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206章

崇祯十三年-第206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簧儆谖灏佟1纠垂倬丫蟛砍防耄员阄帘┳幽甓惹澜倭粝路缸锵殖。米频亩饕惨丫屏恕K帘┳硬辉负推浇ぃ且锤龃罂炒笊薄

    留守的官军和士绅仓促应战之下,迅速陷于不利局面,只好放弃镇子,杀开一条血路,向数里外禹迹山下的大佛寺转移。那里不仅有一尊五丈多高的立佛,还有碑院寺各家商号的盐库和银库,以及官军和盐丁的主力。

    跟踪到大佛寺的土暴子随即陷入了胶着的血战。走投无路的官军和士绅依托寺院的高墙和院落拼死抵抗,让土暴子每前进一步都要死伤两三人。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傍晚时分,正当土暴子砍死了最后一名抵抗的家丁,准备欢庆胜利之时,他们遭到了贺永年率领的两百七十名贺家庄丁和护商队三营一连的突然围攻。面对火炮、火铳和刀矛的联合攻击,久战脱力的土暴子们根本无力抵抗,纷纷丢下刀枪投降。杨秉胤的傻儿子试图率亲信突围,结果先被轰了一炮,然后遭到贺永年的拦腰截杀。贺永年大刀片一挥,亲手斩下了杨秉胤儿子的首级。

    杨秉胤却比他的傻儿子更早丢了性命。

    就在九月十六日早晨,在他儿子向碑院寺发动进攻的大概同一时刻,大仪山下的匪巣遭到了护商队的偷袭。陈有福亲领一营四连、三营四连的一个排和土司步兵排,在另一名被擒获的探子带领下,连夜奔袭六十里。土司步兵排在黎明前先摸进了山寨,待杀声一起,立即扑进了杨秉胤的卧房,控制了还在床上做好梦的杨秉胤。

    掌盘子被生擒的形势,蛮兵嗜杀凶残的名声,让山寨剩下的几百土暴子和上千眷属都选择了投降。

    当杨秉胤衣衫不整地被押往大庭广众之间,身负血仇的陈有福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杨秉胤挑死在自己的矛尖上。

    ……

    仪陇县的县治为金城寨,高居于金城山上。金城山并不陡,金城寨也并不大,但是金城寨却非常险要。因为金城山顶隆起一块巨岩,金城寨的整个寨子就建于巨岩之上。

    寨墙临悬崖,出入攀峭壁。

    金城寨东南西北四道寨门,控扼四条上山要冲。但只有南寨门,可以直通岩顶。南寨门之下,便是新政坝、蓬州、营山县和以及保宁府南部县通往巴州的必经之道。经此道向左绕过金城山,继续北行一百五十里,就到了被土暴子占据半年之久的巴州城,故金城寨又称“营巴要冲”。

    长平山之战后的第三天上午,护商队第三营监军罗景云率护商队第三营第三连和第四连的一个排到达了金城寨的山脚下。

    金城寨对土暴子,对保宁官府,对楚军,甚至对当地的士绅,都是一座可有可无任其自生自灭的死城。但对于志在绥靖蜀地的护商队来说,金城寨是进攻巴州的锁匙和跳板。控制了金城寨,就让护商队在大巴山中打入了一根锋利的楔子。平时屯兵于此,剿匪护民,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此为基地,向巴州城发起进攻。

    金城寨南门外。

    罗景云站在石阶上,仰头望着山崖上的县城。城垣被青藤杂树遮蔽,看得并不真切。

    王省吾正从山上的石阶上跑下来,迎头碰上了罗景云。

    “监军,城里不开城门,只是放下来个吊篮!”

    王省吾的半边脸依然有些青肿,好在用冷水敷了,已经消下去不少。三连这次伤亡超过一百人,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战斗力。可王省吾并不认可这一点。他把剩下的人重新编成两个排,坚持跟着监军来到金城寨。阵亡将士的遗体和伤员以及土暴子的首级由长平山的村民和随军出战的民夫运回新政坝,土暴子没了脑袋的尸体则由新政坝的李氏、周氏和长平山的朱氏三族动员十里八乡的乡民来焚烧掩埋。

    陈有福对三连在左翼阵地的顽强战斗评价很高。他认为三连牢牢吸引了土暴子的主力,敌人被迫像飞蛾扑火一样,一波一波冲上来送死,为中央阵地以火器大量杀伤敌人创造了绝佳的条件。如果三连阵地过早放弃,敌人可能利用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以偏师监视或阻击护商队,主力沿大路直扑碑院寺,那样护商队便被动了,所以三连当为长平山之战的首功。这个观点罗景云也基本认同。不过罗景云认为,应该等目前的作战状态结束,大家回到新政坝,认真进行一次作战总结之后再形成最终结论,那样各参战部队才会心服口服。

    “喔?为何打不开?他们把城门堵上了?”罗景云问道。

    “城上说用了条石和土堆,一时半会儿打不开。”王省吾笑道。

    “婴城固守,坐以待毙之道!”罗景云摇摇头,“如此一来,死守最终会变成守死!”

    “监军兵法精妙!卑职拍马难及!”王省吾及时恭维。

    罗景云笑笑,没有说话。片刻之后,罗景云下令王省吾,让他告诉城头,来者是蜀王亲兵!要进城,必须堂堂正正地从城门洞列队进入!

    等了许久,城门终于缓缓打开。一声令下,士兵们在石阶上整齐集合。

    ”罗景云下令:“大明龙旗迎风飘扬!预备唱!

    士兵齐声高唱,踏着歌声的节奏,登上了金城寨。

    ……

    金城寨是山寨,连城门洞里也是石阶路。只有出了城门洞,才能上到山顶的平地。解围官军进城,县里官吏士绅等有些头脸的人都在城门后的平地上列队迎接,而那些衣衫褴褛的百姓则怯生生地远远望着这边。

    罗景云大步踏上山顶,一股难闻的气味顿时扑面而来。罗景云闻到了,他的跟屁虫谭进也闻到了。谭进连忙取下背包,从里面拿出两个口罩。可他还没来得及递出去,一只青色的动物便嗖地窜伏到了罗景云的脚下。

    谭进好歹上过战场,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他闪电般拔出短刀,护在领导之前,可那青色的动物已经发出了近乎于人声的动静:“下官仪陇知县毕九成,叩首公子!谢公子救了下官一命!”

    “感情我护商队血战长平,就是为了救你一条烂命!”罗景云心里冷笑。

    他站立不动,只是微笑沉声道:“仪陇县请起!”

    等知县毕九成摇摇晃晃爬起身来,罗景云首次见到了形象如此悲怆的朝廷命官。

    鸂鶒(XICI)补子垮了半边,吊在胸前;青袍到处破洞,污秽油亮;乌纱无影无踪,散乱着发髻;皂靴换成草鞋,露出了脚丫。至于毕久成本人,面容憔悴,脸色蜡黄,胡须掩颌,泪涕乱沾;身如风中柳絮,脚如水中浮萍。

    “哎呀,仪陇县为保这一县百姓,可是受苦了!”罗景云嘴里说得亲热,脚下却像生根一般,分毫未动,“仪陇县双目赤红,可是得了疾病?”

    听了罗景云的话,那毕知县顿时脸色惨白。他口齿不清,诺诺数语,大概意思是他饿急了,吃了死人的肉。

    “仪陇县守城保民,立下如此奇功,朝廷当不吝重赏!只是可惜了,毕大人却吃下腐尸败肉,染上这等恶疾瘟疫!”

    罗景云话音未落,那毕知县已经站立不稳,噗通一声摔在罗景云的脚边。白眼外翻,看来凶多吉少。罗景云往旁边跳了一步,手掩口鼻,对那些迎接的人群喊道:“知县大人身染恶疾,必须即刻送医!县里还有何官?”

    迎接队伍怔了半响,终于站出来一个高大的中年人。其人头戴平顶巾,身着青布衣,腿上着裤,捆着行缠,双足赤裸,黑瘦凹陷的脸上闪着一双精干有神的大眼睛。

    中年人上前跪禀道,他是本县衙头周常忠,县丞大人三月前搥城出去求援,至今了无音信,生死不知;主簿大人四月前领着百姓上城扔石头,被土暴子的火铳铁子伤了,三日后不治身死。典吏等吏员或逃或死或病。目前还在官府做事的,只有他领着的一帮衙役皂隶。

    既然仪陇一县无官无吏,罗景云便向迎接队伍宣布,本监军只好取了知县印信,暂署县事!自今日起,护商队对仪陇县实行军事管制!

    众人喏喏。

    罗景云见大局已定,便吩咐衙头周常忠:“本监军给你的第一道军令,全城掩埋尸首!干完了洗手,洗干净了再吃饭!”

    罗景云停了半响,加上了一句:“吃饭不管饱!”

第二百七十四章濒死之城(二)() 
罗景云草草吃了些干粮,便与王省吾在仪陇县衙头周常忠的带领下,登城上楼、穿街过巷,全面查看金城寨的情况。

    金城寨曾经当过郡治和县治,规模不大,却是个设施很完备,建筑很漂亮的山寨。除了每县必有的祠堂、戏台,寨中还有水塘、晒场、仓屯等生产生活设施。县衙不仅有三进院子,还有一个带水塘的小花园。只是花草已经全无踪迹,变成了一块菜田。几个乡绅秀才的宅子,同样精巧典雅,颇有点在野遗贤的意味。

    然而,离开寨子的中心区域,走到了城墙根下面,便是另一个世界。

    只见密密麻麻的简易窝棚拥挤在一起,成百上千,根本数不清。几根树枝、几块树皮,几尺粗布,便围成了一个遮风挡雨的家。一些衣不遮体的女人枯坐在窝棚间,眼神空洞而无力。更有许多面黄肌瘦的小孩,脑袋又大又圆,而身子却又矮又小。看见有先前发粮的官兵过来,他们只是用明亮希翼的大眼睛凝望着,把骨瘦如柴的双手尽力伸出。几个胆大些的总角少年,更是跑上前来跪在路边,把一个破碗顶在头上,希望路过的官兵善心大发,能在碗里放上几粒粮食。

    阖城之惨状无情搅动着一行人的心。

    罗景云知道,人到了这种地步,已经是走到了悬崖的边缘。在长平山,他和陈有福对土暴子暴烈的冲锋印象极深。两千多人倒在二三十丈宽的战线前,可是土暴子依然不顾生死、前仆后继。为什么?为什么土暴子不惜生死?罗景云问过自己。

    今天他终于明白了。土暴子出来抢东西,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死之战。为生而死,总好过坐着等死!战前五比一的战斗力估计,差点酿成大祸!

    “粮食发下去没有?”罗景云揉揉发潮的眼睛,严厉地质问下属。

    “发了!”周常忠赶忙回禀,“按照监军吩咐,无论男女老幼,见人头两合(注一)!”

    “为什么没有炊烟?”罗景云已经在咆哮,“今天不吃饭,晚上又要死人!你们知不知道!”

    “小的问过了。他们不敢吃。怕今天吃了,明天便没了!”

    周常忠的回答,让一向口齿伶俐的罗景云顿时哑口无言。百姓的恐惧,根植于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而这种预期,指向了更加黑暗的地狱。

    “王连长,你有什么办法?”罗景云问王省吾,“我们的米够吗?”

    王省吾明白监军问话的意思。他也经历过数日不得一餐的窘境,知道饿肚子的感觉有多么难受,那是如烈火焚心、滚油煎肺般的痛苦。可是他是军事主官,在敌我情况不明的地区,随时保证士兵的战斗力乃是他的首要职责。如果士兵不能吃饱,打了败仗,那么这些饥民就会丧失最后的拯救机会。

    “我们一人背了粮食二十斤,总数只有两千斤。这城中怕有两千人,三天之后,……”

    “不止!两位大人,自去年献贼入川开始,陆续逃入寨中之仪陇百姓,不下三千余户,九千余人。几月下来,老弱已死去大半,如今尚余一千九百余户、四千七百余人,能上城之丁男九百六十余,健妇一千四百九十余。两位大人刚才看了,县里仓库粒米皆无,连毕大人亦断粮十余日。城中邓、黄、周数姓士绅,已将余粮全数放出,城寨之中的百姓,已经是山穷水尽……”

    怎么办?周常忠内容详实的禀报,让罗景云的脑袋快速开动起来。靠新政坝运粮接济,或者干脆移民就食于新政坝,短时虽然可行,但难以长久维持。新政坝的粮食虽有些富裕,但除了必要的军粮储备,所余也是不多。这五千人一去,很快就会把新政坝吃空。罗景云并没有李崇文那样丰富的对付大规模难民的经验,一时间竟然有些束手无策。

    王省吾踌躇片刻,终于凑了过来:“监军,卑职有个主意!”

    这个王省吾思维敏捷,作战勇敢,但在上官面前总带点奴仆影子,这让喜欢无拘无束的罗景云感觉很不舒服。

    “王连长,有话但讲无妨。”罗景云道。

    “下官以为,世子定下护国安民之策,护国无非兵事,安民无非民生。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仪。由此推之,仓廪不实必定礼仪沦丧。如今仪陇一县匪患不绝、烽烟四起;百姓逃尽、仓储全无。如今之计,我们还是要用蜀王府遍设王庄之法,寓兵于民、寓兵于农,平时耕作,战时抽调成军。如此一来,我们既有了粮源,也有了兵源。下官以为,金城寨虽险,但距巴州太近,这周边还有诸多土暴子,故暂不宜广设王庄屯垦……”

    得了上官的允许,王省吾便滔滔不绝把他的想法说来。他说,沿嘉陵江溯江而上时,看见江边有很多浅丘低山,山间丘底种了粮食,而山头丘顶却是一片荒草杂树。既然江边都有这么多荒地,那么仪陇、南部两县空闲的荒地一定还有不少。应尽可能地把这些荒地利用起来,大凡缓坡可垦之处都种上庄稼。他还说,他在彭县护庄队时,世子签发过一个旨意,要求在山区丘陵地带推广种植抗旱高产的玉米、高粱和红苕。既有世子旨意,因此他建议在新政坝附近寻找几处合适的无主荒地开设王庄,将城中的老弱妇女迁至王庄。至于金城寨中丁男,则以县衙名义组成护城队,防守城寨。这样,既可大幅减少金城寨的粮食消耗,也可尽快获得粮食的收成,使王庄在川北遍地开花。这样一来,护商队的后方依托,就不再是新政坝一个点,而是保宁、顺庆两府的一大片王庄了。

    看来这个王省吾不仅对能够打仗,而且对姐夫的政治民事政策也很熟悉,对其中意义的理解深度甚至超过自己。难怪姐夫评价他“军政双优”!罗景云收起了对王省吾的轻视,认真思考起他的建议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