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墨唐 >

第134章

墨唐-第134章

小说: 墨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地官府另行安置此区域之人,不过等洪水过后,则可以开发农田,相信洪水过后,这片的土地将会更加的肥沃,但是一到汛期,所有泄洪区的必须清空所有人以备不时之需。。”

第二百七十八章 灯下黑() 
    “戴爱卿,立即准备钱粮准备赈济泄洪区的百姓,!”李世民看向一旁的民部尚书戴胄道,同时微微一顿凝重的说道:“多备一些,以防最坏的事情发生。X23US.COM更新最快”

    群臣心中一震,他们当然知道最坏的事情是什么。

    “陛下放心。”戴胄点头道。

    西域盛会,收获最大并不是墨顿,反而是民部尚书戴胄,短短的几日,戴胄可谓是收税收到了手软,而且他根据墨顿的税制理念,对于一些奢侈品和运往西域的丝绸征收重税,没有想到竟然没有收到丝毫的阻力,哪怕是价格翻了将近一倍,这些胡商全部毫不犹豫的全额缴纳。

    暂时有了渡过难关的方法,整个朝廷的气氛顿时为之一轻,就连李世民也松了一口气。

    “墨贤侄不负老夫所望,果然有解决水患之法。”一副心怀大慰的样子,仿佛墨顿能够找到解决水患之法,全赖他点拨似的。

    “长孙阴人,老夫可是刚才亲耳听到你要给墨顿请功来者!莫非这么快就忘记了?”程咬金在一旁挤兑道。在整个朝堂之上,只要他敢如此称呼长孙无忌。

    “程匹夫,老夫什么时候忘了,只不过能者多劳,墨贤侄有如此才学,不若将治沙一并解决如何,到时老夫一块为墨贤侄请功。”长孙无忌道。

    治沙!顿时所有人心中一震。

    治黄必先治沙,这是从古到今流传的至理名言,哪怕有泄洪区,能够解决一时之忧,那也是治标不治本,随着黄河泥沙的不断堆积,到了最后哪怕有泄洪区,恐怕也要年年泄洪。

    想到此处,在场所有人都不由得打了一个寒蝉,不由得将目光再次集中在墨家子身上,虽然满朝重臣将希望放在一个少年身上很丢人,但是这毕竟事关甚大,此时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

    “墨小子,你有主意就说,只要说的对,长孙无忌不给你请功,老夫亲自给你请功。”程咬金呲牙道,此事事关重大,墨顿如果能够解决那定然是大功一件,当然他也不忘记刺了长孙无忌一句。

    “程老匹夫你……”长孙无忌顿时气得咬牙!

    “好了,你等二人不要再闹了!”李世民怒声道,程咬金和长孙无忌互瞪了一眼,这才闭嘴不已。

    “墨顿,有什么注意就说,哪怕说错了,在场的也没有人怪你。”李世民鼓励道。

    墨顿点了点头,环视四周,一咬牙道:“诸位大人可知我墨家乃是以算学之道重新崛起,现在在下就以算学为诸位大人算一笔账。”

    “据在下所知,黄河的泥沙连年堆积,下游的河床已经露出地面了,如果黄河的泥沙每五年,至少河底堆积一指高泥沙,那么十年就是河床抬高二指,一百年抬高二十指,一千年那就两百指,也就是六尺。”

    墨顿这也是并未有夸大其词,反而有些缩小,后世黄河的河床普遍三到五米,后世更为严重的高达十米,被称之为悬河。

    “也就是说来,日后黄河恐怕将从我们的头顶上流过。”墨顿指着自己的头顶,缓缓地说道。

    顿时在场的所有大臣心中一寒,那样的黄河恐怕更加桀骜,所造成的危害将会更大,而且每年在因为河水上涨,加固河提那也是一个滔天的工程。

    “有人会想,我们不是还有泄洪区么?”墨顿反问道。“可是泄洪区的河水根本无法流出,只能淤积,所以泄洪区的泥沙淤积的程度将会更加严重,一次两次没有关系,要是泄洪十次百次,恐怕黄河的泥沙将泄洪区淤平,恐怕那时候的黄河将再也无法克制,为祸更深。”

    墨顿曾言,这个世上,任何人都可能欺骗你,但是唯独算学不会,墨顿就用这些冷冰冰的数字,告诉他们一个严酷的事实。

    在场的大臣算然不精通算学,但是这个账掰着手指头也能够算得清楚,一时之间,所有人都不禁大汗淋淋,原来得到了泄洪区的好消息顿时一扫而空,以前他们只知道黄河问题很严重,却没有想到形势如此严峻,

    墨顿沉重的说道:“当然有人会说,这只是几百年后,或者是上千年后的事情了,但是如果我们此刻不治理黄河,几百年后,上千年后,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将是一条在头顶上流淌的悬河,犹如一柄利剑一般悬在头上,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会怎样看待我们。”

    所有朝臣顿时脸色不自然起来,眼神飘忽闪烁。

    “墨家子,哪一个说不治理黄河了,你有什么想法那就赶紧说。”哪怕程咬金这样大大咧咧的人都被弄得后背发冷,不由得催促道。

    “其实墨家并没有治水治沙之法,但是小子在得到了苏格拉底的学问之后,却隐隐约约有了思路。”墨顿道。

    “苏格拉底?”众臣不由得一愣,墨刊上的苏格拉底的学问他们也都曾拜读过,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有什么治水治沙之法。

    “苏格拉底的追求学问有一个最实用的方法,那就是永无休止的追问。那我们就来问第一个问题,黄河的泥沙是从哪里来的。”墨顿缓缓的说道。

    众人面面相觑,不是这个问题很难,而是太简单了。

    “黄河的泥沙当然是水里带来的。”王御史没好气的说道,水中都带有泥沙,这乃是每条河流都有的特征。

    “那么这些带有泥沙的水又从何而来的?难道黄河从源头都是如同如此浑浊么?”墨顿继续追问道。

    王御史顿时语结,这个问题他可是不知道,他可是除了儒家经典,其他的一概不知。

    程咬金摇摇头说道:“老夫前几年曾经北上击败匈奴,路过九原郡,曾经在黄河边上驻扎,那里的黄河之水还是清澈的很。”

    墨顿点头道:“黄河之水在九原郡还很清澈,然而到了洛阳那就变得异常的浑浊,这么看来……”

    墨顿话音刚落,顿时太极殿中不由得呼吸一阵粗重。

    “问题就出在我们的眼皮下!”李世民脸色铁青道,他们花费天大的代价在下游治理黄河,却没有想到最大的根源竟然在关中,而他们却没有丝毫的发现。

    “灯下黑呀!”秦琼也是叹息道。

第二百七十九章 水土流失() 
    墨顿点头,再次问道:“关中之地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很浑浊!但是又是哪一条河流最为严重?越是严重之处,越能暴露问题。”

    “渭河!”

    段纶声音沙哑道。

    这一下所有的朝臣都寂静无声了,这一次可不是灯下黑了,而是睁眼瞎了,渭河天天从长安城的边上流淌,乃是他们最为熟悉的一条河流,所有人都知道渭河之水有多么浑浊,然而他们从来都是视而不见。

    “小子第一次进入太极殿之中,看到文臣武将各分一边,脑海之中立即就显现出一个词语,泾渭分明。”墨顿叹息道。

    “泾渭分明?此话何解?”程咬金不解问道,他可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词语。

    墨顿道:“泾河乃是渭河的支流,然而泾河的水异常清澈,而渭河之水浑浊不堪,于是在泾河和渭河交汇之处,就出现了一道奇观,江水一半浑浊,一半清澈,一直绵延数里。”

    朝中众臣不由得脸色一红,这个‘奇观’很有讽刺意义。

    “这么说来,渭河的泥沙就是从泾河以上的其他支流流出来的。”程咬金若有所思道。

    墨顿点头道:“那么问题是,为何渭河上游会有如此多的泥沙!如果能够解决渭河的泥沙问题,其他的河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说道:“拿关中地图来。”

    一张硕大的关中地图在太极殿完全展开,李世民一脸阴霾的看着渭河的流域图。

    “黑水,灞水、漆水,千水…………”李世民越看脸色越难看,整个渭河面积简直是太大了。

    “照此分析,黄河的泥沙来源就是在这一片区域了。”李世民伸手一划,将后世黄土高原的区域大致画了出来。

    所有朝臣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忽然脸色一凝,眼神不由自主的飘向朝中最前列的几个大臣,尤其是长孙无忌的身上。

    关中,尤其是黄土高原,那可都是关陇集团的势力范围,而长孙无忌就是关陇集团在朝中的代表。

    墨顿仍然毫不察觉的点头道:“不错,现在我们要弄明白的是,此地的泥土为何会流失如此严重。”

    这一次,所有人都没有接话,而秦琼想要劝阻墨顿,却被程咬金拦下,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已经没有什么话不可说的了,这个时候退缩,反而让皇上不喜。

    段纶看了长孙无忌一眼,一咬牙说道:“此地遍布黄土,土质疏松,一旦遇到雨水就会将泥土冲走。”

    墨顿郑重的点了点头,看见在太极殿外有两盆茂密的盆栽,灵机一动道:“这种现象墨家将其称之为水土流失。要想留住泥沙,必须要了解水土流失是怎样形成,不若我们做一个试验。”

    “试验?”

    众人对这个词可不陌生,墨家试验田那可是在长安城大名鼎鼎。

    墨顿走到盆栽前,看了看硕大的盆栽,用力搬了搬,盆栽却纹丝不动,当下尴尬的对席君买说道:“席大哥,请帮个忙,将右边那个盆栽搬到外面雨中。”

    席君买顿时一一阵头痛,在太极殿动东西,你小子胆子也太大了,不由的看向李世民。

    “搬!”李世民大手一挥道。

    席君买领命,上前稍微用力,花不费力的将盆栽挪到了外面的雨中。

    “席大哥,再将这一盆折断,搬到外面雨中。”

    席君买脸皮一抽,墨顿没有上过几次朝,他自然不知道,这两盘盆栽乃是李世民的心爱之物,而墨顿竟然胆大包天想将盆栽毁了。

    “折了!如果能够解决黄河之患,一个盆栽又何足道也。”李世民忍着心痛,大手一挥道。

    席君买这才领命,一咬牙咔嚓一声,将盆栽折断,搬到雨中。

    太极殿外大雨如注,很快将盆栽底盆中就淋满了水,墨顿再让席君买将其搬回大殿之中。

    “陛下请看!”墨顿指着两个盆栽中的雨水道。

    李世民看着自己心爱的盆栽被墨顿糟蹋成这个样子不由得脸色青红不定,良久才平息下来。

    好在李世民乃是明君,忍住心中的怒火,来到了盆栽面前,只见完好无损的盆栽其底盆下方的雨水很是清澈,被折断的那一盆则无树叶遮挡,雨点直接冲刷泥土,整个盆底充满了浑浊的泥水。

    墨顿道:“微臣曾经查阅历史,发现先秦时期,关中各地森林密布,而那时渭河却是异常清澈,只因为大量的森林被砍伐,被开垦成为土地,让黄土直接裸露在外,这才会造成泥土流失,就如同眼前这颗被折断的盆栽一样。”

    不少大臣点了点头,如此说来,的确是滥砍滥伐的原因。

    墨顿叹息道:“其实百姓所不知道的是,随着雨水流走的何止是泥土,还有土地的肥力,也会被随着水土流走,长此以往,农田之中肥力流失,关中之地将会变得越来越贫瘠贫瘠,到时候粮食减产,百姓生活入不敷出,然后百姓为了生存将会开垦更多的土地,然后土地的肥力将再被雨水冲走,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

    而且微臣听说渭河上游已经被冲刷出了不少深达丈许的鸿沟,如果要是再不加以治理,年复一年,渭河上游将会变成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犹如满是裂纹的陶器一般,到那时,曾经沃野千里的关中将会成为一个历史。”

    墨顿一口气说完,整个太极殿顿时犹如死一般沉寂。

    关中乃是大唐的根本,可以说是大唐的龙脉也不为过,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关中基业尽毁。

    墨顿想到后世的那些黄土高原那支离破碎的情况,犹如心刀割一般,如果在这个时代能够将缓解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也许一切都还来得及。

    “这么说关中百姓开荒种田才是黄河泥沙形成的最终原因?”李世民苦涩道。

    墨顿凝重的点了点头道:“佛家讲究因果,却有几分道理,其实人类很多苦果都是自己种下的。”

第二百八十章 治理黄河() 
    “所以说治理黄河的第一步就是禁止继续开垦农田?”李世民凝重道。

    顿时所有人顿时心中一突,关陇各地乃是关陇世家的根本,要是禁止开垦农田,那岂不是等于切断了关陇世家扩张的步伐。

    “陛下,以微臣所看,治理黄河乃是迫不及待之事,黄河之害危在眼前,如果我们熟视无睹,恐怕将会愧对后代子孙呀!”一个关东世家官员大声的疾呼道。

    关东世家和关陇世家历来矛盾重重,之前的恩怨不说,但是黄河之害祸害最深就要数关东世家了,每一次黄河泛滥都会让关东世家伤筋动骨。

    可是现在罪魁祸首已经找到了,竟然是自己的死对头关陇世家,这让他们又怎能按捺着住,一时之间,关东世家群臣激愤。

    长孙无忌连忙出列道:“陛下,农民从土中刨食乃是天经地义之事,而且关陇百姓众多,人口增长极快,如果禁止开垦,恐怕假以时日,关中之地人多地少,入不敷出,恐怕将会出大乱子呀!”

    李世民顿时为之一阵无奈,一方面是深受黄河之害的关东世家,一方是自己大唐江山的铁杆支持者关陇世家,两方势力可谓都是庞大至极,怎么选都让他为难。

    墨顿连忙为李世民解围道:“启禀陛下,百姓需要田地,不开荒定然不行,但是至少要有序合理的开发荒田,关陇之地平缓的地方我们当然可以开垦,但是一些陡坡之地则要禁止开垦,已经开垦的必须则必须恢复植被。”

    李世民缓缓的点头,这的确是目前迫不及待的问题,哪怕是长孙无忌也丝毫没有办法反驳,毕竟黄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