密,杨婉儿和貂蝉便将甄宓请到了冠军侯府中居住,还特意腾出了一个单独的院落给她。

    住得近了,商量事两个商会的合作事宜,自然是方便了许多。可也正是因为这种方便,杨婉儿几乎整日后河甄宓腻在一起,两人之间的感情,也从最初的合作伙伴关系,顺理成章的发展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关系,到后来,貂蝉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这三个大美女几乎是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很。

    这样一来,马超可就有苦说不出了。仿佛甄宓就像是忽然之间便插进来的第三者,仗着自己的惹人怜爱,强行霸占着杨婉儿和貂蝉,令马超找不到和自己的两位娇妻亲近的机会,却又不好因此而对甄宓下逐客令,总之,他苦闷的很。

    好在杨婉儿和貂蝉都是善解人意的,她们总是在夜晚找机会,从甄宓的小魔爪下溜出来,主动投入马超宽阔的怀抱,任他予取予求。马超也借着这段难得的宁静时光,在两个娇妻的身上,一次次的耕耘着,播种着爱情的种子。

    马超知道,自己连年征战在外,对两个娇妻的关爱十分的匮乏,所以在这段没有战事的时间中,他也极尽所能的在生活和感情双方面,无微不至的关爱着妻子们,尽到一个丈夫应有的责任。

    在和两位娇妻外加一个甄宓,过着甜美的小日子的时候,马超也没忘了关心自己的亲人和部下们。对周瑜、马休、马铁和马岱四个兄弟敦促,他可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周瑜已经可以让马超放心了,于是马超便以周瑜为模板,要求其余的三个兄弟向他看齐,给他们定下了一个极高的基准线。

    马休三人也没有辜负马超的良苦用心,他们整日里都是习文演武,功课和武艺,在这段时间里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马超觉得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可以真的能够堪当重任了。在历史上,马休和马铁几乎没什么名气,倒是最小的马岱后来成为了一代名将,可这并不意味着,马休和马铁的天资就要比马岱逊色多少,只是他们在历史上的命运太过悲催,过早的便陨落了,未能展现出他们应有的才华罢了。

    对于其他的部下们,马超也是关心的很,在私生活方面,他一点君主的架子都没有。闲暇时,还会主动到部下文武众人的府邸去造访一下,聊一聊生活中的趣事,顺便看看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是否顺心,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他来解决的。

    有着浓郁后世人思维的马超,可是公私分明的很,他绝不会把公事和私人关系混为一谈,更不会像封建时代的大多数君主一样,无时无刻都要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以显示自己的威严。马超认为,部下对君主的崇敬之情,放在心里可远比放在嘴上、面子上要强得多了。

    当然,马超也不会像后世的某些领导一样,硬性要求部下们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去工作,他是提倡劳逸结合的,这些部下,可都是他未来争霸天下的基石,自毁基石的事,马超可不愿去做。

    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马超和部下各个官员们的关系,都处的很和谐,大家私下里也都把马超当做了亲人一样来看待。带着这种心态,大家在工作上更积极主动了,每做一件事,他们都会认为是在为自己的亲人去做的,效率自然比一般的君臣关系要有效的多了。

    又是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在一片和谐中,关中之地,也就是现在的雍州,方圆数百里的土地上,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第六章 狼狈的刘备()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兖、豫两州不断的发展壮大;马超借着与甄氏商会合作的机会,也将雍州的关中之地恢复到了数十年来最鼎盛的程度,两人的势力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相比春风得意的曹操和马超,有个人就显得狼狈的多了——这个人就是身无立锥之地的刘备。

    带着手下一千五百人不远千里来到长安附近,却被曹操捷足先登,将刘协带走,马超又顺理成章的占据了长安以及关中,可是他刘备呢?除了一身的疲惫和伤神之外,什么也没有得到。而且在后来曹操假刘协之手大肆封赏诸侯的时候,刘备也没有捞到半点好处,无奈之下,只好离开了关中这块伤心之地。

    可是离开了关中,又能去哪里呢?公孙瓒那里是肯定不能回去了,刘备已经看出来了,公孙瓒迟早会被袁绍所剿灭,回去那就是自寻死路;可除了公孙瓒那里,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去哪里了,被动的带着部下们漫无目的的向东而行,在离开关中仅仅一个多月之后,刘备军中所带的粮草就告罄了。

    刘备部下的兵马中,只有五百多人是他的原班人马,其余的人马都是从公孙瓒那里借来的兵马,对刘备的忠诚度和归属感自然不高,在粮草出现问题的时候,便不可避免的开始出现逃往。从最初的三五人开始,逐渐蔓延到十几人乃至数十人的大规模逃往,若非赵云在这些将士中的威望很高,怕是如今一个人也剩不下来了。

    这一日,在刘备的临时驻地中,张飞一脸怒气的冲进了刘备的营帐,脸上带着极为愤慨的神色,大声嚷嚷道:“大哥!今日又有三十多人逃走了,我们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这些该杀千刀的,若是被俺抓到,俺定要每人抽他们两百鞭!”

    这已经是张飞不止一次发火了,对此,刘备也只能愁眉以对,根本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来。刘备深知,自己就像是无根的浮萍,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东拼西凑起来的部队,除了最初跟随着自己的五百精锐猛士之外,其他的人是很难长久跟随在自己身边的。

    “唉……大哥,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我们的部众都要走光了啊。”管亥坐在刘备的身边,愁苦的说道。

    刘备微微挑了挑眼皮,无精打采的说道:“算了,随他们去吧。不然还能如何?咱们连基本的粮饷都没办法保证,谁还会死心塌地的跟随着咱们呢?”

    刘备颓废的话语,让管亥和张飞都沉默了下来。是啊,粮饷是一只军队的根本,连粮饷都无法保证,又怎么可能有人愿意追随呢?经过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别说是刘备了,就连管亥和张飞也都已经很清楚了,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没有自己的地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他们想尽了办法,也得到不任何的改观,这是一个死结,无解的死结。

    说实话,刘备三兄弟是多么渴望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啊,哪怕是再怎么贫瘠、再怎么荒芜的地盘,也总是聊胜于无啊。可刘备本身的官职并不高,到目前为止,挂在身上的官职也仅仅只是一个平原县令,汉室宗亲的身份也一直未能得到刘协的认可,手中的实力又十分有限,想要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拿下一块自己的地盘来,真的是太难了。

    若是事情一直这样发展下去,说不定刘备的命运轨迹会和历史上大相径庭,用不了多久,就要苦闷而死了。可有的时候,历史总是在无意之间,便能悄然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集团的命运。

    就在刘备后继乏力,眼看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一件事情的发生,让刘备敏锐的捕捉到了咸鱼翻身的机会。

    这件事的起因,还出在曹操的身上。

    众所周知,曹操的父亲曹嵩,在汉灵帝时,曾花了巨资买官,被汉灵帝任命为了大司农,位列九卿,可谓是位高权重的。曹嵩在任期间并不清廉,利用手中的权利,积累起了大量的家资,致使曹家富甲一方。后来恰逢黄巾之乱,汉灵帝准备组建西园八部校尉军,这个时候,身家丰厚的曹嵩毫不犹豫的出资一亿万钱,帮助汉灵帝组建军队,看在曹嵩这笔巨款的面子上,昏庸的汉灵帝罢免了原本在太尉的位置上没有任何过错的崔烈,把曹嵩安排在了太尉的位置上,使曹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九卿晋升到了三公的行列。

    后来汝南的黄巾军余党再次爆发了农民起义,曹嵩在这次的突发事件中处理失当,未能及时的调拨钱粮、兵马,汉灵帝大怒之下便罢黜了曹嵩,曹嵩此后便回到谯县老家修身养性,再也不问政事了。

    说起来曹操父子和刘备真的是很有缘,刘备也恰好是在那次镇压汝南黄巾军的时候,收服了管亥这个左膀右臂的。世事无常,还真有些几家欢乐几家愁的味道。不过自那以后,曹操便一路顺风顺水,势力节节攀升,一步步的走到了如今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