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210章

崇祯十三年-第210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运门的侧门,然后通过宽阔的承运殿前广场,按照文左武右的次序,在丹碧下站好队,准备参见。这时就不能随便走动说话了,否则长史司会以失礼之罪参劾。听到平台上的太监宣见,便从两厢爬上平台,进入殿内见礼。

    当承运门在洪其惠面前打开时,这个来自雅州的秀才瞬间惊呆了。一座恢弘壮丽的重檐庑殿顶的宫殿伫立在眼前高高的平台上,从云端俯视着人间的芸芸众生。皇权至高无上的威严,通过建筑语言急剧放大,一瞬间彰显到了极致,压迫得洪其惠双腿发软,几乎就地跪下。此时,他脑中一片空白,剩下的只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大防了。

    待到殿前站队,洪其惠很自觉地站到了左列最后。在他前面,有几位身着官袍,头戴乌纱的官员。可郑安民检查站班时,却把他叫到了前排,让他排在自己身后。洪其惠一下站到了郑安民之外所有朝廷命官之前,让他感觉非常吃惊。

    或许看出了他的拘谨,郑安民只是微笑着轻轻道出了原委:蜀王府朝会站队,并不是按照官身有无,也不是按照品级高低,而是按照世子定的待遇级别来确定顺序。洪其惠在五月下旬的任职文件中,已经明确为正团级。也就是说,他与郑安民这位王府右长史是一个级别的。洪其惠身后那些官员,审理贾继昌是正六品,只相当于正营级;昨天在长史司接待洪其惠的典簿王彬,更是正九品小官,只能享受正排级待遇。

    文官中今日朝会的正团级文官还有一位,便是他洪其惠的老师,雅州举人程翔凤。只是程翔凤作为世子办公厅的首席文案,一般会随侍左右,以便把世子旨意随时记录下来。随侍左右的还有一位来自雅州的女官名叫谭芳。她是罗姑娘的文案,一般跟着罗姑娘。郑安民半开玩笑对洪其惠道,雅州人杰地灵,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能让世子和罗姑娘做出同样的抉择,可是很不容易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承运朝会(五)() 
文武意见冲突,世子未等辩论便宣旨休会。武将堆里的舒国平和孙洪趁此机会,立即小声商量起军事方案如何完善。郑安民自个溜到偏殿用茶,一个属官从人也没带。

    舒国平年初在雅州城楼上英姿勃勃的形象,一直留在洪其惠的记忆中。还有一人给他的印象更深,那就是已经调到泸州的贺有义。洪其惠满怀心事,先上前与殿内等人寒暄几句,随后便给三弟洪其信使了个眼色,一前一后走到殿外庑殿回廊下。

    洪其惠叫出弟弟,主要目的当然是打听消息。军队提出的调整计划,不是个简单的部署调整,也不是个简单的数量增加,那是争夺天下的前奏。联想到世子招揽他时做出的“五年不失一州府”的承诺,洪其惠不由浮想联翩。

    洪其信已非那个初出茅庐的浮躁小伙了。他身板笔挺,肌肉结实,目光有神,充满自信。洪其信与贺桓合称总参双壁。一个是世家大族的秀才,文笔好,总参的行文呈文多半出自其手;一个是世代将门子弟,从小积累战争经验,能对总参的计划提出实用性的操作建议。洪其信在蜀王府已经干出了感觉,比起他还在眉州投献科饱受煎熬的二哥洪其仁,那是舒畅太多。

    “大哥,军事调整计划正是小弟执笔草拟的!”洪其信言语坦荡,毫无隐晦,“世子主旨,要我们大步向前,莫要像小脚老太,瞻前顾后、踟蹰(CICU)不前!天下大变在即,计划调整也需紧跟。故而小弟除了将川北军队数量大幅调高以外,还将情通、兵站、火器和水军四样加上。世子曾道,川北土暴子乃是蜀地心腹之患,务必于崇祯十六年中之前斩草除根!总参计算过,若要清剿土暴子,没有十个团四万人以上的兵力,根本不可能完全清剿土暴子!”

    “那钱粮用度你等可曾算过?”

    “倒不曾仔细算过。不过打仗的话,一营每年五万两银子是要的。其中军饷二万五,军械战马军服一万余,还有粮食五千石,草料、火药、铁子若干。若是用兵,军械战马军服人员都有损耗,所以至少再加五成。”

    “养十个团四十个营便是二百万。若是用兵,还要再加五成!”洪其惠心里震动了。

    一个雅州,每年的赋税才多少!

    昨晚阅读的四川经济资料里,目前蜀地每年赋税总额也就三百多万两银子!

    从奢安之乱起,四川已经历经了三十多年的战乱,三四千万亩耕地,起码抛荒了一半以上,现在最多仅存一千五百万亩。这些耕地全部做到了“十税一”的“一刀切”,按一亩两石的产量和一两五钱的的粮价,不过价值四百五十万两银子。光是为了打川北土暴子所养之兵,就要花掉三分之二,难怪郑长史要赘言用兵!

    可世子的目标很明确。清除匪患,从长远上也是势在必行。这就有个长痛与短痛的问题了。如果单用三百万两银子,就一劳永逸地清除川北的匪患,那这银子花得还是值;就怕花掉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三百万两,匪患却依然存在。为了剿匪,不得不养兵;为了养兵,不得不加税,不得不逼得更多的百姓变成土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一年不成,两年难结,最后变成经年不息的长期战争,那样可就大亏而特亏!

    头一天进入王府,就遇到了这等棘手之事。长史司王典簿专门为给自己准备一大堆经济资料,肯定便是世子的安排。洪其惠已经预感到,复会后世子必然点名自己发言,要求自己从经济角度建言献策,确保对土暴子的战争保障。

    洪其惠脸色变幻,苦思解决之法。他一点点将脑中资料的细节提取出来,把它们一项项放在现实的环境中考量,又一条条否决。金殿之上,君臣奏对,那是他一生的梦想,他可不想弄砸了。

    洪其惠在苦思奏对之策,他小弟洪其信却意气风发笑道:

    “大哥,世子这次调你来,小弟不知缘由。不过依小弟看,自从天使驾到之后,世子便一心琢磨着大力扩军。不要说十个团四十个营,就是一百个团四百个营,他都嫌少!贺先生调任泸州,舒先生、孙先生、贺桓和我在浣花楼为他践行。贺先生喝高了,突然于席间唱了一句,‘试看当今天下,谁堪英主敌手’!

    贺先生当初便要投到世子门下为奴,只是世子要他出仕,所以没收。此番贺先生和宋将军到泸州,跟着过去的各地移民有十万之多,加上原住民和土司,泸州捡兵入队者不会少于一万!高先生带着土司兵,过去了两个连。还有护庄队,成都府各县至少抽了一个基干排过去,仁寿抽了三个,彭山和双流抽了两个。他们与第四营合编,很快第三团就会齐编。小弟猜测,泸州极可能组成护商队第一个旅级单位!

    世子厚集兵力于泸州,眼睛盯着的可是何处?必是重庆、夔州、遵义三府(注一)。顺着长江水道出川去,那里便是湖广和南京。若是再向南,便是黔、滇、粤三省……”

    洪其信所说全是实情。洪其惠在雅州,也得到了类似的命令。雅州今年秋收的粮食,屯在雅州广盈仓的王庄租子十五万石几乎一粒不剩地运往了泸州。雅州要想自己有点积贮,还得等到余粮征购到位。雅州本身的流民不多,但是从邛州经雅州乘船东去泸州的人不少,为此两个知州王国臣和徐孔徒还你来我往打了一阵笔墨官司。至于农具、车辆等器物,雅州的作坊更是日夜不停地赶做。

    三弟说得不错,世子有帝王心思,更有帝王手段!借着天下大势激荡起伏,这个目标并非要谋反才能达成。如是洪家能搭上世子的大船,公侯将相可能并非一场春梦……

    想到这里,洪其惠拿出大哥的威严,制止了他幼弟往下说。

    “其信,慎言!天家无私事!你现在身处军机要地,万不可信嘴乱说,引来族灭之祸!”

    “大哥,小弟只是想……”洪其信低头认错,却悄悄吐吐舌头。

    “好了,两刻钟快到了。郑长史说得明白,他反对今年大规模用兵,并未反对在今年大规模征兵,更不是反对明年大规模用兵!郑长史身为王府之首,既然反对,必然有他的道理。军事计划既是你的手笔,那计划调整之事早晚还要落在你身上。你要好好想一想!军队就是个销金窖,没有仔细地算过花销怎么行!”

    “用兵本是世子主意,大哥你叫我如何去……”

    “你忘了,世子身边坐着罗姑娘!世子花的钱,可都得罗姑娘一文一文地挣回来!”洪其惠骂道。

    “罗姑娘曾写信与我,年初民乱、成军、农贷三件事,已经掏光了蜀王府老底子。现在一个‘四川填泸州’,又把王府今秋的几十万石收成投进去了。马上在川北用兵,没有钱,没有粮,早晚军队要饿肚子。不行,这事我要谏言!”

    洪其信沉默半响,终于提醒道:“既然如此,大哥你奏对时可得称臣!王府官除了舒师傅和高先生,现在没人敢在世子面前自称学生!”

    ……

    世子和罗姑娘手牵手联袂而来,朝臣叩头再拜。

    朝会继续。世子并未如洪其惠所料,立即让他奏事。因为承运殿中已经多出了两个人,一位是坐在所有臣子之前的世子傅舒师傅,另一位则是舒师傅的堂侄,政研室首席文案舒国明。

    舒国明是奉旨应卯,而舒师傅则是不请自来。

    舒师傅在王府中住了一段时间,仿佛住出了感觉。蜀王府的御花园,当然比他自己的宅子更漂亮、更舒适。舒师傅没有级别,但是一样有待遇。世子按照传统的师生之礼,按月给他送去束脩,具体多少不知道,但据说非常丰厚,远高于正团级。舒师傅对自己的待遇那是非常满意,平日或者延亲访友,或者把自己关在屋里写东西。

    舒国明是成都秀才,年龄较堂弟舒国平大几岁。他为人谨言慎行,不喜交际,给人印象有点口钝木讷。进到政研室之后,大家也不知道他平日干些什么。只是同为舒氏子弟的舒国志调到简州任大庄头之后,世子把蜀考通过的前几名,包括有秀才功名的三个人一股脑儿塞进了政研室实习。这时王府官员们才突然发现,这个政研室极受世子重视,并不是养尊处优之地。

    注一:遵义府原为播州,明代隶属四川,不属于贵州布政司。

第二百八十章承运朝会(六)() 
朝会继续,世子点了政研室主任舒国明发言。

    “有几份情报,臣等做了分析,得出了数个概略之推论。”舒国明说着从袖中摸出一叠纸。在殿内众人的注视下,他慢慢将纸张的顺序做了整理,然后开始小声念起来。

    “舒先生,请大声些!后面各位大人听不见!”秦裔不得不提醒舒国明。

    喔!舒国明如梦方醒,连忙抖抖纸张,大声念起来:

    “……由此可见,薛国观之死可期,周延儒秉政可待。近期传来消息,已经初步印证了政研室判断。若宜兴(周延儒)秉政,以政研室推测,他必反薛相所为:蠲免积欠,减免两税,扩大科举,诏还老臣。可宜兴虽机警而性实贪鄙,喜结党而藐同僚;善奏对而无军机才,此必误国之相也!”

    殿上出现了一片嗡嗡身,且有越来越大之势。朱平槿不得不拍了一下扶手,制止了群臣的胡乱猜测:

    “想必各位大人和先生都想知道,这些消息是哪里来的,又为何做出如此推断。本世子这里便可明言相告,消息之源乃是机密;结论之推断过程,亦是机密;结论之验证过程,更是机密,不得擅自打听!有违者,罪之!贾审理,记下今日朝会之人。凡有泄密情事,当从今日朝会者中查起!此为常例,今后朝会,殿中之人,一律签到留名!”

    审理贾继昌是个五十岁左右的老者,在蜀王府任审理一职已经二十几年。他唬着脸出列应了一声,又用眼睛扫视一圈,把每张人脸都记在心头。

    舒国明只是被短暂打搅。他见到世子重新示意,连忙抽出第二张纸抖平了开念:

    “前四川巡抚,现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领兵出潼关后,便一直跟着闯贼追赶。从河南追到湖广,又从湖广追到河南,可依然未能追上。九月初,傅宗龙在河南新蔡与保定总督杨文岳汇合,官军有了贺人龙、李国奇和虎大威三位总兵,还有两个督标营,实力大涨,兵力已达三万以上。傅宗龙一心想与闯贼决战,可闯贼营中骑兵甚多,运动速度很快,且河南百姓大都从贼,为闯贼提供消息,官军如今是睁眼瞎,到处乱摸。现在皇帝催得急,兵部更是三天一咨,傅宗龙和杨文岳已经急了眼,干脆沿着新蔡至开封大道一直往北打,逼着闯贼出来与他们决战。”

    此文内容比前一份翔实得多,且风格大不一样。想来政研室里藏龙卧虎,并非哪一个人在闭门造车。

    “官军若败,闯贼或转攻开封,或转攻南阳,还有可能横扫豫中、豫南、楚北诸州县,如此一来,则豫省除河南、归德数州府外,一省从贼,或不可免。诸位同僚,政研室的判断是:”舒国明抬头看了殿中诸人,大声念出结论:“傅、杨二督必败无疑!”

    舒国明又念了几份政研室关于关外、河南、山东、陕西、南直隶的研究结果,无论各方面情况,都是一片灰暗。

    如此下去,中原糜烂,关外沦丧,从贼百姓越来越多,局势将不可收拾!当舒国明将最后几个字读完,他才惊诧地发现,开始时的议论声没了。大殿静如空山,气氛凝若冰柱。群僚的脸色,沉重得能滴下水来。

    舒国明连忙收拾了研究成果,向宝座上的朱平槿和罗雨虹施了一礼,又向周围团转一揖,转身走出殿外。他并非今日朝会的参与者。不是他没资格,而是世子认为作为辅助决策的智囊团,政策研究室最好不要受朝局的影响,保持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观察者的地位。

    蜀王府今年来发展的势头很好,一些人便有点沾沾自喜,或不思进取,或心思旁移。政研室的报告给了他们当头棒喝,提醒众人:现在还不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之时!

    朱平槿让政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