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88章

墨唐-第88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照香炉生紫烟,墨顿来到烤鸭店。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墨顿你是不是爱吃烤鸭,我不爱吃烤鸭,爱吃炸鸡”越王李贞留着口水说道

    “我也不爱吃烤鸭,我爱吃蛋糕”齐王李佑傲然说道。

    “呃呃!”

    墨顿顿时满脸黑线,他没有想到自己不过自黑一把,到了这群熊孩子当中,竟然当真了。

    “墨顿,什么是光棍?”李治在一旁一脸好奇的问道

    墨顿顿时冷汗直流,他觉的今天这顿训没有白挨,也难怪赵恭存对他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这个!等你长大你就知道什么,你们不是要写诗么,还不赶紧写,等下要补习算学!”墨顿打着哈哈,赶紧转移话题,生怕这群熊孩子再出什么惊人之语。

    “写诗?”

    李治顿时小脸一皱,其他皇子也是垂头丧气。

    “算了吧,我看我连十首诗也不一定背会,这次铁定挨板子!”李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

    “就是,就是,我们没有你那么有才华。”李治等人一脸羡慕的说道。

    “其实写诗是很简单的。”墨顿劝慰道。

    “简单?”

    众皇子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墨顿。

    “是么?朕也想知道怎么到你这里写诗就简单了!”李世民的声音墨顿的背后响起。

    “父皇!”

    李治等人顿时脸色一变,立即恭顺的站起一排。

    “参见皇上!”墨顿也是脸色一变,连忙回身行礼道,心虚的低下头,不知道刚才李治问光棍的时候,李世民有没有听到。

    “哼!免礼了!朕也挺好奇大名鼎鼎的墨家子是怎么写诗的!”李世民冷哼道,李世民虽然是马上打天下,但是确实文采斐然,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李世民的诗篇不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不是满腹经纶怎么能够写出如此经典的诗句来,可见李世民的诗才。

    “回陛下!写诗虽然固然需要灵感和才华,但是也并非无迹可寻,只要找到诗词背后的规律,写诗其实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墨顿不得已硬着头皮说道。

    “规律?这又是你墨家的研究?”李世民道。

    “不错!”墨顿傲然说道,“只要掌握诗其中的规律,就能轻易的写出一首诗来。

    “简直是一派胡言!”

    跟在李世民身后的赵恭存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大声的呵斥道。

    赵恭存也是诗词大家,负责教授诸位皇子的学业,学问自然不浅。

    “是么?”

    墨顿嘴角露出一丝标志性的笑容。

    “那小子就斗胆胡言几句,还请赵前辈指教,诗词讲究的是对称,比如说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立政殿,天上广寒宫。”墨顿朗声说道。

    “人间立政殿,天上广寒宫!”李世民顿时一震。

    立政殿正是长孙皇后的寝宫,墨顿将立政殿和广寒宫来对比,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很轻松的就能得到一首不错的诗。

    “这么轻易就能写出半篇诗句?”

    赵恭存也是脸色一变,他可也是经常写诗之人,当然知道这些都是他经常用到的词语,只是从来没有如此清晰直白的对比。。

    然而墨顿并没有结束,继续道:“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先生想让殿下们以春作诗。那小子这里面倒有一首,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春对秋,莺对雁!恰恰对雍雍。”李世民仔细品嚼这首诗句,发现这首诗咋一听之下,的确是不错的好诗,但是仔细一体会,才会明白这首诗满满的匠气,只要框架在,几乎可以任意的在里面填词组合。

    ………………

    …………

    “清对浊,苦对咸,一启对三缄。烟蓑对雨笠,月榜对风帆。莺睍睆,燕呢喃,柳杞对松杉……。”

    “能对否,圣对贤,卫瓘对浑H嘎薅杂阃鋷t对苍岩。红罗帐,白布衫,笔格对书函。……”

    “冠对带,帽对衫,议鲠对言谗。行舟对御马,俗弊对民岩。鼠且硕,兔多毚,史册对书缄。塞城闻奏角,江浦认归帆。河水一源形弥弥,泰山万仞势岩岩。郑为武公,赋缁衣而美德;周因巷伯,歌贝锦以伤谗。”

    墨顿每说一段,赵恭存脸色就苍白一分,有了这些作为对照,诗词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第一百八十四章 声韵启蒙() 
    “窗下花园中,春种十棵松。秋来叶落地,树上已空空。”李治摇头晃脑,将自己的大作大声的朗读出来。

    周围一众皇子也是纷纷叫好,纷纷献出自己的大作,一时之间,整个皇宫之中诗人遍地走,神童多如狗。

    “父皇,我的诗怎么样?”李治一脸萌萌的样子,期待的看着李世民。

    “好,好,稚奴做得诗,那当然是好诗!”李世民哈哈大笑,一脸自豪道。

    这几个小子的课业一直让他很是头痛,没有想到墨顿这小子一来,竟然有了意外之喜。

    “那和墨顿的诗比起来呢?”李治一脸期待地问道。

    李世民顿时脸色一抽,讪讪的答不上话来。

    “微臣七岁之时,可是写不出来这样的诗篇,微臣不及晋王殿下!”墨顿连忙上前帮李世民解围。

    “嗯!稚奴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大诗人!”李世民赞赏的看着了墨顿一眼,算你小子知进退。

    “喔!”

    李治兴奋的满脸涨红,雀跃的大喊道。

    “夫子,这是我的诗,请夫子检查!”越王李贞立即挥毫当场完成课业,交给了赵恭存。

    “夫子,这是我的!”

    “这是我的!”

    一众皇子踊跃的交上自己的大作,就连最顽皮的李佑很快上交自己的大作。

    李佑觉得自己这一次挨板子是铁定了,没有想到竟然是最快一次写成课业,可别提有多兴奋了。

    赵恭存看着一个个音律公正,对称至极的新鲜出炉的诗篇,心中简直是五味泛陈。

    要是在平时,他见到一群稚童能够写出如此对仗至极的诗篇,那肯定是欣喜若狂,惊呼神童,而现在似乎皇宫之中的神童实在是太多了。

    要是一个溜须拍马之徒,定然顺着杆子往上爬,将其功劳拦在自己身上,毕竟教授皇子诗篇是他赵恭存。

    但赵恭存却一点高兴不起来,写诗是多么神圣的一件事情,现在竟然被墨家子全部给毁了。

    “各位殿下写的不错,嗯!很不错!”赵恭存言不由衷的说道。脸色不知道该是高兴还是悲伤。不过对于一群稚童,能够写出对仗工整的诗词,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苛求的了。

    “好了,都去写课业去!”

    李世民大手一挥,这才将这群兴奋的新晋小诗人赶到学堂里面,继续挥洒自己诗才。

    崇文馆的一间偏殿中。

    李世民高高坐在首位,在他面前直接分为两派,一派是墨顿,一派是崇文馆的所有夫子。

    “声韵启蒙?”

    上下两篇完整的声韵启蒙在众夫子中很快地传阅一遍。一个个夫子看着声律启蒙脸色阴晴不变,眼神不由自主的飘向一旁一脸稚嫩的墨顿。

    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诡异之的寂静之中。

    “各位都是饱学之士,都来商议一下,这声律启蒙到底该不该推行天下?”李世民问道。

    站在帝王的立场上,他当然有了声韵启蒙,以后写诗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对于诗词的推广那可是不可估量的作用。

    但是作为一个诗人,他当然知道按照声韵启蒙写出来的诗词,总觉得别扭。

    “回陛下的话,此事万万不可,声律启蒙看似降低了写诗的难度,实则匠气十足!长此以往,人人不思进取,生搬硬套,日后恐怕再无名诗流传,只剩下庸诗遍地。”赵恭存痛心疾首道。

    “微臣也认同赵学士的观点,声律启蒙并非诗之大兴,反而是诗之大害,在此老臣要在此弹劾墨家子,墨家子心术不正,专营歪门邪道,数典忘祖,泯灭先人的心血,先是用诗行旁门左道之事,却不思悔改,竟然自持歪才,连做三首歪诗,简直是得寸进尺。最后竟然变本加厉,竟然用声律启蒙,意图毁掉华夏几千年的诗词大兴。”崇文馆学士刘洎怒声道,

    一群崇文馆学士连连点头,看向墨顿的眼神简直是生死大敌。

    “啊!”

    墨顿这才知道弹劾自己数典忘祖到底是谁,原来是眼前的这位,此时的刘洎还不是位高权重的时候,而是继续在崇文馆内,等待时机。

    “刘学士,此言差矣!”

    墨顿连忙自辩道,要是在任由他给自己安下罪名,自己恐怕活着走不出午门了,直接斩了得了。

    “千百年来,诗只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大多数人读书之人终生都不得其门,甚至望诗而畏。声律启蒙的确是匠气十足,但是却能够使更多的人接触到诗词,更早的入门,而不是空耗岁月。”墨顿朗声道。

    “就是写再多的庸诗,也比不上一首能够流传千古的好诗!”刘洎鄙夷道。

    墨顿晒然一笑道:“声律启蒙的确是过于匠气,但是并非毫无用处,这只是对初学者积累素材的启蒙,但是并非一首好诗就用不上。小子记得刘学士有一首诗可是让小子景仰的很呀!平阳擅歌舞,金谷盛招携。无劳拂长袖,直待夜乌啼。”

    刘洎听着墨顿朗诵自己的得意名作,心中并没有荣幸至极至极的感觉,反而满脸的尴尬。因为在刘洎的诗词之中,几乎用声律启蒙都能对照的上。

    “你”

    刘洎脸色涨的通红,自己刚刚反驳墨家子用声律启蒙将会毁掉诗,结果却发现自己的诗中竟然几乎和声律启蒙完全契合。

    这下好了,自己被自己打脸,如果说用声律启蒙做出来的诗词都是庸诗,那自己的诗完全契合声韵启蒙,那又算什么?

    其他的学士也是满脸的尴尬,他们自己自习回想一下自己的诗篇,不由得一身冷汗,那里只是刘洎一个人是这种情况,几乎所有人都是如此。

    其实他们坚决的反对声韵启蒙,并非是声韵启蒙将会毁掉了诗篇,消磨了诗人的灵性。

    而是声韵启蒙揭开了他们心中隐藏最深的秘密,一个让他们得到了名誉富贵的秘密,他们当然不愿意与世人共享。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如果大唐之中每十个读书之人能够用声韵启蒙写诗,十个能写诗的稚童之中,能有一人能够写出一首好诗,相信不出十年,大唐定然诗词大兴。”墨顿昂然道。

    唐诗那可是文学史最伟大的辉煌,墨顿既然来到这个世上,那就在这种辉煌将起的时候,再添一把助力,让其再攀高峰。

第一百八十五章 梅雪之争() 
    清晨。

    当一缕阳光照射在雄伟的长安城东城门城楼之上,整个长安城刹那间沸腾起来,犹如沉睡的巨人睁开了双眼。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长安城多了一份喧哗还有一份期盼,因为今日正是墨刊发行的日子,墨家子的广告诗就会在今天发布。

    “潘掌柜,墨刊还没有送来么?”

    潘家酒楼刚刚开门,孙举人就已经迫不及待的进来等候。

    “哦!原来是孙举人!”潘掌柜还在整理柜台,看到孙举人进来,不由得诧异道。

    “按理说平时这个时候就已经送到了,而今天在这个时候,却不知怎么回事竟然还没有到!”潘掌柜也是疑惑道。

    “哦!我也是没有收到报纸,所以才来你这里看看。”孙举人略微失望道,孙举人也是订阅的半年份墨刊,但是今日确实迟迟没有收到,这才忍不住前来查看。

    经过几个月的发行,墨刊几乎已经融入了长安城日常生活之中,平常的各地的新闻都是通过墨刊了解。平常的时候喝口茶,看着墨刊了解着各地的新闻,平时和朋友聊天也有足够的谈资。

    当然墨刊的繁荣也不是没有人眼红,曾经也有人想要复制墨刊的道路,虽然雕版印刷术已经传开,但是又有几个能够有墨家村的消息渠道。

    现在墨家村的新闻来源,往南已经扩展到川蜀地区,往东到达了洛阳,往北的触角甚至和大草原接触,往西每当有胡商到达,总会有墨家子弟第一时间上前采集第一手信息。现在的墨刊已经和后世的综合性报纸十分的类似了。

    “孙举人放心,墨家的印书局距离潘家酒楼很近,每次都会第一时间送到,相信很快就会送到的。”潘掌柜说道。

    “好吧,正好我闲来无事,就在这等一会。”孙举人道。

    顿时,潘掌柜的本家侄子很是机灵的送上一壶茶,沏好茶,放到孙举人的面前。

    “孙老爷是不是再等墨家子的诗呀!”潘掌柜的本家侄子笑着问道。

    “哦!小潘,也知道墨家子的今日发诗?”孙举人举着茶杯诧异的问道。

    “瞧孙老爷说的,墨家子的诗那谁不知道?前几日那可是连发三篇,往来的客人那可是赞不绝口,小子耳朵就快听出了茧子了。”小潘兴奋地说道。

    “哦!那我考考你,你就把那首春晓背一下听听!”孙举人饶有兴趣道。

    小潘立即将托盘放心,拍了拍衣服站直身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不对是处处闻啼鸟。”

    一首春晓,小潘很快的将背了下来。虽然差点被墨家子的歪诗带跑偏,但是也最终好在墨家子的

    “看来墨家子的诗篇这一次真的是火遍了长安城,就连酒楼伙计都能背诵如流。”孙举人叹息道,心中对于这一次的墨顿的诗篇更加期待了。

    “吁!”

    一辆马车停在了潘掌柜所在的酒楼前。

    “潘掌柜,你的墨刊!”一个墨家村子弟从马车上下来,拿着一摞提前准备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