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20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20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听着甄尧的解释,马超顿时茅塞顿开,终于明白了他为何会对自己抱有如此强烈的敌意了。那批被氧化的铜母,其实只不过是个诱因罢了。

    马超翻身下马,面露些许尴尬之色,来到甄尧的身前,笑着说道:“原来如此。本侯倒是没想到这一节。不过商场如战场,两股势力的交锋,自然是以强者为尊的了,你出身甄氏家族,难道祖中的老一辈,没告诉过你这个道理吗?”

    马超这一句商场如战场,说的实在是太精辟了,引起了甄尧的深思。

    这本就是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弱者,早晚都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想要一直生存下去,唯有变的不断地强大,怨天尤人,是不会有任何的作用的。这个道理,甄尧不是不懂,可他就是气不过自己所在甄氏商会,屡屡在和金城商会的各种竞争中败下阵来,要知道,甄氏商会发展至今,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绝对算得上是老牌的商业精英家族了;而金城商会崛起不过才短短数年,却处处占据上风,这可不是谁都能轻易接受的了的残酷现实。

    至少,年轻气盛的甄尧不能。

第一百零一章 照单全收() 
“好了。你也闹够了,两个商会之间只有竞争,没有恩怨。你我也并非仇人。这样吧,你此次运送来的这批铜母,也不必送到汉中去了,按照原价,本侯照单全收了。这次的事情就这么算了。奉劝你一句,你们甄氏商会若想扳回劣势,尽管在商品上多下苦功,若是再想对本侯不利,下次,本侯可就不会这么客气了。”

    马超在思索了一阵之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稍稍的震慑了一下甄尧。

    甄尧有些不敢相信的抬起头来,点着脚尖努力让自己显得更高一些,然后直视马超的双眼,追问道:“你说的,当真?我是说,按照原价照单全收的事情。”甄尧虽然脾气不好,可是却绝顶聪明,只字不提马超用言语震慑之事,而是顺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展开了追问。

    马超伸手揉了揉自己额头上的竖眼伤疤,多少显得有些无奈:“当然是真的,岂不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么?还是你认为,本侯算不上个君子?”

    “你若是立刻派人将铜母所值的银钱送来,我便信你是个真君子。”甄尧狡黠的眨动着双眼,活像个小狐狸。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瞬间,马超忽然觉的,在甄尧的身上,竟然看到了一丝马云禄的影子。那种善变的狡黠,简直是如出一辙!

    马超微微笑了起来,道:“这个容易。为了证明本侯是个真君子,黑塔!”

    随着马超的呼唤,胡车儿大踏步上前,将身后背着的箱子里卸在了地上,然后伸手打开了箱子盖,露出里面整整一箱子白晃晃的雪花白银来。

    这个时代主要流通的货币,是汉代的五铢钱。可是随着各地战事的不断升级,五铢钱也随之不断的贬值,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以黄金、白银这两种硬通货币作为交易时的使用,马超在杨婉儿的帮助下,一年多以前发现了一座银矿,手中别的不说,白花花的银子可是大把大把的,所以早就让胡车儿背了一箱子过来,也是打算借机给甄氏商会一个面子,从而彻底解决和甄氏商会之间的矛盾。他可不想以后遭到甄氏商会无休止的纠缠,虽然马超并不害怕,可他却不愿在这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喏,怎么样?”马超看着甄尧,略有些揶揄的问道。

    甄尧撇了撇嘴,又张了张嘴,最终才勉强说道:“哼!这次的事情算我错了!可是你和金城商会打压我们甄氏商会的事情,还不算完!我回去之后一定会想出办法,把失去的市场夺回来的!”

    “很好。本侯拭目以待。现在,可以把铜母交给本侯了么?本侯军务繁忙,不能在这里耽搁太长时间,这便要回去了。”马超无所谓的说着。笑话!想要夺回市场份额,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马超这个穿越者所拥有的后世知识,岂是白给的?

    甄尧命人将整整十大马车的铜母拉了出来,摆到了马超的眼前。他很想知道,马超用原价回收这些已经被氧化了的铜母有什么用,这样的铜母,即便勉强能打造出武器来,质量也是会出现很大差距的,远远不能和之前相比。

    似是看出了甄尧心中的疑惑,但是很显然,马超并不打算告诉他答案。铜母被氧化,后世的稍微懂一些化学的人都知道,可以在高温的条件下,使用钴元素让被氧化的铜恢复到氧化之前的状态。

    这个时代,钴这种元素,还没有被大量的发现和使用,可马超却是个例外。在休屠铁矿挖掘的过程中,人们意外的发现了钴,可没有人知道它究竟是战什么东西,就连精于铸造的韩暨也不认识,无奈之下,韩暨只好把得到的钴撞到盒子里,趁着马超大婚的时候,拿到金城让马超辨别,马超很快就认出了这种钴元素,并将钴的常见使用之法,告知了韩暨。

    限于这个时代科技的不发达,很多后世对钴的使用之法是不能完全复制出来的,可着并不妨碍对铸造有着狂热追求的韩暨,去深度的钻研。经过他的研究和反复的实验,他发现按照一定的比例,将钴、铜和钢铁相互融合之后,新生成的混合金属更为出色,制造出来的武器装甲更加有韧性,并且具有天然的抗腐蚀作用,而且分量远比用单一的铁或者是铜要轻上一些。

    自从有了这个发现,韩暨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为马超麾下的奔雷骑和破军阵再次换了一遍装备。经过实战的检验,用这种混合金属制造出来的武器铠甲,优秀远比之前的装备要优秀,深的两支精锐们的赞赏。

    在一开始,马超就是这样打算的,把这批被氧化的铜母买下来,然后运到休屠去,交给韩暨处理。相信以韩暨的手段,这批本就是价值不菲的铜母,搭配上相应的钴元素,一点会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的,甚至要比之前更为有价值。在这方面,韩暨从来不会让马超失望,更何况自从郑泰的胞弟郑浑来了之后,韩暨更是如虎添翼,两人的协作也越来越默契,他们两个大神级别的巧匠联手,马超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是他们打造不出来的。

    直到马超转身上马,策马离去,甄尧手下的随从们,脸上的惊惧之色才慢慢的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或多或少的崇敬之意。马超的心胸和魅力,哪怕只是接触了短短的时间,可也足以折服他们这些凡夫俗子了。

    当然,被折服的,远不止这些随从。还有甄尧。

    只是甄尧并不愿意承认,内心中的真实想法罢了。他脸上所表露出来的,依旧是愤恨难平的神色,可是他的心里是清楚的,从今以后,他是绝不会再派出刺客去马超那里自找没趣了。一来根本就威胁不到马超,二来,甄尧下意识的也不愿在伤害马超了。

    看着马超的背影渐渐远去,甄尧的嘴角忽然上翻了一个轻微的弧度,轻轻翕动着嘴唇,用只有他嘴角能听见的声音,低低的说道:“这个人,倒是有点意思……”

    解决完了甄氏商会的事情之后,回到了临时帅府的马超,又苦心孤诣的研究起下一步的作战方案来。

    此次出动了十万大军,外加两万牧区的骑兵,马超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只得到一座函谷关而已。就算不能全据关中,至少,也要拿下长安以西的地域,把董卓赶出长安去!

    和马超一起谋划作战计划的,还有郑泰、杨阜这两个谋士,以及关羽、徐晃、黄忠和太史慈四位大将。因为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属于绝对的机密,所以暂时只有马超军事集团中,随行出征的核心人物才能知情,换句话来说,能出现在这次研讨会上的人,基本都是马超集团的核心了。

    通过和众人的研究,马超决定下一步的行动,采取逐步蚕食的办法,逐渐瓦解长安地区的防御。毕竟,董卓在长安驻守着重兵,想要强行攻克城池坚固的长安,无疑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马超决定采用后世某位伟人“农村包围城市”的作战方针,先从敌人防御力量薄弱的地方下手,逐渐瓦解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将长安孤立起来的战略方案。

    自古以来,长安都是关中地区的第一雄城,城池高大坚固,易守难攻。后来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大汉之后,又把长安定位了国都,历经两百多年不断地修缮和改建,长安城就变的更加雄伟了。

    后来王莽篡政,光武帝刘秀平叛之后,把都城迁到了洛阳,可依旧把长安当做了第二国都,修建的规模和力度,仅次于洛阳。再之后董卓迁都长安,就把长安当做了自己的老窝,更是不遗余力的进行城墙的巩固和拓宽,如今的长安,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大、最雄伟、最坚固,同时也是历史最悠久的第一堡垒了,哪怕是被董卓焚毁之前的洛阳城,单单在军事战略纵身这一层次,也无法和现如今的长安相提并论。

    这样的雄城,本身就扼守关中,雄据黄河之西,且南北贯通,北方连着并州,南方更是南下益州和荆州门户;又东西护望,西边挨着西凉,东边虎视中原。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冲,马超又怎么可能容忍让董卓一直霸占下去呢?这可是成就霸业的根基之地,自古便有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谚语,马超是一定要抢到自己手中来的。

    一旦长安到手,马超的西凉势力便会和关中连成一片,无形之中势力便会壮大一倍,届时,东、南、北三个方向,无论马超向哪个方向动兵,手中都将握着绝对的主动权了。正所谓进可攻,退可守,完全立于不败之地了,争霸天下的基础,也就算是真正的形成了。

    所以对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马超是极度渴望的。恨不得立刻便将自己的冠军侯大旗,插到长安的城头上去。

第一百零二章 坚守陈仓() 
长安原为大汉的帝都,在以长安为全国军政中心的时候,为了拱卫长安,当权者以崤函之险为根基,勾勒了一圈保护长安的防御圈,其中最出名,就是冯翊、扶风这两个郡了。

    这两个郡紧挨着长安,一东一西的拱卫在长安城的两侧,素有左冯翊、右扶风之称,是长安城东西两侧的门户之所在。马超的下一个战略目的,就是拿下这两个郡。只要将这两郡握在手中,便能钳制住董卓所有向西进兵的补给线,即便他可以让大军绕路,可却绝对无法让补给线也拐上一个弯儿。

    不过,摆在马超面前的,还有一个问题要去解决。

    前面说了,旧都长安城的防御,是历代汉帝花费了上百年的时间建立起来的,防御关卡一环套着一环,想要占领上述的两个郡,马超还必须要先攻克陈仓才行。陈仓和潼关一样,都是连接西凉和关中之地的枢纽,潼关可以直抵冯翊,陈仓则是接壤扶风。想要双管齐下同时拿下左冯翊、右扶风,借此动摇董卓的军心,马超就要先拿下陈仓。

    当日,马超将部下一分为四,仍旧由徐晃率领近两万的将士坚守函谷关,由关羽率领一万奔雷骑和三万步军,暂时在关内待命,等待马超的消息;而马超自己,则是带着黄忠、太史慈和庞德,引领着一万奔雷骑和两万破军阵,以及一万正规步军,前去攻打陈仓,等攻下陈仓之后,马超将会一边继续进军扶风,一边给关羽发出讯号,关羽就会在函谷关出兵,直取冯翊;同时,作为疑兵,俄何烧戈将率领着牧区的两万骑兵,在长安周边的各个方向不时地出现,扰乱董卓的耳目,为马超攻克陈仓作掩护,令董卓不能发现马超的真正意图。

    一路策马狂奔,陈仓很快就出现在了马超的视线中。

    昔日,大汉开国帝王高祖刘邦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曾在关中地区惨败楚霸王项羽,不得已之下,刘邦只能从关中撤军,途径汉中撤往了蜀地,在撤军的过程中,刘邦下令烧毁了沿途的栈道,以弱势姿态表示不会再返回关中去了。当世势力强盛的项羽,轻信了刘邦,以为他真的要踏踏实实的做个一方诸侯,不会再和自己争霸天下了。

    结果,在蜀地,刘邦启用了三杰之一的韩信,给予了韩信极大地权利和信任,韩信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积累起足够的实力之后,韩信就派出许多的士兵去修整被烧毁的栈道,做出要从原路杀回关中的姿态,实则,韩信暗地里率领精兵绕出蜀地,一路取道陈仓,最终在陈仓发动突袭,攻取了陈仓,之后以陈仓位桥头堡,接连攻占了关中大片的土地城池,为刘邦后来一统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在第一次来到陈仓,看到陈仓的城墙之后,马超忍不住就想起了这个故事。

    其实,马超绕路袭取陈仓的方案,虽然没有韩信那么曲折,但也称得上是出人意料的,陈仓的守将直到现在还不知马超已经率兵赶到城下了。当年的韩信和如今的马超,不约而同的都选择了陈仓这个地方,作为攻克关中地区的突破口,这并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因为陈仓的战略位置,确实是最为适合发起突袭的地点。

    历史中,以智慧征服了一个时代的韩信,最后还是死在了刘邦的手中,落得了个不得善终的结局。他的结局是悲惨的,马超是绝不会重蹈他的覆辙的。受限于历史的局限性,韩信还是不能完全超脱时代的束缚,把功成之后轻易的把大权交还给了刘邦,马超是绝不会那么傻的,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匡扶什么汉室江山,他要匡扶的,只有天下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所以,马超就算攻下了长安,救出了当今的大汉天子刘协,马超也是不会把兵权就给那个懦弱的刘协的,因为他不配让十多万将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去为他守护一个人的江山!江山,是天下数不尽的百姓们的,并非刘协一个人的!也注定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掌中之物!

    “敌袭!有敌人!”

    守卫在陈仓城头上的守军,在听到如雷的马蹄声和铿锵的脚步声之后,这才发现了马超的部队,连忙发出了惊悚的呼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