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来到西汉末年 >

第58章

来到西汉末年-第58章

小说: 来到西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河行安慰他道,新东西的推广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棉布慢慢来,将来人家习惯了,说不定麻布穿的就不多了。平州天气严寒,棉花做被子是个好主意,棉布也可以先用在被子上,不一定都要做成衣服。

    杜邦diǎn头称是。

    孔飞讲了自己做播种机的事,还有筹备收割机的事,他说按照江河行的吩咐,一个个都是做成标准化的零件,到各个县才让他们拼装,做的又快,运输也很方便,不过前一段播种机的任务看来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实在是一下子量来的太多。又说了筹备收割机的事情,钢铁都不成问题,现在手里熟手工匠也多,完成应该不成问题。

    江河行diǎn头,比较满意孔氏兄弟的配合,没有他们,光靠王柯组织的生产,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推广到平州。

    最后江河行看着杨弘道:“杨弘啊,今年以后,很多事要麻烦你了。”

    杨弘满面笑容道:“和王,我最爱有和王给我交代任务。”

    江河行一笑道:“杨弘,你一直是商会会长,我呢,看你各方面关系维持的不错。希望你做的长久一些,再说对你的生意只有好处,绝对没有坏处。这两年丝绸没少赚钱,不过这次给你的任务要耽误你赚钱了。”

    杨弘还是继续满面笑容说道:“不管赚不赚钱,我都愿意为平州多做diǎn事。”

    江河行说道:“我估计最近一段时间,长安,洛阳,南阳,邯郸等地的商人,可能来的更多,到时候你要多帮忙,最要看着不要让人欺负。你知道同行是冤家,虽说有些事按法还可以,可背后阴招也许很多,也令人无奈,就是做的让你恶心。我要你代我传个话,正常的生意我不会管,不会问。谁若是欺生,就是跟我过不去。我们认识好几年了,你也了解我的,能体谅大家的,我尽量体谅大家的难处。”

    杨弘满脸严肃起来,连连diǎn头道:“和王一向对我等优容有加,我不敢忘记和王大恩。”

    江河行接着说道:“我也不是对人没有优待,我只是希望到时候可能生意会没有现在好赚钱,有些人心里会不舒服,对新来之人,多方刁难。你要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有些人你觉的实在为难的话,直接告诉我。我看到时候谁敢找茬。”

    江河行说着这话也是满脸严肃。

    杜邦和何氏兄弟听到这里,也是身体一颤,面色严肃起来。杜邦胆子大一些,红着脸道:“和王,可是听到什么消息了?”

    江河行道:“这倒没有,我只是提早做个预防罢了,你们两个也将话放出去,到时候别让老杨一个人为难。”

    杜邦道:“虽说这是一方面,来的人多,做生意的机会就更多,大多数时候还是好事。我们有机会一定将和王的心意说出去,给那些想做小动作的一个警惕。”

    何氏兄弟也是如此表态,江河行很是满意。

    他们走后,江河行仔细梳理了平州的事情,近期的事情基本料理,江河行想想老呆在这里,也不是个事。过段时间,周边地方都去看看,也好做到心里有数。打定主意,江河行便将事情交代张凯,李孝文他们。

    他回家了一段时间,陪陪赵清漪,看看樊娇,抱抱孩子,安心呆了一段时间之后。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有些地方春耕已经开始了。

    江河行收拾行装,告别妻儿,带着几个亲兵,轻装简从,乘着两辆马车,出了平州府,向东而去。

    一路之上,走的甚慢,江河行看着道路两旁忙于春耕的人们,播种机被大量的使用,今年的种植面积看的出,比往年大多了。一路上看到忙碌的农民,虽然忙碌,脸上并不忧愁之色,各个忙于这块地之后,又要赶往下一块田,一副急匆匆的样子。

    一路走走停停,看着路边的农田,只是这个时候太过于忙碌,不能到人家家里去看看。江河行略有遗憾,路上走了四天,这才到了吉林城。

    吉林城变了模样,不像以前,都在河东一侧,现在河西也同样盖了好多房子。江河行下了车,下去转转,发现前面有个很大的市场。

    江河行带着两个亲兵,走到市场入口之处,一股鱼腥冲扑面而来。市场很大。宽敞的大路之上,两面都是高大的门面店。一个个招牌挂的都是很显眼,有的还挂木制的扁鱼挂在门口。江河行注意到,大路的两面都是跟鱼相关的。

    江河行迈步走了进来,里面没什么人,各个店门口的伙计无精打采的站在门口。看到江河行衣着打扮,各个睁大眼睛看着他,嘴里高声叫喊。一个喊道:“客官,这边来瞧瞧哎,新鲜的活鱼,刚刚运到的,你来瞧瞧。”另一个则喊着:“先生,瞧瞧吧,新鲜的活鱼,吉林城最大的活鱼。”

    江河行反正也无所事事,打算全部看看。他先走进了靠近市场门口的第一家店,这家店招牌做的大,上写着“赵家鱼行”四个大字,招牌黑底,字则是金黄的,似乎还抹了金粉,显得光彩夺目,异常耀眼。两个年轻的伙计,利索的短发,黑帆布的制服,脚下穿着长长的鹿皮靴子。衣服上还有不少泥diǎn和鱼鳞,看起来有diǎn脏兮兮的感觉。不过两位看到江河行一行人,立马站到门口两边,高声喊道:“客官请进。”

第九十一章 咸鱼干() 
江河行和两个亲兵迈步走到店里,里面很深,门口一个高高的黑色柜台,上面放着一杆秤。柜台后站着一人,看年纪40岁上下,一身黑色的麻布长袍,也是短发,长须。胡须不同的是不是黑色白色,有些淡黄色。江河行从柜台旁边绕进来,他也跟着道:“客官,请随便看,都是刚到的新鲜活鱼。”

    江河行顺着他的手指看过去,店很深,两边都是很多大缸,缸里面盛着清水,不断的看到大鱼从缸里向上跃起,终究都没有跳出水缸,还是一个个跌回水缸里面。中间是条小路,上面湿漉漉的,江河行一边走,一边朝两边的水缸看着,鱼都很大,至少都有5斤以上,搅闹起来显的特别厉害。

    江河行再往前走,发现居然出店了,前面是一条大河,大河这边居然是码头,不少船只停靠这里。

    江河行看到大河才醒悟过来,这里就是吉林城的那条大河,显然这个鱼市靠河而建。前面卖鱼,店铺后面紧连着河与码头,不断的能有新鱼,送进店来。

    江河行扭头对身边的老板道:“原来你这里是跟大河连着的啊,怪不得这么多新鲜的活鱼。”

    那老板笑了,说道:“客官是外地人吧,我们这个鱼市,在我们吉林城可是无人不知啊,新鲜的活鱼都在这里买。客官我看你不大像买活鱼的,看看我们家的鱼干和咸鱼如何?”

    江河行diǎndiǎn头道:“好吧,就随你看看。”

    江河行一行人跟着那老板直接出了店,穿过大路,来到对面的哪家店,招牌同样是赵家鱼行,门口的伙计看老板带人过来,也不说话,看着江河行一行人进了店。

    这个店同样很深,腥味没有刚才浓烈了,江河行抬头看看,墙上挂了各种各样的鱼干和咸鱼之类的。江河行不是很懂这个,扭头问道:“赵老板,这鱼干和咸鱼有何区别啊?”

    赵老板粘着黄黄的胡须道:“鱼干吗?都是熟的可以直接吃的,你看这南面墙上的都是,一块块的就是。咸鱼我都是整个做的,你看背面墙上的都是,都是生的。”

    江河行diǎndiǎn头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啊。”

    江河行在店里绕了一会,却不问价格如何。那老板也不说话,只是陪着江河行在店里走来走去。

    过了一阵,那老板道:“客官,坐下休息片刻如何?”

    江河行diǎndiǎn头。

    赵老板拉着江河行到柜台后面,有摆着的一个黑色四方桌子,旁边一圈黑色椅子。赵老板拉着江河行坐了下来,他冲着门口的估计diǎndiǎn头,一会,几个茶杯端了过来,里面的热水冒着热气。

    江河行道:“赵老板,做生意好手段啊。”

    赵老板摆摆手道:“哪里哪里,我最近也是闲暇的厉害,没人说话罢了。”

    两人哈哈一笑。

    江河行问道:“可是生意不好做吗?”

    赵老板端起茶杯,吹了一口气,将茶杯放到桌面上道:“现在不是正春耕吗,都在忙于春耕,没什么人来买。你看这条街上哪有什么人啊,呵呵。”

    “哦,生意平时都这样吗?”

    “不是农忙时节都比这好多了,我这里活鱼也好,鱼干也罢,在我们吉林城卖的可能是最多的,咸鱼估计也差不多,不过主要不是卖在这里。你想有活鱼,谁还吃那么多咸鱼呢?”

    江河行diǎndiǎn头,好奇的问道:“赵老板,我看你这里咸鱼好像也不少啊,本地不吃,我们平州各地似乎都不缺鲜鱼吃啊,你这咸鱼卖到哪里呢?”

    赵老板拈着黄黄的胡须微笑的看着江河行道:“客官,我看你不是官员,也不是种地之人,不是经商,就是读书之人。读书之人对鱼好像没你这么大好奇心,因此我想送客官一个发财的门路,你可有兴趣?”

    江河行甚是好奇,问道:“赵老板,何以知道我是商人呢?”

    赵老板道:“春耕之际,农民忙,做官的也不得消停,闲暇的就是商人和读书人,平州基本读书人都在学校,现在学校也放假了。可你却不是,读书之人,那有专门来鱼市的,你说对吧。再说,看你的穿着,一般人家好像也比不上,所以我就认定你是商人,来看看有什么发财的机会,对吧?”

    江河行笑着道:“那赵老板跟我说说,发财的门路在哪儿呢?”

    赵老板一指那咸鱼道:“就在这咸鱼身上。我给你说,你拉一马车到新地去,我保证你一车咸鱼去,至少能拉回两车铜钱,到时候就怕你钱多的拉不完啊。”

    说着这话,赵老板仿佛看到自己拉着铜钱往回赶路似的,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江河行和两个亲兵都吸一口气,张大嘴巴,吃惊的问道:“咸鱼能如此赚钱?”

    赵老板神秘的看着江河行,压低声音道:“这个奥秘不难,你想一想就能明白,我就说一diǎn,这个咸鱼关键不在于鱼,在于它的咸,你能理解吗?”

    江河行恍然大悟,轻轻敲打着桌子道:“赵老板的意思是盐吗?”

    赵老板摇摇头,一脸严肃道:“我平州不准往汉地卖盐,我也不会让你做的,我只卖咸鱼。”

    江河行终于发现有钻空子的啦,而且做的还是很高明的,他总不能不让人家卖咸鱼吧。按照平州的法律,没有任何违法之处。

    江河行看了看赵老板,举起大拇指冲着赵老板比划了一下道:“赵老板,高人,佩服啊。可是我看你店里的咸鱼加起来也不够一马车拉的啊?”

    赵老板摇摇头道:“客官,你也太小看本店了,你可知道,我这个店子通往哪里吗?”

    江河行也摇摇头。

    赵老板手向店的后面的黑门一指道:“后面可比这里大百倍不止,都是我做咸鱼的地方,莫说一车,你就是一百车拉走,对我又有何难。”

    江河行不知是他真有这么多存货,还是夸口说大话以彰显自己的实力,听他的口气实力不小。

    江河行问道:“那赵老板,近来出货出的怎么样?”

    那赵老板倒也实诚,叹口气,说道:“现在都忙于春耕,我们这条街后面的咸鱼仓库都快堆满了,不止我一家,其他人家也差不多。”

    赵老板看了看江河行,压低声音道:“客官,其实现在才是赚大钱的绝好机会,这个机会可不好找啊。你想想,现在这个咸鱼多便宜,将来人人都知道这个门路了,你还有机会吗?”

    江河行看赵老板十分真诚,也不想让他多浪费心机,提出要去别的店里看看去。赵老板看江河行一直也不问价格,只好说道:“我叫赵桥,希望这位客官你能记住。这里你尽管看,我把话放这里,我给出任何人都没有的价格,只要别人比我便宜,我比还还要便宜一成。”

    江河行哭笑不得的辞别这个赵老板,沿着大路,一家家看过去,基本相差不多,只是有些家鱼的品种有些不同,基本都是东面靠河的店做活鱼生意,西面的店铺做咸鱼和鱼干。全部声称自己有巨大的加工厂,要多少有多少。

    江河行带着亲兵离开鱼市,回到大路,找到等候已久的那几个亲兵,赶着马车,向东面的大河而去。河上早就建了石桥,江河行等赶着马车过了石桥,直到吉林城的办公署而去。

第九十二章 论形势() 
吉林城本应该是陈刚负责,李孝武去年大病一场,就没有去凤凰岛,凤凰岛现在让郝战负责,李孝武暂时现在吉林城负责民政事务。

    李孝武不在,江河行一直等到晚上。李孝武回来了,满身的尘土,告诉江河行自己去看春耕情况了。等他休息之后,换好衣服,又开上酒席,两人边喝边聊。

    李孝武介绍了吉林这边的春耕情况,有了播种机的使用,效率大大提高,今年的春耕可以比往年提早十天左右,这附近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下面将集中精力用来开荒。

    江河行非常赞同李孝武的工作,频频diǎn头示意。

    觥筹交错之际,江河行也讲了今天的见闻。李孝武眉头一皱,问道:“和王,其实我一直想不通为何你不让盐卖到汉地,这个你恐怕不理解大伙的心思。我问过张凯,知道我们的盐其实便宜的不得了,卖到汉地可以赚很多的钱,而且你不知道穷人吃盐之苦。我觉得别的事,我都特别赞同你的看法,作法,就这件事,说实话,我心里不太理解。”

    江河行端起酒杯先敬了一下李孝武道:“孝武,你能理解民生之难,我敬你一个。”

    两个一起将酒杯喝干。

    重新倒上酒,江河行端起酒杯道:“我是知道很多人吃盐难,而且吃的是很差的盐,含泥多,又苦又涩,还有一些人,干脆吃不起,ding多能吃diǎn有咸味的盐碱土而已。”

    李孝武道:“既然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