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医武大唐 >

第27章

医武大唐-第27章

小说: 医武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要做的这第一道菜,就是猪腰扒丝瓜!”

    一提起自己最喜欢吃的这道菜,李俊峰就饶有兴趣的说道:“这道菜,不是像平常煮汤一样要煮很久。只是和猪腰子一起焯水再炒制。

    这样药材的味道就不会很浓烈,淡淡的和猪腰子炒在一起就很香……”

    “你先等一下,铁头。”

    蓝嫂子忙打断了李俊峰的话头,好奇的问道:“这猪腰子倒是市面上常见的东西,只是这丝瓜是什么菜?我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丝瓜你都没有听说过?”

    李俊峰顿时就吃了一惊。

    对历史很不熟悉的他,根本就不知道丝瓜这种原产于南亚次大陆的蔬菜,眼下还没有出现在中原地区,直到100多年后的唐末,才开始引种到中原!

    他还满以为是古今的称谓不同才让兰嫂子觉得费解,就详细的向蓝嫂子解说道:“我说的这种丝瓜就是一种蔬菜,别名又叫天罗、绵瓜、布瓜、天落瓜,是一种一年生的攀援藤本植物,根茎和枝叶都非常粗糙……”

    说这话,李俊峰就找了一支毛笔,在一张毛边纸上,熟练的绘制起了丝瓜的形象。

    “铁头,你说的这种蔬菜,我真的没有见过!”

    蓝嫂子仔仔细细的看着李俊峰绘制出来的丝瓜图像,看着那惟妙惟肖的画,认真的思索了好一回,就连连摇头道:“婶子,我活了三十多岁,见过的事情也不算少,真的是既没有见过,也没有听说过这种蔬菜!”

    “是这样啊!”

    李俊峰点了点头,就不由得暗中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看得出来,蓝嫂子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知书达理的她,家庭出身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连她都没有听说过丝瓜,看来丝瓜这种蔬菜,眼下确实是还没有出现在中原大地上!

    “既然眼下没有丝瓜,咱们就换一道菜准备就是了!”

    既然现在没有丝瓜写种蔬菜,处事干练的李俊峰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毫不在意的微微一笑道:“那咱就准备做山药黑木耳炒虾仁吧!”

    “山药、黑木耳、虾仁,这三种食材都是市面上能找到的东西。”

    蓝嫂子点了点头道:“山药是市面上常见的蔬菜,黑木耳产于秦岭的深山中,虾仁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虽然在咱这陇右边陲地带珍贵了些,不是寻常百姓家吃得起的,可堂堂别家大人府上是断然不会缺少这些东西的!”

    “那就太好了!”

    一听说这些蔬菜都能找到,李俊峰就不由得心里暗喜欢,很是高兴的点了点头。提起毛笔就写下了制作这道菜所需要的原料、配料和调料。

    “食材是虾仁、黑木耳和山药,配料是芹菜和枸杞,调料是盐、糖、酱油、料酒……”

    看着李俊峰写下来的单子,兰嫂子马上就好奇地推了推李俊峰的胳膊,认真的问道:“铁头,这酱油是什么东西呢?这个词我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不会吧,蓝嫂子,连酱油你都没有听说过?”

    李俊峰马上就停下了毛笔,认真的问道:“你不是在和我说笑吧?”

    “咱们在谈论正事,我和你说笑干什么?”

    蓝嫂子很是认真的说道:“嫂子真的是没有听说过!”

    “酱油其实就是一种调料。也有人叫它豉油,食用大豆小麦精盐,经过制油、发酵等过程发酵而成。

    它口味偏咸,也有鲜味儿、香味儿等种类。”

    李俊峰是真的不敢相信,在这号称中华历史上辉煌盛世的大唐初叶,连个酱油都没有。

    他固执地认为,这恐怕又是古今称谓不同所引起的误会,就耐心细致地向蓝嫂子解说道:“有了这种调味品,就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味道,还能增加或者改变菜肴的色泽……”

    “铁头,你说的这种调味品,我是真的从来没有见过,也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仔细的听着李俊峰的耐心解说,蓝嫂子凝神思索了好一会儿,还是很无奈的打断了他的话,连连摇头道:“你说的再详细,也没用啊!”

    “是这样啊!”

    无奈的看着兰嫂子一脸认真得真诚目光,李俊峰就知道蓝嫂子不是在开玩笑,是真的没听说过!

    有些失望地暗自叹了口气,李俊峰就抬起头来,很是乐观的说道:“这道菜缺了酱油可做不成。就先不做了。咱们再换另一道菜!”

    说着话,李俊峰就自信地笑道:“这道菜,咱们准能做得成!”

    “是什么菜?”

    蓝嫂子马上就来了兴趣,急切地问起了李俊峰:“铁头,你就好好跟我说说,教教我吧!”

    “这道菜的名字叫做什锦烩鲜蔬!”

    李俊峰很是自信地介绍道:“这道菜有香菇、金针菇、口蘑、芹菜、胡萝卜这些食材烹制而成。香菇、金针菇和口蘑这几种新鲜的蔬菜,可以显著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可以有效的排出体内的毒素。

    再加上蚝油的作用,味道就更加鲜美……”

    “铁头,我打断一下!”

    李俊峰正说得高兴,蓝嫂子又很是不好意思地打断了他的话,认真的问道:“你刚刚说出的这些菜,金针菇、香菇,我都知道,市面上也不难买到。就是这口蘑和胡萝卜是什么?还有你说的蚝油,又是什么?这三样东西,我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口蘑就是生长在阴山以北,以东草原上的白色野生蘑菇,又叫白蘑菇!”

    李俊峰这回可是不会再固执的认为,这种后世常见的蔬菜,唐朝也一定有。

    简单的解释了一句,马上就问道:“兰嫂子,你确定你没有见到过吗?”

    “我没有见过,也从来没有听说过!”

    兰嫂子认真的想了想,还是摇了摇头。

    “那胡萝卜呢?”

    李俊峰紧接着详细的解说起了胡萝卜这种后世极为常见的大陆菜:“他又叫黄萝卜、番萝卜,是两年生的草本,形状是圆柱形的,有点儿像萝卜,颜色红色,黄色都有……”

    “铁头,你说的这种菜,我也是没有听说过,更没有见过!”

    蓝嫂子还是很无奈的摇了摇头。

    “蚝油也是一种调味品,又叫牡蛎油,是用牡蛎熬制成。。”

    李俊峰对唐代的饮食实在是没有信心了,简单的介绍了一下蚝油,就不抱希望的问起了蓝嫂子:“这种调味品,兰嫂子,你也从来就没听说过吧?”

    “我还真的是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蓝嫂子一脸无奈地摊了摊手。

    李俊峰压根就想不到,唐朝的物质生活,比起后世来竟然如此贫乏,连常见的蔬菜和调味品都这么缺乏!

    “要什么没什么,这算得上是哪门子盛世!”

    一想到令人头疼的唐代饮食,李俊峰就不由得暗自埋怨道:“这年月,想炒几个好菜都这么难!”

第五十一章 要炒个好菜不容易(3)() 
“,铁头,你今天是怎么啦?”

    就在李俊峰对唐代物质生活暗自腹诽不已的时候,兰嫂子非常好奇的问道:“怎么今天老是说一些这世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蔬菜调料,偏偏还说得头头是道,活灵活现的。好像你真的在哪儿见过似的!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没什么,我说的这些蔬菜,既然都没有,那咱就按市面上能够找到的食材来做菜!”

    李俊峰无奈地叹口气,也没有直接回答蓝嫂子的疑问,就认真的说道:“没有这些东西,咱们也能做出顶呱呱的药膳来!”

    说到这里,他就认真地问蓝嫂子道:“身子,你就告诉我,咱们秦州市面上常见的蔬菜都有哪些?”

    “咱这小地方,也没有什么稀罕的蔬菜。”

    兰嫂子微微一笑,就认真的向李俊峰介绍道:“常见的绿叶菜也就是秋葵、韭菜、芹菜、葱、蒜、蕌头、蔓菁、菘菜、芥菜这些。

    瓜菜类的就是萝卜、芋头、莲藕、茄子、黄瓜。

    其他的还有苜蓿、豆叶、香菇、金针菇,菠菜这些。”

    如数家珍般地介绍完了这些常见的蔬菜,兰嫂子缓了口气,又接着说道:“近年来,还有人从域外引入了莴苣,胡芹,千斤菜这些新的蔬菜。”

    “看来以后是常见的蔬菜,一多半已经出现了!”

    听到了蓝嫂子的认真介绍,李俊峰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暗自松了口气,他就对蓝嫂子微微一笑道:“好了,蓝嫂子,就用你说的这些菜,就足够咱们给别驾夫人做药膳的了!”

    说着话,李俊峰就自信的笑道:“咱们今天晚上就给别驾大人夫妇准备三道菜!”

    “哪三道菜?”

    兰嫂子认真的问道:“铁头,这回你可别再说这世上没有的蔬菜食材和调料了!”

    “当然不会了,你就放心吧,兰嫂子!”

    看着蓝嫂子担心的眼神,李俊锋就自信地一笑道:“这三道菜,就是麻油拌菠菜、芹菜粥、仙人粥这三道药膳!”

    “麻油,菠菜,芹菜这些菜倒都是市面上常见的。”

    蓝嫂子微笑着点点头,马上就好奇地问道:“可是铁头,这道仙人粥,又是用什么食材做成的?”

    “这道菜的用料,市面上肯定有!”

    李俊峰自信地说道:“这个配方就是大米、制首乌、大枣和红糖!”

    “这几样东西,倒真是在市面上都能找得着!”

    听到李俊峰没有再说出这世上“不存在”的食材用料,蓝嫂子这才放心地点了点头。

    紧接着,她就又认真的建议道:“铁头,中午咱们只为别驾大人和夫人做了一份鲑鱼菜根粥,晚上,却又做得这么丰盛,是不是不太好啊?”

    “官府中人,事务繁杂。人际关系复杂,整天勾心斗角的,往来应酬的事情又多。

    他们每天最轻松的时候,就是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吃顿晚饭。”

    李俊峰前世可是个阅历丰富的人,自己也曾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

    对其中的滋味,可谓是深有体会。

    面对蓝嫂子的疑问,他深有感触地感慨一声,就耐心地解释道:“每天一回到家,就能和心爱的家人一起轻轻松松的聊聊家常,一起享用精致美味的家常便饭。对别驾大人这样身份的人来说,就是最好的享受和休息!”

    “听你小子这话,就好像你还真的当过官一样!”

    看着李俊峰深有感慨的样子,蓝嫂子不由得感到有些好笑,没好气的说道:“你一个才七八岁的毛头小子,可能知道当官的是怎么想的!”

    “听我的,准没错的!”

    李俊峰也不好和蓝嫂子多解释什么,微微一笑就悄然转换起了话题道:“兰嫂子,你就别犹豫了,放心大胆的去和丫丫准备食材和调料去吧!”

    看着李俊峰充满自信的笑容,兰嫂子也不由得有了信心,不再多说什么。

    她站起身来,就叫来了女儿丫丫,带着女儿就认真的去准备食材了。

    李俊峰也没有闲着,走过去,挽起袖子就和他们一起忙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一个时辰的时间就悄然过去了,李俊峰已经和蓝嫂子,丫丫一起,把别驾府上采办来的新鲜食材处理的妥妥当当。

    “菜咱们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只等着二黑子把蜂箱做好带回来安在灶台上,咱们就能一起动手做菜了。

    做好了三道药膳,咱们也让别驾大人和夫人好好的开开眼界!”

    李俊锋自信的朝蓝嫂子和丫丫鼓了把劲儿。就留意了一下伙房里放置的沙漏计时器。

    看着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就轻声说道:“一个时辰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是时候给别驾夫人进行针灸治疗了。内管家玉漱怎么到现在还不来?”

    话音刚落,伙房门外就响起了很有礼貌的轻柔敲门声。

    紧接着,内管家玉漱谦恭有礼的声音就传了进来:“铁头小郎中在吗?”

    “是玉漱姐姐来了,快请进!”

    李俊峰忙赶去开了门,对于书很是热情的招呼道:“姐姐,快请屋里坐!”

    “我就不进去了。”

    玉漱忙摆了摆手,就很是认真的对李军峰说道:“吃了小郎中你烹制的药膳,夫人的感觉好了许多,午睡一醒来,就起神清气爽的,急着派我来请小郎中,你抓紧时间为他治疗,好尽快治愈呢!”

    “是这样啊。”听到玉漱的话,李俊峰也不敢迟疑,马上就点头答应道:“那在下这就稍作准备,稍后就立刻动身,前去为夫人治病!”

    说着话,他就回过头去,对丫丫吩咐道:“丫丫,去把我的医药箱拿来。抓紧时间收拾好东西,咱们要去给别驾夫人治病了!”

    “好的,铁头!”

    丫丫忙答应一声,随即就手脚麻利地找到了医药箱,动作利索的收拾好了东西,和李俊峰一前一后的出了房门,就跟着玉淑走到了那宅院里。

    刚走进内宅,李俊峰就听到了一阵悠扬又不失慷慨激昂的琵琶声。

    仔细一听,李俊峰才发现,这一首曲子,竟然是自己熟悉的琵琶古曲《急胡相问》!

    这一部琵琶曲在后世,被音乐家们根据敦煌出土的琴谱复原出来,又在二十世纪末重新搬上了舞台。

    作为一个资深的民族古典音乐发烧友,李俊峰曾多次自费观赏过这样的演出,对其中的经典曲目更是非常熟悉。

    如今,在相隔1000多年前的大唐初夜,又听到了这耳熟能详的激扬乐曲,即使是人情练达,城府颇深的李军峰,也不由得心情激荡,竟有些热泪盈眶起来。

    “小郎中,你这是怎么了?”

    看着李俊峰听到了这琵琶声,居然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认真地凝神倾听起来,玉漱不由得很是惊奇的问道:“你是在倾听这首琵琶曲吗?你听得懂么?”

    “好一曲慷慨激昂的《急胡相问》!”

    尽情欣赏着音乐的李俊峰感叹一声道:“曲调铿锵有力,旋律动感十足。真是弹出了这首曲子的精髓所在!”

    说着话,他就很是认真的对玉漱说道:“玉树姐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