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13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13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吕布想这个方向撤来,不等马超发话,庞德便做出了明智的决定,虚晃一招摆脱了纠缠许久的张辽,招呼着身边的奔雷骑迂回冲出,避开了吕布他们冲来的路线。

    当庞德率部来到马超的身边时,吕布也和张辽完成了汇合,双方人马此时都已经无心再战,于是便保持着安全的距离,开始撤退。

    撤退中,吕布极为不甘心的回头看向马超,只见马超伸手缓缓的掀起了头盔上的雄狮面罩,露出了他英俊的面庞,脸上竟然对着吕布露出了一个欢送一般的笑容。

    马超的举动,令怒火中烧的吕布气的胸口生疼,可也只能是勉强压制着,咽下了这口窝囊气。形势比人强,此刻,部下们锐气已失,实在是不宜再行作战了。更何况还折损了大将高顺呢?这个打击,可远比失去千军万马,更令吕布颓丧。直到此时此刻,高顺依然安静的趴在地上,没有丝毫的动静,身下的血却是越流越多,显见是凶多吉少了,否则以高顺悍勇的性情,早就挣扎着站起来了。

    “撤!”从牙缝中蹦出这个字来,吕布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随即掉转过头,再也不看高顺的身体一眼,率先打马离去。在这一刻,他本性中的缺陷,最大限度的暴露了出来,曾经为他立下过赫赫战功的高顺,在他认为失去了价值的时候,竟是如此的弃之如蔽履……

第九十章 华佗的善心() 
吕布退却之后,马超下令开始清理战场。

    奔雷骑负责收缴并州军遗落的物资,并对尸体进行处理,以防止发生瘟疫;青囊军则是救治伤员,只要还有一口气的,都予以相应的救治,哪怕是敌人亦是如此。

    当然,青囊军救治并州军受伤战士,也是经过马超认同的。毕竟,在这个时代,想要长治久安,人口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把受伤的并州军救治下来,选其中的精锐编入部队,其余的也可以充实人口,不管怎么说,都比任由他们自生自灭要好的多了,至少不会让他们成为流寇,为祸一方。

    作为非战斗编制的青囊军,快速的忙碌了起来。他们每人身背一个大号的药箱,腰间跨着佩剑,身上穿着皮甲,纷纷踏入了战场。青囊军这种有些不伦不类的打扮,若是出现在别的地方,肯定会引起人们的嘲笑,但是在这里,在战场上,他们却受到了无比热烈的欢迎,无论是自己人还是敌人,在得到他们救治的时候,都会真心的露出一个笑容。

    看着青囊军们在战场上忙碌着,马超的脸上也展现出了一丝笑意。看来,组建青囊军这个非战斗编制的队伍,实在是太有必要了,有了青囊军的存在,可以挽回多少将士的性命啊!

    “孟起,老夫也去看看。”不知何时,华佗从潼关内出来,来到了马超的身边。听他这句话的意思,竟是想亲自到战场中去探查一下。

    马超一惊,连忙劝道:“师父,您老人家年事已高,便不要事事亲为了,交给吴普和李当之两位师兄就可以了。”开玩笑呢?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虽说没有人愿意面对死亡,可也不排除战场的伤者中,有吕布的死忠,若是趁着华佗一心救治伤员,心无防备的时候发起临死前的致命一击,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本来马超就不愿意华佗跟着前来潼关,是想让他安心呆在金城的,可是华佗生性喜爱游历,在金城呆的久了,心中自然无趣,又担心马超会在战场上受伤,别人的医术他老人家又不放心,因此说什么也要跟来,马超无奈之下这才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刚到潼关,华佗就给马超出了这样一个难题,令马超有些后悔答应华佗前来一线战场了。

    华佗双目中闪烁着智慧和仁慈的光芒,看着马超笑道:“怎么?你还怕老夫有去无回吗?放心吧,老夫虽然不会什么武技,可也并不是任人欺凌的老家伙。”

    对于华佗的自保能力,马超其实是清楚的,自己的五禽之戏就是华佗传授的,怎么可能怀疑华佗呢?可问题是,战场毕竟是战场,哪怕是硝烟正在逐渐消散的战场,那也是战场啊,是战场,就一定会有危险的存在,马超又怎么能放心呢?

    “孟起,不要犹豫了。别忘了,老夫可是青囊军的首席教头,别的不说,单就青囊军而言,老夫也必须亲自去走一遭,借着现场的各种状况,对他们进行详尽的指点,这样才能迅速提高青囊军们能力,让他们名副其实啊。”眼见马超依然不能作出决定,华佗语重心长的劝慰着。

    华佗对马超的爱护,就算比不上马腾,可也绝差不了太多,他对马超的期许,远非常人可比,自然希望能尽心尽力为马超铺平前进的道路,在别的方面华佗帮不上什么忙,所以也只能期盼着青囊军能够迅速成长起来,以便日后成为马超强有力的助力了。

    “这……好吧。弟子便陪同师父走上一遭。”马超终于答应了华佗的要求,不但答应了,还把自己定位在了保镖的角色上,打算陪着华佗一起前往。可见他内心中,对华佗的尊敬和依赖。

    马超的好意,华佗没有推辞,面带微笑的将背上的药箱递给了马超,然后便跨步走入了战场中。马超一手拿着药箱,一手握着巨阙重剑,亦步亦趋的跟在了华佗的身后。

    一路向前,每当遇到伤势沉重的伤员,华佗都会停留下脚步,对青囊军指点一些救治之术,同时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他们,令他们获益匪浅。

    渐渐地,在马超的陪同下,华佗穿越了半个战场,来到了战场的中央。

    这里,在地上躺着一个不知死活的人影,他身体中留出来的血液,竟是将身下的大地染红了一大片,那些还没有完全冷却的热血,在他的身下竟是汇聚成了一个血泊。

    这个人,正是高顺。

    或许是看到高顺的伤势太过严重,几乎没有挽救他性命的可能,所以青囊军并没有对他施以救治,而是把宝贵的时间腾出来去救治他人了。

    华佗此前并不在场,并不知道高顺是谁,此刻见到身受重伤的高顺,连忙快步走过去,来到高顺的身体前蹲了下来,将他的身体翻了过来,仔细的检查着他的伤势。

    跟随在华佗身后的马超,清楚的看到,高顺胸前的伤口,依旧还在缓慢的向外留着血,伤口上外翻的肌肉,已经沾满了泥土,和他的血液混合在了一起,形成了血糊状,这样的伤口,很容易感染,因此即便是得到救治,怕是活下来的机会,也是很渺茫的。

    可华佗毕竟不是寻常的医者,那可是圣手级的宗师人物,他若是出手,说不定真有可能把高顺救治过来。在刚才的战斗中,高顺被马超一剑劈翻在地,也算是死过一次了,陷阵营又被全部击杀,马超也等于是为战死的奔雷骑将士们报仇雪恨了,所以此时他并没有出声阻止华佗,而且马超心中也很清楚,即便自己阻止了,一心向善的华佗也未必听他的。

    华佗在查看了高顺的伤口之后,双眉不由得轻轻地皱了一下,显见即便是他,对高顺的伤势也是有些为难的。虽然为难,可华佗并没有就此放弃的打算,从马超的手里拿过药箱,取出一块白布,沾着烈酒,开始为高顺清洗起了伤口……

    整整一炷香的时间之后,华佗总算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挥手叫来两名青囊军,转头对他们说道:“此人伤势极重,野外只能进行紧急救治,算是拖住了他的一口气,你们赶紧把他抬到关内去,他必须要接受缝合医治。”

    寻常的医者,是绝不敢给病人做缝合手术的,即便现在还没有手术这个词汇的存在。但华佗是谁?那可是圣手!史书有记载,华佗曾给关羽刮骨疗毒,曾试图用斧子劈开曹操的头颅,治疗他的头风之症,可见华佗在外科这个领域,是有着精深的造诣的。后世几千年后的外科缝合手术,他在这个时代便已经是运用自如了。

    那两个青囊军不敢怠慢,连忙将高顺的身体抬上担架,然后一路小心翼翼的向关内走去。

    华佗看着他们的背影,一边迈步走向潼关,一边低声对马超说道:“此人伤势如此之重,仍然未曾断绝生机,可见他的心志是何等的坚强,意念是何等的坚定。如此人物,想来是敌军的大将吧?若能收归麾下,对你可是有大好处的。”

    马超闻言,不由得一怔,终于明白了华佗要亲自踏入战场救治伤员的苦心了。平心而论,高顺可是练兵的绝顶高手,徐荣之后,怕是没人能超越高顺了,只是马超和高顺之间,有着无法调和的矛盾,不过,谁又说的准,这种立场不同的矛盾,不会在救命之恩的感召下,渐渐弥合呢?不要忘了,高顺可是个极为重情重义之人,他把恩情看的比什么都重,否则也不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吕布了,说到底,他就是在还吕布的恩情。

    “师父,您费心了。”马超的心头一阵感动,千言万语最后只融合成了这一句话,却道尽了他对华佗的依赖和感激。

    华佗微微一笑,拍了拍马超的肩膀,道:“你我师徒,何需客套?好了,老夫该去照料那位受伤的将军了。”

    看着华佗渐渐远去的背影,马超忽然发现,他的背影在不知不觉间,竟是有些佝偻了。这些年来,马超从一个管辖着五十人的小小骑督开始做起,一路走来直到今天,这其中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热血和汗水,华佗无疑便是其中最为关注马超的那些人之一,为了马超的成长,华佗几乎耗尽了半生的心血。

    渐渐地,马超的双眼中,湿润了起来。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从未改变过的信念,再一次自他的心中清晰的呈现了出来,为了这些甘愿为自己耗费心血的亲近之人,马超所要做的,就是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将所有的障碍一一清除,然后站在这个世界的最高点,对这些人大声说一声谢谢……

第九十一章 郑泰献策() 
翌日,潼关内的临时帅府中,马超高座正堂,其余随行出征的文武官员,分列堂前两侧。

    扫视了众人一眼,马超率先开口说道:“诸位,昨日吕布新败,又折了大将高顺,并州军正是士气低落之时,此乃我军进攻函谷关的良机,未知各位有何良策?”

    潼关的守将徐晃率先站起来答道:“主公,函谷关易守难攻,虽然并州军锐气尽失,可依仗着函谷之险,足以固守,我军若是贸然发起正面强攻,即便能拿下函谷关,代价也必然是巨大的,甚至超出我军所能承受的范围。依末将看,我军还是应以智取为上。”

    “公明将军说的不错。函谷关乃是天下第一险关,当然主公建好了通关之后,函谷关便要退居第二了。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绝然不可强攻。”庞德也表达了自己的心意。

    “呵呵,二位将军且先坐下。主公可是绝不拿千万将士们的性命去开玩笑的,既然是要攻打函谷关,那自然是要智取的了。”郑泰站了起来,笑着说道:“老夫有一计,算不上高明,但是想来瞒住他吕布,还是可以做到的。”

    顿了一顿,郑泰看向了马超,献策道:“主公,吕布刺来,无非是奉董卓之命,镇守函谷关,阻止我军继续东进的。既然如此,我军何不做出绕路函谷关,直取长安的假象来?吕布得知之后,心中必然惊慌,势必会率兵出关,届时,我军便大有作为了。”

    “噢?郑公且细细道来。”马超露出了微笑,点头示意郑泰接着说下去。对郑泰的智谋,马超可是很清楚的,虽然在演义中,郑泰仅仅只是露了个脸,然后就消失不见了,但是在正史中,郑泰可算的上是一流的智囊了,只不过是生不逢时,未遇明主罢了。

    获得了马超的首肯,郑泰也兴奋了起来,声音越来越亢奋:“主公,诸位,试想一下,若是我军白昼在关内坚守不出,令吕布的探马摸不清我军的虚实,而后趁着夜色派出小队兵马,多举草人、旌旗,以为疑兵,每夜如此,不出三日,吕布便会心生疑窦,定要率兵前来,希望通过交战刺探我军的兵力,我军只是坚守,不理会吕布的动作,他便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我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趁着夜色去袭取长安了,自然会率军赶回长安,我军在半路上设伏,以逸待劳,何愁吕布不破?”

    听完郑泰的计策,马超的双眼逐渐亮了起来。没错!吕布生性刚愎自用,郑泰的这个计策,或许瞒不过张辽这样的名将,但是骗骗吕布,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只要吕布心中认定,自己分散部队,率军去奇袭长安了,张辽的话,他自然听不进去了。

    看到马超的表情,郑泰心中很是高兴。自从投效到马超麾下以来,郑泰在内政方面做出了足够的成绩,可是始终没有在军事领域展现出自己的能力,如今机会摆在眼前,哪怕郑泰并不是一个看重功名、权力的人,也依然想为马超出一份力,这不光是他想为子孙后代谋个好出路,更是马超倾力打造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所导致的,身在西凉军事集团高层的一员,郑泰自然想要良好的表现了。

    接下来,郑泰又详细的勾勒了出兵的具体细节,如何以疑兵为虚,如何以调动军队为实,在何处设伏最为适宜等等细则,甚至指出,在吕布率领大部队离去之后,可派出一员大将,率部冒充吕布的部下,骗开函谷关的城门,进而占据函谷关。反正在战场上收缴了不少并州军的衣甲,眼下刚好排上用场。

    郑泰的安排,可谓是面面俱到,将整个计划设想的天衣无缝,最大程度的规避了风险,无形之中,便减少了西凉军可能遭受的损失,将战损的风险,降到了最低。

    “妙计!妙计啊!”

    听完郑泰的讲述,一众文武官员无不抚掌叹服,被郑泰的计谋所折服。此次出征,为了安全起见,马超并没有让贾诩和周瑜随行,而是让贾诩坐镇金城,让周瑜去继续接受几位名师的教导,所以此行,郑泰便是马超麾下的首席谋士,他这一出手,果然不凡。

    对着在座的众人行了一个四方礼,郑泰谦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