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312章

崇祯十三年-第312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先生之意,是众团练、筑碉楼,轻兵不可远袭也?”

    李长祥的结论让朱平槿有些疑惑。

    土匪是周期性饥馑的产物,用暴力恐怖手段求生存的武装团体,因此以饱治饥,以暴平暴,总能收到实效。

    但张献忠并非单纯的土匪。

    张献忠有明确的政治口号,有鲜明的斗争对象,有发动群众的能力。像朱平槿这样的大明宗室,落在他的手中一个也活不了。他以骡马为足,运动速度极快,缺马的官军只能一般远缀其后,根本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所以,用堡寨来自保可以,用堡寨来限制他的机动则绝不可能。关宁军在辽东筑垒,耗费了大量金钱,依然不能限制鞑子骑兵的四处游弋,依然不能避免洪承畴的失败。

    再说大建堡寨成本极高。不要说中国的大江南北了,就是在四川巴山周围建立一条竹篱笆长墙来围死困死土暴子,消耗人力物力也是惊人的。在四川人民普遍饿肚皮的时候去搞什么堡寨,还不如搞点民生工程来得实惠。

    面对朱平槿的疑惑,李长祥的对答无半点迟滞。

    “非也。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岂能一成不变乎?大军利慎战,轻兵利速战。只要士绅百姓与官府同心同德,如此贼踪难匿,贼食难寻。前有江河坚城,后有大军紧摄,内有百姓乡丁死守堡寨,流贼难流,焉得不败?”

    “先生说的好!流贼难流,关键就是这个‘流’字!而限制流贼之‘流’,要义是百姓!”

    朱平槿不由鼓掌称赞。

    “世子过誉!”

    李长祥大度地摆摆手,主动将话题转回到土暴子。

    “献贼是流贼,土暴子可不是流贼。对付土暴子,关键便是一个‘挤’字。巴山,土暴子之栖身老巢,东至秦陇、西至巫山,至于北界,则远至关中矣。”

    说到这里,这位玉树临风的书生首次长叹了一声:“可惜巴山不为我蜀地所独有,川军非朝旨不得入陕、楚两省,土暴子于秦、楚、蜀三省间来去自如。官军数次大胜,土暴子总能死灰复燃,至是形势愈坏。秦人入川,为饥馑所迫,从贼者甚多……”

    “天命在我大明,民心亦在我大明!形势崩坏,皆在朝纲不振、奸臣充盈!天下皆为大明之土,三省交界又如何?是故朝事不谐,皆在人事而不在天地!”

    朱平槿这话,既是在阐明自己的立场,更是在提醒李长祥:并非大明天命已绝,而是奸臣盈朝,坏了朝纲!

    “世子说得极是!学生失言了!”

    李长祥猛然醒悟,正要起身长揖,却听朱平槿在上笑道:“再说了,四川官军,主客皆有;秦楚两地,哪里去不得?如此土暴子何处可逃?先生不必管他秦地、楚地和川地,倒不如与本世子细细说说,如何挤压土暴子!”

    挤压土暴子,李长祥的建议是联村并乡,大办团练;巩固里甲,严肃黄册。简而言之,便是巩固基层组织,完善地方军事体系。

    李长祥的办法并不新鲜,朱平槿的护庄队体系就是一种地方军事体系。

    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已由王府扩展到州县;由中队、大队扩展到总队和建制团;由依托王庄扩展到与地方官府的深度结合。

    如昨日拆分新建的保宁护庄总队兼第五团,便与保宁府与保宁王庄三位一体。顺庆护庄总队兼第四团,便与顺庆府与顺庆王庄三位一体。

    两地的护庄队,既是绥靖治安地方的武力,也是巩固基层政权组织的武力。在大的敌人面前,即便地方军事力量溃败,三位一体的安排,就意味着顺庆、保宁两府各县大队,都可以得到第四团或第五团常驻机动兵力的及时支援。

    这种地方军事体系,层级分明、组织严密、训练有素,比县里官绅联办的团练武装战斗力强大许多。朱平槿曾经自信地认为,凭借他亲手缔造的这种地方军事体系,足以应付大规模战争的需要。然而土门镇朱老爹一个乡兵中队的全军覆没,还是给朱平槿敲了个警钟。

    农村县以下的基层建设不仅必须加快,还要提升到战略高度!

    然而李长祥开出的药方,却带着朱平槿熟悉的味道:用里甲黄册制度来适应当前的剿匪斗争形势,这分明就是他前世的户口制度嘛!

    “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始,城中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一里之中推丁粮多者十人为长,余百户为十甲。每里编一黄册,户分民、军、匠三大类。黄册十年大造一次,各户各给户贴。”

    朱平槿嘴里说着他老祖宗的玩法,心里却对应着户口本、居委会等名词。

    “只是如今川西工商大兴,民、军、匠户多有弃祖业而事工商者。是故黄册、户贴之制,亦要完善。”

    李长祥没有详细询问朱平槿如何完善法,只是笑道:“学生久闻世子聪慧,心中必有定策。只是学生这里还有一策献上。”

    “先生请讲!”

    “巴山横跨数府,西接米仓、秦陇;东扼夔门、窥江汉;北与秦岭一水相隔。大山千里,村寨零星。道路崎岖,民风剽悍,自古乃盗匪猖獗之地。

    自成化年始,无数荆襄流民逃籍涌入巴山,或耕或种,或匪或盗。朝廷虽设郧阳巡抚以提调秦、楚、豫、川各路兵马,推行王化,然府治湖广郧阳府,于四川、陕西各处贼寇终鞭长莫及。秦陕贼乱之后,又有大量秦人涌入,或成流民、或成土贼。

    学生以为,秦人入川,则为我川民。编入里甲,载明黄册。余省流民,亦该如是。

    学生还以为,朝廷以民之多寡设郡置县多有不妥。自古以来,有土即有斯民,有土即设朝官。官既治民,亦当守土,岂能光治民而不守土哉?

    古来设县,以百里为度。是故县令又称百里侯。可如川陕交界处的太平县,县域或至数万顷。县下各乡里之民,毕生未曾入县城者比比皆是。

    山川险峻,道路远狭,以命官区区三人,辅之以一二巡检司,何以守土?何以治民?又何以荡寇缉贼?

    故学生以为,此地宜分设一县。设县之地,可选太平县之明通巡检司。此地有州河支流之便,有明通盐场之利……”

    ……

    李长祥所描绘的是个大格局,是如何在巴山地区实现长治久安。

    巴山之地山多土少,人口稀疏。朝廷于巴山地区虽设州县管理,但管理区域过大。除了完善县域设置,完善基层政权组织恐怕更为重要。

    太祖朱元璋设计的政府管理层级,只有中央、省(道)、府(直隶州)、州、县四级,没有朱平槿前世的乡镇一级。朱元璋的设想,是尽量减少政府官员对基层百姓的骚扰,同时精简政府机构,降低行政开销,因此他推行了一种乡绅自治制度。为了保证这种制度的实施,他不仅提高了乡绅们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甚至还硬性规定,地方的县令不得无事下乡,否则扒了官衣治罪。

    然而,朱元璋的初衷虽然良好,但与他设计的其他制度,比如卫所世兵制度一样,在三百年的运行时间里早已变形退化,成为了大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地方的乡绅凭借政治经济地位,上挟官府,下凌黎民。朝廷的各项政策,到了乡镇一级,立即丧失了其起码的执行力。比如税收一项,田骞就不得不多次动员军队,下乡去搞他的“一刀切”。如果他不把那些抗税的士绅杀上几个、枷上一批,朱平槿的税收政策便要完全落空。

    倒是地方上兼着士绅身份的吏员,执行力比朝廷委派的官员强得多。比如新政坝的李氏父子,一道命令贴在城门洞上,立即就有士绅家领着佃户担着粮担来完税。护国军以新政坝为巴山西翼防线的基地,除了地利,人和更是主因。

    李长祥关于新县设置的理由和想法滔滔不绝。可他话未说完,朱平槿已经从沉思中惊醒。

    只见朱平槿一拍扶手站了起来,“先生所言甚是!张维,请程先生进来!”

第四百零九章 毛遂自荐(三)() 
除了较大较重要的事情,现在世子已经很少让程翔凤来亲自记录了。毕竟他作为世子办公厅的首席文案,政务军务都要汇集到他那里,职责颇重。自从苍溪返回,他就与洪其信他们合用外院厢房,距离很近。小太监一叫,程翔凤十几步便走了过来。

    未跨门槛,程翔凤已经看见李长祥坐在下首,脸上还带着十分有趣的观望神情。只是没等拜见,他迎头便听到世子吩咐道:

    “程先生,为本世子拟个密旨。于四川设立以下新县:

    于太平县明通巡检司设城口县;于平利县镇坪巡检司设镇坪县;于巴州江口镇设平昌县;于巴州恩阳镇设恩阳县;于百丈关设旺苍县(注一);于广元县元坝设元坝县;于广元县朝天关设朝天县;于自流井、贡井区域设自贡县;于叙永军粮厅设叙永县;于叙永军粮厅之古蔺场设古蔺县……以上诸县除镇坪属陕西另寻名义,其余四川各处均以各州县之分州分县名义暂署。待朝廷文书一下,即刻改名。各官一经委任,即刻到任视事,不得借口拖延。至于县域、县吏、分隶、奏折诸事,请先生先与廖抚商量。不过重要的不是名分,重要的是军事与民政!”

    程翔凤一一记下,收起炭笔笑道:“臣遵旨!既在偏远之处设立新县,定是垦荒、驻兵、粮饷,王化诸事。不过兹事体大,舒先生、孙先生和吴先生他们大约要明天方能赶到保宁,不如世子请稍等两日,吾等臣子商议后再具折奏报。”

    “准。先生可先与廖抚及诸先生商议。”

    朱平槿言简意赅,同意了程翔凤的请求,转而开说第二条旨意。

    “我大明地方官制,(三)司、府、州、县、乡(镇、厢)、里六级,各州依廓设州不设县,各县乡镇不设官。这不妥。如潼川州,方圆数百里,除州城外,另辖七县。州官自领着州城,还要管着七个县,这岂不是要把州官累死?

    乡镇不设官亦不妥。川北诸县,地广人不稀,如今还匪患流行!李先生刚才说得好,县官数人,何以守土?何以治民?又何以荡寇?

    如今正推行税收“一刀切”,各处荒地也在登记丈量,没有官,光靠吏,可行否?可靠否?

    此外,保宁、顺庆、夔州三府,地域过大,如达州、巴州、广元各地,身当要隘,孤悬一处。如有警讯,消息层层传递,多有贻误军机。故本世子之意,除了恢复州城各县,还要分府为州、设官乡镇!以上诸事亦请程先生与廖抚及各位先生一并商议后奏报。”

    身为世子大秘,世子之意程翔凤明白。

    按世子的想法,是理顺大明的行政管理层级。除了成都、重庆两府,四川的二级行政单位都要变成州,直接向成都和重庆两个政治和军事中心报告。必要的时候,再在川北的保宁和川南的泸州或者叙州设两个军事指挥中心。这样,行政和军事指挥的效率可以更高。至于县级以下设立乡镇官府,实际上王庄已经在做了,中庄一级便对应乡镇。

    “臣遵旨!”程翔凤微笑着瞟了一眼李长祥。

    李长祥的见解契合了世子的观点,看来,世子对这个自己推荐的人才是认可了。

    这次推荐李长祥,程翔凤并非心血来潮。张维从达州回来,他就详细地了解了达州的情况。

    程翔凤敏锐地发现,肩负达州守卫重任的韩大树是个颇有心计的老总旗。他和他的儿子虽然没有文化,但他十分乐于结交那些读书人,更愿意将读书人收编在他的队伍中。他的火铳连,被冯如虎拆得只剩下五杆火铳,但其军官和士兵几乎全是大竹、邻水和达州招来的年轻书生,精神面貌与其他部队迥然不同,所以张维戏称这个火铳连为“书生连”。

    韩大树一个文盲,为何能招到这样多的书生?程翔凤好奇了。再一了解,原来韩大树对达州举人、著名的才子、士绅领袖李长祥倾心结交。李长祥一开口,那些团练中的书生几乎都涌到了韩大树的连。

    这段时间,程翔凤代管着王府营以上干部。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自己和洪其惠都是雅州出来的,刘道贞听说世子以后也要大用。这样一来,雅州光是副旅级便有两人,营以上的干部更多。联想到朝廷中的齐党、楚党、浙党、阉党、东林党、复社等与地方和学校有关的朋党案例,程翔凤立即警醒过来:自己要给世子留下非党非派的印象,一定要保举一名非雅州的士绅名人!

    于是程翔凤立即写信,邀请李长祥到保宁府一唔。两人见面,李长祥的样貌、谈吐和学识,让程翔凤明白:此人之才,远在自己之上!

    即便犹豫了片刻,但程翔凤还是推荐给了朱平槿。只是他在推荐时多了一个心眼:介绍给世子身边的张维时,只说是李长祥自己请见。

    当然,李长祥自己也没有在意是否有程翔凤陪同,大大咧咧地就自个进去了。

    ……

    程翔凤的一点小心思,朱平槿并没有察觉。他还在继续兴致勃勃地布置工作:

    “……此外,李先生方才言及团练,本世子多有所悟。县有县大队,可据县城而守。可乡镇虽有中队,但无城池可守。一旦贼来,保命要紧,只得上山困守山寨。田地、庄稼、粮食和房子都带不走,只能忍痛留给土暴子。如此一来,土暴子所过之处,到处残破……本世子想,能不能在平野中造碉楼?既可以住人,囤积粮食,又方便耕作放牧,还能作为一座坚固城池,抵挡土暴子之进攻?想来一座碉楼,也不会靡费太过……”

    朱平槿的想法让程翔凤兴奋起来。程翔凤对世子时不时的神来之笔早已习惯,难道世子今日又要显露神迹?可他却未料到,李长祥已经拜答道:

    “世子,学生曾听说,福建南平府山高林密,一如巴山之险。正德之后,此地屡有贼寇。于是当地士绅大姓聚族而居,于山野田地中筑寨而居。此寨以土为墙,或圆或方。居室倚墙而起,窗开于寨中,而于寨墙上,只留铳口箭孔。贼寇前来,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