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193章

崇祯十三年-第193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与朱平槿得到的旨意类似,把卷入逆案的陈士奇和傅崇奇两人交给锦衣卫,槛送京师定罪。川东道马乾接替陈士奇的四川兵备副使职务。

    圣旨宣完,廖大亨领着众官叩头谢恩。

    黄锦完成了宣旨这项重要工作,身上顿时轻松了许多。他笑呵呵前行数步,叫声“年兄”,把圣旨捧给廖大亨。他与廖大亨同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又都是赐同进士出身,有一份香火之谊。虽说不是很熟,但见面总要叙叙旧吧。

    就在廖大亨堆出笑容伸手接旨之时,突然有人在他身后大吼一声道:“廖公,不能接旨!”

    随即,一个熟悉的身影手膝并用,爬到了廖大亨身边:“廖公,此旨万万不可接下!”

    朱平槿接了旨,没了事做,便在护卫的簇拥下闪到一旁喝茶。这一声大吼,惊得朱平槿差点将茶盏落在地上。他定睛一看,原来出言阻止廖大亨接旨的,不是别人,正是四川巡按刘之勃!

    少年勋贵李存良虽然时常与黄老大人闹别扭,但他好歹也是一路钦差。见黄大老人尴尬地站在原地,手中的卷筒黄缎子递出去却没人伸手,他不由大怒,呵斥道:“大胆!本钦差与黄大人奉皇命宣读圣旨,尔是何人,竟敢出言阻挠!汝不畏诏狱之刑具乎!”

    “文死谏,武死战!本官圣人门下弟子,岂以刑具相加而胁之!”刘之勃说着,“嘭”一声站了起来,“本官忝为四川巡按,姓刘名之勃!天使尽可将本官拿下,与那几个逆贼一并槛送京师!”

    巡按不仅是一省高官,而且他与巡抚一样,也是顶着钦差名头下地方的。刘之勃官衔姓名一报,李存良就知道今天遇上了硬茬:没有皇帝专旨,他哪里拿得动刘之勃?

    一出戏不演到高潮,未必能看出其中的韵味。朱平槿重新端起了茶盏。他决心冷眼旁观,让这出意料之外的大戏接着演下去。

    这时,黄锦出来打圆场了。他是大儒名士,官阶高,声望高,资历更老。他相信他出面,刘之勃不会出言不逊。

    “刘按台,李副千户少年勋贵,出言不慎,你不要介意!”黄锦先借机贬损李存良一番,这才说到正事,“天子玉音,一言九鼎!你我臣子,岂能随意抗旨?”

    黄锦判断正确,刘之勃对他果然是尊敬的。但尊敬仅限于形式,语气一样咄咄逼人:“锦公,非下官故意为难钦差!而是这旨意中的钱粮赋税,新旧并出,四川一省根本完不成!廖公接了旨,省、府、州、县各级官府,必定派出酷吏四处催征。如此一来,川内大乱,流贼四起,莫说我等剿贼,倒是我们必定被贼剿!”

    刘之勃的话立即引起了在场的四川官员们的共鸣。藩司参政陈其赤是负责征税管藩库的,税赋不齐,他有直接责任。刘之勃率先把窗户纸捅破,他感激还来不赢,怎会唱反调?他立即站起来,袖子一挽,大声叫道:四川今年税赋完成尚有困难,若要追征带征,那不如现在就把他免官,省的将来入诏狱!

    在官员们嗡嗡议论声中,刘之勃又大声质问道:“本年七月,四川土暴子占我保宁府巴州一州两县,流民涌入成都及川西各州府,更将瘟疫传入省府。幸好瘟疹被世子及时发现,召集百官朝会,定下清查患者、隔离瘟疹、锁城半月之策。罗姑娘又献上石灰、口罩、肥皂三样控瘟法宝,这才止住了瘟疫蔓延!

    下官为此奏请朝廷两件事:其一,保宁知府张继孟昏庸无能,丧师失地,罪无可恕,请准将那张继孟革职拿问;其二,去年四川大旱,献贼入境;今年正月民乱,七月瘟疫,天灾人祸接踵而至,请准减免四川一省之赋税。

    如今过了两月,下官没有等到朝廷答复,却等下了这般圣旨!下官敢问,下官之奏折,皇上可曾看见?四川一省百姓之苦难,陛下可曾知晓?”

    刘之勃的密奏,他不亲口说出来,谁也不知道。他一说出来,立即在官员中一起了更大的纷扰。有几个中下级官员已经在后头叫喊:当朝诸公堵塞圣听,蒙蔽圣上,中外交通(外朝文官和内朝太监勾结),这才对四川下了道不恤人情,怪僻乖张的圣旨!

    这些中下级官员的激烈反应,既是有了上官撑腰,带了法不责众的心思;又是因为事关切身利益,他们不得不事前说话,省得将来遭人算总账。他们的表现,正好落入了旁观者朱平槿的眼中。成都知县吴继善、华阳知县沉云祚、成都推官刘士斗,个个手臂高举,摩拳擦掌,准备随时冲上前去,将一场欢喜的圣旨传达会搞成肉体的批判会。

    是火上加油,还是绝薪止火?

    有两条路等着朱平槿选择,考验他的政治智慧。

第二百五十七章天使驾到(五)() 
大明官员朝堂斗殴,那是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早了台湾数百年,便开了议会民主斗殴的先阖。

    大明最有名的也最血腥的朝堂集体斗殴事件,发生在土木之变后不久。

    五十万京军在土木堡全军覆没,正统皇帝被俘,功臣宿将一扫而空。消息传回京师,朝官舆论大哗。权宦王振祸国殃民,众臣痛恨到了极点。英宗朱祁镇之异母弟郕(CHENG)王朱祁钰(YU,后来的景泰帝)奉孙太后懿旨监国摄政,右都御史陈溢在朝会上请诛王振一族一党。因为事关重大,监国朱祁钰未能及时决断,引发了朝臣的集体沉默抗议。

    就在这时,一个不懂事的家伙闯进来,试图斥退群臣,结果引发了暴乱。找死之人便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

    首先冲上来打人的是户科给事中王竑(HONG)。王竑先揪其发,让其无处可逃;然后施展独门绝技王八拳,招呼其身;再用唯一随身兵器笏(FU)板,猛抽其脸;最后干脆如野兽一般,直接用牙咬下了其脸上一块肉!

    王竑一动手,大臣们也蜂拥而上。无数双拳头,无数双脚。转瞬之间,往日不可一世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就命丧朝堂。马顺死了,众臣并不甘心,又有王振同党毛贵和王长随一并被打死。

    尸横朝堂,血溅金銮;人人淤青,冠笏一地。长于深宫、养于妇人的朱祁钰哪里见过如此血腥的场面?他吓得精神失常,选择了逃走,却被机警的于谦迎头拦住,要他当场宣布:马顺是王振余党,今日动手之朝臣无罪!

    在大臣拳头和目光的威逼下,朱祁钰总算恢复了神智,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他不仅遵从了于谦的建议,而且下令将王振的侄子王山押赴刑场,千刀万剐。

    熟知国史的南京礼部尚书黄锦老大人清楚记得,除了上述的斗殴,就在二十一年前,三大案中的“移宫案”同样场面火爆,差点死人。

    “难道今日便要命丧于蜀地?”黄锦面色灰白,几欲坐倒。可多年高级文官的生涯和读书种子的骄傲,让他挺立原地,没有退让半步。

    相较而言,那些带刀的表现反而不如一个干瘦老头。人人面色惊惶,刀子半拔。尤其那个武清侯家的少年,朱平槿的外兄,表现更是不堪。朱平槿估计,今天回到王府,要给他换一条新裤子。

    ……

    刘之勃突然发难,不仅出乎于朱平槿的意外,更出乎于廖大亨的意外。他开始以为刘之勃的所为乃是朱平槿授意,目的是为了降低蜀王府税收包揽的数额。可转眼他便意识到,朱平槿不可能与一位派出儿子监视他的人形成联盟。

    就在他苦思对策时,于劼凑近他耳边道:“廖公,抗旨不遵可是大罪!税赋嘛,做做样子就行。天下有几省能够完税!南直浙江,天下首富,完税亦不过两成。廖公何必认真,与自家前程过不去?”

    对呀!廖大亨明白过来。当今天子气量狭窄,极好面子。若是得知四川官员一体抗旨,羞愤之下弄不好便会以朋党之罪处分自己。若是先接了旨,然后每天一个奏折叫苦,再趁完税名目拿下那些与己不谐的官员,说不定自己好处更多!

    廖大亨脑袋想清楚,飞快从地上爬起来,张开双臂,挥舞两只巴掌,及时挡在了黄锦面前。

    “刘大人、陈大人,诸位大人!请听本官说一句!”

    “刘大人!刘大人!诸位大人!请听廖某说一句!国事日益艰难,陛下殚精竭虑,宵衣旰食,我们都是皇上的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当是本分!黄大人和李大人来蜀地传旨,那是奉了圣命!我们这些臣子可不能糊涂,违了圣意呀!”

    “我们就这样接下圣旨,若是税赋短缺,朝廷怪罪该如何是好?”华阳知县沉云祚喊道。

    “个人乌纱是小!”成都推官刘士斗喊道,“蜀地民变是大!刘大人刚才说的好,文死谏、武死战。下官以为,不仅要封还圣旨,还要另行将四川之情形奏明圣上,免得有人蒙蔽圣听!诸位大人,可有意与刘某连章否?”

    ……

    刘士斗是刘之勃提拔的,二人果然是志同道合!朱平槿下了结论。

    就看廖大亨如何应对了。

    廖大亨正苦口婆心地劝慰那些态度激昂的年轻官员,“诸位大人!通政司日进奏折数千封,皇上哪里有时间每折必看!大学士票拟、司礼监批红,这是从‘三杨(注一)’时便传下的老规矩。为的便是让当朝大臣匡正辅佐,纠正错误……”

    在场的官员有几人不是人精?廖大亨的话他们很快就明白了:皇帝没错,错的是身边的那些辅弼大臣。要反对只能反对那些当朝诸公,不能反对皇帝。否则伤了皇帝的脸面,可能使这次政治事件的性质向更严重的事态发展。

    “以廖公之意当如何?”始作俑者刘之勃冷静下来。

    廖大亨看着刘之勃,眼神语气都分外亲切:“圣旨自然还是要接下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皇上让我等剿灭土贼,那就得花银子。皇上抓得紧,我等做臣子的也得抓紧。藩司把军需单子拟出来,趁着两位钦差大人都在成都,赶快向朝廷报上去!”

    刘之勃明白了,心里赞叹:还是廖大亨老练!如此一来,土暴子也剿了,上缴户部的钱粮也以军费的名义留在省里,一举两得!

    “可是!”廖大亨的语气猛地一转,“土贼之据,尽在保宁。既要清剿土贼,那只得从保宁府做起!以张继孟之昏庸无能,如其继续留任,清剿土贼不可能克期完成!到时钱粮花了,仗也败了,你我罪责难逃!陈大人!”说着廖大亨转向藩司参政陈其赤,“保宁府还欠多少赋税?”

    “崇祯十三年之赋税不足一成!十二年的赋税还差八成半!”

    官员们顿时炸锅了。

    去年全国性大旱,连岷江水滋润着的成都平原也没逃掉。再加上献贼、民乱,四川各州府都欠着赋税。可除了泸州等几个被献贼屠城的州县,欠得再多的州府也没有欠到七成以上!像张继孟这样的知府,算是极品了。他政绩如此,竟然打不倒。

    “大军云集保宁,那每月所需粮饷可是天量!保宁府仓屯空空如也,粒米全无,只得靠川西这边运去。山高路远,道路崎岖,光是路上吃喝,便要加耗五成!如今成都几个仓里粮食也……”

    陈其赤早就按廖大亨的要求准备了说辞,这时便滔滔不绝倒出来。只因为他管着一省钱粮,若是打仗,这军需重担他也无可推辞,所以表述时,难免动了点真感情。

    廖大亨面色严肃地打断了陈其赤:“皇上下了严旨,不管好打不好打,这仗都是要打的!至少到了明年,一州两县的城池我等要收回来!刘大人,本官之意,我等再以赋税征收失责为由参劾张继孟。等马兵备上任,就请他坐镇保宁,暂代知府!若那张继孟不交出知府印信,本抚这就要请出王命旗牌扒了他的官衣!”

    “本按也有王命旗牌!到时一并请去!”刘之勃一锤定音。

    廖大亨果然老辣!朱平槿暗自点头。

    丧师失地参不倒、瘟疫蔓延也参不倒,那再以赋税征收失责为由参劾。若是再参不倒,那天下官员除了谋反之外,也就没有什么理由被参倒了。

    廖大亨的老辣,是还留有后手。若以赋税征收失责为由参劾,张继孟很可能以川军、楚军在保宁府的大败或者抢掠为借口辩解。这样,张继孟不仅会得罪四川上层文官,还会得罪集结在保宁府的主、客两军。

    抚按同心,其利断金。再加上藩司和这场那么多官员的唱和,老钦差黄锦知道,张继孟不仅得罪了四川藩府,还得罪了整个四川官场。莫说东林一党救不了他,就是起复他的当今天子,也未必为他说好话。

    黄锦想着,便对接了张继孟血书一事后悔不迭。那张袖中的薄薄绢布,此时如同铁板一样沉重。看来,这四川政情水深得很,一点不必那京师逊色。

    李存良虽是少年,口无遮拦,但他话糙理不糙。这些事情,自有朝中大佬处置,干我鸟事!

    好端端一个隆重的接旨仪式,变成了闹哄哄的菜市场。眼见日头正中,事情总算有了结果。

    廖大亨的劝说,刘之勃的态度转变,终于让官员们接下了圣旨。看够了大戏的朱平槿一言不发,不等官员们散场,请了两位钦差就走。王府官们还在承运门前站队,等待朱平槿将圣旨带回去。临行之前,身着王府护卫衣甲的刘名升得到朱平槿的吩咐:请高安泰停止在北门聚兵示威,今天的戏份已经足了,再演就过了。

    蜀王府的王府属官不少。

    长史司、左护卫、奉承司,文官武官宦官三大系统带品级的官员有几百人,其中绝大部分是武官。朱平槿出门接旨,少不了带回朝廷对这些王府官员的处分。因此,王府官一大早就在右长史郑安民的带领下在承运门外集合,等着世子回府。预计处分最重的左长史秦文荐,被他的两个儿子用竹椅抬进了王府,准备迎接他几十年宦海生涯中的最后一道圣旨。而在位的几位郡王,也在石泉老王的带领下,来到了蜀王府。

    ……

    “钦此!”李四贤口齿清晰,大声将圣旨念完。

    “臣谢世子搭救之恩!”郑安民出列,代表官员和郡王们接了圣旨,又给朱平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