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281章

墨唐-第281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大唐的版图,那也是了不得丰功伟业。

    苏令侬昂然出列道:“启禀陛下,以老臣之见,此事何须商议,我大唐倾国之力才将吐谷浑平定,岂能再养虎为患,何不效仿前朝,在吐谷浑旧地重设青海四郡,将其纳入大唐治下!”

    对于农家来说,最不嫌弃的土地,能够有更多的土地,才有农家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且青海之地牛羊众多,而解决夜盲之症的关键正好在于肉食。

    “陛下万万不可!”御史权万纪反驳道,“杨广暴虐成性,其故计又岂能让我朝效仿,再说,杨广虽然吐谷浑设置郡县,却是形同虚设,政令不出伏俟城,根本掌控不了青海之地。”

    李世民不禁眉头一皱,隋朝对吐谷浑的统治极为薄弱,否则也不会轻易的被犹如丧家之犬的伏允重新夺回来。

    苏令侬摇头反驳道:“此一时彼一时,吐谷浑地势偏远,来往不便,如今我大唐砖路畅通,从长安城到兰州之地,日夜兼程也不过三天时间,一旦青海之地有异动,朝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消息。”

    李世民顿时眼睛一亮。朝廷掌控地方最佳的距离乃是七天到达,甚至在最遥远的岭南道,有些消息传回长安城甚至长达半月之久,这么算来,吐谷浑之地距离长安城也不是太远。

    青海之地虽然地势广阔,大不了再修建一条砖路,有了青海之地数不尽的牛羊输入大唐,这笔生意怎么做都很划算。

    “我等出师乃是讨伐吐谷浑犯边,若是灭其国,占其土地,恐怕会让西域各国惶恐,不利于大唐边关稳定。”

    不少文臣纷纷进言,大讲仁义道德,再到边关安定,反对直接占领吐谷浑。

    不少朝臣也为之动摇,纷纷进言反对设立郡县,哪怕是李世民也不禁顾虑三分。

    “诸位爱卿有何意见!”李世民将目光投向最前排的魏征几人,他们几人才是大唐真正的顶梁柱,李世民一旦有悬而不决之事,多向几位询问。

    “启禀陛下,如果我等直接重设青海四郡,定会激起当地部落的不满,不利于大唐统治,陛下何不让慕容顺复国,加以大军辅助,慕容顺在吐谷浑中并不根基,只能依靠我大唐,一来我保证我大唐的利益,二来则可以扶持吐谷浑,拱卫西部边疆。”魏征傲然道。

    此乃他思索良久的计策,实乃一石二鸟的良计。

    “不错,我等可以效仿突厥之例。”萧瑀点头附和道。

    对于这等事情萧瑀最有说服力,他乃是前梁后人,萧皇后之弟,南梁被李靖灭国之后,他非但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被李世民重用,位宰相之列。

    “突厥之例!”

    满朝朝臣不禁微微颔首,大唐击败突厥之时,只因为出兵奇袭,攻破了突厥牙帐,俘虏了颉利可汗,却并未占领突厥一寸土地,这才解决大唐北疆长达十年的边患,得到了西北各部的尊敬,被西北各部尊称为天可汗。

    一时之间,众臣大都倾向于魏征之计。

    “臣反对!”

    一个让所有人都极为意外的大臣出列道。

    “长孙无忌!”

    满朝顿时愕然,没有想到是他竟然反对,就连李世民也不禁侧目而来,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第一,其分量之重,无人能够出其之右。

    长孙无忌昂然道:“启禀陛下,当时我等未占突厥一寸草地,实乃是因为当初突厥实力并未受损,更有薛延陀和铁勒九姓虎视眈眈,乃是不得已之策,而如今我大唐长途远征数千里,执伏允人头而归,青海之地再无反抗之力,岂有不取之礼,天授不取必遭天谴。”

    “不错!”秦琼点头道。

    不少军方人士也是纷纷附和,就连戴胄也是连连点头,大唐为了此次西征几乎掏空了国库,岂能空手而归,再不给国库弄点家底,恐怕大唐都要破产了。

    “再则,如今微臣正在关陇之地治理黄河,却发现关陇之地人口众多,土地已经日渐贫瘠,只有不断的开垦荒地才能勉强度日。如今朝廷禁止开荒,恢复植被,百姓生计断绝,唯有外迁一道。”长孙无忌顿了顿,掷地有声的说道。

    “而青海之地则是陇右百姓唯一的生路。”

    长孙无忌说完,众臣不禁默然,他们嘴上的所有理由,在朝廷的百年大计治理黄河上,纷纷黯然失色。

    黄河之害,已经是由来已久,虽然有墨家子献出的泄洪之法,可是任谁都知道此乃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此刻正是七月,整个大唐北方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就在这一月多的时间,黄河已经传来了十多次险情,渠村大堤早已经掘开泄洪,然而今年的雨水实在是太多,黄河水位仍然居高不下。

    黄河之害悬在大唐的头上,朝堂上下早就达成了一致要治理黄河,然而在关陇之地却是困难重重,究其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关陇之地人多地少。

    如今大唐好不容易取得了青海之地,控制关陇之地的关陇世家又岂能轻易放过,有了青海之地,关陇世家找到了扩展的方向,陇右百姓找到了一条活路,其三朝廷推广治理黄河的进程定然大大加快。

    关陇之地的百姓,大多半耕半牧,去青海之地放牧定然能够很快的扎下根脚,而且关陇之地前去青海之地距离很近,迁徙百姓的抵抗力很小。

    李世民心中暗暗盘算,心中的天平已经慢慢的倾向于吞并吐谷浑。

    一些山东世家的官员不禁心中一急,若是李世民采纳了长孙无忌的意见,那他们钳制关陇世家的计划恐怕已经落空了,不少官员眼神急转,孔颖达一咬牙正要出面反驳,突然又一个侍卫冲入太极殿。

    “报!八百里加急!启禀陛下,黄河决堤,山东之地大水,水淹七郡!”侍卫颤声道。

    “黄河大水?”

    顿时满朝皆惊。

    “不是有了泄洪区么?”孔颖达心头一颤,惊声道,

    山东之地可是山东世家的大本营,山东之地大水,那对山东世家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房玄龄苦涩道:“启禀陛下,五日前,洛阳之地来报,天降暴雨,黄河水位暴涨,渠村大堤已经在数日前决堤泄洪,可是谁能想到洛阳之地逃过一劫,山东之地却未能幸免。”

    满朝重臣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一刻,朝堂治理黄河的决心从来没有像今日这般坚决。

    然而要想治理黄河的最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减少关陇之地的土地开垦,减轻关陇之地的人口压力,才能恢复植被。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中都想起了一个地方,青海之地。

第五百七十八章 财政危机() 
山东大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山东之地大水的消息越来越多的传到长安城。

    水淹七郡!

    数百万亩良田毁于一旦,百姓流离失所,家园毁于一旦,损失极为惨重。

    “朕连年下拨钱粮修建黄河大堤,又有渠村泄洪,山东之地的黄河大堤为何还能溃堤。”朝堂之上,李世民看着触目惊心的损失,怒吼道。

    “微臣失职,还请陛下恕罪!”工部尚书段纶一脸灰败的请罪道。

    修建黄河大堤乃是工部的职责,如今山东之地的黄河溃堤,事前根本没有多少预警,军民根本来不及防备,以至于酿成大祸,工部自然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李世民恨恨的瞪着段纶一眼,冷声道:“工部尚书段纶失职,就地免职!都水司负责山东之地的河堤之人,全部交给三司审理。”

    “微臣多谢陛下不杀之恩!”

    段纶身体一颤,身形顿时矮了几分,随即踉踉跄跄的退下,

    不少百官也是不由一叹,他们知道段纶这一次将彻底的淡出朝堂,而工部则将会重新洗牌,毕竟这一次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自然需要人来承担责任。

    等到段纶离去,房玄龄躬身道:“陛下息怒,为今之计,还是先行赈灾方为上策,山东七郡上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如果不及时赈灾,迟则生变呀!”

    李世民也是满脸凝重,他可是经历过隋末之乱,这场大水固然让大唐损失惨重,如果流民被有心人利用,造成的后果并不亚于这些大水的破坏。

    “传令下去,周围各郡全力救援受灾百姓,戴爱卿!立即准备粮饷钱财,立即救助受灾百姓。”李世民朝着戴胄道。

    戴胄苦笑出列道:“启禀陛下,如今长安城国库已经空了,根本拿不出那么多的钱财。”

    要赈灾七郡的百姓,每天所需要的钱粮都是天文数字,一时之间朝廷根本拿不出如此多的钱财。

    “怎么会没有钱?我大唐去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怎么会这么快将钱财花完。”孔颖达焦急道,山东之地乃是儒家的大本营,晚一天救助山东之地一天,山东之地的都会受难一日。

    戴胄苦笑道:“去年我大唐的确是喜获丰收,然而朝廷修建近两千里砖路,又筹备西征远征吐谷浑,早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虽然还有些剩余,但是恐怕堪堪够远征将士的抚恤和奖赏。”

    戴胄的话音一落,不少朝臣顿时沉默,正式去年喜获丰收,大唐才有底气去攻打吐谷浑,然而一场远征也将大唐的国库几乎掏空。

    孔颖达悲声道:“难道我等就眼睁睁的看着山东百姓遭难么?”

    魏征出列道:“当然不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百姓安居乐业也是我大唐安居乐业,陛下又岂能忍心让山东百姓受难。”

    李世民点头道:“不错,传令下去,立即调集粮食,前往山东受灾之地,务必不能让一个百姓挨饿。”

    “多谢陛下!”孔颖达脸色稍缓道,只要人饿不死,其他的一切都还有希望。

    “启禀陛下,大灾之后必有瘟疫,不若医家提前准备,一来可以为受灾百姓医治,而来也好防止疫病。”房玄龄躬身道。

    长孙无忌赞同道:“不错,红十字会也可号召志愿者,捐钱捐物,定然能够救助不少受灾的百姓。”

    红十字会名义上乃是长孙皇后掌控,红十字会援助受灾地区,这有利于长孙皇后的名声,长孙无忌自然支持。

    众臣也是纷纷点头,如今朝廷无钱可用,只能依靠民间力量,一旦红十字会出手,定然能够将大大的缓解朝廷的压力。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可!”

    “此次西征,战死的将士抚恤照发,立功将士的奖励暂时不发,立即拨掉山东之地,抚恤百姓。”李世民想了想又道,为今之计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了。

    “陛下英明!”

    群臣齐声道。然而所有人都知道哪怕有这些措施,也只能仅仅维持现有的局面,而庞大的灾后重建工作,才是大头,那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其实,我大唐手中还有一笔巨大的财富。”戴胄有些犹豫地说道。

    “还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众臣不由豁然的看向戴胄。

    戴胄一咬牙说道:“不错,西征大军远征千里,俘获牛羊杂畜无数,如果能够这些牛羊化成钱财,我大唐的财政危机定能解决。”

    众人不由的眼睛一亮,这些牛羊被大唐俘获,自然掌控在大唐的手中,可是一旦这些牛羊名义上却是属于吐谷浑部落,一旦大唐处置这些牛羊,这就代表着大唐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将吐谷浑化成青海四郡,否则只会在埋下祸根。”

    戴胄本不想插手吐谷浑的处置问题,不过民部的财政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戴胄只能将主意打在这些牛羊之上。

    李世民皱眉道:“那些牛羊的确是价值不菲,然而却远在青海之地,又如何能将援助山东之地。”

    两者一个是最西方,一个在西边,距离几千里地,单凭巨大的损耗也难以奏效,再说,那些难民也不能光吃肉呀!

    “如果我们将这些牛羊都卖成钱财,那岂不是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孔颖达迫不及待的说道。

    众臣无奈的看着孔颖达一眼,这个老酸儒说的比唱的还好听,那可是几十、上百头牛羊,而是几十万头牛羊,哪里会有这么大的市场能够消化的了。

    孔颖达也不由悻然,自己知道说错了话。

    戴胄却若有所思道:“孔大人所言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并非不可能,或许有一人能够办到。”

    “是谁?”孔颖达连忙追问道。

    “天下要论赚钱的手段。老夫只服一人。”戴胄环视众臣一周,一字一顿的说道。

    “墨家子!”

    众臣顿时眼睛一亮,这天下要论赚钱的手段,天下舍墨家子其谁,墨家村短短的时间一跃成为天下第一村就是最佳明证,要说有一个人能够解决大唐的财政危机,恐怕非墨顿不可,再说墨顿此刻正好在青海之地,可以说最佳人选。

    孔颖达不由一阵脸色难堪,儒墨之间明争暗斗,然而没有想到此刻拯救儒家大本营山东之地的竟然是墨顿,不过眼下,拖一天,形式就危急一天,孔颖达还是明智的抛开门户之见。

第五百七十九章 手掌天下权() 
兰州城内,大军云集,军营遍地。

    在火器监的营地中,一声声哀嚎声不断的传来。

    “嘶!小心点!”墨顿趴在床上,一脸的痛苦道。

    墨五一脸无奈的看着自己手中的死皮,耐心的说道:“少爷还是忍耐一点,你背上的晒伤已经耽搁太久了,如果不将经过消毒处理,如果发炎,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墨顿穿越沙漠,远征突伦川,虽然战果硕硕,然而后背却被严重晒伤,红丫丫的一片十分吓人。

    墨五拿起酒精轻轻的擦拭在墨顿的伤口上,剧烈的刺痛差点没有让墨顿跳了起来。

    “少爷,如今战事已经结束,我等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长安城。”墨五问道,顺便让墨顿分心减轻痛苦。

    李靖将大军带回兰州城之后,已经修整了数日,却始终没有下令返回长安城。

    墨顿咧嘴倒抽一口凉气,解释道:“回长安城恐怕还要一段时间,如今战事刚刚结束,全军将士的情绪还不稳定,如果贸然行军回朝,恐怕就要引起骚乱,就是要回去,恐怕也是将领先回,士兵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