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来到西汉末年 >

第60章

来到西汉末年-第60章

小说: 来到西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四章 合江城() 
李原带着一行人,早早的候着江河行。江河行下了船,在李原的陪同下,乘着马车,进了夏都城。夏都城也是靠河而建,城建在河南岸。北门靠着河,与码头相连。

    江河行从北门向南而去,一路看来,夏都比以前人多了不少,不过还是太少,询问李原,李原回答现在只有两万人,周边来的移民也不多。

    江河行心里有了数,看来下一步移民的重diǎn要逐步往夏都而来,偌大的城市,宽敞的马路,就是不见几个人。

    来到办公署,李原跟江河行汇报近期工作。春耕将近完成,此地周边的煤矿,和铁矿都利用起来。郑礼修的铁轨,都用来拉煤拉铁了,不过不经常用,因为人口太少,需求不大。

    江河行道:“舅舅,我一路走来,怎么没见陈刚的战船呢?”

    “陈刚说,他要沿着黑水,再到海边,把这一路的水情,探个明白,因此前几天他过来这里,补充了一些给养,然后带着水师,向黑水而去了。”

    “哦,我还以为他ding多能到夏都呢,谁知道他居然要再次入海,不错。”江河行很是满意陈刚的积极态度。

    李原讲讲夏都的一些其他情况,捕鱼如何,经商的如何,打猎的如何等等。江河行也将一路的经历简单给李原讲讲,谈起了赵桥修城之事。

    李原问道:“和王,那边有不少肃慎人,你也没说怎么对付他们,我也是一直在准备,不过也没什么动作。”

    江河行问道:“肃慎人是什么样的人?总数有多少?”

    李原想了想道:“面貌跟我们也没什么差别,当然打扮大不相同。靠打鱼捕猎为生,吃的是打的猎物,穿兽皮,住的都是地穴,也就是很小的房子,还有半截在地里面。现在也有肃慎人学着用猎物或者鱼跟我们换东西,换些盐,换些衣物之类,做生意做的久的,慢慢的也说话和我们一样,穿一样的衣服,看不出什么差别来。不过这样的人很少。肃慎人基本都在山里面,离这里很远,离吉林城恐怕更近一些。总共人数我看ding多有个几万人。不过他们打猎为生,弓箭都用的很好。不过听说都是用石头磨的箭头,铁箭头没听说过。”

    江河行问道:“你看能否将肃慎人转化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李原道:“鲜卑人是被打服的,强制让他们学汉语,现在又基本信了天理道,和我们汉人已经没有差别了。很多人也习惯种地了,不过还有一些依旧放牧,不过绝对够不成威胁了。他们的孩子都在我们的学校念书,和我们没什么大的差别。肃慎我看应该也要慎重,至少不能轻易去打,尽量让他们和我们做生意,因为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江河行对李原的看法感兴趣,就问道:“为何我们不能打呢?难道他们实力能比我们的军队更强吗?”

    李原叹口气道:“不是打不过,是打不住。我们强,他们弱,一打,他们肯定进了深山密林。他们地形熟悉,我们不熟悉。山林里藏几十个人的话,估计就是百万之兵也无可奈何。说不定他们还会暗中放箭,我们则是得不偿失啊。”

    李原接着说道:“再说,无缘无故轻启战端,毕竟不详啊。”

    江河行很满意李原的分析,赞赏的说道:“舅舅这几年,大有长进啊。”

    李原脸一红道:“和王又来取笑我吗?我以前做过后勤,现在看那里,我都会先从后勤考虑。像攻打大山密林,后勤就极度难解决,因此我认为胜算不大。”

    江河行diǎndiǎn头道:“舅舅讲的有道理。我是最不喜欢打仗的,实在是没办法才会被迫去打。不过我们下面也要做些准备了,以后夏都也要作为囤积粮草之所,你是管过后勤的,不用我说该准备什么吧。”

    李原道:“这个粮草准备,我自会办妥,绝不会贻误军机。我还有一事不明,现在天理道在我这里,活动甚是厉害,几乎无人不信,就连一些公署衙门堂而皇之的挂起敬天爱人的牌子,我一直没有动作,是看也没有什么危害,不过现在信的人太多,你看?”

    江河行道:“这个是我安排的,以前没跟你们说过,我是想让他们慢慢铺开来,你这里鲜卑人的思想要和我们一致很难,我只有此办法来同化他们。将来肃慎之人,可能也需要这天理道。这个办法很慢,不过效果是最好的。”

    李原沉默良久,然后diǎndiǎn头道:“我知道了。”

    江河行在夏都呆了三天,然后乘船向东而去。

    又走了四天,他们发现了岸边的赵桥等人。赵桥他们也是到了才两天,正在岸边的荒草边勘察那里适合建城。江河行招来赵桥,向他们询问选址选的如何。

    赵桥道,已经选好了,位于两河交汇之处,忙完春耕之后,他们准备从夏都招人建城了,估计能有半年就能建好,刚好能赶在冬天来临之前。江河行给他们每个人见过面,勉励一番。最后江河行见到打算去黑河以北的路远,路远长的特别,又高又壮,江河行便问道:“路远啊,你不像个商人啊,以前是做什么的呢?”

    路远说话瓮声瓮气,十分低沉的回答道:“回和王,您说的不错,我以前是个猎户。就在青州附近的山林里打猎,后来和家人一起逃荒,然后就被掠夺到乌桓,就是在彰武被解救的。后来我不想种地,就放牧打猎。前几年羊皮价格高,我赚diǎn小钱,就开始做乱七八糟的生意。后来,阴差阳错的就跟鱼打起交道来。”

    江河行道:“现在这里也没什么人,你怎么想到黑河北,那里人应该更少啊?狼啊,熊啊,老虎,应该很多,到时候也危险啊,你考虑过没有?”

    路远道:“我倒是怕到时候这些野兽太少,让我没有猎物可打,我才是真的难受啊。”

    江河行道:“既然你考虑过了,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到时候一切小心为上。”

    路远深施一礼道:“多谢和王关心,路远心里有数。和王,我想请和王给我们这里的小城取个名字,还请和王赐名。”

    江河行不假思索道:“这里有两条大河在此汇集,就叫合江吧?你们觉的如何?”

    赵桥、路远等人,纷纷鼓掌喝彩道:“这个名字好。”

    赵桥看看路远,然后扭头问江河行道:“和王,若是路远将来在黑河以北带的人多,也能建城呢?”

    “如果他真能做到建城,我取名路远,以表彰路远之功。”

    路远一下子说不出话来,过了半天道:“和王,我愿尽我全力,在我有生之年,我一定要建起路远城。”

第九十五章 过黑河() 
江河行跟他们告辞,顺着大河向下游而去,他也要去黑河里看看。

    两岸都是郁郁青青的密林,不时听的虎啸狼嚎,走了两天也不见人,不见河水上有一船经过。只见河水越来越大,水流越来越急。

    又走了几天,船进黑水河,水面很宽,有4里地宽,船上众人看着宽阔的河水,他们以前没见过这么大的河流,深感稀奇。船是顺流而下,所行甚急。两岸都是高高的松树林,黑青色,一眼望不到边。

    河水不断翻滚着,一浪一浪拍着帆船,向前而去。船又走了三天,这一天,他们在岸边歇息。只听的东面犹如万马奔腾般的声响。

    江河行一声令下,立马向东,去看个究竟。所行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大,江河行听的清楚,是云雷的声音,一开始因为太远,只听得动静特大,近来才听的密集的云雷之声。

    云雷一响,两岸的山林里,老虎,狼,熊等野兽,似乎也不甘寂寞,纷纷跑出来,跟着和声,不知是吓的,还是因为感受到了挑战。所以,远处听来,甚是复杂。

    江河行命令停下船只,等待云雷声响过后,再次走到河中心,向东疾驰。远远的看到前面的船队了,让船上之人,打出旗语,告诉陈刚等人,说和王来了。

    不一会,陈刚也发出信号,马上将过来汇报。不一会,一条长长的白色巨龙,从东向江河行的船只扑来。

    船头白色的浪花飞溅,分到两边,船只走过,不断有鱼儿腾空跳起。一艘艘船,向西而行。绵延几里地,一字长蛇般在江河行的船前慢慢放慢速度。

    过了好一阵,正中间有个最大的船上放下一只小船,几个亲兵划着船,护送着满身戎装的陈刚向江河行的大船而来。

    不一会,陈刚上了大船,来想江河行汇报从此演练结果。陈刚说明主要演练运输为主,刚才是几艘船起护卫作用的,从船上射出云雷,看出向岸边射的有2里地远,密林里的狼啊,虎啊,吓的四散奔逃,如果是人,应该也差不多。

    江河行询问他们从黑河到凤凰岛演练过几次,陈刚道,到现在也才三次,不过路线已经很熟悉了。

    江河行也向陈刚吹风,让他在这条线多下功夫,虽然有diǎn远,不过船只的运量不是马车能比的,要运的多,非得这条线走熟不可。因没有其他事,江河行让陈刚调几个从这里到过凤凰岛的人上他的船只,他要亲自自己跑一趟凤凰岛。

    陈刚也不问原因,立马将几个精兵调了过来。江河行告别陈刚,大船拔锚,升起大帆船,向东而去。

    河面越来越宽,不时看到河面上出现小岛,浅滩,不过河面有七八里宽了,怎么也对他们的船毫无障碍。只是惊起一堆堆的飞鸟,那鸟也不怕大船,甚至跟踪了好一段时间。

    船只在水面上走了天,一开始江河行还在看着两岸的景色,后来发现实在无聊,就进船舱,拿出纸笔,凭着记忆,写下关于宗教的,教育的,军事的备忘录,他怕时间太久,将来也许自己就不记得了。

    凭着写东西打发日子,江河行的船已经到了凤凰岛。

    等见到郝战,张猛等,江河行听完他们的汇报,郝战的车战师已经成型了,军校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快毕业了,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充实成基层的军官了。江河行很是满意,要求郝战在剩下的时间,让这些学生去部队之前,全部在车战师实习一段时间。将来对车战比较了解,这样车战到时候推广会加快。另外,让郝战调一个营的兵力给马彪,补充他的车战实力,让他作为种子,扩充起来。

    郝战张猛都升官一级,郝战的车战师,升级为车战军,张猛则升级为特战旅,张猛升任旅长,兵力补充则由张捷统一安排。

    江河行在凤凰岛呆了三天,这三天期间,江河行拜会了郝战的家里,也拜会了张捷和赵清扬,赵清扬的生意越做越大,她还带着孩子,也是忙的不得了,不过日子过的很充实,不见了当年的少女模样,越发像个富态的贵妇人了。

    离开凤凰岛,江河行直接乘船到了安武城,江河行一直没在安武长待过。现在刚好赶在炎炎的夏季,来到安武城。安武城比以前大多了,路上车水马龙,很多长安的口音,不知道的还以为到了长安呢。

    江河行看着市面的繁华,知道马援理政倒也不错,还不耽误军事,果真是个人才。

    江河行也没通报,直接来到马援的办公署,一群人进进出出,看似忙忙碌碌的,手里都带着公文。江河行心想,原来马援在办公署啊,等他一会吧,等了一会,看没那么多人了。让亲兵在门外候着,江河行迈步走了进去,也没人拦阻,只见正中的办公桌后,坐这一名老者,鹤发童颜,身穿白色的锦袍,头上插着一只玉簪子。

    江河行很是奇怪,这里该有马援办公啊,怎么来一老者,替他办公呢?这成何体统。江河行心里不爽,没有发作,只见这老者也没抬头,面前的公文批阅的很快。批一张,就放在一边,不一会,面前的公文都批阅完毕了。

    那老者站起身来,伸了一下懒腰,打个哈欠,方才看到坐在对面的江河行。这老者有些奇怪的看了看江河行道:“先生何人啊?可有事吗?”

    江河行淡淡的说道:“你又是何人呢?马援去哪儿啦?”

    那老者站起身,上下打量江河行一番,然后又重新坐下,身子向后面的椅背一靠:“马援出去练兵了,这里我代里他的工作。我叫徐朗,你是他什么亲戚?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江河行哭笑不得,看来这老者把自己当做马援的什么亲戚了,以为是求马援帮忙的。

    江河行道:“我跟马援是有diǎn亲戚,不过不是找他帮忙的,你派人把他叫回来就可以了。”

    那老者摆摆手道:“天天自称马援的亲戚多了,谁知道真假,这里的事,我说了就算。再说了,马援的亲戚,马援也不好出面啊。你有什么事,直接说吧。”

    说着话,那老者又悠闲的靠着椅背,面带微笑,轻松的看着江河行。

第九十六章 见徐朗() 
江河行本来有些生气,看这老者,面目和善,人倒也不错。江河行心态平和下来,便有心考察下马援找的这个人水平如何。

    江河行说道:“徐先生,我来找马援不求他办事,只是想请教一些问题,你能帮他回答吗?”

    那老者不慌不忙,端起面前的茶杯,轻轻的喝一口。放下茶杯,面带笑容,diǎndiǎn头道:“回答问题,有何难啊?只是先生怎么称呼?要问那方面的问题呢?”

    江河行淡淡的一笑道:“我姓江,你叫我江先生就可以。我看你代马援理政,因此想问先生,政以何为本?”

    “自然是以民为本。”那老者毫不停顿,立刻给以回答。

    “以民为本,说起来容易,怕是做来难吧。徐先生,该如何能做到以民为本呢?”

    那老者伸出两个手指道:“一是衣食,二则是刑狱。”

    江河行道:“具体怎么说呢?”

    那老者不慌不忙,缓缓地说道:“所谓衣食,指民之吃穿住用行,没有饥寒,生活富足。所谓刑狱,指的断案判刑,要不偏不倚,持平公正,重罪必须重罚,但人死不能复生,处死则要慎之又慎。”

    江河行追着问道:“何以做到持平公正呢?”

    徐朗道:“法、理、情,法为本,理、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