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来到西汉末年 >

第20章

来到西汉末年-第20章

小说: 来到西汉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庆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神仙,他现在正躺在马车上,悠闲的看着草原美景。他被接到张家庄之后,找个医匠检查一番,又休息了三天。张猛和韩号,带着人马和韩刘家眷,向北而行,两天就到了草原上。到了草原上之后,因刘庆身体不太好,放慢速度,向前而行。

    刘庆自己也说不清怎么回事,心里该高兴还是不高兴,总觉的有些郁闷,难以发泄似的。看着枯黄的草地,总有种生命萧瑟之感,也许是牢狱改变了自己吧。他不想因为自己让太多人受连累,知道张猛如此救自己,他不知道有多少人丧生,尽管张猛一再解释,没人伤亡,最多是惊吓而已,他兀自不信。

    队伍缓缓前行,过了有半个月,刘庆彻底痊愈了,队伍已经到彰武城。李孝文亲自来接刘庆,刘庆赶紧下了马车,和李孝文见礼。李孝文带着刘庆、韩号及其家眷,向城内走。大家第一次看到这样的城池,青灰色的墙体,和平整的路面一样的颜色,看起来用的同一种东西。

    刘庆也才看到这样的路面,走上去硬硬的,路面中间略有凸起,两边挖的都是深沟,看来下雨排水很是方便,沟的两边都是小树,看来都是种上不是太久的。风一吹,树叶哗哗响,不断有落叶吹落在地面上。顺着这条路向前走去,越向城里走,越是热闹,人多且不说,路两边的摊贩极多,贩卖着各种东西,快要秋收了,有卖镰刀的,有卖斧头的,有卖草帽的,有卖布鞋的,有卖皮靴的,有卖盐的,有卖布的,总之,只要有钱,什么都能有。

    刘庆看到铁器和盐在这里贩卖,深感诧异,问道李孝文道:“李先生,彰武城铁器都这么卖吗,盐也是这样卖吗?”

    李孝文道:“我们这里除了一些兵器之外,其余都是没有任何限制的。我们这里东西还不算多,显武城东西更是不得了,他们靠辽河,有帆船去辽西郡,东西更是齐全。”

    “帆船是什么船?”

    “一种比马跑的还要快的船,一天能行几百里,不过只能在大河里走,现在辽河里面很多商人都用来贩货,快极了。你到显武城可以看看。”

    刘庆现在就想去显武看看热闹,不过现在毕竟在彰武,还是先把彰武看个明白吧。进的城来,他发现城内都是砖石盖的房子,上面都有管子,不知何用。这里的人衣服穿的明显比代郡那边好很多,至少没有破衣烂衫的。人人看上去都很忙碌,不过感觉都有自己的什么目标似的,各个忙碌自己的事情。

    来到办公署,刘庆看到屋子里的摆设与代郡完全不同,人们都是直接坐在椅子上,再也没人跪在地上。屋里的家具都是没见过的,椅子不同,桌子也不同,就连摆设也完全不一样。这里好像没什么卑贱尊贵之分,或者说不那么明显。刘庆心里知道这里的规矩完全不同了,也不想多问,显的自己多笨似的,他要慢慢观察,看看到底是什么不一样。

    刘庆吃过李孝全的宴请后,便离开了彰武城,也不用张猛护送了,他想自己一路边走边看。

    刘庆和韩号骑着马走在前面,后面是拉着家眷的马车,沿着一条大路向东而行。大路两边不再是草地了,全是快成熟的庄稼,有粟,有豆,有些地块已经收割了,好像以前种的是小麦,田里面不时见到忙碌的农人。刘庆边走边看,心情变的开朗起来,他知道这些地方以前都是草原,现在居然给江河行整出大块的农田了,以后到处都是农田的话,想必也没有那么多的胡人犯境来了。

    刘庆身边不时过去一辆辆大车,车上装着煤炭向东而去,看来这个显武城需求可真不小。

    带着满肚子的疑虑,刘庆来到了显武城,和彰武城大致一样,稍微大一些。还没进城,就看到巨大的辽河岸上,人群骚动。刘庆和韩号下马,一起来到辽河岸上,看到宽广的辽河水面上,一个大船正升起一个个布片,风一吹,布片鼓起来,那船开始跑了起来,没见人划桨,那船越跑越快,真的比马还快。刘庆正惊诧间,发现河边送行的人当中,江河行站在当中。江河行正忙不迭的挥手送别船上的人,船上的人也在不停的示意。眼看着船儿越跑越远,人们渐渐离去,刘庆纳闷这里既然天天看到帆船,怎么今天来这么多人呢?

    刘庆抢步上前来跟江河行见礼,江河行也是很意外,问候之后,拉着刘庆和韩号回到办公署。一路上,刘庆的眼睛都看直了,这里的商品真正是琳琅满目,远比彰武繁华多了,很多东西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吃的东西花样百出,一个个店铺开在大路边,有人一边叫嚷,一边喊着客人品尝。东西都送到人手里,不说吃了,看着就很舒服。街上充满了甜香的味道,韩号几次忍不住想停下脚步,买两个尝尝再说,看江河行视而不见,一直向前一面跟路人打招呼,一面向前走去。

    不光吃的,穿的衣服,同样是花样百出,各种颜色,各种款式,一个个成衣店挂满了各式衣服,里面很多人不停的在试换着衣服。

    在往前走,各式的家具,各式的工具,眼花缭乱,江河行不断的给他们介绍这些新奇的东西,这才知道很多都是江河行带来的。

    来到办公署,江河行跟他们讲为什么要去河边送行。江河行苦于这里冬季太长,冬天一来,很多事都做不成,因此让人在海中找一孤岛,他来的时候路过那里,大致说清楚方位,他取名凤凰岛。从凤凰岛往汉地沿海而去,再也不用担心冰封河水,非常方便。到时候若能在此岛设一基地,这样一年四季都可以贸易了。今天先去之人,先找到地方,设立一个基地,以能住人,能设工厂,将来有不少厂可以搬到那里去。

    刘庆听的一头雾水,关键是那个岛屿,听起来千山万水远,尽管帆船够快,可大海茫茫,又怎么能找的到呢?

    江河行又问刘庆和韩号对工作有什么要求,刘庆想了想,他还是想做民政的事情。江河行说道,吉林刚刚收复不久,各方面的工作难度很大,让人归心极其难,希望刘庆能把这个事做起来。李孝武在那儿更多的精力要放在军事上,直到现在吉林还是有diǎn乱,建设太慢。

    刘庆很满意,江河行也很满意,有这样一个真正的有行政经验的人来管理,结合现在的条件,将来吉林肯定有大发展。江河行提出希望刘庆边管理,要培训一些年轻人,现在地盘太大,能管理的人太少,民政管理跟军政很大不同,希望刘庆开始培训一批能管理民政的人才。

    刘庆不敢托大,只是表示尽力带年轻人。

第二十六章 江安北() 
开始秋收了,江河行全面放假,包括军队,除了少数留守之外,其余人员全部放假。因为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的地,江河行不去管他们怎么收,反正收上来的才是自己的。

    忙碌有一个月左右,各种粮食进了各家的囤里,看着满满的粮仓,以前的难民,奴隶们,各个乐的合不拢嘴,这才是来此地真正的收获。每家的粮食感觉吃个几年都不成问题,趁着河水没有结冰,人们把粮食换成钱,粮商们的帆船第一次装的如此之满,帆船向汉地而去。

    曾经漂泊的心感觉真正安定下来,一个个新家成立了,嫁女的,娶妻的,显武城似乎天天都是过节般欢庆。过了几天,江河行也加入了欢庆的队伍,江河行的儿子诞生了。

    这不仅仅是江河行有后了,更多的是江河行的手下们知道,江河行的事业后继有人了。在这个时代,一地之主嫡长子意义太过重大,与稳定紧紧联系,与人心归顺紧紧联系。

    江河行给自己大儿子起名,江安北,不管起的好不好,众人都说好,宾主尽欢。军政商学各个要人,都来露面,各个喝的酩酊大醉,开心而回。

    当然赵光夫妻更是高兴,赵李氏现在的头仰的更高了,赵光见谁都是乐呵呵的,不复以前总给人灰头土脸的感觉。人逢喜事精神爽,赵光不光来江河行这边喝酒,在自己家里也是大摆筵席,各个人物也都给以面子,各个****祝贺。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天空飘飘洒洒的降落雪花,地面雪白一片。过了月子的赵清漪,回娘家一趟。回来之后,扭扭捏捏的,连说话都吞吞吐吐的,江河行奇怪,难道这里还有人给你气受吗?

    旁敲侧击才弄清楚,原来赵李氏也怀了孩子。江河行哈哈大笑,在家里摆酒,为赵清漪再有个弟弟或妹妹而庆贺。

    欢快的日子过得飞快,江河行都有些不知今夕何年的感觉。

    一天,雪下的正大,江河行在办公署有些百无聊赖,就想回家逗逗儿子。有人来报,汉朝使者来访。

    江河行不敢怠慢,忙请人进办公署。来了一个50岁上下的老者,一脸的威严,一进门却笑了起来,好像老熟人给江河行打招呼道:“江先生,好年轻的江先生,老夫有幸,今日得见后辈俊彦。”

    江河行不知道这人是谁,有些尴尬道:“这位天使,不知您怎么称呼?”

    “老夫严尤,受朝廷所托,今日来见江先生。”

    “严先生恕罪,我实在原非大汉之民,对我汉朝官员不是很了解。因此对严先生也未知,希望见谅。”

    “呵呵,老夫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大可放心。听闻江先生当初只带几十个人,就把乌桓打下来。然后一年时间,夫余尽被你吃下去了。”

    江河行diǎndiǎn头,眼睛看着严尤道:“严先生,你可知道我为何征伐乌桓吗?”

    “略有所闻,不过都是道听途说罢了,未必当真。你可知乌桓是我大汉管辖,受护乌桓校尉管辖。你则不吭不哈的把整个乌桓人给赶跑了,置我大汉朝于何处,置朝廷颜面何处。”

    “乌桓人不断掠夺大汉子民,成千上万人被掠夺于此,成千上万个家庭被拆散,父母失去孩儿,孩儿失去父母,丈夫丢掉妻子,妻子丢掉丈夫,当无数个家庭在哭泣的时候,不知道我大汉朝在何处,不知道我大汉颜面又在何处?如果大汉朝为了颜面,置百姓安危不顾,这样的颜面我看不要也罢。”

    江河行越说越气愤,脸色铁青,眼睛直盯着严尤,似乎严尤就是那个罪魁祸首似的。

    江河行继续说道:“对于乌桓人这样的匪徒,如果不予以严惩,将有更多的汉人遭殃。对于护乌桓校尉这样的鸟官,坐视百姓被掠夺,不发兵解救百姓,就是纵容这帮匪徒祸害好人,朝廷应该严惩。”

    严尤一笑,脸上未现不豫之色,淡淡地说道:“别人都说江先生是性情中人,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啊。”

    江河行有些失态,他本就不是官员,也不懂的什么官场规矩,但他知道谈判场上未必不可如此。

    江河行头一扬道:“乌桓被灭,是他们罪有应得。夫余人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敢来给我要地盘,我也给了他教训,谁知他还不悔改,居然再次犯我,因此我把它也灭了。”

    严尤继续笑笑道:“恐怕江先生误会了,我来此地不是说乌桓被灭的事,我受朝廷之命,希望你能归顺朝廷。”

    “归顺朝廷?怎么个归顺法?”

    “此地设立乌海郡,朝廷不派官员,对你封赏为和王,还是你的和王,不过你要去长安受封。哈哈,你看如何?”

    “严先生这样说,我就和匈奴差不多了。为汉朝属地,不过还是自治,我这样理解对吗?”

    “恩,就是这个意思。”

    江河行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手指不断敲打着桌子,这是他想问题的习惯动作。

    江河行沉吟半响道:“我有几个条件,不知道先生可以听否?”

    “是要钱还是要封赏,只要我能满足,我现在就可答应。”

    “钱也是取自百姓,我拿了于心不忍。我第一个条件,若成立乌海郡,北海郡与辽东郡、辽西郡、右北平郡、渔阳郡、上谷郡之间不设军卡;第二,商贸能自由流通,我北海郡商品在汉地不另外交税;第三,汉地不得阻拦百姓到我乌海郡经商,求学,移民等。”

    严尤歪着头,久久没有说话,过了一阵说道:“设立军卡,不是针对乌海郡,我们更多是针对匈奴,另外,就是中原各地城市都是有驻军的,撤销边界之军,这个不可行。商贸江先生不一直在做吗?我也是前一段边郡粮价大跌,才知道江先生经营的好地盘啊,短短一年就产这么多粮食。若成立乌海郡,乌海郡货物进入汉地,和汉地商品一样待遇。不过汉地盐铁都受管制,也希望江先生见谅。至于汉地百姓来此,我们更不会管,只要他们过的好,在哪儿不还是一样啊。”

    江河行想了想,觉得只要商贸不受阻拦就好,至于其他的,他也不是太在意。

    他对严尤道:“严先生,此事关系重大,我这边还要和其他人商量一下。你可以在此住上几天,等候消息如何?”

    严尤虽知江河行在此权限很大,可也不好拦阻这种冠冕堂皇的推托,似乎江河行对价码还不太满意,现在只得等等看了。

    江河行召集手下重要人等聚齐开会,这下就费了半个月时间,因为有的路远,大雪封路难行,直到半个月后,除张凯去了凤凰岛不在,其余重要人物聚集一堂讨论归顺事宜。

    *言,介绍了探听来的消息。原来朝廷还派人去了羌人,花了大量的钱,诱使他们献出土地,归属朝廷,并设置西海郡。大概这边把乌桓和夫余打了下来,朝廷要有人打这里的主意,所以派重臣来此。严尤对此地一向比较了解,所以就派他来了。

    因为刘庆对朝廷相对熟悉一些,然后他说道:“我最近一直在想王莽要干什么,现在我有些想明白了。他让西海郡归顺,也让我们归顺,目的在于王莽做到了四夷宾服,你看他为了西海郡,花了多少钱,送了多少礼。子曰: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他那里修文德,他是送钱送礼以有西海郡。匈奴宣帝时已经归顺了,也是解除了汉朝北面的威胁,乌桓早在武帝时期就归顺了,而我们呢,地盘比乌桓还要大,若我们归顺,不更是四夷宾服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