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391章

墨唐-第391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字。

    “第二十一天,……………………”

    墨顿每报一天,长乐公主的身体都不由自主的颤抖一下。

    “第三十天!”

    “五十三万六千八百七十贯九百一十二文。”长乐公主汗如雨下,一脸骇然的看着面前的数字,好在她的算学还算尚可,算了出来,可是如此巨大的数字从她手中算出,哪怕是她亲自计算三遍这才相信这个事实。

    “也就是五亿多钱!一文钱如果日息翻倍,采用驴打滚利滚利,一个月就要还五亿多钱。现在你可知道驴打滚的危害,任何人只要借贷驴打滚,一旦还不上,必将永不翻身,哪怕墨家村也是如此。”墨顿幽幽的说道。

    “那世人为何还要借贷这等高利贷。”长乐公主心有余悸道。

    墨顿苦涩道:“有的是在走投无路,有的是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能够还上,当然还有更多的是根本不懂其中的严重性,最后只能一步步陷入深渊,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单单和墨家村又业务往来的商户就有数例深陷其中,而最终以凄惨落幕。”

    “驴打滚竟然危害如此之深,实在是可恶!”长乐公主深恶痛绝道。

    墨顿深以为然的点头道:“这也是为夫在墨家村禁绝青楼赌坊的原因,此两个行业和高利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让青楼赌坊高利贷这三个行业进入墨家村,那恐怕墨家的复兴只能是白纸空谈,如今墨家村已经驱逐出青楼赌坊,至于银行则是让自己来办。

    墨家要想全面复兴,那就将一众墨技在大唐生根发芽,然而墨技发展的载体却是一众大大小小的工业,众所周知,工业乃是最为消耗资本的产业,普通之人那如此多的余钱来发展工业,唯有银行才可以将一众小钱集中起来,用来支援工业建设。

    大唐现有的金融机构乃是钱庄,那才是吃人喝血的高利贷者,一旦在这里借贷,恐怕连人带血一口吞下,非但不是墨家的助力,反而是阻力,这才是墨顿费尽心机、声势浩大的修建银行的原因,

    一方面乃是为墨家村的建设筹集资金,而来则是做大唐金融业的鲶鱼,一旦银行在大唐盛行,那才是大唐手工业的春天。

    长乐公主不由傲然的看着墨顿,世人皆想着如何盘剥他人,赚取钱财,而墨顿则是看得更远。

    “可是那些夫君此举,岂不是得罪了高利贷获利之人。”长乐公主担忧道,她早已经不是单纯的皇宫之中的金丝雀,自然知道高利贷获利如此之丰厚,其背后牵扯之广难以想象。

    墨顿郑重的点了点头道:“这一次为夫早已经想到,而且为夫也早想会会佛家了。”

    “佛家!佛门!”长乐公主骇然道,她怎么也没有想到高利贷者的获利者竟然是平日里慈眉善目的佛家。

    墨顿也是同样不可思议,当他决定建设银行的时候,就注定和钱庄冲突,自然要探查一下这些钱庄的底细,然而却让他大跌眼镜的是,钱庄背后最大的庄家竟然是那些佛寺。

    佛家有了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功绩,虽然没有道家风光,但是同样发展的顺风顺水,不少佛寺香火旺盛,香火钱颇多,再加上名下佛田众多,根本不用纳税,积累了相当之多的财富,于是乎这些和尚就将这些信徒捐献的香火钱再贷给贫穷的信徒,如果逾期还不上,则会用信徒名下的田产抵账,这是何等的讽刺。

    而且经过如此循环往复,如今的佛门的势力急剧膨胀,再加上世俗官员也有不少佛门信徒,佛家虽然不是诸子百家之一,却早已经有了不逊色于道家和儒家的实力。

第七百七十九章 染血的慈悲() 
长安城大慈恩寺,乃是长安城中香火很旺的寺庙,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信男信徒前去礼佛,甚至还有不少达官贵人名门贵妇都是大慈恩寺的常客,每每都留下不菲的香火钱。

    除此之外,大慈恩寺的名声也是极佳,每当有外地的落魄的文士和赶考的贫寒书生前来长安城,无处落脚的时候,大慈恩寺都是无偿的提供借宿,普通百姓如果家境突生变故,前往大慈恩寺请求救济,大慈恩寺也都会慷慨解囊。

    长安城郊的赵老汉就是一个大慈恩寺的信徒,他的妻子赵氏体弱多病,每年为了给妻子祈福,他往大慈恩寺捐献的香火钱也不在少数。

    然而过年之时,他的赵氏却突发重病,无钱治病,最后还是向大慈恩寺借了三贯钱,花了三个月的治疗,这才在墨医院大为好转。

    胡家!

    赵老汉搀扶着刚刚痊愈的赵氏归来,为了给赵氏治病,他们之前可是花光了不少积蓄,可以说是家徒四壁,家中很是贫寒。

    “好在这一次遇到了孙神医,才让娘子有了康复的希望。”赵老汉庆幸道。赵氏的病情极为复杂,最后还是孙思邈亲自出手才让赵氏病情好转。

    赵氏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看到家徒四壁的胡家,不由愧声道:“都怪妾身身体不争气,才让这个家过的如此艰难。”

    赵老汉摇头道:“谁叫我们命不好,没有生在墨家村,不过好在你的病已经好转,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今墨家村声名鹊起,村民的福利可以说羡煞所有人,尤其是墨家村背靠墨医院,其免费医疗可以说是所有人的梦想。

    “可是你借大慈恩寺的三贯钱又该如何来还!”赵氏担忧道,为了给她治病,这个家早就已经家徒四壁了,三贯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赵老汉一咬牙道:“这你就不用担心,我这就去求慈恩寺的恩公宽限一些时日,如今你的身体已经好转,我就去墨家村打工,拼了这一身力气,一年之内也能还上,你就在家守着田地养病即可。”

    墨家村的普遍月工资都在三百文左右,如果苦干一年,那就将近三贯六百钱,省吃俭用也能将债务还完。

    赵氏这才放心,然而还没有等到赵老汉去大慈恩寺,就看到大慈恩寺的同济和尚在里长的陪同下找上门来。

    “原来胡施主已经好转,真是可喜可贺。”同济和尚双手合十道。

    赵老汉一脸欣喜道:“还要多谢同济大师的相助,若无同济大师借给老汉三贯钱,又怎能治好贱内的顽疾。”

    同济和尚点头道:“贫僧前来正是为了此事,当初大慈恩寺借给胡施主三贯钱,约定一月归还,如今已经三个月已过,不知胡施主何时归还。”

    赵老汉顿时脸上浮现难色道:“还请同济大师宽限一些时日,等到老汉前去墨家村做工之后,一有钱一定会在第一时间还上。”

    同济和尚顿时面色转冷道:“当初约好一个月归还,如今已经三个月了,按照当初的契约,如果一月还不上,利息翻倍,如今已经是三个月了,连本带息你就已经需要还款四十贯钱!你还要宽限时日?”

    “四十贯!这怎么可能?”赵老汉犹如晴天霹雳一般看着同济和尚,四十贯这个数目他想也不敢想,他一直认为只需要还这三贯钱即可。

    “怎么不可能,此乃白纸黑字,还有你当初的手印,你可还认得。”同济和尚拿出一份契约放到赵老汉的面前。

    “这……这……”赵老汉不由的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的里长。

    里长接过契约仔细的看了看,无奈的叹息道:“这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利息也是市场价,并无不妥之处。”

    “可是当初的时候,同济大师并没有有利息呀!”赵老汉涨红着脸道,三贯钱,他苦上一年也能还上,可是四十贯钱这可是个天价,他如何能够换的清,更别是还有一直疯涨的利息。

    里长闻言,顿时吹胡子瞪眼道:“照你这么说,大慈恩寺就要免费借给你钱财,你竟然连佛祖的便宜也敢占。”

    “可是这四十贯,老汉如何还的起?”赵老汉本就是大慈恩寺的信徒,闻言不由一缩头道。

    里长看着赵老汉家的家徒四壁,不由暗自摇头,道:“看来指望你还钱是不可能的了。不过你家还有十多亩田地,虽然值不了四十贯,但是同济大师看在我的面子上,不如就此两清如何?”

    “那我就给里长大人一个面子。”同济和尚看也赵老汉也榨不出什么油水了,点头道。

    “你们不能拿走我们的田地,那可是我们的命根子呀!”赵氏闻讯,不顾虚弱的身体从里屋赶来哀求道,赵家的十多亩都是上等的良田,乃是赵家最值钱的财富,又怎能轻易给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家欠钱还不上,理应用田抵债。”里长冷酷道。

    赵老汉此刻也醒悟过来,明白自己的中了里长和同济和尚的计,颤抖的指着二人道:“你们丧尽天良,就不怕官府么?”

    同济和尚冷然道:“朝中的官员有多少是寄宿在我大慈恩寺才考中的,有了这层香火之情,你认为官府会帮谁?”

    “再说,还有白纸黑字在此?铁证如山,就是闹到陛下那,你也理亏。”里长恐吓一番之后,才和同济和尚扬长而去。

    赵氏夫妻哪里懂得了这些,不由呆在那里,如同失魂落魄一般,对于农户来说,土地乃是他们生存的根本,失去了土地,他们将会一无所有。

    刹那间,他们病情好转的喜悦一扫而空,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凄凉。

    第二天,天刚刚亮,赵老汉一家柴门紧闭,日上三竿还不见人影,邻里推门探视,忽然尖叫一声。

    “死人了!”

    立即,平静的赵家庄轰动起来,一些胆大的村民进入房屋之中,这才发现赵氏夫妇已经同时自尽而亡。

第七百八十章 反咬一口() 
“染血的慈悲!”

    当新的一期的墨刊郑重的将赵氏惨案放在头版头条的时候,整个长安城一下子轰动起来。

    在此之前,佛家在大唐的声誉很好,慈悲为怀,悲天悯人,然而墨刊上所报道的事情给了长安市民巨大的反差。

    “大慈恩寺不一向是慈悲为怀的么?怎么也会做出逼人自尽这等丑事。”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大慈恩寺借贷印子钱还是常有之事,你以为那些佛寺名下的田产从何而来。”

    ……………………

    众人议论纷纷,纷纷谴责大慈恩寺的行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赵氏夫妇欠钱不还,还以死来污蔑大慈恩寺的名声。”

    “这些钱财本就是为佛祖镀金身的,要是人人都借钱不还,如何来修庙建佛。”

    也有愚忠的大慈恩寺信徒,不停的再给大慈恩寺洗白。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你可知道这可是印子钱,驴打滚利滚利,赵老汉借了三贯钱,一下子要还四十贯。”一个商户冷笑道。

    作为商户对钱格外敏感,他们对于驴打滚可以说是又恨又怕,任何人一旦沾惹上驴打滚高利贷,可以说不死也要脱层皮,自然知道驴打滚高利贷的恐怖。

    “这么多?”众人惊呼道。

    商户冷笑道:“这算多了?那是你没有听说过,墨家子和长乐公主的一文钱翻倍的游戏,你就知道驴打滚是何等的恐怖。”

    “一文钱翻倍的游戏?”众人不由一奇。

    “尔等不若一试便知。”商户得意道。

    众人好奇之下,不断地翻倍,当他们翻倍到三十天的时候,看到高达五亿钱的巨资的一个个都不禁骇然。

    “驴打滚高利贷,竟然恐怖如斯!”一瞬间,所有人看到这个数字都为之胆寒,虽然高利贷不可能达到一文钱翻倍的利率,但是道理是相同的。

    顿时墨刊上这篇染血的慈悲伴随着一文钱翻倍的游戏瞬间爆火,而舆论再一次一边倒向赵氏夫妇,大慈恩寺的名声骤降到冰点。

    大慈恩寺中,几乎所有的主事和尚都齐聚一堂,一个个脸色阴沉看着面前的墨刊,一直以来,佛寺的名声在外,根本没有人相信一个人的胡言乱语,然而当报刊这个新生事物出现在大唐时候,话语权一下子发生了转变,一言出,万众皆知,一瞬间,原本多年都平安无事的操作瞬间被放大在大众之下,一下子把大慈恩寺打的措手不及。

    “墨家这是欺人太甚!我大慈恩寺和墨家井水不犯河水,竟然如此下阴手。”

    同济和尚脸色涨红的怒吼道。

    其他和尚也是一脸愤怒,这一次墨刊的报道对大慈恩寺的名声可是一击致命的打击,一旦失去了名声,大慈恩寺定然会衰败下去,再也不复之前的风光。这损坏的可是整体大慈恩寺的利益,更是连累佛门的声誉。

    “贫僧之前就说,佛门乃清静之地,岂能放印子钱,否则岂能有今天之危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痛心疾首道,不少和尚也是连连点头,他们本就不赞成这等有辱佛门声誉的脏事。

    “同仁师兄,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要没有我同济这些年的辛劳,岂能有大慈恩寺的今天,给佛祖镀金,寺院扩建,这些钱又从何而来。”同济和尚冷笑道。

    同仁和尚顿时默然,他们虽然不赞同大慈恩寺放印子钱,但是实际上却是受益者,从根本上来说,他们也不干净。

    “好了,现在说什么也都迟了,现如今我等要做的乃是如何让大慈恩寺度过这次危机。”慈恩方丈面色凝重道。

    “还请方丈吩咐。”同济和尚合手道。

    “同济!赵老汉的田产不准再动,此外外借的印子钱一律免息,借出去多少,收回来多少,甚至可以免收。”慈恩方丈道。

    “啊!那大慈恩寺可就损失大了。”同济和尚不满道。

    同仁和尚冷笑道:“到这个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些蝇头小利。”

    同济和尚顿时脸色一变,蛮横的盯着同仁,同仁想起同济和尚的往事,不由心头一颤,往后一缩。

    “就这么定了!而且日后大慈恩寺将不再涉足印子钱,全部交给钱庄运作。”慈恩方丈一锤定音道。

    “是!”同济和尚这才心有不甘的点头。

    “那大慈恩寺的声誉怎么办?”同仁和尚不敢再针对同济,转头问道。

    慈恩方丈顿时一阵皱眉,墨刊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如今大慈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