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236章

崇祯十三年-第236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之勃这还是第一次亲身感受朱平槿的军事指挥。

    朱平槿和他的部下只说了几句话,他便清晰地感觉到,世子对全川形势一目了然,对自己力量的控制更是如臂使指。他注意倾听世子所说的每句话,然后从这句话中分析世子的用意和目的。当段仁轩谈及王府不能自由用兵于川北的原因时,他突然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在蜀王府的眼皮底下编练新军!

    蜀王府显然并不放心这支官军,保留了一支军队来监视它、防范它。对那支由都指挥同知鲁印昌和参将曹勋训练了半年的官军,刘之勃也不太满意。他去视察了若干次,倒也看不出什么问题,只是觉得比起东门外陈有福、罗景云率领的那支誓师出征的精兵强军,这支官军在精、气、神三个方面都差远了。

    刘之勃明白了问题的核心,廖大亨的反应更快。

    他的政治命运,与朱平槿的命运息息相关,更与这次川北剿匪的最终结局挂了钩。如今巴州攻略即将开始,钱粮借到了,各部队已经全部到位,只待一声令下便要向巴州合击。此时土暴子突然大举出击,一州一县瞬间丢失,这分明就是给他的政治生涯敲响了丧钟!

    他不知道,土暴子突然哪来的这么多兵,既要应付官军的三面围攻、四路突击,在守住巴州的同时,还有余力攻打蓬州和广安。

    但他知道,耗粮糜饷巨万,结局却是川北糜烂,那他的乌纱定然难保,也在朱平槿面前失去了价值。朱平槿一定会选择与新任巡抚合作,而把他像垃圾般扔到一旁。可要挽回局面,他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供调遣。就算有,也拿不出军饷和粮食来。现在除了依靠朱平槿,他根本没有其他选项!

    在这时,刘之勃的密奏,张继孟的闹腾,对他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赢了,什么理由都可以找出来;输了,什么理由都难保过关。

    所以当朱平槿笑容堆起时,他已经做出了决定。

    噗通!

    廖大亨在数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双膝跪下:“世子,下官恳请王府速速发兵,拯川北万千百姓于水火!下官所辖抚标,愿听世子节制!只是这出兵之粮饷,藩库已经空空如也,还请世子……”

    言及藩库,陈其赤也跟着廖大亨跪下了,眼见一场救国救民的感人大戏再次上演。河道中奔忙的民夫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个个停下活计,呆呆望着这边,顿时让热闹的工地陷入死寂。只有冬日的寒气悄悄渗入骨髓,留下无尽的阴冷。

    “既然本世子出银子养兵,那么……”

    廖大亨已经豁出去了。他以头触底再拜道:“下官启奏世子:请准将抚标改为护商队!如世子不准,下官只好将其解散,反正下官也没有银子和粮食来养活了!”

    哦?朱平槿乃是一脸的痛惜:“抚标乃是朝廷精兵,花了多少银子才练成?这样解散了岂非可惜!”

    朱平槿随即转向木鸡呆立的刘之勃:“不知巡按大人有何见教?”

    世子点名,刘之勃仿佛才从梦中惊醒。他怔了片刻,好像下了很大的决心,方才屈身作揖道:

    “世子明鉴,抚标确是精兵,万万不可解散。下官还以为,抚标乃朝廷经制之军,亦不可列入护商队!”

    刘之勃的话音刚落,廖大亨眼中顿时杀机迸现。

第三百一十三章天崩地裂(三)() 
好一个胆大的刘之勃!

    “护商队乃王府士绅出人出粮而筹建之义军;抚标却不同,乃是朝廷经制之营兵。饷源,护商队出自王府士绅,抚标则出自朝廷;兵源,护商队出自王府士绅之奴仆庄户,抚标出自卫所与募兵;官佐,护商队自行任命推选,抚标按朝廷制度铨选。如此种种不同,岂能混为一谈?”

    廖大亨暂时不表态,并不表示他的党羽不晓事。陈其赤一咕噜爬起来,便开始大声发难刘之勃:

    “经制之军也是要吃饭的!请问刘大人,藩库空空,饷源哪里得来?”

    “借!世子以仁义治蜀地,首倡护国安民。城池失陷、百姓遭难,世子岂会坐视不管,定会借钱粮给我们!”刘之勃回答。

    “大战在即,两军各自为战,取败之道耳!”廖大亨也自个爬起来,怒冲冲地一甩袖子。

    “自然要统一指挥,”刘之勃对着廖大亨一鞠身,“廖公,可曾忘了我等上月初议定之事?上呈朝廷之奏疏已经拜发,如今川北危急,不如……”

    哎呀!廖大亨眼睛顿时一亮。他一拍脑门,脸色瞬间阴晴转换。

    “刘大人提醒的是!本抚倒非忘了,议定之事以明年底甚至后年中为期,现在还早得很嘛!莫非刘大人之意,便是先斩后奏,用在此时?可万一中原局势恶化,那帮东林生出歹心……哎呀,这事本抚左右为难啊。”

    “事急从权,哪里顾得了将来!”刘之勃急了,“兵法曰,兴兵宜速胜!兵久而利国者,未之有也!朝廷远在万里之外,四川却兵急如火,须臾耽搁不得!请廖公速做决断!”

    “那将来朝廷追究起来……”廖大亨还在沉吟。

    “本官一体承之!大不了摘了乌纱、扒了官服,槛送京师,斩首菜市口罢了!”

    刘之勃大义凛然,豁出身家性命。廖大亨却不为所动,还是不依不饶询问。

    “那抚标怎办?”

    “一体纳入,统一指挥!只是大将任免,仍按朝廷规矩办!”

    “唔!可!”廖大亨终于点头,“吾等一起奏报世子!”

    ……

    三人齐奏。倒轮到了朱平槿惊诧莫名。

    护国安民军?

    上次洪其惠与廖大亨、陈其赤密商,不是回报说护国军兵额只有一营五千兵吗?怎么转眼间就就变成了四营两万人?

    这分明就是天上掉馅饼,地上捡银子的好事嘛!

    抚按二台藩司共同提议,拜折上奏,朝廷和皇帝分文不出,唾手可得两万强军,岂会驳回?唯一的解释,便是刘之勃与廖大亨和陈其赤正式会商时,有了新的提议!

    “护国安民军,可简称护国军。这名字言简意赅,朗朗上口,朝廷百姓一听军号便知其意,取得好!”朱平槿试探三人道。

    “护国安民乃世子首倡,下官等不过借用其名而已!”廖大亨鞠身回道。

    “谁来指挥护国军?”朱平槿看着这三人,准备随时翻脸。

    廖大亨的头鞠得更低:“王府出粮饷养兵,指挥自然还是世子,下官岂敢夺爱?抚标亦是如此,俱听世子调遣!”

    “朝廷制度,还是廖抚指挥为好!”刘之勃反驳道。

    哈哈!朱平槿终于笑起来,笑得很畅快。

    “子曰:名正则言顺。廖公身为一省抚台,持王命旗牌,还是廖公指挥为好!本世子年幼,世事未经,可以跟在廖公身边学习嘛!”

    ……

    官府钱粮短辍的困境,护商队辉煌战绩的诱惑,急剧加大的军事压力,促使廖大亨、刘之勃和陈其赤这三个四川官府的核心人物,做出了立即大规模建立所谓护国军的决策。

    这个决策就像大坝的定向决堤,瞬间将朱平槿这股洪水放了出来。朱平槿在军事上左右钻营了许久,不就是要为自己的私军弄个正式的名分吗?有了护国军这个名分,不仅藩王领兵有了政治上的避风港,重要的是他可以借此名义染指天下。

    四营两万人,只是个糊弄朝廷和皇帝的说辞。大坝已经溃堤了,谁还能决定泛滥的水量和面积?

    朱平槿立即畅想起来,数十万护国军驰骋于大江南北,横扫中原,直抵京师,该有何等的壮观!

    可惜,美梦总是短暂的。东北方又有几匹快马飞奔而来。总参谋长舒国平一马当先,郑安民、孙洪、王昆山、程翔凤、刘名升,王府高官一齐而至,给他带来了第三个惊天动地的坏消息。

    “世子,刚刚收到最新塘报:达州莫崇文部奉檄东调,达州已经陷贼!太平(今万源)、东乡(今宣汉)、新宁(今开江)、开县、云阳、万县均遭土暴子袭击!”舒国平还没跳下马来,先着急禀报道。

    川北方乱,川东再起。

    巴州、广安、达州、万州,在朱平槿前世都是地级市,囊括了四川(含重庆市)地图的东北角。朱平槿机关算尽,辛苦了这么久,他和老婆还是逃不脱被张献忠活活扒皮抽筋的命运!

    朱平槿眼睛一黑,顿觉天旋地转,站立不住。

    “快给世子拿把椅子来!”王府官们慌了神,连廖大亨、刘之勃和陈其赤三人也吓住了,连声吆喝。

    大堤是工地,哪儿来的椅子?一个随侍的小太监动若脱兔,立即蹲伏地上,用自己的脊背给朱平槿当板凳。众人扶朱平槿坐下,有的给他捶背抚胸,有的给他捏鼻灌水,有的用指甲掐他人中,一阵忙乱。

    噔!朱平槿的双眼突然亮了,亮得像个灯泡。他粗暴拂开面前的十几双手,怒吼道:“什么檄文?谁发的檄文?廖公身为四川巡抚,提督全川兵马,为何半点不知?”

    “哎呀,世子,吓死臣了!世子若有差池,臣……”郑安民跪在他面前,泪眼婆娑,“臣请世子立即回府歇息!”

    “本世子有金刚不坏之身,还吓不死!”朱平槿噌地从板凳上跳起来,手指横扫手下大臣:“怎么回事,即刻回奏!”

    “下令调兵之人,乃兵部尚书、总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仍兼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的督师丁启睿丁大人!”孙洪作答。

    舒国平接着详细解释,原来他们刚收到冯如虎、蔡绍諴的报捷文书。

    本月初十,土暴子黄鹞子手下大将黎虎,驱饿兵猛攻冯如虎、蔡绍諴等人据守的大竹县,却被两人以蒸饼计大败。冯如虎亲手斩杀贼酋黎虎,追敌百余里,俘贼万人。大竹官绅百姓与王府兵一起抗贼,乡绅王氏不顾耄耋之龄,领族人庄勇与贼人大战。结果寡不敌众,王氏全族除王萍、王萱兄弟外,尽皆殉国。

    大竹之捷后,邻水县民刘冕吾、李英亦率乡勇近两千加入护庄队。只是这些乡勇军器甲胄全无,斩木为杆,投刀于上,以为长枪。目前大竹、邻水两县已有护庄队两三千人。冯、蔡二人请求世子迅速增援干部和军械。

    除了报告战场上的胜利,冯如虎、蔡绍諴还有个重要收获。在对土暴子的审问中,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即驻守达州的楚军莫崇文部正在急匆匆地向东开去,只留下不多的守备部队。达州附近的黄鹞子立即侦知此消息,莫崇文前脚刚走,黄鹞子后脚就在城里内奸的接应下,打进了达州城。如今达州附近城池,仅有太平营参将谭弘所属一部在东乡县(今宣汉县)据城坚守;川陕交界处的太平县,有莫崇文和川军温如珍一部守军。

    今早冯如虎、蔡绍諴的报捷文书刚到,参监两部又收到贾登联中军守备杨维栋给王府的急信。信中道,贾登联之义兄莫崇文给了贾登联一封私信,信中称督师大人丁启睿鉴于豫南形势紧张,已经飞檄莫崇文转兵夷陵,准备增援左良玉。莫崇文不愿千里转战,更不愿失了达州根本,可又无可奈何,只好奉命行事。

    冯如虎、蔡绍諴的情报与杨维栋的急信相互印证,确认无误。川北整体局势危如累卵。他们几人不敢耽搁,立即赶来报信。

    ……

    廖大亨气得手脚冰凉,胡须直抖。

    “本官身为四川巡抚,丁启睿从本官手下调兵,竟然招呼也不打!难怪川北川东局势,一夜间会糜烂至如此!老夫……老夫定要在皇帝面前参他!”

    刘之勃也气得厉害,挥动着两个拳头恨不得打人。

    “本官也要参他!庸官!祸国殃民之庸官!那边南阳已失,这边达州也失了!莫崇文还在山里跋涉!两头兼顾,结果两头落空!”

    朱平槿冷冷道:“丁启睿自然要参,不过并非现在!如今南阳失陷,莫部西调已毫无意义。莫崇文乃敢战之人,廖公要尽快将莫部调回原汛,稳住川东北局势,方是上策!不过,就算廖公你飞檄莫崇文,恐怕也无济于事。廖公你没有尚方宝剑,莫崇文自然更怕丁启睿。朝廷制度,巡抚只有王命旗牌,杀不了将官!”

    丁启睿擅自调离莫崇文,总算使廖大亨找到了一个推卸责任的好理由。听了朱平槿的话,老狐狸装作恨恨的样子长叹一声,心里顿时蹦出个孤注一掷的主意。

    死马当作活马医。不管莫崇文是否听令调回,这调回军令还是要下的。不过当务之急,还是请世子派兵救急。

    ……

    “当务之急,增兵川北川东!既然蜀地官府百姓都要本世子捐饷募兵,那本世子只好勉为其难!”朱平槿假惺惺谦虚一句,转眼看见板凳还在地上匍匐,便伸手将其拽起来,下令道:

    “记录!”

    郑安民等人匆忙而来,除了几份文件啥东西没带。朱平槿身边的板凳反应极快,立即从怀中摸出纸张炭笔,递给了程翔凤。

    朱平槿大声念道:“军事动员预备命令:

    “一、成都护庄总队之成都、双流、灌县、郫县、温江、新繁、新都、彭县、崇宁、金堂十县,汉州及所辖什邡、绵竹、德阳四州县,各州县护庄大队立即按战时编制动员。灌口岁修不能停,每大队抽出一个参战连。各参战连限六日内在金堂渡口集结,俱向第一团团长贺曾柄报道。以上部队与护商队第一团第一营一起,暂合编为护商队第一团。贺曾柄免兼成都护庄总队总队长,遗职由宋振嗣接任。

    二、雅嘉护庄总队立即按战时编制动员,抽部队组成一个参战营。参战营在嘉定州集结后,乘船到重庆府向新任重庆、夔州护庄总队副总队长魏辰报到,魏辰兼任营长。该营目的地,夔州府奉节、巫山、万县诸地!

    三、潼川州各县立即按战时编制动员,抽调部队由王大牛率领。限十日内进驻南充、西充两县,以严厉手段,平息当地士绅暴乱!

    四、邛眉护庄总队各州县护庄大队立即按战时编制动员。护商队第二团所属部队,保持战备状态,随时准备出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