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398章

墨唐-第398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几乎所有朝臣都下意识的点头,如今百家之中,儒家从政,法家断案,医家治病救人,墨家能工巧匠,甚至连之前的修仙求道的道家,也因为外丹一脉的火药、染发秘技、水泥,让世人获益匪浅,而唯独佛家百无一用,根本没有对社会做出贡献。

    “其二,佛门侵占土地,名下的田产亦不纳税,长此以往,朝堂田税日益渐少。”

    “其三,要入佛门必须抛家弃子,禁绝人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乃佛家之罪也。”

    “其四,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佛门假借十八层地狱之名,以鬼神之事,恐吓世俗百姓。”

    “其五,包庇罪犯…………”

    ……………………

    傅奕在朝堂之上,逐条逐句的历数佛门之罪,最后傲立道:“如果佛祖真的显灵,能够降下劫难,那就加在臣的身上,微臣无怨无悔。”

    刹那间,所有朝臣顿时一阵沉寂,傅奕所说的都乃有理有据,如果不是顾忌佛门的灵异,恐怕早有不少人点头赞同。

    一瞬间,形势对佛家极为不利。

    “臣反对,据臣所知,傅奕此人如此坚决反佛并非为了公利,而是为了私怨。”忽然于志宁高声道。

    “私怨?”朝堂不仅一片哗然,不解的看着于志宁。

    于志宁露出一丝智珠在握的表情道:“回陛下,据臣所知,傅大人之所以如此攻击佛家,乃是因为其在进京赶考的途中缺少盘缠,准备向佛寺借贷不成,这才心生怨恨,屡次攻击佛家。”

    “竟然有此事?”李世民不禁将狐疑的目光盯着傅奕。

    傅奕不禁涨红着脸道:“回陛下,微臣的确是曾经向佛寺借贷不成,然而这并非是微臣弹劾佛门的私心,而且微臣弹劾的数条罪状都是有真凭实据。”

    一旁的墨顿见状不由哀叹一声,不得不说,原来傅奕的攻击的确杀伤力,然而被于志宁这么一打岔,立即断了气势,想要一鼓作气拿下佛门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还有,每逢科举之时,京城客栈爆满,一屋难求,而且价格颇高,不少佛寺免费让士子借宿,甚至择其优着资助,未尝没有收买士子之心的嫌疑,据我所知,于大人也曾借宿过佛寺吧。”

    傅奕见状猛然一咬牙,又爆出一个猛料道。

    李世民闻言,不由脸色一沉,其他的李世民可以不在乎,唯独对官员他极为敏感,如果官员得到了佛门的利益,自然会偏向佛门。

第七百九十二章 救佛() 
于志宁不禁脸色涨红道:“微臣赶考之时的确是曾经钱财用尽,借宿过佛寺,然而等托人从家里寄钱过来之后,就已经双倍的还给佛寺香火钱了,早已经恩怨已了,微臣一生研读圣人之道,尊崇孔孟之道,又岂会改投他门。

    傅奕冷笑道:“老夫当年并未借贷佛寺的钱财,自然也并无钱财纠葛,又何来报私怨之说。”

    “好了!”李世民大手一挥道:“尔等都是熟读圣贤之书之人,朕自然相信尔等的忠心。”

    按照这么说来,收到佛家恩惠的官员实在是太多了,如果追查下去,恐怕牵连更多,李世民明智的这个话题一挥而过。

    不过傅奕的反击并非没有效果,一些朝堂受过佛家恩惠的大臣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为佛家发话,整个朝堂的气氛不由的凝固起来。

    于志宁看到陷入了僵局,不由用焦急的目光看向最前方的一个童颜鹤发的重臣,萧,萧出生于南梁,乃是皇室之后,隋朝萧皇后之弟,南梁佛教之风兴盛,萧自幼受佛教熏陶,自然是佛门的最坚定的支持者。

    萧见状,只得出面道:“回陛下,最近几日佛家虽然屡出纰漏,但是那只是大慈恩寺一家所为,并非整个佛寺都是如此,相反大多数佛门极守清规,慈悲为怀。”

    萧乃是朝中重臣,话语权极重,其出面力挺佛家,立即让不少人出声附和。

    就连李世民也点头认同,李世民在领兵打仗之时,喜欢带着少量侍卫亲自观察地势,在攻打洛阳王世充的时候,当他再一次勘探地势之时,却被王世充的兵马撞见,拼命追杀,最后被嵩山少林武僧所救,更被少林的慈悲胸怀所折服,自然赞同萧此言,不认为少林也会如大慈恩寺一般藏污纳垢。

    傅奕看到萧带头力挺佛家,朝堂形势大变,虽然对此形势早有预料,不过这一次傅奕并未有灰心,因为他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战友,墨家子。

    当下,傅奕躬身道:“回陛下,不少佛寺不事生产,逼人赵氏夫妇,抢占良田,包庇罪犯,甚至任由妖僧妖言惑众,欺骗信徒,此乃墨家一力拆穿,我想是否灭佛,墨侯定然另有高见。”

    傅奕话音一落,顿时所有人都目光刷的一下集中在墨顿的身上。

    对于傅奕这种卖队友的行为,墨顿不由苦笑一声,不过他心中并未有什么,毕竟这些事情都是墨刊所做,在世人看来,他的立场早就注定了。

    “墨顿,对于傅爱卿所说,你可有异议。”李世民看到墨顿无奈道,他原本以为墨顿婚后会老实一阵子,没有想到这小子还是不停的折腾。

    墨顿只得上前,躬身向四周拱手道:“关于傅大人所言,小子首先要声明,墨刊所报道关于佛家之丑闻,皆有真凭实据,并非故意针对佛家,甚至可以说,无论是儒家、道家、法家、医家、史家只要是有作奸犯科之事,墨刊同样也丝毫不留情面的报道。”

    不少朝臣不由眼神一缩,警惕的看着墨顿,这一次墨刊短短的几篇文章就已经让佛家焦头烂额,墨刊的威力让所有人都忌惮不已。

    “那你墨家呢?”于志宁冷笑道。

    墨顿毫不犹豫道:“墨家自然也甘愿接受儒刊的监督。”

    李世民这才脸色稍缓,经过墨刊运行一年有余,他自然也知道报刊的作用,一方面普及宣传有用的知识,让天下人广为人知,另一方面则监督不平之事,可以说颇有成效,让一些明面上作奸犯科之事大大减少。

    “如此最好,那关于傅大人的灭佛之议,你又有何看法。”李世民追问道。

    “灭佛!”墨顿一脸震惊,犹如第一次听到这个惊天的消息一般,连连摇头道:“臣自然反对。”

    “反对!”这一刻满朝众臣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谁也没有想到反佛急先锋的墨家,竟然反对灭佛,这简直是太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

    傅奕更是脸色涨红的看着墨顿,在他看来墨家子定然是坚定的非反佛之士,难道墨家子看到满朝形势不对,竟然认怂了,顿时不由心生失望,一股悲怆的情绪油然而生。

    其他朝臣也纷纷若有所思的看着墨顿,有的鄙视,有的遗憾,更有的失落,曾经那个犹如鲶鱼一般最爱折腾的墨家子似乎一去不返了。

    只有李世民狐疑的看了墨顿一眼,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可不相信墨顿会这么轻易的转了性子。

    果然墨顿一脸焦急的朝着李世民惶恐道:“陛下三思呀!现在灭佛未免太早了一点吧,医家还讲究治病救人,微臣恳请陛下再给佛家一次机会,救一救佛家!”

    “灭佛太早了!”

    “救一救佛家!”

    ………………

    顿时所有人呆若木鸡的看着口出惊人的墨顿。

    “灭佛太早!”傅奕半天才晃过神来,墨家子说灭佛太早,自然是也赞同他的灭佛主张,心中不由顿时升起知己的感觉。

    “墨侯未免太过于狂妄了。”萧气急而笑道,其他朝臣也纷纷群情激奋,纷纷斥责墨顿。

    看着群情激奋的众臣,李世民不由头痛的俯首,他就知道墨顿这小子不会这么轻易的罢休。

    “这么说来,你依旧赞同灭佛,只是认为佛家如今为患不够而已。”李世民没好气的问道。

    墨顿摇摇头道:“微臣认为,如果佛家再不改变,最多再过二百年,二武灭佛之事将会重演。”

    “二武灭佛!”顿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佛门虽然号称慈悲为怀,却有两段暗无天日的历史,一是北魏太武帝灭佛,二是北周武帝灭佛。

    有这两次灭佛之事在前,傅奕这才如此激进的提出灭佛的主张。

    史官颜师古不由的垂下眼睑,他熟知历史,自然知道二武灭佛之中,佛家看似是损失惨重,但是却并不是世人所说的那样无辜。

    一众大臣精通史书的并不在少数,自然知道这两段历史,原本声援佛家的念头顿时打消了不少。

    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为之一顿,已经有两任帝王做过灭佛之事,难不保还会有第三次灭佛。

    墨顿遗憾的摇头道:“可惜佛门经过两次劫难,却依旧故错重犯,重走悲剧之路,如今小子已经预见了佛家悲剧即将重演,又岂会见死不救。”

    萧和于志宁不由倒喷一口逆血,之前墨家子还对佛家喊打喊杀,张口一变,竟然成为拯救佛家的大功臣了,简直比政客还无耻。

第七百九十三章 救佛(二)() 
李世民狐疑的看了墨顿一眼,却发现墨顿面对满朝文武的逼视,却依旧镇定自若,心中不由慎重几分。

    “那你倒说说,佛家是如何重蹈覆辙,以至于不出二百年将会再有一次灭佛。”李世民郑重的问道。

    其他朝臣也不由摒住呼吸,静静地盯着墨顿,墨顿这小子虽然不靠谱,但是其眼界倒是得到世人公认,屡出惊人之言,却被一一证实。

    “若要想知道第三次灭佛何时到来,那就需了解前两次灭佛之因。”墨顿昂然道。

    一旁的太史令李淳风不由一脸尴尬,要论前两次灭佛,恐怕道家并没少出力,墨顿如今主动提起,简直就是要揭道家的黑料。

    好在墨顿顾忌道家的面子,并没有过多涉及这一点,而是道:“北周武帝和魏太武帝连续灭佛除了朝堂争斗和认为佛家乃是胡教,以此来证明自身统治正统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口和田赋。”

    “人口和田赋!”颜师古不禁点了点头,他遍阅史书,自然知道那个时候佛家遭劫的原因。

    其他朝臣也不由一愣,对于这个观点他们倒是第一次听说。

    “自东汉一来,佛家大兴,佛寺广布,但凡佛寺名下的土地,历朝历代皆免除田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北朝为了征战横征暴敛,而百姓为了逃避苛役重赋,相继遁入空门,将土地挂在佛寺之下,一时之下,佛家大兴,大江之北,佛寺竟然有三万之多,僧、尼则有两百万之多。而当时大江之北人口不过三千多万,佛家就已经占了大江之北人口十六分之一,土地十分之一,如此多的人不事生产,终日打坐念佛,如此多的土地不交田赋,国库空虚,如此一来,朝廷国库空虚,军无兵源,如果是尔等是北魏之臣,你会怎么做?”墨顿一口气说完道。

    顿时全场一阵死寂,这种情况,恐怕哪一个朝代都不会容忍,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灭佛。

    “这还仅仅是北朝,如果再加上南朝,恐怕这个佛寺和僧尼的数目还会更多,微臣在翻阅史书之时,不禁愤然而起赋诗一首,还请诸位品鉴。”墨顿不管众臣,而是直接吟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朝四万八千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是好诗,而是是脍炙人口的好诗,然而一众朝臣的心中却犹如山一般沉重,杜牧的江南春写的四百八十寺只是虚写,而墨顿直接写实,将北朝的也加上,其总量足足达到四万八千寺,这等骇然的数字让所有人都不禁震撼。

    一众朝臣将目光艰难的投向一旁的颜师古,是否如墨顿所说的那般,恐怕只有他最有发言权。

    面对百官的目光,颜师古沉重的点了点头,道:“百年已过,具体数量已经无法统计,不过应该相差不大。”

    不少大臣顿时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对二武灭佛抱有同情之心的官员,顿时再也闭口不言。

    傅奕一脸佩服的看着墨顿,他处于半退隐状态,平时和墨家子并无接触,如今看到墨顿引经据典,利用一首史书和诗词竟然达到了他屡次上奏都达不到的效果。

    就连李世民也不由心中一抽,作为帝王如果是他身处魏武帝的位置,恐怕也会作出同样的决定,这无关信仰和恩情,有时候坐在帝王之位,如何去做恐怕也是身不由己。

    “修建如此多的寺庙,需要花费多少钱财,这还不算铸铜佛像,镀金,以及两百多万僧尼的日常花费,如此算下来,恐怕修建三纵五横图的砖路绰绰有余,南北朝时期,北朝强大以至于前朝一统天下,恐怕二武灭佛居功至伟。”墨顿仔细给众臣算了一笔经济账。

    第二排的戴胄不由自主的点头认同,如今大唐皆知砖路之利,修建三纵五横图已经成为朝堂公认之事,然而却苦于钱粮不足,修建进程缓慢,如果大唐此刻真的有如此多的寺庙和二百万僧尼,恐怕戴胄会立刻变成坚定的灭佛支持者。

    不过戴胄虽然认可墨顿的话,却知道墨顿所说的却是南北朝之事,如今大唐的佛家可没有昔日的盛况了。

    果然,一旁的萧瑀冷哼道:“墨侯所说乃是前朝之事,如今我大唐一片盛世,僧侣安分守己,又岂能无错而受罚。”

    李世民不由略微颔首,如今佛家并未为祸太深,再加上佛家对其有恩,如果贸然动了佛家,恐怕他将会遭受骂名,再加上庞大的佛家信徒,还有诡异莫测的鬼神之事,更让李世民忌惮不已,不愿意轻易动佛门。

    墨顿冷笑道:“佛家如今的确是并无异状,但是如今的佛家可曾和二武灭佛之前有丝毫的改变,所走的不过是老路而已,不出二百年,当佛寺定当重现二武灭佛之前的弊端,第三次灭佛乃是计日可待,如果佛家仍不悔改,第四次灭佛并非是不可能。”

    在后世,佛家经历了两次灭佛之后,却依旧死性不改,以至于再出现唐武宗李炎和后周世宗柴荣两次灭佛,史称三武一宗之厄,至此,佛门这才痛定思痛,反思自己,如果此刻的佛门能够醒悟,未来两次灭佛之灾,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