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311章

崇祯十三年-第311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灵活进攻,官军总是以少打多,不得不在土暴子的进攻初期被迫进行艰苦的防御战。为完善巴山西、南周边区域协防,必须分拆顺保护庄总队,重建顺庆、保宁两个护庄总队,保证防区机动兵力实行保宁、蓬州、广安三基地配置。一旦有警,机动兵力可以就近抽调,及时增援或反击。

    有鉴于此,朱平槿昨晚已经下旨,任命贺仇寇为保宁护庄总队总队长兼护国军第五团团长,贺永年仍为副总队长。第五团除下辖王省吾的第十八营之外,还将指挥部分由叛军改编的部队。等第三团的谭思贵将新编成的五个营带到,可能也会分一个营交由第五团指挥。

    目前第五团除了兵力兵器短缺之外,还存在缺少干部的问题,尤其是缺少一位大局观强、掌握政策、严明军纪的监军。贺仇寇顺庆总队长的遗职交第四团代理团长鲁印昌兼任,监军仍是罗景云兼任。顺庆总队并兼护国军第四团。第一团完成现有任务后,与第三团同为重庆军区机动部队。

    ……

    “军队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太少了!军队的高级政治干部不是识字班在短时间里能培养出来的,目前仍然要依赖社会存量。可是从哪里去找这样能文能武有政策水平又能无限忠诚于自己的高知呢?”

    朱平槿静静地斜躺于竹椅之上,思索着第五团监军的人选,慢慢陷入了神游。他头上的一片玉兰花被微风一吹,摇曳着缓缓飘落。粉白的花瓣旋转着,最后从朱平槿的视野中消失。它的命运,或是掉入了泥泞,或是坠入了凡尘。

    “花开花落,时光流转。”朱平槿诗兴大发,长吁短叹:“夏蝉不知冬雪,我们都是时间长河里的夏蝉。”

    “世子爷心痛花落吧!”

    张维及时体察道主子的悲天悯人,连忙劝慰:“院里两个炭炉一烧,这玉兰花感受了热气,以为春天到了,赶忙掉了花好长新叶,它是傻瓜呢!”

    “对。玉兰花是傻瓜,被我们骗了!”朱平槿笑道。

    “少年人,多学经义,少参佛道,以免移了心性,坏了国事!”角落里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道。

    一位道骨仙风的家伙,左手握书卷,右手捏茶盖,翘着二郎腿,侧迎着初春的暖阳,悠然自得地倚在小院角落里的太师椅中,顺便十二个时辰监视朱平槿。这老家伙还有一位新纳的老徒弟可供随时听用使唤,这徒弟便是那位南部县的老中医。

    “你娘的!”朱平槿心里骂道。有事没事翻弄别人的私处,朱平槿可以原谅,毕竟那是人家的工作职责。但是焚琴煮鹤煞风景的事情,你娘的还真的干得出来!

    “不对!”

    朱平槿突然想到了一种危险的可能,并由这种可能延伸到更大的危险。

    “李谅德是什么时候被老婆收买的?如此说来,那个在半夜给自己安排女人的杨薛涛也是老婆安插的眼线了?”

    “还好,鄙人洁身自好,再一次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

    想着自己那日在广安的英明举动,朱平槿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这口气一出,便觉喉咙有些干。

    “茶。”朱平槿哼哼。

    没有响应。

    “茶!”

    朱平槿加大音量,可还是没反应。

    角落里的声音道:“世子,张公公出去了,好像程先生带人来求见。”

    “什么人呐?也不让本世子安生安生!”朱平槿仰天大发牢骚。

    “世子欲见何人,老臣如何知道?老臣一王府医士尔。治病救人方是所长。至于国政,无一裨益也。”

    乘人之危翻弄了本世子的私处,顿觉身价倍增是不是?还傲上了!朱平槿想着,不由对李谅德大恨。

    朱平槿正在心里吊打李谅德,张维出现在了内院门口。

    “世子爷,达州举人李长祥求见。世子见是不见?”

    朱平槿正想摆脱李谅德,连忙说见。

    “世子爷是否要更衣?”张维在问朱平槿,眼睛却盯着角落里。

    李谅德果然发话了。

    “世子患处刚刚敷上药膏,如何更衣?世子就在这里见客!”

    ……

    来者是一位中年书生,身材高大,神采奕奕。头戴云纹逍遥巾,身穿阔带大袖锦缎直身,玉绦钩一侧的腰间,坠着价值不菲的翠玉牌饰。走起路来两脚撇开,一摇一摆间甚是儒雅俊秀、倜傥风流。论其相貌穿着,必定家世丰厚。朱平槿暗想,此人必然极有女人缘。如果不幸死掉,定然会引来万艳同悲。

    朱平槿的小心眼,书生自然不知。他按规矩拜见后,自称达州举人李长祥(注一),字研斋,今年三十三岁,八年前中举。祖父李壁,做过永昌府(治所于今之云南省保山市)通判;父亲李为梅,秀才。他本来准备今年进京,参加明年的癸(GUI)未科春闱。但因冯将军所荐,所以前来觐见世子。

    达州的冯将军,自然就是让朱平槿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的左护卫亲兵副千户冯如虎。李长祥详细的自我介绍,让朱平槿想到了人才市场中的求职面试。

    若是程翔凤与冯如虎共同引见,程翔凤不会不现身。既然程翔凤不现身,那就不是他引见的。

    毛遂自荐!好,本世子正缺人手,来者不拒!不过,本世子用人,要量才适用。才非才,本世子要问过才知道!

    “李先生弱冠登第,定有韬略在胸。今日一唔,必可有教于本世子。”朱平槿非常客气地在躺椅上直起身来,将身旁那根坐过很多屁股的小板凳指给李长祥,“本世子身体有痒,无法全礼于先生,还请先生海涵!”

    “无妨!”

    李长祥大度地笑了笑,一掀袍子便坐了下去。

    “学生问镇守达州的韩将军,世子待士人如何?韩将军道,世子知书达理,最喜与有才有识之士人交往,常呼先生而不名。今日得见,果真如此……”

    镇守达州的韩将军?

    朱平槿耳朵里听着李长祥的侃侃之语,脑袋里却开动了搜索引擎。想了半天,他终于在张维提示的眼神中反应了过来。

    什么韩将军,原来是左护卫的老总旗韩大树!

    想起了韩大树,朱平槿又想起了韩大树对朱平槿特使张维的诉苦。于是,朱平槿对李长祥问道:“黄鹞子景可勤占了达州,不知李先生可受苦了?”

    说起达州这两三个月的贼占期,李长祥的话更多了。

    他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莫崇文部如何置达州官府士绅于不顾,突然弃防达州东进。

    城破之时,他正在达州城东北的凤凰山老宅里闭门攻书,家中老仆如何突然冲进房间告诉了他这个惊天噩耗。城破家乡危,他如何扔下书本,带着族人、乡里依山筑寨自保。讲到护国军收复达州,他是如何的欢欣鼓舞,解囊襄助。最后讲到城中缺粮少人,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与士绅们一起发动百姓守城。他代表达州士绅,感谢世子,感谢廖抚、感谢冯将军和一众将士,还感谢那些救了命的粮食。

    “原来李先生便是协助韩将军守住达州的功臣!”

    朱平槿顿时肃然起敬。

    “若天下儒生都如先生一般忠义,山河锦绣之大明何以危急如是!护国安民之大业何愁不成!”

    面对朱平槿的赞许,这位李长祥只是淡淡一笑:“世子过誉了。学生比之世子,如井底之蛙,不过坐井观天而已。世子举全川之力,聚一省之兵,以江河平坝为锁链,困土贼于万重大山之中。掌全川形势,如俯瞰眼底。世子心胸之广博、眼界之宽广,学生钦佩之至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得意洋洋的朱平槿暗想:“不过以一地方乡绅而能了然本世子的宏大战略,这人还是有些真本事的!说吧,来意如何,所求何职?本世子有钱没闲,一上午的休闲时光可是很宝贵的!”

    李长祥极为健谈。他流畅地向朱平槿讲起了达州的风土人情、耕地出产、山川河流、城池险隘,甚至是婚丧嫁娶、走亲访友的习俗。可就是避而不谈自己的来意。

    “读书人都是好脸面的。”朱平槿暗想,“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这是待价而沽!”

    朱平槿只好自己开口:“听先生一番高论,想来先生于国事多有高见,不知可否与闻?”

    朱平槿的意思当然就是催促李长祥快把自己的长项抖落干净,朱平槿也好量才使用。可这个李长祥却大咧咧地反问朱平槿:

    “国事何其多也!不知世子想听何处?”

    “想不到你还是个万金油!”朱平槿心里好笑。

    不过他还是认真想了想,这才出了个题目:“前年献贼入川,便经过了达州,以先生看……”

    “献贼易与尔!”李长祥飞快地回答:“崇祯十三年……”

    朱平槿的眼皮狠狠一跳,难道又是一个狂生?

    “献贼易于?如献贼易于,鄙人也不至于蛋痛了!”

    毛遂自荐的狂生朱平槿见过不少。狂生们的通病,就是知古不知今,知书不知人,空言大话,与时事无一用也!

    李长祥不知道世子朱平槿已经把他划到了不能重用的狂生一类,上下嘴皮依然翻飞:

    “……崇祯十三年秋九月,献贼入寇达州城。学生不才,勉受官府、乡老之托,聚乡兵三千以守城,与献贼打了五天六夜!

    尤其是九月十七、十八两日,献贼奋力攻城,城池几乎不保。达州城长七百三十五丈六尺六寸。周约五里,高仅一丈七尺。贼势漫城,四门告警,学生领数百精壮来往驰援,血透衣襟。

    献贼攻城不果,只好使出一招拖刀计。详作不敌流窜,东犯大昌、大宁,总兵方国安果然上当,驱众急追。谁知献贼生性狡诈,侦知官兵过了州河,立即返身格斗。方镇不备,招致大败,军士葬身鱼腹中不知凡几!

    好在献贼并未重围达州,而是驱逐方国安之后,迅速渡过州河,西向巴州而去。继而又在巴州打败了张奏凯,直扑剑州……以学生看,献贼不过狡诈多黠(XIA)而已;献贼之兵,不过剽悍不畏死而已……”

    朱平槿的眼皮又狠狠一跳。他手下的书生不少,但是以前打过大仗的,尤其是与张献忠打过仗并且打赢的,一个也没有。

    “自献贼入川,巴州、昭化、梓潼、剑州、绵州、汉州、金堂、泸州、仁寿……

    蜀地大州名城,陷落者无数!

    想不到先生以书生之躯,乡兵之伍,竟能独抗献贼全军!

    哎呀呀!本世子至是方知,有了先生相助,以冯如虎、丁显爵之才,亦能横扫土贼如卷席!

    失敬失敬!见笑见笑!张维,本世子要更衣见客,请先生正房上座!

    上茶!上好茶!上本世子御用之好茶!”

    注一:响木查阅崇祯十六年癸末科进士碑,李长祥名列三甲第八十二名。该科状元是杨廷鉴;江苏武进人,与“我大清”第一位辫子状元吕宫为连襟。

    查阅中响木偶然发现,二甲中有一人名曰:李赝品。正在哈哈大笑,再定睛一看,赝字上头有一小点。原来是李膺(YIN)品。

第四百零八章 毛遂自荐(二)() 
崇祯十三年张献忠入川,给四川军民留下了很深的心里阴影。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张献忠如飓风登陆一般,横扫川东、川北、川南、川西各地。贺人龙、左良玉、猛如虎、李国奇、方国安五大镇均被张献忠先后击破。无论是秦、楚、豫、川诸军,均是一再败绩。至黄侯城大败,在川官军主客各部均无再战之力了。至此,各地官府百姓对张献忠已经恐惧到了极点,甚至说出张献忠的名字便能起到婴儿止啼的效果。

    机敏的张献忠当然很高兴地发现了这一点。在真实历史中,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正月莫名其妙地弃楚入川,与此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张献忠相信:只要他入川的消息一传入蜀地,四川的官府便会望风而逃,而四川的百姓也会见旗而降。用不着付出多大的代价,他就可以占领蜀地这块王业之基,像刘汉对抗曹魏一样,与北方的李自成、东方的南明一起,重演一段魏、蜀、吴的三国故事。

    事实证明,张献忠的想法成功了一半。他想到了开头,但没有想到结局。

    在张献忠占领四川省府成都之前,可谓势如破竹;在张献忠占领四川省府成都之后,蜀地汉夷军民反而看清了他的真面目,出乎意料地进行了顽强抵抗,彻底打乱张献忠经营四川、依托四川的战略构想。李自成在京畿的迅速失败和清军经陕西的迅速南下,更是在一瞬间粉碎了张献忠长期割据四川的迷梦,并且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而他残存的军队,只好弃川入滇,开启了大西军历史上最后的辉煌。

    朱平槿对张献忠的高度重视,正是因为朱平槿两口子自身对张献忠怀着很深的恐惧。除此以外,朱平槿手下与张献忠交过手的大将,无一不是张献忠的手下败将,包括最近风头正劲的廖大亨。现在,在朱平槿面前突然出现一位与张献忠交过手,打过仗,并且占了点小便宜的高级知识分子。以朱平槿一贯的务实作风,他岂能漠然待之?

    ……

    内院的正房中,朱平槿与李长祥摆开了君臣奏对的架势。阴魂不散的良医正李谅德一声不响地溜进来坐到了朱平槿侧后,朱平槿不得不向来客说明这怪人是谁。

    “……献贼,狡悍之徒也,有利则争,无利则去。其士卒多马,惯于流徙;来去无定,疾行如风,是谓流贼。与此等贼战,总宜以静制动,最忌轻兵浪战。

    官府大军守住州县名城、山川要隘,团练乡兵聚民筑堡寨以自保,强将领数千精兵游弋于城镇堡寨之间,趁敌不备,骤而击之,焉能不胜?兵不乏食而贼乏食;兵据城守而贼攻城;兵有耳目而贼聋瞎。如是,贼势蹇(JIAN)矣!待强弱互换,大军以强击弱,焉能不胜?如是者,献贼必亡也!”

    “以先生之意,是众团练、筑碉楼,轻兵不可远袭也?”

    李长祥的结论让朱平槿有些疑惑。

    土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