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340章

墨唐-第340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二次推恩的目的乃是分割世家,失去了庞大财力支撑,人心不齐的世家对朝廷根本毫无威胁之力,一旦动了爵位,那就动了所有勋贵的利益,其后果就连李世民也不得不三思,而且一个空荡荡的爵位不过是虚名而已,在大唐真正拥有实权的还是官职。

    墨顿闻言叹息一声,他自然知道这是最合适的结果。

    “陛下英明!”令狐德棻躬身道,能够保住爵位,他也算是为关陇世家有了交待了。

    满朝大臣纷纷领命,毕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都是分给自己的儿子,再说又为嫡长子拥有继承爵位权利,本身就有了很大的便宜。

    在这看似皆大欢喜的局面下,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几代之后,庞大的世家定然会逐渐分裂为一系列中小世家,再无今日五姓七望的声势。

    随着百官纷纷俯首,二次推恩正式确立。

    贞观八年的岁末大朝会结束。

第六百九十章 新墨家村() 
大朝会结束之后,百官纷纷新式重重的离去,一个个心事重重。

    二次推恩的效果虽然不会立即显现,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庞大的世家定然难以继续维持,恐怕日后分家将会在所难免。

    一旦目前五望七姓的格局被打破,恐怕大唐就会只有一个姓氏最为显赫,那就是皇家。

    然而所有人却明白,二次推恩的结局已经注定,就像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给封国诸侯一样,明明知道最终的结局,他们却无力转变。

    后殿之中,墨顿默默的跟随在李世民身后,百官散去之后,李世民却将墨家子留了下来。

    “都是自己的儿子,为何会出现如此不公之事,而还有人拼命维护呢?”李世民突然悠悠的问道。

    墨顿不由一愣,想了一会道:“也许在有些人的心中,家族的兴盛才是首要的吧!”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李世民转身直视墨顿道。

    墨顿还年轻,哪里想到过这个事情,当下沉吟一番之后道:“小子认为坐享其成,只会害了后代,小子甚至希望自己的爵位并非是世袭制,而是终身制,这样一来,子孙后代若想要荣华富贵,则需自己努力奋斗,才是最正确的传承方法。”

    李世民诧异的看了墨顿一眼,他没有想到墨顿竟然会有如此激进回答。

    “爵位终身制?”李世民不由沉吟,越想越是心动。

    如果人人奋进,争相建功立业,立功受爵,对于朝廷来说,却有颇多益处,而且耗费不多,这一条倒是可以考虑加入大唐的爵位体系之中。

    “至于财产,小子恐怕不成器的后代吧!让其衣食无忧即可!”墨顿大手一挥道。

    “你就不怕诸子有意见么?”李世民不解道。

    墨顿顿时豪气的说道:“微臣打拼下来的财产,想传给谁,就传给谁,没有什么是天生就该属于谁,这种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思想,只能培养成纨绔子弟。”

    李世民不仅心中意动,对于墨顿的话,他还是极为赞同,而且他本身就不是嫡长子,靠着武力夺去了皇位。在他的心中并不赞同嫡长子继承制,这才是他立即推行二次推恩的原因。

    李世民看着墨顿的眼光顿时柔和了一些,笑道:“莫非你还想效仿房相,准备将钱财捐了。”

    墨顿顿时羞涩一笑,摆摆手道:“小子可没有房相这么伟大的志向,小子也许会多准备一些钱财,用来每年拿出一部分,奖励后世的优秀学子,此人或许是研究最新墨技的墨家子弟。或者是写出优美诗篇的儒家子弟,或者是攻克疑难杂症的医家子弟!等等,但凡利国利民之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假以时日,我大唐百家学说,定然繁荣昌盛。”

    李世民不由眼睛一亮,看着墨家子越来越满意,墨顿此设想虽然对墨家有利,但是同样让大唐受益匪浅。

    “这可比将巨财给自己的后代,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纨绔子弟强得多?”李世民肯定道。

    当然墨顿只说到了未来设想,却没有明言此刻的好处,如今大唐各大世家已经和儒家密不可分,牢牢的绑在一块,朝堂之中,这天下最为尊贵的世家又何尝是五望七姓,曲阜孔家何尝不是大名鼎鼎。

    这些世家乃是一群极其贪婪的权力怪兽,贪恋的把持着权力,同时有极力的攫取财富,只有以儒家为代表的大世家逐渐分裂,代表平民利益的墨家才有喘息的机会,否则只会成为世家的附庸,成为赚钱的工具而已。

    “钱财动人心!有人成为金钱的奴隶,被欲望驱使,而有人是金钱的主人,用钱财来实现梦想。”墨顿昂然道。

    李世民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反而岔开话题道:“听说墨家村扩建,足足花费了十三万贯修建,不知是金钱的奴隶,还是金钱的主人。”

    墨顿闻言顿时苦涩道:“世间能让人成为奴隶的并非只有金钱,还有名声,当初陛下亲封墨家村为天下第一村,全村百姓无不欣喜若狂,人人对陛下感恩戴德,决定不负陛下的期望,这才激进形势,不顾墨家村的实情,扩建墨家村,好在一切都是有惊无险,如今的将墨家村终于修建完成。”

    “修建完成?”李世民嘴角微微一笑道,“正好这皇宫中的景色,朕也看腻了,十三万贯的花费定然修建的美轮美奂,朕正好明天没事,也去参观一下,不知道墨祭酒方便不方便呀!”

    墨顿心中一震,连忙道:“小子求之不得,陛下临幸墨家村,墨家村定然蓬荜生辉。”

    李世民挥挥手,墨顿这才躬身告退,原本他还想见一见长乐公主,现如今只好作罢了。

    ………………

    “什么!陛下明天要临幸墨家村!”墨府中,福伯又惊又喜道。

    墨顿点头道:“这一次,此次陛下临幸墨家村,这一次既是墨家的机会,又是墨家的考验,不可让墨家村在陛下面前丢脸。”

    “可是少爷不是原本定于明日回村,参加墨家村大会,要不我这就去通知李义,让他延后,务必要迎接好陛下。”福伯焦急道。

    墨顿摇摇头道:“这倒不用,陛下想要看的是真实的墨家村,而不是弄虚作假,通知李义,这一次陛下是微服出访,不会惊动太多人,让他务必将墨家村扩建首尾收拾干净,其他的一切正常进行。”

    墨顿知道墨家村,之所以能够风生水起,李世民的照拂。可以说是密不可分,今日也只有让墨家村如实展出,交出一份对得起李世民的答卷

    夜幕将近,墨家村中却依旧灯火通明,一个个墨家村民紧锣密鼓做着最后的修补工作,哪怕是一旁的李义也同样没有闲着,一块的参加劳动。

    很快,最后一块地面整平,压实!大批的村民将其铺上的红砖。

    “终于完工了!”李义抹了一把汗,喘息道。

    “明天少爷回来,定然会大吃一惊!”一个村民欣喜道,其他村民纷纷露出得意之色。

    普通村民只是知道墨顿明天将要回村,而李义却知道跟随墨顿一块回来的,又何止是墨家子,还有当今陛下李世民。

    李义环顾四周,看了看笼罩在黑暗中的墨家村,不由露出一丝亢奋的神情,为了扩建墨家村,他们开始受尽了波折,如今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等待黑夜过后,一个崭新的墨家村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惊艳天下!

第六百九十一章 墨家村到了() 
城南砖道上,

    一个足足数十辆马车组成长长的车队行驶在平稳的砖路上,在马车的两旁,同样还有一个个乔装打扮的侍卫,纵马护卫,一行人快速的朝着墨家村方向而去。

    在其中的一辆不起眼的马车中,李世民拿着一本《墨经》正在悠闲的翻看着,原本大唐百姓几乎没有人读过墨经,然而自从墨家村崛起之后,墨经开始在长安城流行起来,李世民自然也是如此。

    然而哪怕是他是成年人了,再看墨经依旧是晦涩难懂,根本比不上论语的朗朗上口,以及发人深省,但是谁能想到一个快要消亡的墨家,竟然隐藏着改变大唐的墨技。

    “若非墨家出了一个墨家子,恐怕如此利国利民的学说,恐怕将会消失在历史之中,那恐怕将会是大唐最大的损失。”李世民看着旁边骑着绝影的墨顿感慨道,墨家村的突然崛起实在是给了他太多的惊喜。

    而且李世民没有说错,在后世之中墨家一蹶不振,始终没有起色,若非道家失误将墨子收录到道藏之中,墨家恐怕将会永远的沉沦。

    墨顿察觉李世民的目光,催马上前道:“启禀陛下,前方左转不足三里,就是墨家村了。”

    “墨家村!”李世民不禁心中一动,点了点头,不仅多了几分期待

    墨家村的成长,可以说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完成,从一个长安城最为贫穷的村庄,一跃成为皆为上户之村,成长的速度,简直超乎他的想象,更别说墨家村一一村之力,犹如杠杆一般,撬动大唐的经济,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怎能不让李世民好奇。

    如果天下各村皆效仿墨家村,那大唐盛世的到来,岂不是计日可待,当初他亲封墨家村为天下第一村的时候,就已经动了前来墨家村的想法,然而当时举国备战西征,耽误下来,随后墨顿随军远征、山东大水、大阅兵、墨家村危机,直到今日墨家村渡过危机,扩建完成,李世民这才决定趁此机会,亲自走一趟墨家村,看看长安城口中人人称赞的而墨家村有何神奇之处。

    “前方左转就是墨家村,陛下如果下车骑马而行,定然会有更多惊喜。”就在李世民一晃神的时候,墨顿在一旁出声提醒道。

    “哦!那朕可就拭目以待了。”李世民从善如流道。

    马车停下,李世民下了马车,庞德立即奉上一匹骏马,李世民翻身而上。

    马车继续前行,很快来到一个十字路口,左转,顿时一条宽敞笔直的马路,豁然映入众人的眼帘。

    “这!”

    李世民看到面前的马路不由一愣,满脸惊讶道。

    要说宽广的道路整个天下恐怕没有那一条比得上朱雀大街,足足宽一百五十米,约五十丈,而眼前的马路虽然宽度上比不上朱雀大道,但是在精致上却是远超朱雀大街。

    在李世民的视线中,只见前方的马路乃是可以并排行驶三条马车的道路,两旁的车道用的都是红砖,中间的车道用的都是青砖,颜色分明。

    “回陛下,三条车道分别是左转直行右转的车道,我们直接前往墨家村,应该走中间的青砖道。”墨顿提醒道。

    “很是巧妙!”李世民看着砖面点头道,只见青砖上有着红砖镶嵌的红色直行箭头,而在红砖道中,同样有青砖镶嵌向前转弯的箭头。

    而且这只是去墨家村的道路而已,而在左边还有三条同样的砖道,专门供从墨家村出发的车辆行驶。

    “大道朝天,各走一边,如今砖道开通,马车速度变快,规定好各自的走的道路,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出现交通堵塞的现状。”

    “至于行人,在车道两旁,则会有专门的人行通道,实行人车分离。如此一来,出现事故的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墨顿指着道路两旁的人行道讲解道。此乃都是后世常见的交通知识,然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却是极为先进的理念。

    李世民不仅微微颔首,在长安村之中,虽然街道极为广阔,但是由于四轮马车的增多,堵车现象越来越严重,几乎每天都有交通事故发生,他已经收到不少的御史的奏折,陈情此事,请求下旨解决,却一直没有很好的办法,如今没有想到在墨家村竟然完美解决了。

    更令李世民神奇的是,通往墨家村的来往车道和人形车道之间竟然全部都种植树木作为隔离带,哪怕是寒冬腊月,积雪并未融化,却依旧满树绿叶,不由让一行人大为称奇,在这个一片枯黄,万物枯萎的季节,却能够亲眼目睹绿色植物,是何等的稀奇,不由纷纷侧目。

    “这就是当初墨技展中你所说的常青树。”李世民纵马靠边,伸手从常青树上,摘下一片叶子,掰开一看看到里面新鲜的叶肉,不由啧啧称奇。

    墨顿点了点头道:“此乃长江以南树种,长江以南气候温暖,树叶常青,而北方的树木冬天则要面对苦寒的天气,需要落叶来减少供养,以渡过寒冬,当然当有松柏冬季不落叶,他们的叶子全部进化成针状,以减少损耗,当然这些常青树并不是真的不落叶,而是也会定期换叶。”

    “越来如此?”李世民第一次听说这个道理,不由啧啧称奇。

    “冬季色泽单调,微臣之前的设想就是用这些绿色的植物装饰墨家村,经过两年的培育,墨家村果然已经成功,相信假以时日,这种绿色的植物定然能够在大唐北方传播,白雪皑皑,绿意盎然之相并非虚妄。”墨顿畅想道。

    “墨家村有心了!”李世民点头道。

    行车道!隔离带!在墨家村的手中,竟然别有一番风味。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如今他还没有到墨家村,就有一种不虚此行的感觉,心中对墨家村又多了几分期待。

    从城南砖路转弯之后,距离墨家村已经很近了,墨顿一行人,都是乘坐车马,很快,一个巨大的牌坊出现在众人面前。

    天下第一村这五个大字赫然在目。

    “墨家村到了!”

    李世民心中一动,他今日要好好的看一下,自己亲封的天下第一村是将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

第六百九十二章 绿色墨家村() 
墨家村村口,

    李义带着不少村民在此等候,不少人翘首期盼。

    “来了,来了,少爷回来了!”

    看到车队到来,众人都露出兴奋的笑容,在人群之中,一队母女格外的显眼,此人正式杨氏母女,她们来到墨家村之后,就被墨家村民妥善安置,原本的她们还有些不适应,但是亲眼看到墨家村扩建之后,立即就喜欢上这个地方了。

    今日墨顿要回墨家村,她的女儿武媚娘自然也会跟随回来,一大清晨,杨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