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54章

墨唐-第54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大的最后一句话,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个是虚无缥缈的龙王,即便是求雨也不一定下,而另一边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墨大这边打井的动静早就惊动了众人,洗井的时候,哗哗的井水直接淌到了官道之上。两者相比较起来,根本不难选择。

    “我来。”一个铁塔一般的壮汉站了起来,走向墨大这边。

    “张五,你……,你可知道得罪龙王的后果!”村长老者惊怒的看着眼前的壮汉,不敢相信这些人真的敢背叛神灵。

    “村长,我知道你是好意,四年前,我记得你也同样带领大家求过雨,但是如果龙王真的有灵的话,那四年前的大旱就不会将我母亲饿死,同样的事情我不想再经历一次。”铁塔一般的张五含泪道,想到加重嗷嗷待哺的妻儿头也不回走到墨大身边。

    “我也去!”

    “我也不求雨了!”

    ………………

    很快求雨的队伍一散而空,只剩下零零星星的几个顽固分子围在村长老者身边。

    墨家和龙王的争夺,墨家小胜一局。

    对于压井能够试验成功,墨顿没有丝毫的怀疑,打井设备从一开始就是按照量产的标准来生产的,墨家村早早的就造好了很多打井设备,准备在试验田外卖,现在正好自己先用上。

    每四人一套打井工具还绰绰有余,在墨大的指挥下,几十个打井队伍一齐动工,场面震撼人心。

    打井的工人十分的卖力,因为他们知道越早完工,他们就能越早的买到廉价的压井,浇灌自己的田地。

    “最多两天,一百亩试验田就会全部浇灌一遍!从此以后,这片试验田将会堪比风调雨顺,年年丰收”墨顿满意的说道,对于自己努力的成功,墨顿从不掩饰和谦虚。

    “可惜呀!要是能够在提前一个月推广这种心思灌溉技术这场旱灾将不足为虑,现在已经来不及了!”看着一个个井口出水,房玄龄遗憾的说道。

    虽然墨家子已经走出了一条战胜旱灾的道路,可是等造好打井工具再挖井,恐怕关中地区的庄稼已经旱死大半了。

    “臭小子,就知道顾着自己嘚瑟,关中的百姓都要闹饥荒了,你还有心情显摆。”李世民想到即将到来的旱灾,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涌上心头。

    明明有着绝世良方在眼前,却是因为时间的原因而无能为力,这种感觉简直让李世民抓狂,很不巧,嘚瑟的墨顿成为了那只出头鸟,成为了李世民的出气筒。

    墨顿顿时抱头鼠窜,心中不由得想起后世著名的螃蟹效应。

    一个敞口的筐子里,一只螃蟹很轻易的就能爬出来,但是如果有几只螃蟹放在一起,结果是没有一只螃蟹能够爬上来,不为别的原因,就是螃蟹之间相互扯后腿。

    墨顿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墨家村很有可能成为了箩筐中唯一一只逃脱的螃蟹,可想而知,如果整个关中所有的农户糟了灾,唯独墨家村自己获得丰收,恐怕到时候墨家村收获可不是羡慕,而是无数百姓的怒火,甚至墨家村苦心经营形象将会轰然倒塌。

    这无关对错,而是人心。

    不,不能将墨家村置于险地,墨顿心思急转,想要找到一个破局的方法。

    “微臣有一计可以解决关中旱灾的难题。”墨顿连忙高声道。

    “什么?”

    李世民和房玄龄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直盯盯的看着墨顿。

    “臭小子,你说什么?你可知道要是胡言乱语,那可是欺君之罪!”李世民红着眼睛瞪着墨顿,李世民也算是病急乱投医了,哪怕有一丝可能阻止关中这场灾难,他也不愿放过,房玄龄也是一脸希冀的看着墨顿。

    哪知墨顿朝着李世民一拱手道:“在这里,微臣要弹劾房伯父不作为之罪。”

    “不作为?”房玄龄一头雾水,大唐律中又这一条罪么?

    “墨顿!你丫的不要血口喷人!”房二一听墨顿竟然弹劾他的父亲,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吼道。

    “呵呵呵!你墨顿竟然要弹劾朕的丞相,你要说不出个理由来,欺君之罪和诬告之罪一并处罚。”李二冷笑道,天底下哪有弹劾人还称别人为伯父的。

    “在关中这场旱灾中,墨家村研制出新式水车,压井,其他村庄的百姓纷纷组织求雨,虽然没用,但也是尽了自己的一份力,而官府在这场旱灾中做了什么?”墨顿冷笑反问道。

    房玄龄顿时愕然愣住了。

    是呀!官府做了什么?想来想去才突然发现官府什么也没有做。

    “这是一场天灾,是一场普通百姓无法抵挡的灾难,他们所能最后的依靠朝廷却毫无作为。”墨顿冷哼道。

    “那你说官府应该怎么做?”房玄龄虚心请教道。

    “新式打井工具和压井并不难制作。房伯父一纸令下调集大量的钢铁,召集关中地区所有的工匠,加班加点打造打井工具和压井。”墨顿道。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这个的确不难,老夫自认能够做到。不过就算是也不可能像墨家村试验田中拥有那么多劳力。”

    打井是一个体力活,通常四个人同时工作打一口井,整个关中地区,有多少田地,有多少井要打,根本顾不过来。

    “据我所知,关中有一个地方拥有大量的闲置的劳动力。就看陛下舍不舍得使用。”墨顿意有所指说道。

    “臭小子,你竟然打十六卫的注意,你可知道十六卫是职责是什么?”李世民瞬间明白墨顿的意义,十六卫是李世民守卫长安精锐部队,人数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

    墨顿昂然道:“小子当然知道,军人就是要保家卫国,可是关中大旱,无数家庭就要妻离子散,这些家庭难道不需要保卫么?”

    想起后世每次发生重大灾害的时候,总有一大群最可爱的人冲在第一线,想到此处墨顿不由激昂道:“这是一场危机,既有危险,又有机遇。官府正好借此机会推广新式灌溉工具,以后关中的土地再也不会面对灾荒如此的措手不及,

    同时对于十六卫来说,这是一场秀,一场抗旱之秀,但并不是作秀,而是真真正正的为百姓做实事,而是一场表现陛下仁者爱民的秀,一种表现军民鱼水情的秀。”

    “抗旱之秀!”李世民嘴里满满的咀嚼这四个字,眼中的异彩越来越闪亮,如此一来,他将一举收复关中百姓之心,再也没有人能够撼动。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李世民斩龙王() 
面对大灾难,官府往往无所作为,这是古代朝代最大的痛处,一方面是因为条件有限,想要行动也往往有心无力,更多的则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官员与百姓阶层化严重脱节。

    通常都是大灾难发生以后,才慌忙救灾,再遇到一两个贪官贪赃枉法,造成饿殍遍地,激起民变又是一场灾难。

    哪怕是贞观四年的那场灾难发生在皇帝眼皮底下,所造成的损失依旧是大唐所不能承受之痛。

    尤其是是当时玄武门的事情才过去不久,关中百姓记得尤其是李世民杀兄逼父的事情,不少心向顽固遗老借助贞观四年的大旱,认为是天灾降罪于李世民,这才有了这场大旱灾,联合逼宫。

    那种无助的感觉李世民回想起来依旧时不时在梦中惊醒,明面上的敌人李世民从未怕过,可是鬼神之力,李世民面对束手无策。

    能够发动玄武门政变的李世民绝对不是一个死板的人,他静下心来,仔细的思考着墨顿的注意,越想越觉得可行性很高。

    首先关中乃是腹地,短时间根本不可能有外敌入侵,就算是紧急情况,依旧在关中的十六卫士兵,随时能够穿上盔甲成为一个合格的将士。

    况且十六卫的士兵大都是关中子弟,帮自己家乡做事,不但没有抗拒情绪,反而还要对李世民感恩戴德。

    所以动用十六卫官兵,所承担的风险几乎为零,而且这样没有风险的事情而且收益巨大的事情,李世民没有丝毫的拒绝的可能,

    而且这还关系到关中地区百年基业,一旦关中地区解决灌溉问题,李世民将会尽收关中百姓之心,所有的百姓都会自发的拥护李世民,

    粮食年年丰收,关中一直紧缺的粮食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再也不用年年耗费巨大的代价从各地调集粮食。

    李世民越想越激动,不时的和房玄龄商量赈灾的方案。房玄龄也是振奋异常,他发现这种军队赈灾的方式很有推广价值,一些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这些有组织有纪律的士兵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君臣二人越商量越兴奋,一个个绝妙的方案很快敲定。

    墨顿心中松了一口气,这一下关中的百姓彻底有救了,虽然不敢说恢复产量,至少能够保住一部分粮食,度过这场灾难。

    这样一来墨家村终于不用担心自己成为那个唯一逃脱的螃蟹了。

    “龙王爷恕罪!龙王爷恕罪!其他村民只是被墨家村蒙蔽,还请龙王爷恕罪,不过老农可是一直对龙王爷毕恭毕敬,您老人家要惩罚就惩罚墨家村吧。”官道上村长老者领着几个虔诚的迷信者,在那诚惶诚恐的向龙王请罪。

    “愚民!”

    李世民冷哼一声。他现在有了应对旱灾的方法,很不满老者向龙王求雨卑躬屈膝。

    这不是你们一直宣扬的愚民政策么?墨顿心中暗道,当然这句话他在心中没有敢说出来,否则又是一顿板子少不了。

    “老人家,你不用再求雨了,过几日朝廷就会组织百姓抗旱救灾了。”李世民不忍心老者再继续受苦,劝道。

    “朝廷救灾?朝廷管得住人,还能管得住龙王,我看你刚才就是和墨家村的人在一起,你肯定是和他们一伙的,还想来骗我。”村长老者根本不信李世民的话,官府要是能抗旱救灾,前几年就不会发生那么大的饥荒了。

    李世民恨恨的瞪了墨顿一眼,无奈的看着顽固的老者,他好心的劝老者,没有想到还被认为是和墨家村一伙的。

    墨顿无语至极,没有想到自己什么也不做,还是被殃及池鱼。

    “咳咳!老人家,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墨家村已经研制出了旱地浇灌的工具,已经将其献给朝廷,朝廷不日之后,就会组织抗旱。”墨顿出声帮李世民解了围。

    “当真?”村长老者不信道。墨家村铺天盖地的打井浇地,他当然知道,临近官道的这边的一亩田地都快浇完了。

    可是他可没有那么多钱买工具和请人,还是求龙王爷比较可靠些。

    “如果朝廷没有赈灾,墨家村亲自帮你家打井灌溉!”墨顿拍着胸口保证道。

    在墨顿和墨家村不遗余力的宣传下,墨子守信千年的故事广为流传,再加上墨家村一直以来良好的守信,让墨家村的信用大幅度提升,村长老者顿时相信了大半,至于另外一小半,不也有墨家村给他家灌溉的保证么?

    “太好了,多谢墨少爷,墨少爷可是小人的恩人,小人回去给少爷立生祠,逢年过节多谢少爷的大恩大德。”村长老者激动的说道。

    “别,墨家不相信迷信那一套!”墨顿连忙拒绝道,好说歹说将激动的村长老者劝走。

    开玩笑,皇帝就在他的旁边,要给他立生祠,那不是将他加上火上烤么?

    “迷信?”李世民疑惑的看着墨顿,立生祠在普通人心中可是最高的荣誉,竟然让墨家子嗤之以鼻。

    “墨家将一些假借与鬼神手段,让人盲目信从的行为称之为迷信,迷信的危害甚大,轻者被骗钱财,重则误人性命。”墨顿将市面上巫婆求神,香灰治病,捉鬼放鬼的手段粗略的解释一遍。

    “你是说巫婆杀鬼是因为纸人上涂满了姜黄,木剑砍上才会出现血迹?”房玄龄脸色瞬间凝重,这可不算是小事,简直是草菅人命。

    墨顿点了点头道:“那其实并不是血迹,而是木剑上的碱水遇到了姜黄变成了红色。这是华老最先发现的,姜黄是一种中药,他老人家一闻就知,这才及时的挽救了一个耽误治疗的生命。”

    “鬼敲门是黄鳝血吸引吸引蝙蝠,纸上出现血迹浮现字体是因为提前涂抹了东西!这些巫婆真的是害人不浅!”李世民脸色铁青,墨顿说的有理有据,而且各种手段详细的很,让人不得不信。

    这些巫婆大唐各地数不胜数,可想而知,有多少人因此上当受骗。

    “这些只是个别的案例,只危及到个人,据墨家记载,前朝时期曾经有神汉将黄豆和神像一起埋进土中,日夜浇水,豆芽遇水膨胀发芽,一点一点的将神像从土中顶出地面。一夜之间吸收信徒上千。”

    “嘶!”

    房玄龄和李世民倒吸一口凉气,要是不是墨顿亲口说出,他们二人要是亲眼看到土中一点一点的种出神像来恐怕也要中招。

    房俊更是一脸崇拜的看着墨顿,跟着墨顿虽然常常称为背景,但是永远不会无聊。

    “更有一些野心家,将提前将可有反字的石敢当埋入地下,过一段时间,引诱人将其挖出来,聚众造反。”墨顿又爆出一个猛料。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李世民脸色异常难堪。

    这种手段并不少见,最开始这种手段的正是造反第一人陈胜,直接往鱼肚鱼肚子里面塞了个纸条,篝火旁学几声狐叫,手段低劣至极,可偏偏成事了,将偌大的大秦帝国搞得分崩离析。

    “陛下,这些迷信遗毒甚大,必须将其禁绝。”房玄龄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没有想到。平常很常见的小小的迷信竟然隐藏着如此大的危害。

    李世民重重的点了点头,但是威胁大唐统治的必定要立即铲除,余光扫过一旁的龙王泥塑,李世民心中大怒,眼前的求雨何尝不是迷信呢!

    李世民一把抓过李君羡佩戴的长刀,一刀闪过,泥塑的龙头,轰然落地。

    墨顿惊讶的长大了嘴巴,乱套了,小说演义中,可是魏征斩泾河龙王,李世民保人,现在竟然变成了李世民斩龙王。

第一百一十六章 十六卫() 


第一百一十七章 平衡() 
“浇水不忘打井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