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255章

崇祯十三年-第255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不好说,”朱平槿摇摇头,“人力总是有限的。高速划行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能不能自行回营,不能单靠猜测。本世子倒有个办法测试。舒先生,你来说说?”

    “以竹篙、漂木测船速和江水流速,两者相减,船速大者可逆行;反之则不可。”舒国平正站在朱平槿身边,听见世子发问,立即作答。想必这段时间的晚上他被小宫女上了几节数学课,还是有些收获的。

    “世子爷,舒先生,末将就是个项城军士出身的粗人,哪里听得懂这些?”

    “将军自谦了。”朱平槿摇摇头表示不信,“天天水上营生的人,这些东西都是常识。于将军,你也来说说。依你之见,这蜈蚣船有何劣势?”

    “世子让末将说,末将不敢不说。一来这划棹(ZHUO;注一)用人太多。一棹二人,加上炮手铳手舵手旗号手和指挥,一船约七十人。这比末将这大船上用人也差不了多少。船小人多,这人就没法在船上吃喝拉撒睡,每晚都得靠岸找地方停靠,平时不方便,战时不放心。二来行话说‘一撸三桨’,划棹费力气,不如摇橹轻松。您瞧我们的船,有了撸便省了舵,四撸四人对摇也不过十六人。三是棹杆太长,狭窄江面上不方便。打仗时一旦靠帮近战,棹杆很容易撞断。一旦撞断,船便在水面上打横,水冲哪儿船就到哪儿;四是没有风帆,……”

    于大江的话,实际上就是在说两件事:一是没有自持力;二是划桨(棹)推进方式不行。至于船型、火力配备,水军战术等,他并未评价。

    朱平槿在现场看过划龙舟、也在电视中看过奥运会划船比赛,还和老婆在商业风景区坐过一摇一晃的摇橹小船。他所有关于人力推进木船的知识都来自于这些。当他把蜈蚣船的设计拿出来之后,贺桂就提议改成摇橹船,或者干脆做成车船,但是他没有采纳。车船太复杂,而摇橹船慢悠悠的印象他太深刻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朱平槿笑道,“于将军的意见很好,这才是大明水师将领的水平。于将军可愿到护国军任职,本世子那里还会造出许多新船,于将军去了正好指点一二。”

    “末将多谢世子美意,末将还是愿意在江面上为朝廷打流贼!”

    一击不中,这个结果是朱平槿预料中的。他笑道:“护国军里有抚标中营,有天全、董卜土司营,援兵营纳入护国军指挥,前途不会比在官军里差。”

    游击是游兵营,参将才是援兵营,世子拉拢自己,为什么不说游兵营而说援兵营呢?难道是义父投了护国军?要不然是自己投过去便官升一级?于大江心中翻腾起来。

    三个水师营的骨干全是曾英、李占春和他自己的家丁,而李占春和他自己又是曾英的义子。所以曾英在三营中说一不二,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世子单独招揽他,他立即便拒绝了,原因正在于此。但若曾英决定加入护国军,不管他和李占春愿不愿意,那都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二台三司发不起饷银、粮食,他们觉得本世子不差钱,所以都推给了本世子和省里士绅。”见于大江犹豫,朱平槿微笑着向他解释,“等这一仗打完,廖抚就会招曾大人、李大人会商此事。不过护国军虽是义军名分,可里面带兵的将官依旧保留原来的身份。以前是朝廷官员的,以后还是朝廷官员,该拿的俸禄不会少,只会多。二台三司会向护国军各营派驻监军。各营将官也会轮调,互相学习。”

    保留命官身份于大江明白;派驻监军于大江不在乎。不过世子谈到轮调,他就有些心虚了。鱼儿离了水,便是条死鱼,这道理他懂。没了家丁,这军队的指挥权……

    朱平槿当然听不到于大江肚子里的嘀咕,他还在自说自话:“以后本世子还要开个造船局,打造许多新式战船。到时本世子就请你义父来指挥,怎么样?”

    “义父来指挥,那我不是也有机会了?轮调也不怕了!”于大江顿时心中大喜。可没等他跪下谢恩,前方便传来一阵海螺号音。

    海螺号音,这是前方遇敌的信号。曾英是福建水师出身,这种号音只有他营中才用。

    朱平槿也站了起来,手指前方:“江面曲折处被山丘树木挡住了,什么也看不见!”

    “上桅杆瞭望!”于大江朝身后大喊,“升旗传令,船队加速前进!”

    粗大的桅杆是数根大竹以粗麻绳结实捆扎而成的。一名肩上套着几圈绳子的年轻水手听到将令,连忙把衣服下摆往腰间布带里一塞,又把腰带勒紧了些,这才往手心里吐了两口唾沫,抱住桅杆就要往上爬。

    “等等!”朱平槿喊道。他离座跳下平台跑了过去,把望远镜别进水手的腰带里,然后拍拍那水手的肩膀道:“注意安全,别摔下来!家里定有人等着你回去!”

    “小的……小的知道了!”那水手眼里涌出一股热流。他按按腰带里的望远镜,双手合住桅杆,两脚一蹬,如同灵猴一般,噌噌便上了桅顶。顾不得先将自己绑好,水手立即就用一只空余的手抓着望远镜观察起来。

    “敌船!”

    桅顶的水手叫喊到:“敌大船一艘,三百石左右;小船五艘,正与我一艘小船交战!”

    “找死!”

    于大江身上的肌肉顿时拧紧了。他正待下令,却看见朱平槿对他笑笑道:“于将军,让蜈蚣船上去试试大炮可好?”

    听见海螺号呜呜的低沉鸣响,指挥两条蜈蚣船的贺桂就知道机会来了。世子在于大江的船上,一定会让自己出击。

    果然,大船对他们吹响了护国军的铜号。

    进攻!

    注一:有支点为棹;无支点为桨。

第三百三十八章岁末大战(三)() 
蜈蚣船没有桅杆,贺桂看不见前面的敌情,他只知道命令出击,所以当即向右边王祖义的船摇动手中的小红旗。王祖义也听见了世子船上发出的铜号声,随即向贺桂应旗。

    两人在江面搭档已久,都知道对方想干什么。只听得两船舱里都传出了隐约的鼓声,蜈蚣船两侧的船桨便按照鼓点的节奏,出水、入水、划水,非常整齐有序。

    不多时,两艘蜈蚣船便与身后的官军大船拉开了距离。

    王进宝是名普通的桨手,背对船首坐在右舷“九二”号桨位。

    蜈蚣船的三十六个桨位,全部都有数字编号。这“九二”号桨位,前面的“九”是排数,代表的是从船首往船尾数的第九排;后面的“二”是列数,单数在左舷,双数在右舷。左舷靠舷窗的是第“一”列,左舷靠过道是第“三”列;右舷靠过道是第“二”列,右舷靠舷窗的是第“四”列。

    因此王进宝的“九二”桨位,就是右舷第九排靠过道的位置。因为所有的桨手都面对船尾而坐,所以桨手舱的后门,也就是船尾舵手舱的窄门就在他的右前方。他可以通过窄门瞟见舵手李叔的半边身影。

    “若是贺将爷选了我当炮手,那该多好!”王进宝盯着李叔一动不动的身影,一边拉着船桨一边想。随着他的双腿、腰腹和双臂一起发力,桨手舱的后舱板被他的两个大脚板蹬得嘎吱作响,他的屁股在光滑的木道上向后滑去,桨杆上传来了熟悉的凝滞感。

    “那天世子爷进舱巡视,多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敢向世子爷开口求情呢!”王进宝想着这事,心里便十分懊悔,只是他的懊悔立即被人打断了。

    有人在拍王进宝的后背:“王哈儿!你又在走神!耳朵里听着背后鼓点,跟着鼓点的节奏拉桨!不能慢更不能快!别人哪有你的力气大!”拍他后背的人名叫张诚,既是他的彭山同乡,也是他的顶头上司:蜈蚣一号战船的舵把头。

    舵把头这个职务,实际上就是军舰上的航海长,管着所有与船航行有关的事情,是个排级职务。

    舵把头还有两位副手,一个直属手下:第一位是桨手长,桨手位是“一三”,也就是桨手舱第一排过道左舷的那位桨手。“一三”桨手位背对桨手舱的前舱门,可以清楚听见鼓手的鼓点和舵把头的号令;第二位是舵手,也就是王进宝可以看见半边身影的李叔。直属手下是鼓手。其职责就是在桨手舱的前舱门边坐着敲鼓,为全船左右舷十八支大木桨提供整齐划一的信号。

    桨手长是副排级,属于军官;舵手是班长,而鼓手是组长。至于桨手舱里级别最低的,就是李叔身边那个小子,名叫李大娃。他是桨手舱的替补,也是李叔的帮手。在船只大幅度转弯时,李大娃要帮着李叔搬舵。

    ……

    外面是寒冬腊月,低矮的桨手舱里却弥漫着燥热的空气。王进宝只穿了件短打布褂,依然全身是汗,从舷窗里吹进来的冷空气根本不能使他皮肤降温。

    听见轻鼓一声响,王进宝手臂下压,让桨板离水。足尖一勾绑在足背上的绳套,两腿一回弯,屁股在光滑的木道上向前滑去。身体顺势前拱,手臂伸长,桨杆由下而上,划了个弧线。桨板重新入水,开始新的循环。

    王进宝背对前舱门,距离又最远,除了烦人的鼓点什么都听不见。他陪着小心问张诚:

    “诚哥,什么时候才开始打炮?”

    “你是桨手,只管划桨便是了!”

    “别老想着出去打炮!那是铳炮队的活计,怎么也轮不到你!”

    张诚严厉警告了王进宝,便不再理会他,转身离开了,留下王进宝继续挥汗如雨。

    “哈儿哥!”趁张诚转身离开,李大娃连忙从舵手舱里闪出来,用王进宝颈项上挂着的帕子给他擦汗。“刚才我探出头去,看见前头有一艘大船。三百石的!”

    舵手舱在船尾,根本看不到前方,所以左、右都开有舷窗,后面还有带窗的门,可供舵手伸出头去瞭望。李大娃作为替补,他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舵手掌舵时提供瞭望。

    “大娃!回来!别碍你哈儿哥划船!”

    李叔用严厉的声音叫回李大娃。待他家老大闷闷不乐躲到他身后,李叔稳住船舵,转身悄悄告诉李大娃:“等一会儿打仗,你可要放机灵点!炮子铳箭不长眼,千万别伤着了,断了我李家血脉!”

    “是,爹!”

    “若是土暴子靠帮了,你就打开后门,拿着这块木板下水逃命!不要管你爹,自己游水上岸!”

    舵舱角落里有两块厚木板叠放在一起,那是蜈蚣船备用的限位板,用来限制舵杆转动角度的。如果舵杆转动角度过大,不仅会使舵效降低,还会使限位板折断。

    “是,爹。怎么有两块木板?”

    “给王哈儿一块,让他拉着你划水。他水性好得很,一口气游个两三里没问题!”

    李大娃郁闷地回答?“逃命时你咋想起哈儿哥了?你平时怎么不关照他?”

    “那哈儿傻得很!打炮不会,驾船也不行,只能出把子蛮力气!这等夯货还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成日里在你姐面前黏糊!不是看在一个村出来的……还有他哥莽子当了排长的情分上,你爹才不会理他!”

    “你原来说莽子哥比哈儿哥还笨,可他打了仗就成了战斗英雄,还当了排长。要是这次打赢了……”

    “莽子是陆师,我们是水师,能一样吗?打赢了也没他们拉桨卖苦力的啥功劳!当排长拿俸禄,白日做梦哩!”

    李氏父子正说着悄悄话,就听见前方的鼓点节奏陡然密集起来。

    “战斗航速!”鼓手一面加快鼓槌上下的动作,一面高声大叫道。

    “兄弟们嘞!唱起来喂!”

    桨手长带头唱起来的,是蜈蚣一号战船独有的战斗号子。

    “哟喂!兄弟们嘞!用力划嘞!打跑土贼!分田地嘞!”

    船舱里顿时热闹起来,三十六名桨手齐声开唱:

    “分了田地!起房子嘞!起了房子,娶媳妇嘞!媳妇巴适,亲个嘴嘞!”

    几名调皮的桨手们在唱到“亲”字时,会用嘴唇发出的爆发音替代。拥挤闷热的桨手舱里,照例响起了欢乐的笑声。

    舵把头张诚没有他的手下那么欢乐。他站在桨手舱的舱门口,眼望前方,左右手各捏了一根绳子,注意力高度集中。这两根绳子各自通过两组滑轮,一直连接到了舵手舱里的两个铜铃上。

    “左舵!”船长贺桂下令。

    “舵左!”张诚重复命令,同时扯动左手绳,绳子立即带动舵手舱的左铜铃。

    “左边一声响,左舵半!”李叔一边拉动舵杆,一边告诫他的儿子,“学着你爹!学不会掌舵就只能去拉桨!瞧你那身板……”

    一艘敌方小船赶来迎敌,船上的敌人有盾牌手还有弓箭手。贺桂估算着自己的船正好从敌人小船的右侧三十步处划过。三十步,正是船艏铜炮和火力平台上虎蹲炮、火铳都能发挥最大威力的距离,而且这个距离上敌方的弓箭手基本没有什么威胁。

    “正舵!”贺桂再次下令。

    张诚迅速将左右绳一起扯动,舵手舱的两个铜铃不停地摇响。

    “舵正!”李叔大喊了一声,也不管张诚是否能听见。

    见着敌人的划桨船似乎在避开自己,小船上的敌人得意起来。可他们只得意了一息时间。因为在下一息,他们已经看见了自己的危险处境:敌人船首处有一门大炮,而且炮口斜着,正对自己的小船。

    “快靠帮!”

    “快射箭!”

    敌人纷纷大吼起来。敌船上的橹手立即拼命摇动撸杆,让小船转向蜈蚣船。

    “土暴子也不笨嘛!知道跑不掉,还想来个你死我活!”贺桂笑起来。

    他高举的手臂往下一压,随即就听见铳炮长戴化仪怒吼一声:“汤圆弹,放!”

    ……

    在欢乐热闹的号子声中,王进宝正跟着桨手长唱到了“生娃儿嘞……”,便听见身后船首处一声巨响,然后就是船身猛地向右一晃,一股江水从右侧舷窗处涌了进来。在满载状态下,桨手舱的舷窗距离江面不到两尺,船身倾斜极易进水。

    噗通!王进宝听见声音,便知道有人脚背上的绳套没系牢,船身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