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西风烈 >

第102章

三国之西风烈-第102章

小说: 三国之西风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马超的大力倡导下,各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下,数百名工匠紧锣密鼓的建筑中,三个月之后,学院终于竣工了。

    这座占地五十亩地的学院,从外观上看,雄浑大气,透着西凉特有的氛围,同时隐现着学者的气息,只要靠近学院的大门,一股神圣、肃穆的感觉便会扑面而来。

    学院的正门处,竖有一座大门,旁边另有两道小门,三道门组成一个“川”字形,共同拱起了门楣上足有一丈长、六尺宽的金字牌匾,上面用鎏金体,篆刻着四个大字:西凉学府。

    在这块牌匾的两侧,各自耸立着一根两人合抱的石柱,左侧的柱子上,雕刻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右侧的柱子上则刻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字样。虽然因为韵脚的缘故,这两行字并不对仗,但却突显着西凉学府治学的目的,用在此处,再合适不过了。同时,这两句话,也是马超曾经的座右铭,将这两句话刻在这里,也是再向即将前来入学的学生们昭示着,马超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这对学生们而言,无疑是个很好的鞭策。

    进入西凉学府的大门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广场,在广场的正中央,建造着一个大喷泉,当喷泉中的水,通过马钧特制的机械压力器,从数十个泉眼中同时喷发出来的时候,宛如数十条水龙在空中嬉戏,伴随着浪花四溅,蔚为壮观,令人赞叹不已。要知道,喷泉虽然起源于汉代,可这个年代的技术,还不能让喷泉产生令人惊叹的场景,西凉学府中的这座喷泉,之所以能产生这般奇景,完全是马钧那天马行空般的巧妙构思所导致的。

    广场之后,是九九八十一级绵延而上的台阶,台阶的尽头,竖立着一块奇石,上面刻着马超亲笔篆书的“初心”二字。

    每一个来西凉学府求学的学生,都必须要一步步的走过这八十一级台阶,才能通往求学之所。这个设计,是马超提出来的,用意就是在提醒学生们,求学之路并不平坦,做学问也需要历经磨难,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就。同时也是在告诫学生们,无论日后取得什么样的成就,也不要忘记初心,不要忘记他们当初为了求学,曾经每日都在这八十一级台阶上流下过的汗水。

    登上台阶之后,才是学院真正的教学之地。这里被划分为八个大区域,每一个区域中,所教授的学问,都不尽相同。正如后世的大学中划分的系一样,每个系有每个系专业的研究课题。

    八个区域按照太极图的方位,分别坐落在学院中央的八个方向上。目前西凉学府所开设的学科,分为经学、太学、医学、算术、射御、商学、礼乐、女红这八大类,每个学科配置博士一名,充当着后世大学中系主任和首席教授的职责,例如经学的博士由郑玄担任,医学的博士自然便是由华佗担任了,而精通算术的赵爽,便出任算术学科的博士……除了博士之外,每科还配备讲师十余人至数十人不等,共同来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

    教学区域之后,则是各个学科所需要室外场地,此外还有一些通用的公共设施。

    再之后,是十余排整齐的房子,以供学生们居住。这十余排房子,被划分为前后两进,前面的十排供男学生居住;后面的几排供女学生居住。这也是马超打破陈旧陋习的另一个值得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西凉学府不问出身,不分贵贱,甚至不分男女,只要有心向学,便可以到学院中来进行学习。这一举措,在这个时代中,绝对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彻底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

    学生们的居住地后面,是三座小山,两侧小山上,是老师们清修之所,中间的小山上,除了凉亭等景物之外,还有一条小路,直通山后,连接着后山的藏书阁,学生们在课余之时,可以到后山的藏书阁去随意阅览书册。马超从洛阳城皇宫中搬运出来的数万册书籍,大半都摆放在这里,只有少数极为珍贵的书籍,收藏在他自己的冠军侯府中。

    西凉学府的落成,引起了西凉广大民众们的注意,再加上马超之前所做的各种宣传与造势,使得西凉学府在正式投入教学的第一天,便吸引了七百多名学生前来入学,这些学生中,大部分来自西凉各地,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不远数百里乃至上千里,从外地前来求学的。

    这些学生在学成之后,或许不会全部留在西凉,更不会全部进入西凉军事集团,成为马超的下属官吏,但他们势必会在学成之后,带动整个西凉地区的文化发展,这对未来的西凉而言,无疑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对马超掌握的西凉军事集团而言,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马超未来争霸天下的一块重要基石,其作用,就像是后世的黄埔军校一样。当然,西凉学府可以说是一所综合型的高等学府,所教授的人才,远比黄埔军校要全面的多了。

    在一众学子中,周瑜、马休、马铁、马岱、马钧和马云禄的身影,尽皆在列,马超令他们进入学院,自然是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将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的。对于马超的这份心意,他们心中也清楚得很,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西凉学府中,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将来成为马超的左膀右臂,与马超一起去和天下英雄一较长短!

第七十二章 武装到牙齿()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西凉进入了休养生息的阶段,马超变革的各项措施,在这半年中得到了贯彻的落实,西凉的民众结束了战乱的生活,暂时恢复了平静。官场上吏治一片清明,大批有才能的人才,在荐贤令的作用下,开始发挥各自的才能,促使西凉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稳定的发展。

    整个西凉在半年的时间内,出现了惊人的变化,董卓执掌西凉时留下的各种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一时之间,西凉人民安居乐业,各个行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隐隐呈现出乱世中的一片净土的迹象。各地的流民,闻风而来,希望可以在这个乱世中,寻找到可供生存的世外桃源。

    在军队的训练方面,西凉多达二十二万的各级将士们,终日刻苦训练,将战时的紧张感和危机感,完全的带入了平时的训练中。在这种持续高强度的训练下,新进招募的数万新兵,快速成型,已经基本达到了地方军的作战标准;比地方军战斗力更高一筹的八万正规军,战斗力更是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为了提高正规军的军事素质,马超还将铜马相法和出手法,进行了简化,而后通过各级将官传授给了正规军的劲卒们,使得八万正规军的战斗力更上了一个台阶。

    如果说西凉正规军的战斗力是可怕的,那么奔雷骑和破军阵这两支精锐的战斗力,就堪称令人恐怖了。相比正规军,这两支精锐每天挥洒的汗水,足以汇聚成一条小溪了。如此高强度的魔鬼训练,自然令他们的战斗力水涨船高。

    付出汗水,才会有所收获,这是放到哪个时代都成正比的铁律。

    而且与正规军们的所接受训练方式不同,这两支精锐所接受的训练,更加科学,乃是马超结合后世特种兵的训练方式,与这个时代人们的体质相结合,而逐步摸索出来的最先进的方法了。况且,这两支精锐日常反复打磨的格斗技能,可是进化版的铜马相法、出手法等较为高级的格斗技巧,威力远比正规军们所学习的简化版要强的多了。

    进化版与简化版,一字之差,其中的差距,却是天壤之别。

    谁都知道,奔雷骑和破军阵,是马超的两把尖刀部队,更是马超的心头肉,对这两支精锐的武装,马超是能花钱的地方绝不会吝啬,还唯恐花的钱少,不能令他们武装到牙齿呢。

    因此,这两支精锐部队的武器装甲,不但精良到了这个时代的顶端,而且还韩暨和郑浑的努力下,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出了这个时代最尖端的水平。任何人在看到这两支精锐的武器装备之后,恐怕都只剩下一个表情,那就是瞠目结舌。

    当然,这也就是马超肯花钱,换了其他的君主,是绝不会将大量的财富换成装备,武装到四万名精锐的身上的,即便有些君主愿意这样做,恐怕也没有马超这样的底气,毕竟,有了金城商会的大力支持,还有行商令带来的连锁反应,再加上从董卓手中抢夺来的巨额财富,才能让马超如此的财大气粗。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奔雷骑的装备吧。每一名奔雷骑精锐的标准配置包括:一杆二十四斤重的丈二骑枪,名唤龙枪;一把七尺长的弧形弯刀,连同刀鞘一起绑缚在他们的背上,名为西凉马刀;每名奔雷骑的右手臂上,还安放着一个半尺长的小型弩弓,这是马钧突发奇想研制出来的,而后由韩暨和郑浑带人打造的,名为奔雷弩,有效射程是五十步,五十步内可以射穿两层铠甲,威力不俗;

    相比于武器,装甲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韩暨和郑浑根据马超和马钧共同绘制出来的图纸,为奔雷骑们连身打造了一种新型的铠甲,这种铠甲叫做明光铠。根据后世隋唐时期的铠甲制作工艺,马超对铠甲进行了改良,期间又加上了马钧的一些奇思妙想,明光铠便这样提前问世了。

    明光铠分内外两层,外甲用混铁打造,厚达两寸,外形形似鱼鳞,保护着全身的绝大部分,普通的刀剑很难破开它的防御;内甲用柔刚锻造而成,一面是钢丝缠绕,一面是牛皮内衬,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大程度上减缓震荡力,减轻奔雷骑们所遭受的打击,同时也更为透气,穿戴的时间久了,也不会因为出汗而感到难受。

    当然这还不是全部,除了以上武器铠甲,不用说,奔雷骑精锐们,自然是要配备战马的。奔雷骑的战马,都是百里挑一的良马,是从西凉各地和牧区中精选出来的战马,每一批战马都有着各自的编号,烙印在马股之上,每匹战马用这个时代的价值来计算的话,也得值无良多银子了。

    牧区,也就是原来羌氐两族人的居住之地,自从被马超将两族融入西凉之后,便改称为牧区,而不再称羌氐了。

    战马精良,马上的装具则更为精良。双边马镫、高桥马鞍、马铁蹄、马龙头和半身马甲,这些暂时还专属于西凉军中的特有装备,一样不缺,全部出现在奔雷骑们的每一批战马上,无形中将奔雷骑的战斗力,至少提升了两成。

    为了突显奔雷骑的气势,马超还给他们配装了两个附件,分别是白色的短披和白色的狼尾。披风在这个时代很常见,但是一般都是出现在校尉以上的武官身上,寻常士卒是没有披风的。但在奔雷骑中,每个人都是拥有披风的,只不过不同于一般的将军披风,他们的披风没有那么长,只有七尺长,大约下垂到膝弯处,必要之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保暖和挡风遮雨的作用。因为奔雷骑可不光是擅长骑战,他们同样也擅长步战,而且毕竟军职摆在那里,所以他们的披风,都是短披,有区别与将军们的大长披风。

    这一套装备加起来,每套的造价高达二十多两银子,换算成汉代发行的五铢钱,足够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用度了。

    说完了奔雷骑的精良装备,再来看破军阵的装备。

    比起奔雷骑,破军阵的装备可是丝毫不逊色的。马超对破军阵的定义,不像奔雷骑那样全能,破军阵本就是重装步兵的存在,为了节省破军阵精锐们的体力,随意他们的装备数量,略少于奔雷骑。毕竟,没有战马的跟随,打仗全靠两腿条奔跑,若再给他们装备上数量众多的武器,那就有些不合常理了。

    与奔雷骑的龙枪向对应的,是破军阵的狼牙棒。破军破军,顾名思义便是撕扯对手防线的意思,而最有效,也是杀伤力最大的步兵武器,自然便是狼牙棒了。与马超赏赐给胡车儿的狼牙大棒不同,破军阵的狼牙棒要略短一些,标准的配置是八尺长的棒身,加上一尺半长的棒刃。

    破军阵的狼牙棒,全部也都是用混铁打造而成的,通体重达三十六斤,坚硬无比,远比这个时代的寻常武器要坚硬的多。尤其是一尺半长、八寸方圆的棒刃上,遍布着数十根倒刺,每个倒刺都宛如狼牙一般锋锐,足足有三寸长,既利于劈砸,又利于撕扯,杀伤力不容小觑。狼牙棒只要落到敌人的身上,只需轻轻一拉,便会将敌人连皮带肉的扯下一大块来;而若是砸在敌人的要害之上,那将是致命的打击。

    狼牙棒是破军阵精锐的第一武器,用于冲阵、破阵,而他们的第二武器,则是连同刀鞘一起绑在腿上的三棱刃。根据后世军刺的设计理念,马超特意为破军阵们打造了这款专门用于短兵相接时,给敌人放血用的短柄杀器。

    三棱人与后世的三棱刺刀极为相似,制作工艺也是采用这个时代十分先进的包钢技术,而后在进行冷水锻打,长度只有一尺有余,可却异常锋锐。三棱刃上镂空的血槽,可以瞬间令敌人大量的失血,在最短的时间内丧失战斗力,可谓是战场杀敌的绝佳利器。

    为了加强破军阵的战斗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马超还专门设计出一种只配备给破军阵使用的战靴。这种战靴的作用类似于后世特种兵的军靴,只是形象设计有很大的区别罢了。无论怎么说,马超也不可能超脱这个时代的限制,照搬照抄后世的设计,否则的话,不但不切合实际,还会被人视为妖类的。超越时代一步,叫做天才;超越的太多,那就是异类了。

    破军阵的战靴,靴底是用耐磨的牛筋混合其他材料制成的,既耐磨,又防滑;靴子桶是牛皮所制,里面垫了一层内衬,起到透汗透气的作用,还能保护破军阵将士们的小腿,不会受到战场上凸起异物的划伤。战靴的整体重量较为轻便,却远比寻常的战靴要牢靠的多。破军阵的精锐们穿上这种专用战靴,简直像是踩到了风火轮上一样享受。

    配备给破军阵的铠甲,与奔雷骑的铠甲外形相似,只不过颜色不同,奔雷骑的铠甲是银色的,而破军阵的铠甲是黑色的。这种铠甲马超为其命名为乌光铠,除了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