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03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03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备给破军阵的铠甲,与奔雷骑的铠甲外形相似,只不过颜色不同,奔雷骑的铠甲是银色的,而破军阵的铠甲是黑色的。这种铠甲马超为其命名为乌光铠,除了颜色不同之外,乌光铠还比明光铠多了一层夹层,内外共分为三层。这多出来的夹层,是精钢和混铁掺和在一起所打造的,连接在内外两层铠甲之间,进一步加强了破军阵的防御力,但重量却只比奔雷骑的明光铠多出了三、四斤,轻微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使得破军阵精锐们披上乌光铠之后,就像是一座座移动的堡垒,那叫一个固若金汤。

    在配饰方面,破军阵和奔雷骑一样,也配有短披和狼尾,以此来突显西凉人的强悍。为了和奔雷骑有所区别,破军阵的狼尾和短披都是黑色的,配合着乌光铠,令他们从整体形象上,更显得肃杀,仿似是来自地狱的魔鬼一般。

    奔雷骑和破军阵的精良装备,甚至让马腾眼红,和这两支精锐比起来,马腾苦心经营了近十年的胡子军,简直就是不堪一击!用他的话来说,这样的两支军队,若是运用得当,甚至可以横扫董卓当政时期的西凉了!

    另外,经过半年时间的训练与磨合,马超麾下的第三支特种部队,也已经逐渐成型了,目前所欠缺的,只是还缺少战场上血与火的考验了。

    这第三支特殊部队,算不上精锐部队,但是其作用,是谁也不能忽视的。他们,便是在马超回到西凉后,着手组建的青囊军。

    这些原本都是医者和兽医组成的军队,最初组建时,只有两千多人,经过半年时间不断的吸收,到目前为止,也不过只有三千余人不到四千人而已。

    青囊军除了日常向华佗的两大弟子吴普和李当之学习医术外,也要抽出半天的时间进行军事训练。当然,他们的军事训练,和正规军所进行的训练还是有区别的。他们主修的方向,并非是行军打仗,而是在战场上的自保之术。

    每一名青囊军,在马超的眼中都是金贵的,他们的存在,可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无数将士们的性命的。所以马超对他们的训练要求,一点也不低。为此,马超毫不吝啬的将简化版的沧澜剑术传授给他们,令他们以剑术进行自保,并在征得华佗的同意后,由吴普和李当之传授给他们五禽之戏,让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大幅的增强。

    可以说,行军打仗,是青囊军的短板,可若是单打独斗,他们可都被马超培养成了不错的剑客,寻常的正规军都不一定能单挑得过他们。

    在青囊军的装备方面,除了每人一柄随身的利剑之外,还配备了一件穿在衣衫之内的半身短铠,防护着他们的身体要害,此外每人还配备了一个超大号的药箱,根据职能的不同,里面装着各种战场救急的药品,必要时,对受伤的袍泽进行紧急救治,从而减轻他们的伤痛,甚至挽回他们的生命。

第七十四章 大洗牌(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时光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便在指尖悄然的溜走了。一年的时间,在平静中,悄无声息的过去了。

    过去的一年中,西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天下各地的豪强间,一轮新的交替也已经落下了帷幕。

    根据马超派出的探子得到的消息,以及金城商会在行商时搜集的情报,在西凉平稳发展的这一年时光中,其余的地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些,甚至连马超也没有料到。

    首先出现变化的,就是江东。

    一年之前,孙坚率部返回江东的途中,他部下的一名小卒,为了谋取私利,将孙坚发现了传国玉玺的消息,告知了袁术。联盟解散之后,袁术一直都在想方设法挽回在会盟时失落的名声,在得知孙坚竟然发现了传国玉玺之后,立刻便生出了据为己有的心思。

    但袁术彼时还没有回到他的老巢寿春,无法既是调动兵马对回归江东的孙坚进行拦截,于是袁术便暗中给荆州牧刘表写了一封信,请刘表帮忙堵截孙坚,并允诺事成之后,给予刘表许多的好处,还口头答应了刘表,只要袁术的到传国玉玺,在刘表有生之年,他绝不对荆州用兵。

    刘表本为皇亲国戚,论起辈分来,还是当今天子刘协的伯父,后来才被分封到荆州做起了州牧的。在见到袁术的书信之后,刘表也起了贪念,他本就是皇族出身,若是得到传国玉玺的话,说不定等时机成熟了,还有可能更进一步,登临大宝也未可知。如今天子势弱,大汉眼看分崩离析,这对坐拥荆襄八郡的刘表来说,可是个大好的机会。

    就算退一万步说,拿到传国玉玺之后,即便不能借此有所作为,若能换来袁术的交好,那也是比划算的买卖了。刘表本就是胸无大志之人,是个十足的守城之主,改天换日的事情,他也只是想想罢了,在他看来,更切合实际的,是袁术的承诺。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若能和袁术交好,至少可保荆州数十年之内无虞了。

    在这样的心思作祟下,刘表还真的就出兵了,不但出兵了,而且还是亲自率军前往阻拦孙坚。就连讨伐董卓这样重要的事情,刘表都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如今为了传国玉玺和袁术的承诺,他却毅然决然的出兵了。

    当然,刘表甚至孙坚乃是江东猛虎,正面交锋很难获得胜利,于是便暗中命人在孙坚所部准备度过长江的地方,提前安放了礁石,用以阻拦孙坚的船只。而后假意率兵阻拦在渡口,等到孙坚率部赶来后,刘表故意拿出袁术给他写的信,获取了孙坚的信任,并大言不惭的表示愿与孙坚解围联盟,今后唇齿相依。

    孙坚是头猛虎,可论起阴谋诡计来,脆弱的简直像是个小猫。刘表恳切的言辞,轻易地让孙坚信以为真了,于是在谢过刘表之后,毫无防备的率部渡江,结果在长江的中心处触碰到了礁石,致使战船进退两难,活活的成了刘表部下弓箭手们的靶子,可怜一代英雄孙坚,为了保护孙策,身中数箭,直至鲜血流干而死。

    在孙坚的拼死保护下,孙策最终跳船逃生,在程普等几员大将的保护下,狼狈不堪的逃到了江对岸,之后孙策重整兵马,意欲夺回孙坚的尸首,岂聊数次冲杀,均被刘表手下的大将蔡瑁率众杀退,无奈之下,孙策只好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的向刘表低下了他骄傲的头,刘表也不愿和孙策结缘太深,便顺水推舟的将孙坚的尸体还给了孙策,还告诉孙策,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受到了袁术的蛊惑,试图把这盆脏水泼到袁术的头上。

    得到了父亲孙坚的尸首之后,孙策率部返回江东,召集旧部,准备东山再起。可是,从落魄重新走向辉煌,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孙策也只能一边暗中招兵买马壮大势力,一边蛰伏于江东,韬光养晦了。

    等到袁术返回寿春,得知刘表未能截获传国玉玺,竟然还把自己给卖了,顿时气的火冒三丈,可事已至此,袁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了,更不可能向刘表兴师问罪,别说传国玉玺的事情,不能摆到明面上来说,单说他和刘表的兵力对比,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袁术也只好暂时放下了对传国玉玺的贪念,将精力都放在开拓地盘上去了。不过,因为传国玉玺的缘故,袁术在开拓地盘的时候,时不时便会打压一下孙策,令孙策不能如愿的发展壮大,始终只能窝在有限的空间内,无法大展拳脚。

    江东之地的惊变之后,便是中原地区的变化了。

    与马超道别后返回陈郡的曹操,先是夺了陈郡太守的兵权,而后仗着讨伐董卓时,袁绍私下授予他的奋武将军之职,带领了陈郡太守,之后又四处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先后得到了李典、于禁等人的鼎力相助,后来又得到了富商卫兹的大力资助,更是如虎添翼,一月的时间内连克颍川、许昌等三郡,并将自己的大本营挪到了地理位置更加便利的许昌,一时之间,名声大震。

    附近的人才争相前来投奔,曹操先后获得了荀彧、郭嘉、荀攸等谋臣的效忠,而后又收服了典韦、许褚等猛将,再加上曹氏家族包括夏侯家族在内的自家人的支持,曹操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占据了兖州和豫州两州之地,实力变的空前壮大了起来。

    之后,曹操又大破青州的黄巾军余党,收的降军三十余万,曹操在这三十万黄巾军中,调选精锐之士,编入自己的军队中,号为“青州军”,并在部下各军之中抽调精锐,交于曹仁和曹纯,训练精锐,最后练出了两支精锐,一支是骑兵,名为“虎豹骑”,另一支是步兵,叫做“虎贲军”。

    这两支精锐,各自有万人的编制,经过几次战斗之后,战斗力迅速蹿升,一跃而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两大王牌部队。尤其是虎豹骑,曹操可是没忘记马超指挥奔雷骑时的威风,因此要求虎豹骑一切都向奔雷骑看齐,而虎豹骑的统领曹纯也相当的有本事,将虎豹骑训练的成了名副其实的百战精锐。

    远在长安的董卓,在得知曹操羽翼大增之后,心中也有些惊恐,他根本就没想到昔日里看似浑不着调的曹操,不出手则罢,一出手便是如此的惊天动地。为了打消曹操对自己的威胁和敌意,董卓竟是自动遗忘了曹操假借给自己进献七星宝刀,实则准备行刺自己的事情,以大汉天子刘协的名义,赐封曹操做了兖州牧,以此来安抚曹操。

    对董卓的拉拢,曹操是照单全收。因为他知道,自己刚刚打下了兖州和豫州,地盘还没有彻底的巩固,两州内的各种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根治,紧接着又在征讨青州黄巾余党的战斗中,消耗了大量的粮草,将士们也都已经很疲惫了,需要时间休息,因此曹操在这个时候,默许了董卓的好意,暂时和董卓保持着两不侵犯的状态,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到了整合兖州与豫州内部事务上来了。

    中原的各处战斗,刚刚落下帷幕,北方的战事又起。

    在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的官职本是渤海太守,为了壮大声势,袁绍假传圣旨,给自己封了个大将军的头衔。要知道,大将军可是这个时代最高级的武官了,象征着无上的权利和地位。然而与这个头衔不相匹配的是,袁绍只有渤海这一个郡的地盘,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太寒酸了。

    怎么办呢?袁绍苦思冥想,最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先是给幽州的公孙瓒写信,表示要和公孙瓒一起攻打冀州的韩馥,事成之后,二人平分冀州的土地。恰好此时的公孙瓒,刚刚打败了名义上的幽州牧刘虞,正处于志得意满的状态,在收到袁绍的书信之后,公孙瓒很快忘记了当初会盟时种种不愉快,十分爽快的答应了袁绍的要求。

    随后,公孙瓒点起数万幽州兵,屯驻在了幽州与冀州的边界线上,时刻等待这袁绍自渤海发兵,一起攻打韩馥。

    公孙瓒驻兵边界线的消息,自然瞒不过韩馥,韩馥本是文人,闻讯大为惊慌,不知该如何应对。这个时候,袁绍又出现了,他给韩馥也写了一封信,告诉韩馥不要害怕,他袁绍愿意提领渤海精兵,前往冀州的边界线上,为韩馥抵抗公孙瓒,作为报酬,韩馥只需要支付粮草就可以了。

    袁绍的提议,让满脑子浆糊的韩馥就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急忙请袁绍火速率兵来支援。袁绍暗中乐不可支,立刻点了一万精兵,北上冀州,一直来到了冀州的军政中心邺城,然后就住下不走了,并暗中联络冀州的名士,借助着袁家的名声,一边在冀州宣扬仁义,一边暗中拉拢这些名士加盟。

    在袁绍的拉拢下,冀州的一大批人才开始倒向袁绍,其中审配、沮授、郭图、逄纪等谋士,以及张合、高览、麴义等武将,纷纷投效到袁绍的麾下,袁绍在邺城住了半年之后,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架空了韩馥,等到韩馥发觉之时,已经为时晚矣,万般无奈之下,韩馥只好出逃冀州,意欲去投奔故人,却在半路上被袁绍派出的使者追上,韩馥心虚之下,拔剑自刎,使得偌大的冀州,就此落入了袁绍之手。

第七十五章 大洗牌(下)() 
本来屯兵与冀、幽边界的公孙瓒,还在苦苦的等待着袁绍的包夹,谁料袁绍竟然不费一兵一卒,来了个反客为主,轻而易举的便占据了冀州这块北方最富庶的地盘,还获得了大批谋士、武将,数万的精兵以及近百万的人口,一夜之间实力瞬间暴涨了十倍有余。

    直至此时,公孙瓒这才发觉自己被袁绍给欺骗了,从始至终,自己都只不过是袁绍这盘棋中的一枚棋子罢了!可气的是,自己竟然丝毫未曾发觉,傻傻的在边界线上驻军了半年,白白损耗了许多的粮草!

    这口气,公孙瓒又怎么能咽的下去呢?于是公孙瓒指挥大军进入冀州,意欲趁袁绍立足未稳,将冀州从他的手中夺过来。

    可惜的是,公孙瓒再次失策了。在获得了最初的几场小规模胜利之后,公孙瓒生出了轻敌的心思,之后被袁绍引诱进了埋伏圈,一战击杀了公孙瓒的近万名将士,令公孙瓒元气大伤。

    不甘就此退去的公孙瓒,在紧要关头祭出了他的杀手锏——白马义从。白马义从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向来是战无不胜的,可不料袁绍对此早有防备,他早就暗中令麴义训练出了一支专门克制白马义从的精锐,名为先登营。

    在两军最后一次激战中,先登营冒死先登,手舞利刀径直砍向白马义从的马腿,猝不及防的白马义从在失去了战马之后,战斗力大减,被袁绍提前埋伏在两侧的张合、高览各自率军杀出,将白马义从斩杀了大半,公孙瓒拼死力战,最终逃得一条生路,带着残部灰溜溜的回到了幽州,自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向冀州用兵了。

    赶走了公孙瓒之后,袁绍的地位就更稳当了,他亲自坐镇冀州,在一众谋士的辅佐下,对冀州进行整顿,同时派出大将文丑驻扎到与幽州的边界线上,防止公孙瓒的偷袭;又派出另一员大将颜良,率领数万人马,从冀州出兵去占据并州,同时还令麴义再次组建一支精锐步兵,以长戟为武器,号为大戟士,以应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