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232章

崇祯十三年-第232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里的工匠当然更不能闲着,都要征来帮忙参加城防工事的修缮和守城器械的制造。

    乱哄哄的大逃亡开始了。

    每一刻钟,都有几个十几个家庭鱼贯走入城门洞,其余则在冯家兵的吆喝下焦急排队等待登记。可是许多人家登了记进了城,放下家什还要出城搬东西,回来时只好重新排队登记一次。诸如此类的事情层出不穷,让蔡绍諴和费老先生到处奔走,几乎跑断了腿,反倒是负责城防的冯如虎相比轻松许多。

    ……

    忙乱的白天终于过去了,黑沉沉的夜色笼罩了大地。一轮弯月轻巧地挂在半空,让远方的山形隐隐约约。所有外出的部队已经回城,包括许狗儿、韩大树的部队和邻水县送信的骑兵。部队聚齐,这让蔡绍諴安心不少。城外百姓仍在三三两两逃进城来,城内难民已经不少于三千。再过几天,或许还会有三千人逃进城来。

    毫无睡意的许狗儿与蔡绍諴并肩站在东门城墙上,迎着刮过城头的山风,看着远方。星星点点的火光若隐若现,那是百姓夜间赶路点的火把。

    许狗儿阴着脸,把内心担心说出来:“那团坝王苹怎么回事!打完了熊家坳,他便急着回家去。怎么这时候还没回来?若是王家肯进城,我们便多了不少的兵!”

    蔡绍諴若有所思:“我打听过了,王苹家在本县是个有名的乡绅。团坝五千亩地,他王家就占了一多半。族里七八房,丁口一两百,家大业大,怕是割舍不下呀!这些士绅有力量,但不好管束。我们要尽力争取他们,让他们为王府所用。只要他们拥护大明,不肯投靠土暴子,我们都可以团结。这便是世子常讲的统一战线。”

    许狗儿阴沉的脸挤出一些笑容:“人家已经把孙子送上门来,那就表明了态度。我们当然不能推出去!只是……王苹漏过口风:他家院墙高着呢。就怕他们仗着养了几个庄丁,不肯进城!”

    两人正说着,便见两个火点快速移动,翻过东门外小山岗,向东门直冲而来。

    火光的移动速度表明他们是骑兵。

    蔡绍諴和许狗儿不约而同走到了城堞边。当先一匹马,冲到城门下。火光映照之下,正是两人正在议论的王苹。

    “蔡监军、许连长!”王苹恼怒地向城头上的两人喊着,“爷爷是个死脑筋,死活不肯走,家里那些长辈也不肯走!我嘴皮磨破了也没用!只有族兄王萱一块过来!”

    王家不肯进城,蔡绍諴心中失望。可王苹、王萱两兄弟来了,说明王家仍是护庄队的可靠同盟军。蔡绍諴压抑住情绪,在城头上大度地向王苹、王萱两兄弟招招手:“爷爷以后再劝,你们来了就好!”

    正在几人说话的当口,突然北边半空中炸出一个美丽的烟火。光点呈球型飞散,红色、黄色、紫色,绚烂夺目,一霎时将黑黢黢的山川大地映得清晰无比。

    “哇!好看!”王苹鼓掌大叫起来。

    “好看什么!还不快进城!”许狗儿怒斥他一声,“战斗警报!土暴子来了!”

    仿佛心有灵犀,天空中传来一道尖厉的啸音,接着是一声爆响。

    “赶快把城外百姓放进城!”蔡绍諴恨恨吼道,“进城后再行甄别!”

第三百零八章猛虎归山(四)() 
大竹县北门外荒芜的田地上,成千上万土暴子或站或坐,黑压压好大一片。他们既不呐喊,也不奔跑,就这样静静地呆着、看着,整个队伍竟然鸦雀无声。

    趁着土暴子没有封锁另外三个门,王萍兄弟和冯长贵一大早便骑马出去,组织剩下的难民从南门进城。小小的县城里,聚集了七八千人,真可谓人满为患。冯如虎对招抚难民那一套婆婆妈妈的烂事不感兴趣,早早便带着他的小弟和家丁巡城去了。

    冯如虎骑在他大黑马上,沿着北城头巡视。马鞍上横跨着他的御林军大刀,手上捏着一副搭箭的硬弓。

    “妈的,这就是土暴子大队?这辈子总算见识了!”

    冯如彪跟着他大哥的节奏开骂:“狗屁土暴子,就他妈快饿死的叫花子!昨晚还有篝火。从天亮到现在,一个多时辰了,反而一点烟火都没有!他们吃的难道是北风?”

    冯如虎看清土暴子的阵势,轻蔑地笑了笑:“他们根本没准备扑城!没有云梯,难道叠罗汉上城?我们起码还有一整天时间!用不着与他们干耗着,走,我们去选兵!”

    说着,冯如虎轻柔拨转马头。脖颈上缠着厚绷带的大黑马好像懂了主人的话语,它顺从地在狭窄的城头上转了个身,向北门旁的坡道走去,然后耐心等待主人下马,它好自己走下去。

    ……

    城下土暴子首领黎虎,是名二十几岁的青年。去年这个时候,他还身着青衣,腰挎短刀,带着一帮衙门里的弟兄在达州街面上横冲直撞。

    “除五蠹”一起,他转眼间便从一名光荣的政府公务员变成了一名十恶不赦的反贼。这个过程发生之快,连黎虎自己也觉得匪夷所思。

    造反的理由很多,一时也说不清,总之他反了,走上了与这个庞大王朝势不两立的道路。从此以后,在他的面前只有三条路可以走。一条路是成为新朝的开国功臣;二条路是千刀万剐,挫骨扬灰;第三条路么,那就是接受招安,继续为朝廷效力。

    万州城茶馆里说书人的场子,黎虎是最喜捧场的。说书人口中的及时雨宋江宋公明,则是他最崇拜的英雄。虽然这个英雄死得有些窝囊,但黎虎并不认为是宋江的错,而是天杀的朝廷背信弃义。自打他落草之后,他就仿照宋江,打起了“替天行道”的白幡。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天他能把这面旗帜插到达州甚至重庆府的城门楼上。

    黎虎侧仰头看看自己身边的白幡,又看看大竹城城墙上的那面红旗,心里有些纳闷: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王府兵?

    他们为什么不逃?他们总共就七八十号人马,难道还以为守得住这偌大的一座县城?

    城内居民只有一千多,难民往城里跑了一天,城里最多三四千人。一个官没有,只有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老教谕管事。

    这些情况黎虎知道得清清楚楚。他看着那两员身着银甲的官军将官慢慢消失在城墙的轮廓线一下,心里冷哼:既然你们一来就给大爷我下了战书,那鄙人也只好奉陪到底了!老子先不发粮,把城外给你吃空。等今明两天造出八百架云梯,老子用饿兵把你淹死!

    ……

    原住民加难民,全城待分配的壮丁约五百人,他们都无奈地坐在县学大成殿前的小广场上。韩大树的排拉成了警戒线盯着,免得他们趁机溜了。监军蔡绍諴口干舌燥地给那些壮丁们讲述大竹保卫战的重大意义,可讲了半天,那些被强征来的壮丁们还是死气沉沉的样子。只有冯如虎带着他三弟前来时,那股凶悍的肃杀之气才为小广场上带来了一丝骚动。

    “老子只讲三句话!”冯如虎不管监军讲完没有,抢上大殿台阶便扯开嗓子大吼:

    “老子姓冯名如虎,老虎的虎!老子这头老虎,是真的要吃人的!从现在起,你们都是老子的兵!哪个敢临阵退缩,老子就……”

    冯如虎把长刀从牛皮刀鞘中拔出来,在空中狠狠挥动几下,让下面的壮丁们感受刀锋的寒气。“一刀劈了他!”

    “官爷,我们可不敢跑嘞!”好几个声音在台阶下小声辩解。

    “不敢跑就好!老子有打盹的时候,可老子的刀从不打盹!”冯如虎大吼着讲完三句话,然后大手一挥:“你们同宗同姓,同乡同里的,各人站成一堆!”

    冯如虎手中的长刀并没有回鞘,壮丁们不知道这凶悍的将军会不会挑出一两个倒霉鬼来祭旗。冯如虎话音刚毕,他们便一咕噜爬起来,转身就喊自己父兄亲戚同乡的名字。

    小广场上人挤人、人推人,人头攒动,手臂乱挥。一刻钟过去,小广场上终于恢复了平静,出现了大大小小十几个人堆。

    “怎么样,十几代的亲兵,祖传的练兵手艺!比你那政治动员强吧?”冯如虎脸上依然凶巴巴的,可嘴里却说着与表情豪不相关的话语。

    “慈不掌兵,用的时候便是现在!等他们打上一仗,监军你再慢慢与他们摆龙门阵磨嘴皮子!”

    “你的办法管用!”蔡绍諴由衷赞扬道,然后与冯如虎下了台阶。

    许狗儿、韩大树以及冯如虎的家丁冯喜,都亦步亦趋跟着下来。他们的眼睛,像招人的HR一样扫视着潜在应聘者。

    ……

    大竹县护庄大队扩编方案,是现有三个排全部扩成连。这样一来,三个排就会变成三个连近六百人。可这点兵力依然捉襟见肘。二里四长的城墙,总共三百六十丈、七百二十步,每步距离还分不到一人。

    要增加兵力,除用上男人,年轻女人也要用起来。男人女人都上了城,城里也要留些人,防止土暴子奸细趁机作乱。蔡绍諴的护兵是原三营二连一名年轻的老班长,名梁汝国,战斗经验丰富。梁汝国在土地垭口受了伤,而且伤到了左肩筋骨,不再适合上阵了,可他又不愿退伍种田,于是派来做蔡绍諴的护兵。这个时候每人都很珍贵,蔡绍諴便任命梁汝国为县城衙役班头,这次也要招十几人维护县城治安。

    冯如虎的亲兵老大冯喜狐假虎威,威风凛凛地从人堆里揪住一个瘦弱的半大孩子问:“你叫什么?”

    “冯七,这是我大哥,冯四;三哥冯六,我是老四。”半大孩子逃避着冯喜的目光,怯生生地回答。

    “还有几个兄弟呢?死哪去了?”冯喜并没有打算饶过这孩子。

    “饿死病死都有。我妈说她养不活。”

    这时,冯喜瞥见冯如虎大马金刀走过来,连忙换了副笑脸:“大少爷,这家人竟敢与您同姓!”

    喔?冯如虎停步问人堆:“姓冯的举手!”

    四五双手举了起来,又有一两只缩了回去。

    “姓冯的都收了,编到老三的连里!”冯如虎道。

    “冯家坝的收不收?”人堆里有人问。

    “都收了!与冯家沾亲带故的都收!”

    冯如虎说得斩钉截铁,可是冯喜却有些犹豫。他把那半大孩子扯出来,把弱不禁风的身子亮给大少爷看。

    冯如虎狠狠瞪了冯喜一眼,骂道:“宋振宗说,世子身边那警卫连长李明史,刚买来时就是这德行!瞧瞧现在,比你们这些光吃不长的家养货强多了!记着,让他们吃饱,他们都能长!”

    韩大树不像冯家兄弟那样急吼吼地大包大揽。他背着杆大号火铳,在人堆里转来转去,一个一个地看,一个一个地挑。除了看手看眼睛,还要问问家庭父母,家里种田没有等等情况。

    作为技术兵种火铳排的排长,韩大树有优先挑选的权利。现在火器兵都是种子部队,在商庄两队中极为抢手。尹大人就曾悄悄来关照韩大树,想把他的排编入第十营。可后来据说世子亲自拍板,将他的排编进了冯如虎的护庄大队。

    编到哪里韩大树并不在乎,有仗打能升官更重要。林言在松林山与老韩一样,也是个小排长。可出门打了两仗,转眼便是营长了。营长,按照老韩的推算,就是一个正经的百户,进入了可以世袭军职的范畴。

    老韩养大几个孩子,一辈子活得很艰难,但内心一直很充实,唯独遗憾祖上没个世职,所以子子孙孙都受穷。这次借了土暴子的光,当上了连长,离着营长一步之遥。要想再进步,这兵一定要选好。挑兵的标准,他早想好了:老实忠厚但不笨;家庭清白,种过田最好;身体过得去,动作灵巧那一类。说白了,就是老韩自己的大竹难民版。但老韩这次挑兵,暗中加上了个更高标准:识文断字最好!

    在小广场的角落,一个七八人的小团伙终于引起了老韩的注意。那伙人虽然布衣短葛,可身上干干净净,气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人堆。老韩瞟了眼冯家兵和许狗儿,见他们还没注意到那边,脚下步伐立即加快,走到了这堆人面前。

    老韩问道:“你们是哪个庄的?”

    那伙人面面相觑,终于有一名高大些的年轻人回话:“我们不是同乡,我们是同学。”

    “费老先生的学生?”

    “是。春天刚进的学,秋收没到便散了。”

    “识字吗?”

    “读了半部论语。”

    “想不想到我的连里当兵?”

    “反正都要当兵,哪里都一样。不过,既然当了兵,就希望跟着威风的将军干……”

    那年轻人的眼睛有意无意瞟向了远处的冯如虎。

    嫌老子不够威风!老韩心里骂道。

    可老韩并不着急。他转过身,把背后的大号火铳亮出来,然后笑眯眯诱惑道:他招的可不是一般的兵,是火铳兵。

    “火铳呗,我家里原来就有一支,就打鸟还行!”另一名年轻人表达了不屑。

    “这可不是打鸟的,这是杀人的!”老韩当即指正对方的常识性错误,“一次便可放倒三四人!若是装上大铅子,一头牛也挡不住!”

    为了增强说服力,老韩把火铳取下来,让那些想看的年轻人都来摸摸。里外溜圆的铳管,明显与土造的六棱或八棱铳管不同。他特地强调,这是蜀王府最新产品,代表了当代最高科技和工艺,铳管和内镗都用车床修过,还配有可以拆卸的套筒刺刀,远可打放,近可刺杀。

    “瞧见没有!”老韩从左边弹药包里摸出一粒圆柱形的药子,向围上来的年轻人炫耀:“里面有八粒铁子,一次打出去,便可丢翻八人!二十步远,弹着散布比簸箕还大。谁被瞄准了能跑掉?”

    他又从右边弹药包里摸出一粒药包,说明里面是称量过的颗粒火药,打仗时咬破药包,将火药倒入药盘和铳膛夯实便行。

    “怎么样,比你们家鸟铳厉害吧!”老韩举着火铳得意洋洋。

    男人们天生就喜欢这些机巧的东西。老韩手中火铳,成为这帮年轻学子无法抗拒的诱惑。他说服了这帮年轻的学子,成功把他们编入了自己的火铳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