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136章

墨唐-第136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爷在一旁不停地催促道,在他看来,既然朝廷已经定下决堤分洪的命令,这个时候如果周宏德不及时分洪,造成黄河决堤,那恐怕将会是天大的责任。

    “通知百姓转移的命令已经过了多久了!”周宏德问道。

    “大人,已经八个时辰了。都是快马传递,相信这些村庄都已经得到了消息。”师爷回答道。

    周宏德几次举手,旋即放下,八个时辰的时间的确不够。

    “再等半个时辰,时辰已到,立即决堤。”周宏德痛苦的说道。哪怕只有半个时辰,那样百姓转移的机会将会大大地增加。

    顿时所有人都是静静的盯着眼前的漏斗,在这个时候,每一秒时间都可谓是生死考验。

    漫长的半个时辰一到。

    “决堤!”

    周宏德一声令下,顿时不少青壮开始决堤。

    此时的黄河大堤已经是十分的脆弱,青壮才刚刚挖开一个口子,只见奔腾的黄河之水,顿时的将喷涌而出,犹如一个被困已久的猛兽一般咆哮,并且很快将决口不断的撕裂。

    “所有人立即后撤!”周宏德大声道。

    其实不等周宏德命令,这些青壮早已经抛下工具,开始沿着黄河大堤往后狂奔。

    然而随着黄河决口不断的扩大,咆哮的黄河之水,沿着决口喷涌而出,将挡在它面前的一切东西全部吞没。

    然而这些洪水猛兽就是再凶猛,却也乖乖的沿着预订的路线,朝着低洼处涌去。

    “水位降了!”

    “大人,水位降了!”

    ………………

    师爷突然指着脚下的黄河兴奋地说道,不少青壮也是一阵阵欢呼。

    周宏德连忙低头查看,只见原先奔腾的黄河之水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顿时松了一口气,水位下降,那就代表着黄河的险情正在降低。

    “不可掉以轻心,立即派人不停的探查黄河各段的水位,同时立即组织人手,对泄洪区进行搜救,将一些被困的百姓救出。通知各县准备安置灾民的工作,务必保证灾民的平稳。”周宏德吩咐道。

    这只是度过了险情,泄洪区还有更加麻烦的善后工作要做。

    “是!”师爷立即应声道。

    与此同时,大量的人手一分为二,大部分开始对泄洪区的灾民展开搜救和安置工作,一小部分开始向黄河上下游开始探查。

    直到三天后,以渠村为中心方圆五百里的黄河的水位大都降到安全水位,周宏德这才真正的放心下去。

    非但如此,就连泄洪区的水况也稳定下来,被固定在规划的泄洪区内,百姓除了损失财务之外,几乎全部安全转移。

    “立即去长安城报捷,就说河南道不负重托,黄河水患已过。”周宏德吩咐道。

    “是!”师爷也是兴奋道,这一次能够安然度过黄河之灾,河南道定然是大功一件,定然会在周宏德的政绩上大大的增加一笔,说不定能够压过长安城苏洛生一头。

    “黄河大捷!水灾已退!”

    当报捷的衙役从河南道快马出发,每到一处,都大声疾呼,瞬间都是一片欢腾。

    当捷报传到长安城之时,整个长安城顿时沸腾起来,所有的商户居民全都跑到大街上欢呼雀跃,犹如逢年过节一般。

    不少百姓犹然记得,上一次长安城如此欢庆的还是在几年前,大唐大胜突厥的捷报传来之时。

    太极殿内,李世民看着河南道传来的捷报,不由得心中狂喜,泄洪区的方法果然有效,一场弥天大祸,被化解与无形之中。黄河水患有史以来第一次被人力克服。

    黄河之害由来已久,可以说是每一代中华儿女的心中最大的痛,然而这条桀骜不驯的巨龙终于有了被降服的方法。

    “百官罢朝一日,与民同欢,今夜金吾不禁。”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长安城乃是帝都,宵禁制度十分的严格,除了除夕元宵等较大节日之外,其余全部实行宵禁。

    当今夜金吾不禁的消息传出以后,整个长安城立即引起更大的欢腾。

第二百八十三章 关陇之议() 
    胜业坊。

    长安城胜业坊靠近皇宫,乃是长安城历代显贵居住之地。

    盛业坊中一个占地多达五亩的豪宅之中,乃是赫赫有名的关陇世家的元家的府邸。

    今日的元家隆重至极,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所有的仆役里里外外不断地忙碌,等待着贵客上门。

    不一会,一个个四轮马车停在了元府的门口,一个个贵宾登门,有的衣着华贵,有的不怒自威,显然身居高位,也有的白发苍苍,耄耋之年,但是却精神矍铄。

    “窦兄!”

    “柴兄!”

    …………

    每一个贵客到来都是由元家家主亲自迎了进来,显然是地位极其尊崇。

    如果长安城显贵在此的话,定然会惊呼,这些可都是关中之地,关陇世家的领头人物,每一个都是权势滔天。

    元家客厅之中,宾客落座都有序落座,连个端茶倒水的丫环也没有,所有仆役都被赶出大厅。

    “元兄!你此次力主召开关陇之议,声称到了关陇世家生死存亡的关头,是否有些夸大其词了,此乃太平盛世,能够多大的事情。”一个锦衣中年不满的说道,此人正是柴家家主。

    关陇之议,乃是关陇世家最郑重的一次会议,每到关陇世家遇到了重大抉择之时才会召开,上一次召开还是李渊造反,关陇世家关于站队的问题,最终在柴家的力主下,关陇世家做出来支持李渊的决策,关陇之地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就落到了李唐的手中,从而为李渊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柴兄并不在长安城久居,可能不知道最近朝堂可谓是风云变化,名震长安城的墨家子竟然直接献上了治理黄河之法。”元家家主道。

    “治理黄河之法,那是好事呀!只是便宜了山东世家那些家伙。”柴家主不解道。

    “此事对山东世家是好事,可是对于关陇世家那都未必是好事了。”元家家主苦笑道。

    很快,元家家主将在朝堂之上的事情一五一十讲给诸位世家家主,很快一众世家家主不由得勃然变色。

    “这么说来,黄河之害根源在我关陇之地。”窦家家主一脸震怒道。

    “墨家子一个黄毛小儿,竟然胆敢欺辱到我关陇世家的头上,简直是不知死活。”柴家家主一脸阴沉的说道。

    他的最关注的就是在关陇之地禁止在关陇之地开垦荒地,已经开垦的还要重新抛荒,关陇世家的发展定然会大受限制。

    虽然说是合理的有序的开荒,但是真正适合开荒的土地早已经被开垦完了,可以说,新开垦的土地都是不适宜开垦的荒地。

    然而要是治理黄河之法开始实施,关陇世家定然是首当其冲,如此浩大的工程,自然是举国关注,关陇世家想要再获得土地上的扩张,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了。

    关陇世家人口日益增多,一些偏房需要分离出去,这都需要新的土地,如果限制了关陇世家的土地扩张,恐怕要不了几代,关陇世家都已经被分割的七零八散的。

    其他关陇世家家主也是议论纷纷,其实他们真正在意的并不是墨家子,哪怕墨家最近在长安城风生水起,但是在这些传承百年的世家面前,也是根本不够看,他们真正在意的则是朝廷的态度。

    “不知长孙兄是何态度?”窦家家主问道,长孙无忌乃是关陇世家在朝廷的代表。

    元家家主苦笑道:“本次关陇之议,在下也曾邀请长孙兄,可惜长孙兄未至,只是托人带来一句话。”

    “什么话?”窦家主问道。

    “治理黄河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对山东有利,对关陇同样有利,更对大唐有利。”元家主将长孙无忌的话完整的重复一遍。

    “什么是对关陇有利,我看是对他长孙无忌有利吧!一个治理黄河的功劳恐怕是迷住了他的眼睛。”柴家主愤然道。

    “也不能如此之说,墨家子虽然可恶,但是有一句乃是说到了点子上,流入黄河并非只是泥沙,还有土地的肥力,老夫犹记得年少之时,很多田地都是上好的良田,亩产三担比比皆是,然而如今大都不足两担,如果在此下去,关陇之地破败之日,恐怕也是不远亦。”满头白发的于家家主唏嘘道。

    于家同样是八柱国将军的后人之一,也是关陇世家的领导人之一,诚如墨顿所言,关陇世家定然有眼光长远之人,能够看得出来,治理黄河乃是拯救关陇之地。否则要是关陇之地变成了支离破碎,贫瘠荒芜之地,他们关陇世家又会怎样呢?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不少世家主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不由得的颔首点头,只不过一个长远利益,一个眼前利益,实在是让人难以割舍。

    然而元府外,突然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哪怕是众人深处静室,也能清晰耳闻。

    “难道今日是什么节日?”柴家主问道。

    “距离中秋之节还有一段时间,此时又怎么会有什么节日?”于家家主摇头道。

    众人不由的面面相觑,不明白长安城的百姓为何如此欢呼。

    元家家主打开房门,伸手一招,一个管家打扮的中年人立即跑过来。

    “老爷有何吩咐!”管家恭敬道。

    “外面是怎么回事?为何如此喧哗。”元家主问道。

    管家答道:“回老爷的话,河南道黄河大堤泄洪成功,今年黄河再无隐患。陛下下令,今日金吾不禁,与民狂欢。”

    大厅之中,众人不禁面面相觑,墨家子进献泄洪区之法,刚才元家主已经讲的清清楚楚,却没有想到竟然收到了如此奇效。

    这么说来,墨家子的治黄之法,乃是正确而且是可行的。要是如此,墨顿所预测的关中破败一事,恐怕也必将成真,如此说来,就算是为了关陇之地,治黄之法也迫在眉睫。

    “哎!自古英雄出少年,老夫久闻墨家子大名,今日却是大开眼界。”于家家主感叹道,黄河之害可谓是困扰华夏千年,如今全被一个少年破解。

    “老夫不管尔等如何做想,此事关系关陇之地未来,于家将全力配合治理黄河。”于家家主毅然道。

    也有不少世家主纷纷点头,毕竟关陇之地乃是他们根深立命的地方,一旦关中破败,那才是关陇世家灭亡之时。

    “难道我们的土地就这样固定下来,每年的粮食产出不变,而日后人口增多,关中之地必然会出乱子。”柴家主道。

    “此事倒也不是没有解决的方法?”元家主说道。

    “元兄有何高见?”窦家主问道。

    元家主道:“此事说来也与墨家子有关,最近墨家广邀长安城各大世家主,秋收之时前往墨家试验田观礼。据说墨家所言,墨家试验田最低保证每亩地亩产四担,如果能够得到墨家试验田的种田之法,关陇之地将再无缺粮之忧。”

    “四担。”一众世家主顿时惊呼道。哪怕是他们的水浇田,也没有如此高的产量,普通的田地也就是亩产两担左右。

    “那老夫可要好好地大开眼界了。”于家主朗声道。

第二百八十四章 金吾不禁() 
    国子监。

    当黄河大捷的消息传过来以后,整个国子监的学子顿时一阵沸腾。

    尤其是河南、山东等地的学子,一个个更是激动不已,黄河之灾可谓是山东之地心中永远的痛,而这一次黄河之危更甚以往,能够安然渡过,可谓是侥幸至极。

    而拯救黄河最大的功臣就是献出规避黄河水灾的墨家子,国子监的学子其政治敏感性要高的多,当然知道墨家子此举是何等的功劳,甚至整个国子监都会以此为荣。

    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创造了偌大奇迹的墨家子即将离开国子监。

    说来也是奇怪,当墨家子刚来国子监的时候,整个国子监几乎恨不得立即将这个异类赶出去,然而当墨家子主动要求离开国子监的时候,众人才突然觉得如此舍不得。

    不知不觉之中,这众人这才发现,有墨家子在国子监这将近一年的时间,众人过的是如此的精彩。

    尤其是孔颖达更是五味泛陈,孔家乃是关东世家的代表,一旦黄河泛滥,孔家定然会损失惨重,到那时,孔家的大本营曲阜能否保还是两可,然而拯救山东之地却是儒家的对手墨家。

    “年末岁考?”孔颖达嘴角露出一丝不可察觉的微笑,“墨家子,你想要离开国子监还没有那么容易!”

    按照陛下的约定,墨顿想要从国子监毕业,那就必须要通过年末岁考,到那个时候,就让墨家子见识一下国子监真正的水平。

    然而这些都是后话,整个国子监众人很快的将这些抛在脑后,今日乃是狂欢之日,那自然是要城欢庆,尤其是还金吾不禁,长安城的夜景那可是一绝,众人当然不会错过。

    后世曾经有一个民族大联欢的小品,被该少数民族人士吐槽道:不好意思我们都生活在大草原之上,一不小心就和印度人一样跳舞,每天都交通工具都是小毛驴。

    然而同样的是,长安城的万民同庆同样不是一言不合就载歌载舞,而是很……很商业!

    人们听闻黄河大捷之后,兴奋的吼了几嗓子之后,商人们就飞快挂上了优惠的牌子,口中大声的招揽顾客,之前因为连续大雨而造成大量的货物滞销,正好趁此机会多卖一些。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街道上,顿时涌现出不少的小商小贩,趁机招揽生意。

    而真正的商业盛宴则是夜幕降临之后,长安城各大街道,华灯长鸣,灯火辉煌,整个城市灯火辉煌,犹如不夜之城。

    就是因为稀少,所以才显得珍贵,长安城难得开放一次夜市,那定然是城出动。

    公交马车同时延长运营时间,并连续增加几处临时路线,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扩展,长安城的公交系统已经彻底成型,百姓的出行大为方便。

    而同时大量的长安城百姓纷纷涌上街头,游玩赏灯。

    朱雀大道。

    墨顿一行人行走在车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