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崇祯十三年 >

第11章

崇祯十三年-第11章

小说: 崇祯十三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涌此悄茉诶霸吕锬苷径嗑茫〖亲牛涯鞘樯驼庑┝髅シ挚螅 

    罗雨虹等三人被宋振宗送回家去了。虽然她在与朱平槿的二人关系中一直非常强势,但是她看的出来,朱平槿今天是真的生气了。那张青乎乎的脸色根本遮不住。一路上,路上罗雨虹紧抿双唇。她并不是因为朱平槿当众撂脸色而生气,而是担心自己的婚事可能生变。

    因为成都府的人都知道了一件关于她的臭事:蜀王府未来的世子妃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一群来历不明的男子当街扯架!

    朱平槿下楼后,王妃并没有起身。楼下纷纷扰扰的大戏一点不漏地落入了她的眼睛,直到那颗肥嘟嘟的首级用一根竹竿挑挂在烟火架上,王妃才眨眨眼睛,叫声起驾回宫。王妃心中已经气急了,什么大家闺秀,什么贤良淑德、什么知书达理,都是惹事的儿子骗老娘的。她冷冷招过曹义诚,吩咐他悄悄了解那姑娘的底细,在有空的时候带她进府来瞧瞧。不过王妃虽然生气儿子骗她,却并没有为他当街杀人产生任何不安。笑话!藩王世子杀个街上的流氓,还不是捏死只臭虫一般!相反,她还为她儿子陡然间表现出来的杀伐决断感到一丝骄傲。

    “终归是我生的,不像他没用的爹,像我!”王妃心里自豪地想。

    也是在这个除夕之夜,群山之中的巴州(注一)城下,奔来了几个官兵打扮的骑兵。骑兵们自称是受杨阁部差遣,来给知州卢大人送信。城墙上的糊涂官兵,一没查验信使凭证,二没使用吊篮上人,竟然直接把城门大开。于是几个骑兵拔刀夹马,一冲而入,砍死了卫兵,把住了城门,随即城门附近伏兵四起,直扑而来。几乎就在瞬间,川北重镇巴州便陷入了张献忠之手。知州卢尔惇(DUN)、同知张连耀及合署官员拒降惨死(注二)。

    轻松打下巴州,张献忠打算在此整顿全军,休息三四天,补充给养,再沿着进川时的旧路东出湖广。现在距离最近的追兵——楚镇的莫崇文、贾登联部以及河南的猛如虎部,均在五天行程以上,而且都是虚弱不堪的疲惫之师。

    一场扭转战局的伏击战,已经蓄势待发。

    注一:今四川巴中市。

    注二:顾诚先生说,张献忠赚开巴州的时间是腊月29日夜。

第十五章川抚现身() 
世子府大殿前的审问进行得很顺利。

    有一个家伙在路上撞开护卫想跑,结果让心里窝火的护卫追上,也没有喊站住,直接几刀砍死,枭了首级。这颗滴血的首级,给其他人做了榜样。小流氓们见着王府竟然来了真的,很快怂了。那个分开审讯的书生倒是硬气了几分钟,可没等他把大明律背完,身上就被剥得精光,然后在众人的讪笑中双手遮住下体哆嗦不停。不到小半炷香的功夫,这家伙便笔尖颤抖着在自己的供状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圆圈。

    朱平槿看了供状笑了笑,吩咐把小流氓们和他们的供状送去审理司,然后命令曹三保找个清静的屋子,单独把那个秀才关着。毕竟是个秀才,或许养几天自己还能废物利用。

    大明朝的元旦,便是朱平槿穿前的春节。因为是一年之头,所以又叫正旦。

    地方大员在元旦之日到王府朝拜藩王,既是大明朝的国家制度,也是家国君臣体系在地方上的微缩版本。即便燕系皇帝把各地藩王当猪养,这个制度也不敢废除。

    元旦的清晨,天还微亮,朱平槿便打着哈欠,在曹三保的催促下起床更衣了。更衣很麻烦,因为他今天穿的是大典上的礼仪正装。中单、裳、衣、避膝、大带、玉佩、大绶等等华丽的行头,由里到外,由上到下,一件件穿好。最后身罩青衣,头带冕旒。

    青衣两肩上各绣一团火纹,袖口上也绣着火纹、华虫等纹样。冕旒(MIANLIU)是皇家礼服中等级最高的帽子。帽子上面盖着一块前圆后方的桐木綖(YAN)板;上面漆成黑色,下面漆成红色。綖板前后各挂着八串玉珠,每串玉珠八粒,分为赤色、白色、青色三种,间隔穿插。脑袋一动,冕旒就前后左右来回晃动,提醒君王的行为必须随时都要端庄得体。

    朱平槿穿过一回皮弁(注一),就是在献贼远遁,新任四川巡抚廖大亨进府报捷之时穿过。平时穿衣一般都是常服,也就是便服,没有什么太多的讲究,穿脱都很方便。穿常服,头上戴的多半是乌纱折上巾,又称翼善冠。今天是元旦,与平日不一样,穿的是最隆重的皇家礼服——冕服。冕服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穿的,按照朝廷的礼制,亲王世子只能在皇帝、皇太子、父王生日以及正旦、冬至进贺表笺等在宫内行礼时穿着冕服。

    冕服的特点,便是每一点差异都在向世人展现你的行政级别。比如朱平槿今天穿的世子级别的冕服,比起他爹蜀王,级别低一点点。肩膀上没有绣着龙纹,冕上挂的旒少一串,珠子颜色也少两种。比起他三叔富顺王、四叔太平王等二字郡王,级别又高一点点:冕上挂的旒多一串。

    朱平槿穿戴齐整,登上象辂,接过曹三保奉来的玉圭以及今天要宣读的贺表,在大群亲随仪仗的簇拥下,绕道至王府的承运门外下车,然后沿着中央的甬道跨步向前,从正中穿过了殿前广场上按品级列队完毕的百官,直至高高的承运殿平台之上。辰时的钟声余音未散,蜀王府奉承司奉承大太监陈恩尖利的声音已在殿门外实时响起:

    “吉时已到!世子领郡王、百官朝见!奏乐!”

    正旦朝拜礼成,蜀王赐宴百官,各自散去吃午饭,唯独新任巡抚廖大亨站在殿外没走,专等着朱平槿。

    廖大亨昨夜就得到了消息,说是几个皇城坝的地痞流氓,趁着燃放烟火架人多,趁机侮辱民女,谁知这民女却是世子的相好。世子听说后带兵弹压,那些地痞流氓也不醒眼,直接冲撞世子,被世子当场斩杀首领,其余的捉进王府,其中还有个秀才。早晨百官入王府朝拜,那个流氓头子新鲜的脑袋还挂在烟火架上。人人都看见了,故而议论纷纷。廖大亨刚刚接替被逮入京的邵捷春,指挥川军追击向西逃遁的献贼,军务民事诸事缠身,目前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况且他从来都不愿意与蜀王府发生什么关系,只不过涉及宗藩安全,他不得不表示一下自己关注。另外那个秀才,是有功名有学籍的,他也想顺便问一下,毕竟是读书人。没大罪就放了,责令学道申饬几句;有罪就革去功名,交按察司定罪量刑。

    百官恭送蜀王离开后,身为世子的朱平槿是率先走出殿门的。朱平槿得了曹三保的禀报,想了想就让曹三保把廖大亨请来。按礼制,朱平槿贵为世子,是藩国的储君;而廖大亨大员一方,依旧是臣。二人相见,廖大亨须向朱平槿行君臣参拜之礼。但是朱平槿毕竟年轻廖大亨太多,又是一个事权几乎为零的宗藩,二人平级相交也是时所公认。从尊重朝廷,或是礼贤下士的角度考虑问题,倒是朱平槿主动去参拜廖大亨更加恰当。但朱平槿权衡了谁主动参拜的利弊,还是决定让曹三保把廖大亨带过来。

    廖大亨过来了。他五十岁左右,圆头大脑袋,长得很富态。他以前是监军道,献贼入川时也曾指挥川军打过几个小仗,但主要是负责粮饷供给,在四川官员中算是比较能干的。廖大亨过来行礼,朱平槿赶忙前行几步拉住。两人寒暄两句,廖大亨率先进入正题,朱平槿立即应战。

    “那贼子大逆无道!竟敢行刺本世子!本世子身边的几个护卫,疏于战阵,怠于职责,关键时刻,竟然畏缩不前!幸好本世子早料知那贼子阴险非常。刀子捅来时,本世子已有防备,迅疾侧身一闪,这才堪堪躲过那致命一击!有个护卫良知未泯,见本世子大喊护驾,终于挺身而出,挡在本世子身前。没等那贼子捅出第二刀,就格杀了那贼子。好险啊!就差一点,就差那么一点!不然廖公今天见不到本世子了!本世子死不足惜,若是害的廖公‘坐失亲藩’,那本世子的罪过就大了!本世子昨晚回府方才知道,斯时母妃就在端礼门城楼上!本是来赏灯观景,与民同乐,谁知竟亲眼看到本世子遇刺一幕!母妃受了惊吓,今天早晨便染病不起……”朱平槿站在廖大亨面前,把与街痞流氓身体接触的那一两秒钟,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作了重点讲解,并且拉出王妃做证明,最后还不忘吓吓面前的四川第一大员。

    廖大亨是真的吓了一跳!

    刚开始他接到的消息,不过是世子为了一个女人和几个流氓在皇城坝冲突了一下。谁知如此凶险,而且还有王妃亲眼所见!这不由得他不信了。如果面前的这小子出了一丁点的意外,那么他这个四川巡抚就当到头了。用不着王爷上疏哭诉,光是朝堂上乌鸦们(御史们)的呱噪,就可以让他乌纱落地,锒铛入狱。当今皇帝极好脸面,经常为一些小事喜怒无常。自登基以来,多少大臣说杀就杀了,眼睛都不眨。说不定皇帝一怒之下,自己也会象前任邵捷春一样,被逮入京,丢了颈上人头!

    想到这儿,廖大亨忍不住伸出一双胖手来,拉住朱平槿摇了摇道:“世子无恙,真万民之幸!真本官之幸!真朝廷社稷之幸也!”

    说完这话,廖大亨又想起那个书生,决定还是问一问。没等他开口,朱平槿又说话了:“万万想不到!与那贼子一起行刺的,还有一个秀才!王府审理司已经问了贼子的同伙,他们都招供了。原来这个秀才方是这伙贼子的真正谋主!画押供词齐全!本世子万万想不到,堂堂读书人,竟会如此做奸犯科!”

    “原来如此!不知那秀才现在何处?”廖大亨恍然大悟。

    “昨晚受刑不过,今早就咽了气。抬出城外乱坟岗扔了!”

    廖大亨半闭双眼没有开口说话,他心中并不同意朱平槿的处理方式。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是中国社会对待一个人的处事底限。何况那是一个秀才,有功名的,不好这样处理。

    “廖大人觉得有何不妥?”廖大亨打盹的间隙,听到朱平槿不满的声音传来。

    廖大亨毕竟是当巡抚的大员,脑袋就是转得快。那秀才身为主犯,卷入刺杀亲藩大案,本就活不成了。再说那秀才与自己无亲无故,自己不过看在都是读书人的面子上,过问一句而已,用不着太过认真。这件刺杀案昨晚才发生,王府肯定尚未上报朝廷,如果现在激怒王府,长史司上疏痛陈,自己免不了受到牵连,少说要被申饬罚俸几个月。

    想到这儿,廖大亨立即痛心疾首道:“读书人读的都是圣贤书,圣贤哪里教过他这样丧心病狂!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死了最好!本官立即行文学道,革了他的功名!不过这革去功名的理由……”

    廖大亨转了弯,朱平槿也得给个台阶下。这不仅关乎个人的面子,更关乎利益的交换。

    朱平槿在领导机关工作若干年,这点事用不着点明也懂。他立即便道:“可否用‘误交匪类’之理由?至于昨晚匪帮内讧,一人当场毙命,二人伤重不治,我王府‘列爵而不临民’,其内情自然不得而知,只能请廖大人着人调查清楚了。”

    官府本有教化之责。秀才误交匪类,便把官府乃至廖大亨的责任撇清了。再说由官府写结案报告,那更是一点纰漏不会有。

    廖大亨闻言大喜,连忙道谢。

    朱平槿这才道:“正好本世子听说个事,想请廖大人帮忙参详一下。”

    廖大亨一听,知道要交换的东西来了,忙道参详不敢,有事请世子吩咐。

    朱平槿道:“本世子听说,蜀中商队过茶马古道,从雅州,至天全、芦山,一路上山高路险,匪盗出没,诸关隘守将贪婪无比,商旅苦之……”

    廖大亨没有急着答话,他等着朱平槿把话说完,尤其是要求提完。同时他在脑中迅速将朱平槿话中的信息归纳了一下:

    “茶马”、“道路”、“匪盗”、“守将”几个关键词一一串联了他的思路。他认为,朱平槿的真实想法已经了然于胸。

    注一:即皮弁服,明代皇家一种等级较高的正装。

第十六章东门人市() 
廖大亨不急着答话,等着朱平槿自己提出要求,把事情挑明。不过朱平槿也是官场老手,他只是叙说茶马古道上物资运输困难的情况,却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廖大亨终于意识到,世子虽然答应昨晚的事情不予追究,但是一干人犯还有供词都在王府,如果他不明确表态,这件事说不定还有变故。

    廖大亨沉默半响,方小声对朱平槿道出了自己的难处。目前献贼肆虐,主军客军皆是疲惫不堪,实在无力调配军士剿灭各处杂匪。邵抚曾于崇祯二年平息了天全土司的兵乱,也曾整治过官吏私设关卡、盘剥商旅等违法之事,奈何眼下朝廷兵饷不继,兵士全靠收取过路费充作军饷,他有心整治却不敢仓促行事。至于道路难行,需要大量劳役方可疏通。藩库早已见底,恐怕近期难以行事。

    朱平槿道:“廖大人所提之难处,本世子自能体谅。不过,那茶马古道本是蜀中通往藏地的通商要道,长期淤塞,商贾难行,于蜀中百业皆有影响。本世子愿上奏王爷,由王府出面,号召蜀中商贾捐输钱粮,募集青壮开山劈石,疏通道路。不过捐输钱粮修路的义商,衙门可否适当减免税费,以此褒奖?”

    廖大亨心里暗骂一声,什么王府号召义商出钱出粮疏通道路,不过是想借义商之名免费走私茶马而已!真是当了婊子还想立牌坊!

    不过他可不会把心里话说出口,而是装作感激的样子道:“难怪国人常称‘蜀中多贤王’!世子深明大义,心系黎民,本官深感钦佩。义商捐钱出力,朝廷有所褒奖,理所应当。若此事可成,本官当移文各州、县及诸关隘,大力襄助!”

    廖大亨心里算得明白,即便是王府走私茶马,甚至侵占民田,自己也会假装糊涂。谁让他们和天子是一家人呢?自己的当务之急不是与眼前的小子拌嘴,而是尽快把献贼撵出四川,坐稳四川巡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