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来到西汉末年 >

第78章

来到西汉末年-第78章

小说: 来到西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喝diǎn水,休息一会之后,将马援今天的战况全部讲出来,两人大加佩服,暗道,马援果然是帅才。

    原来马援在西北的营地做了层层布置,考虑到匈奴人过来,为了大军吃水方便,极有可能沿着各个河道而来。马援派出云雷兵,沿河道两侧埋伏,待匈奴骑兵来,驱赶匈奴人到预设的战场之上,不要有大的偏离。这是马援做的第一道布置。

    第二道布置是马援将自己的营地布置在两道大的河水中间,取匈奴人救援的毕竟之路,屯兵驻扎,彻底堵住匈奴人大军。

    第三道布置乃是将自己的营地前面布置壕沟,减缓匈奴人的骑兵速度,待真正进入战场之后,骑兵难以发威。

    今天早上,天快亮之际,匈奴人大军从单于庭那边日夜兼程赶到马援布置的的两个河谷之间,看其迹象是想迅速赶来,和左贤王大军左右夹击,结果,在河水两侧的云雷兵,一通云雷放过,大军惊惧不已,迅速收拢,直接向中间冲来。

    哪知道没有走多远,匈奴骑兵发现前面一道道壕沟,不是绕道,就得放缓速度。

    待匈奴人进入全部进入战场,马援在后面埋伏的云雷兵,逐步向前推,云雷的爆炸将匈奴的骑兵只得向前冲。

    马援在正面战场,没有布置云雷兵,前面排列的是战车,战车之上,全部放弓箭手,由于这里的弓箭射程远,杀伤力大,因此当匈奴人的骑兵进入弓箭射程之后,几乎遭遇毁灭性的打击。

    后来匈奴人看无路可走,只得硬着头皮冲锋,拼命的加速向战车轮番冲击,虽遭受重创,还是冲到战车之前,这个时候马援将自己训练几年的铁甲师,全部放了出来。

    铁甲师就是重装骑兵,马全身披甲,战士也是全身披甲,除了眼睛,身上几乎没有地方可以攻击。

    铁甲师从战车后面开出来,匈奴人一开始并不在意,同样是弓箭连番攻击。任凭他们怎么密集的弓箭,铁甲师依旧不缓不慢的踩着整齐的步伐,冲着匈奴人的骑兵开去。

    攻击许久,铁甲师已经开到匈奴人面前,弓箭没有造成铁甲师多大的伤亡,铁甲师开到匈奴人面前,全师全部手执大刀。

    铁甲师不是同时进攻的,先出发的为一个团,攻入匈奴人大队之后,所向披靡,这时左右两边同时出了铁甲师的两个团,分别在先前那个团左右,杀入匈奴人的队伍。

    匈奴人再也承受不住这么强悍的进攻,在铁甲师冲击之下,前面的队伍被冲击的七零八落,互相难以支援,这个时候马刀队杀进战场,作为最后的解决力量,几乎平推一般将匈奴人杀的几乎片甲无存。

    匈奴人看不是对手,前面的人被杀,后面的人又被云雷兵恐吓,纷纷往两侧奔逃。

    奔逃的敌人本就是最好的杀戮对象,铁甲师虽慢,但在匈奴人大队溃散之际,还是大杀四方,追到那里杀到那里,只杀得草地染红。

    后匈奴人一路向两侧奔逃,铁甲师在前追,马刀队在后一路追着匈奴人打,待匈奴人跑到河边,勇敢的跳下河去,河谷又宽又深,下去容易,上去难,这个时候河两边的云雷兵,不断的朝河里扔云雷。

    云雷的连番爆炸,后面的追兵让匈奴人乱做一团,互相开始践踏,有跳入河中的,有被后面的大队人马挤到河里面的。

    前面的人马没有去路,后面的又不断被马援大军砍杀,匈奴人彻底崩溃,河里面战马,尸体,几乎堆平河谷,这个时候马援大军,无论是铁甲师,马刀队,车战队,还有后勤等人员,一起涌上去,做最后的刺杀。

    大战整整几个时辰,直到黄昏之际,才彻底将敌人歼灭,最后打扫战场,敌人尸体将近5万具,大概有几千名逃窜,不过里面几个大人物,好几个万骑长,最后被发现都是被刺的面目全非。

    两位亲兵讲的简单,两人听的倒是惊心动魄,知道马援此仗打的极其漂亮,以一个军万余人马,对付匈奴单于庭派来的6万左右援军,几乎实现全歼。

    尤其是马援做的准备,先沿河做准备,将匈奴人的作战路线,进军路线,都是由他提供,最后匈奴人也不得不沿此路线进军。

    可一旦走此路线,等于以后完全被马援所控制,后面马援在一周埋伏云雷兵,控制住匈奴骑兵的范围,让他们集中,然后铁甲师如泰山压ding般一冲,后面马刀队斩草除根似的冲杀,足以让匈奴人的战队毫无战斗意志,只得向两下奔逃。

    两侧早就是马援准备好的河谷,匈奴骑兵难以一下冲过,原本的河谷成为了屠戮的战场,前进不得,又后退不得,活活的闷死在里面。

    第二天,江河行召集众将领开会,就连吴奎也从病床上搀扶到会场,商议下一步的事项。

    江河行首先让亲兵通报了马援昨天的战事,战事讲得很细致,众人听的连连赞叹,就像自己和马援并肩战斗般兴奋。

    接着江河行将昨天李孝文的书信拿了出来,让众将领全部传阅了一遍。

    张捷将昨天商议的事项当中做了宣布,也许是太过突然,大家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会场上鸦雀无声,大家都默默的想着事情。

    过了半天,李孝全站起身道:“和王的事务都是大事,如果和王认为需要去长安一趟,我是没有二话的。马援虽说智勇双全,打仗更是一等一的好手,可毕竟军中资历有限。和马援一起从军的,很多也就是团长营长的。若不是马援刚刚打这个极漂亮的胜仗,想让我佩服也是不易的。吴奎,你怎么看?”

    吴奎心中盘算了一下:李孝全、马彪在军长中资历最老,马彪一向对马援十分推崇,虽然现在不在,但他肯定是赞同的。郝战军长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一直在凤凰岛,打交道不多,估计他不会反对。而李孝全口头上不会反对,只是心里有些别扭而已。自己呢,本来也很欣赏马援,可马援一下要管着自己,心里也是有些不爽的。

    不爽归不爽,和王和张参谋长的态度明明确确,自己何苦跟他们对抗呢,再说,马援的确是个人才。

    吴奎想了半天道:“马援虽资历不够老,可能力却是一等一的,在用兵方面,我自愧不如,因此,我赞同马援挂帅。”

    李孝全看看吴奎,又看看郝战道:“郝军长,你怎么看?”

    郝战一笑道:“当年汉高祖拜韩信为帅,是看他的资历吗?若论资历的话,恐怕韩信永远也比不上樊哙等人了。因此,我赞同马援为帅。”

    李孝全咂摸咂摸嘴,说道:“我也赞同马援为帅。”

    张捷看在坐的几个军长都无异议,脸上露出笑容,马援为帅之事算是基本定下来了。张捷又讲了下一步的打算,建立补给基地,以供长期作战。

    会议又商量了其他事宜,大家各自散去。

第三十三章 马元帅() 
到了晚上,江河行正在营帐中看着公文。亲兵报告,吴奎求见。江河行甚感奇怪,连忙跑到营帐外,扶着吴奎,慢慢走进营帐中。

    扶着吴奎坐好,江河行看着吴奎道:“吴奎,身体怎么样?好些了吗?”

    吴奎diǎndiǎn头道:“谢和王关心,我已经好多了。我想问下,和王,你回平州都带谁回去呢?”

    江河行想了想道:“我打算在后勤基地建立之后,带着张捷,还有张猛的特战师回去。张捷回去要编练新兵,陈刚现在护卫平州,我总觉的过于单薄,所以还要张猛的特战师回去。现在我们又从朝廷要了一块地,也要有人看管。”

    吴奎道:“和王,我建议把吴汉也带回去。吴汉这几年一直在修武城练习破城之策,破完城池,又要负责将城修起来。不光学会了破城,也学会了修城”,说到这里,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吴奎接着说道,“吴汉,一直在我这边,虽说升迁也算快的,可他的能力远远不止。若好好历练,我看也是一个帅才。我这里很多事,没什么主意的时候,我都是询问他,基本都能解决。”

    江河行想了想,是啊,吴汉这样的师长,也就吴汉接触较少,其余几个他也反复考虑过。这吴汉到底怎么样,自己也是知道的不算太多。按他的资历,现在能任师长,看来也是有些能力的。自己从王莽手里要的地在冀州一带,以前吴汉常在那里贩马卖羊,各方面也熟悉,看来这个人要掉走。

    过了一阵,江河行对吴奎道:“好吧,我按你的建议,先把吴奎调走。反正现在匈奴兵我们快把了一半了,下面虽然匈奴地盘还很大,不过兵力已经不多了。以我们的兵力来看,打胜不难。”

    吴奎脸露出笑容,轻轻咳了两声,江河行赶忙送吴奎回去,让他好好休息。

    过了5天之后,马援亲率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与江河行的大军汇合。

    两军合兵一处,马援已经知道江河行的意思,连番推辞,江河行与张捷将马援痛骂一顿,后江河行道:“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说你还想不想从军。”

    马援说出自己的苦衷,去年江河行命令马援收回乐浪郡与玄菟郡,现在已经做好准备,无奈匈奴用兵,自己的计划都还没有执行,只得半途而废,希望江河行派人接手,他也算完成任务。

    江河行命令徐朗执行马援之计划,待时机成熟,将乐浪郡与玄菟郡收到平州之下,马援这才放心。

    第二天,依旧是个大晴天,太阳一早将金珠播撒在草原上。

    军中早早吃过早饭,全军集合,按各个军排好队列。从东到西依次为李孝全、郝战、吴奎、马援等军。大军面向北面,军长师长都站在队列前面,面朝北面看着一个新砌的高台。

    高台高约一丈来高,江河行手执一柄剑,将官都认识,是江河行平时所佩戴,3尺来长。江河行虽从来未在公开场合抽出那剑,众人都将他视为江河行的指挥剑。

    江河行手执短剑在手,晃了一晃道:“今天,我要将在此地军权委托给马援,此剑做为他指挥的凭证,如同我在一样。在匈奴各地平州军马都必须听从马援号令,若不听号令者”江河行一边说,一边抽出短剑,顿时众人面前一道寒光,众人才发现这剑绝非寻常。

    江河行走到那高台东南角,举起那剑,猛力一挥,顿时那台被切去一个角。江河行接着说道,“若不听马援号令者,军法从事!”

    台下众将领心中打个寒颤,顿时觉的这剑的寒气逼人。

    江河行将剑放回剑鞘,高喊道:“马援上来!”

    马援金盔银甲,全身戎装,尤其是那ding金盔,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光彩夺目。

    在众人的注目之下,江河行从西边的台阶缓缓走上高台,上得高台,先单膝跪地道:“马援听从和王号令,愿为我平州赴汤蹈火,万死不辞。”说完,抬着头,伸出双手,手掌向上。

    江河行转过身,双手捧着那剑,缓缓的将那剑放在马援手上。

    马援接过那剑,双手紧紧握着,江河行过来将他搀扶起来道:“从今日起,我在匈奴的兵马都由你节制,你要好好用好手中之权力。”

    马援有些哽咽道:“士为知己者死,马援不敢不效死命。”

    江河行拉着马援站到高台的前面,对台下众人道:“从现在起,马援为平定匈奴元帅,全军都受马援节制。好了,现在请马援元帅为大家讲话。”

    江河行下了高台,马援站在高台之上,打量台下众人一阵,好久没有说出话。

    过了好长一阵,马援才开口道:“众位将领,各位兄弟,我,马援,和大家一样,也是从平州军中一个小兵卒,成长到今天的。首先,我要感谢和王,没有和王的欣赏,就没有我马援的今天,士为知己者死,我马援,要为和王知遇之恩拼命。”

    马援一边说着,一边来回踱着步,眼睛不断的看着台下众人。

    马援接着说道:“第二我要感谢众位将领对我的教导,张捷将军多次指diǎn我怎么用弓箭,我也多次去郝战将军那里去学习如何用车战,我多次向马彪大哥询问长枪队的战术,也曾经向孝全大哥询问过马刀队的战术。有众位将军的指diǎn,我马援才有今天。不过,今天我要把话说到前头,虽是各位给我各种教导,不过军法无情,若谁有令不从,也别怪我翻脸无情。

    俗话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我为了我们平州军的胜利与发展,只得将军纪放在前面,今天我先把丑话说在前面,别到时候让我们彼此为难。

    众位都知道,和王带兵要求不多,只从三个方面要求:法度,速度,力度。我今天接管指挥之权,以后还是同样以这三方面要求。

    法度就是军纪,刚才我说了,军法无情,为军令贯彻实施,非如此不可,我就不多讲了,希望各位都能像以前一样严守军纪。

第三十四章 说差异() 
下面我要重diǎn说说速度和力度之事,以前,和王考虑各位各地驻扎,每个军都单独承担战略任务,因此各个兵种配备齐全。但是,现在在草原之上,这样严重影响我们的力度,还有影响速度。为同匈奴大规模作战考虑,我要求全军大调整,在草原之上几个军重新调整,为方便指挥,也统一命名。

    首先,吴奎军为第一军,为长矛军,全军以骑兵长枪兵为主,下设三个师,以后至少有一个师为重装骑兵,也就是铁甲师。长矛军专门设置一个前锋的骑射团和云雷团,用做开路先锋。

    第二,李孝全军为第二军,为长刀军,全军以骑兵大刀为主,同样下设三个师,里面同样两个轻骑师,一个铁甲师。长刀军同样设置一个骑射团和云雷团。

    第三,马彪军为第三军,现在马彪军长负责在东南地修城,等城池修完之后,马彪军改做后勤运输兵,负责从两湖城到此地的河运,还有车运的安全。还有从修武到此地等运输也要全盘管理起来。

    第四,郝战军为第四军,依旧叫车战军,车战军三个师,一个师是长箭师,一个师是车弩师,专门发射飞雷。一个师为决胜师,上面是大刀长矛兵,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