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402章

崇祯十三年-第402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卢大人果真是英雄好汉!斩将夺军,豪气万丈!”易力行一边称赞,一边同样向卢本学摊出了手掌。

    卢本学则以袖中书信回应之。

    两人相顾大笑,各自出城。

    ……

    名山县以北的百丈关,控扼雅邛官道,是雅州到成都的必经之地。过了百丈关,二百里即是省会成都,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故而古有“获百丈者得成都”的说法。

    百丈关山脚下便是临溪河边的百丈镇。过了河上的木桥,就从雅州地界进入了邛州境内。

    名山城北的百丈关和城西的夹门关以前都是雅州守御千户所的讯地。如今雅嘉守备团成立,千户所撤销,这些讯地自然由守备团来接防。

    百丈关的驻军,原只有名山县守备营一个不满员的连。然而数日前,雅州、荥经、名山县守备部队各一部突然开到了百丈关,中间还夹着十几名蛮子骑兵,把这小小的关城挤得水泄不通。

    崇祯十五年四月六日晚,天空阴云密布,星月不见,显见大雨又将来临。

    这里靠近雨城雅州,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阴天,其余则是雨天。老百姓对天气早已见惯不怪,但还是收了晾晒的东西,关门闭户睡觉造人去了。

    果然,快到子时时分,天空下起了暴雨。一时间,天地都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

    在这水与雾的世界里,有几人偏偏未入梦乡。其中之一,便是蜀王府在雅州的新任总管刘道贞。

    百丈关的北门城楼里,一丝微弱的灯光从门窗的缝里泄出来。刘道贞正襟危坐于简陋的小木桌前,一盏油灯在风中轻轻摇曳。桌上数张信纸,赫然便是陈怀年委托侄儿陈仕达转交世子的书信。

    刘道贞任职雅州教谕,但却是如假包换的邛州人。当年他考取举人,也是占了邛州的名额。好在邛雅本是近邻,若回故土看看,也是一天多的车程。

    可如今邛眉与蜀王府针锋相对,刘道贞是蜀世子信重的一方诸侯,是千余将士的主帅,怎么可能擅自离营回乡呢?

    刘道贞正想着心事,木门突然嘎吱一声被推开。猛然灌进来的山风将桌上的纸吹得四处飞散,也将那盏油灯吹得摇摇欲坠。

    “暌(KUI)度,怎么还是这等鲁莽!你要学学世子,何等的少年老成!何等的雍容气度!”

    “爹!人家那是龙种,不是世间凡人!”

    进门的少年迅速关门,把风雨挡在外头,然后脱下湿漉漉的雨衣,在胸襟上擦干双手,这才把地上的书信一一捡起放回桌上。

    “神鬼之论,本人是从来不信的。这不是出身龙种凡种之事,是个人修炼到没到火候!”

    刘暌度见老爸又要开始洗刷自己,连忙用老爸关心的正事来转移话题:

    “名山营一连和雅州营一连已经分别到达了甘溪和黑竹,距离邛州不足五十里。爸,我们是不是心急了些?若是打草惊蛇,世子怪罪……”

    刘道贞拍拍桌上的信纸,轻轻摇头:

    “邛州不止有杨天官和徐孔徒,还有牛角寨的老匪。陈怀年的书信写得清楚,这些老匪死性不改,早晚惹出事端。与其防不胜防,不如尽屠,一了百了!

    还有邛州城里的粮食。光是城中义仓,便存着干谷十万石!加上士绅私仓,还不知有多少。张士麟重伤抬回雅州,不是说杨天官奢比王侯吗?

    这批粮食,本人都眼红,况乎久饿之土匪?徐孔徒书生意气,以为土匪可以招安,岂知不是引狼入室?我们驻军百丈,就是为了策应各方面,以防万一!”

    “既然如此,不如趁章宏斌远离邛州,夜袭邛州城!拿下邛州,捉了杨伸和徐孔徒,再来慢慢与朝廷打官司!”

    刘暌度的办法正是刘道贞想干的。不过这里不是汉夷杂处的芦山县,必须顾忌方方面面的反应,尤其是蜀王府和蜀世子的反应。

    “还是再等等。邛州不比芦山,那是座大城。一旦顿兵城下,有碍观瞻,我们父子便是进退维谷……”

    父亲不说军队,而说父子,刘暌度立即明白刘道贞的真正顾虑在哪儿。

    傅氏老大最先投靠蜀王府,先佐洪其惠,再佐曹三泰,满以为曹三泰一走,他便能扶正。谁知世子令旨一下,却是刘道贞。偏偏刘道贞是傅元修在州学的老师,资格地位文凭都在那里明摆着,傅元修不能明争,有气也只得忍着。“千年老二”的名头,不知他还肯忍多久。

    “既然……那爸,定要分兵一支,先断了章宏斌退回邛州的路!”

    “为父派兵前出甘溪和黑竹,占据临溪河左岸,即有防章宏斌缩回邛州之意。再者……蒲江李允义是蜀王府的人,章宏斌已经回不去了。”

    刘道贞沉吟片刻,还是轻声对儿子说出了真相。随后他长叹道:“不知道世子爷还为邛眉留了多少暗手!世子爷,真乃天降英才!杨伸、徐孔徒和李传第,自不量力与天斗,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他们指望金銮殿里的皇帝来主持公道呢……”

    刘暌度话没说完,便听见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刘暌度敏捷地转身拉开了门,几名将领簇拥着一名年轻的太监匆匆而来。他们身上的雨衣,淋得湿漉漉的。

    “曹公公……”

    “刘公子,令尊大人可曾睡下?”曹四德话刚出口,已经瞥见了桌前正坐的刘道贞。

    “老大人,邛州营啸!我们等的机会来了!”曹四德一脚跨进了城楼。

    崇祯十五年四月六日晚,驻守百丈关的雅嘉守备团一部,在刘道贞、曹四德的率领下,冒着倾盆大雨向邛州急进。第二天黎明前,其先头部队名山营和雅州营各一连从红枪会控制的南门顺利地开进了邛州城。

    不久后,刘道贞、曹四德率领的雅嘉守备团主力出现在邛州西门石桥外,堵住了正在攻城的土匪退回邛山的要点。

    第二日凌晨,新津和大邑、崇州的护国军也陆续到达了邛州城外。唯一意外的是上川南道御史胡恒,亲自出现在邛州城下。

    临邛,这座以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而闻名于世的千年古城,像一块磁石,把来自各方面的力量都吸引了过来。

    他们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了同一个目标。

第五百二十二章 霹雳一声(一)() 
崇祯十五年四月六日傍晚,刻意控制着前进速度的蜀世子朱平槿和他的老婆罗雨虹赶回了成都。

    但是,他俩并未进城,反而在崇义庄以北的荣军院旁的崇义军事基地,悄然设立了临时行在。

    崇义基地尚在建设之中。

    一栋刚刚落成的具有典型罗式风格的回字形三层红砖(注一)小楼,带着工业文明时代特有的鲁莽和粗犷,闯进了这片绿树掩映的静谧之地。它与围墙外荣军修养院成片的青瓦白墙两相对比,简直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进化史。

    红砖小楼前面,带着一个平整干净的小操场。再之前,则是若干栋平行并列尚在建设中的副楼和一大片硬化的平地。

    就在世子和罗姑娘回到城外的第二天一早,首席军机大臣、四川巡抚廖大亨,世子傅舒文翼,政务司副总理洪其惠、汇通钱庄大掌柜邱义德,蜀王府太监秦裔,四川都司、成都军区司令罗大爵,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成都守备团兼护国军第二团团长宋振嗣等人带着各自的计划和心思,从成都府匆匆赶到崇义军事基地的行在拜见蜀世子朱平槿和罗姑娘。

    但是,他们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得到召见。

    廖大亨刚刚得到邛眉异动的快报,正在心急火燎之时,让他在会客厅坐等,简直是一种煎熬。

    随驾回蓉的军机大臣马乾及时出现,试图抚平上官的焦躁:世子和罗姑娘召见崇义庄的庄头杨二叔夫妇,一同吃了早饭后便到河边散步去了。世子之举,必有深意,不妨请廖公拭目以待。

    深意?见个泥腿子有个狗屁的深意!若军国大事世子倒要与泥腿子来商量,那我们这些两榜进士身居何处?

    廖大亨口中气哼哼,胃中却突然翻出一股浓浓的酸水:

    早知那杨二得宠,却不知竟这般得宠!想我廖大亨,堂堂一省巡抚,以献省之功,也没有得到饭后一并散步的殊荣!

    廖大亨的酸意如此明显,以至于马乾微微一笑:

    人说廖抚是世子驾前一条狗,我看倒像名怨妇!

    ……

    小河蜿蜒,林盘蔽日。

    牛皮马靴踩上满地的笋壳,发出脆生生的噼啪声响。半截残存的树蔸上,一只骄傲的大公鸡昂首挺胸,警惕地监视着一前一后而来的两男两女。这也难怪,他大群的妻妾和娃儿正在林盘里吃虫子,若是被人捉去炖了,他这一家之主哪里还有尊严和脸面?

    始作俑者朱平槿既不知给廖某人的感情造成了重创,也不知道给大公鸡的心理形成了重负。杨二叔一说起田里的那点事,就一改木讷口吃的形象,像大学教授一般侃侃而谈。朱平槿没有想到泥巴里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听得是兴趣盎然:

    “……世子爷,仁寿那边丘陵多,麦地排涝方便。可崇义庄这儿是平原,是灌区!

    麦稻两熟,听着挺好,可以不让田在冬日里荒着;实则呢,费力不讨好!

    麦子喜干怕涝,稻子喜水怕旱,那是水火不相容!稻子收完种麦子,最怕的就是老天下雨,可成都偏偏就是多雨!

    这灌区有啥好处?大田灌水方便!春灌时打开木闸,沟渠里的水就自己进了田,省了多少担水浇水的功夫?可是排水不像灌水啊,下雨天沟里的水比田里的还深,开了闸门,这是排水还是灌水?

    所以啊,去年冬天,小民没让庄里种麦子,而是种了些蚕豆呀、菠菜呀、葱子呀等等城里人需要的蔬菜。比如蚕豆(胡豆),既能做菜又能当饭,还可以晒干做炒货,城里人过节特别喜欢,能卖好价钱啊!秋天谷子一收,庄里便抢种豆子。数九天寒,怕田里的豆苗冻着,庄户就拿谷草盖苗保温保湿。世子爷,这人天冷要穿衣服,这苗也怕冷啊……”

    知道赚城里人的银子了,这是好事。

    谁说农民没文化智商就低?因地制宜,农民心里明白着呢!

    麦稻二熟制,曾在川西平原大规模推广过,后来又被打回了原形,就是因为不能因地制宜!

    杨二叔说蚕豆价钱好,朱平槿便追问庄里去冬种了多少蚕豆,产量多少,今年种了些什么。

    “蚕豆种少了!只种了两千余亩!”杨二叔后悔地一拍腿。可他随后报出来的数字,仍旧让朱平槿吃了一惊。

    “春分前后,庄里收过青豆,正好赶上早稻下种。豆苗老了带筋不好吃,便全部犁进了土里,这样还可增加土地肥力。青豆收齐后,小民让秀才们算过,一亩田可以产豆百二十斤以上!

    冬春菜贵,按一石二两计,光这两千多亩蚕豆,差不多就卖了五千两银子,进项比种麦子只多不少。全庄七千五百六十亩,冬天一寸田也没荒着,全是各式蔬菜……可惜呀,就是肥不够……

    世子爷,这土地就是颗摇钱树!只要你伺候好了,就会源源不断长出银钞……

    今春播的主要是早稻和油菜,现在都出了苗,长的也好……

    等收了早稻,庄里再种一季晚稻!

    时间挤得很,人也累得慌。不管是收还是播,什么事都得跟老天爷抢时间。白天干不完,那就晚上接着干……

    可是孩子们还在前方等着吃粮呢,小民们苦点累点也是应当的……”

    听着杨二叔的絮叨,朱平槿问起了更关心的事。

    “卖了菜,庄户们改得的银钞分下去了吗?不能让百姓苦了累了没有回报!”

    “世子爷您放心,早分下去了!曹总管在庄上贴了王府告示,说要‘庄务公开’。这黑板太贵,庄上一合计,就买了石灰在晒场边刷了几堵山墙来写字。

    庄户每家有几口人,分了几亩田,产了多少粮食蔬菜,卖了多少银子,交了多少租子,得了多少补贴,租了几天的牛,借了多少粮食和银钞,庄上办公卖豆卖菜的行脚钱花了多少,每户人家应该分多少粮食和银子,都写在墙上……

    世子爷您放心,小民不占大家伙的便宜。只要是庄户想知道的,小民都给他写上……”

    朱平槿听着,连声说好,接着又问林盘经济和副业情况。杨二叔一一作答。

    庄里主要喂鸡鸭和稻田鱼,存栏的猪却没增加,原因是附近的土地都变了田,没地方打猪草。

    至于庄里的副业,男人们农闲时去庄外的大安路修路打短工,女人们则领回棉线和生丝在家里织布纺绸子。

    今年的副业还有两个新亮点,一是庄里用了世子指点的加热匀翻孵化技术,鸡苗鸭苗一下孵出了不少。新繁和新都等县河道密布,林盘众多,是散养鸡鸭的好地方。各处王庄要养鸡鸭,都来崇义庄采购;

    二是庄里的米糕打出了名气,在成都府开了个米糕店,就叫“崇义米糕店”,每天是供不应求。大太监曹三顺已经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正在与钱庄谈贷款。现在酱醋食品协会组织协会成员之间可以进行互保。担保问题一解决,那么大额贷款发放的主要门槛就算过了。

    庄户们分了粮食,终于有了闲钱可以谈婚论嫁办喜事了。杨二叔的二女儿已经有了婆家,年底就出嫁……

    生产力一旦摆脱旧有机制的束缚,百姓自发的致富热情和智慧便会迅速释放,便会带来产品的极大丰富和经济的全面复苏,这就是所谓的“改革红利”。

    一斑窥豹,若全川的农业组织皆以崇义庄为榜样,最迟明年底,四川的经济便能支撑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

    更重要的是,占四川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都将是改革的受益者。他们毫无保留的政治支持,将成为自己统治全川不可动摇的基石!

    朱平槿听着,一种发至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由他亲手设计和推动的!

    然而欣喜之余,朱平槿并没有忘记今天召见杨二叔的真实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