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99章

席卷天下-第99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有了刘彦干掉使节团的那件事情,恐怕慕容皝不会那么干脆就选择继续执行国策,怎么都是会算账。

    “调动吕泰等一批将校前去朝1鲜半岛?”纪昌沉默了一小会,见刘彦已经站起身来要做出门的准备,跟着站起来,说道:“君上,或许……他们不是怯战,所谓智者有所为有所不为……”

    “别说了。”刘彦现在的心结很大,遇到战事的时候,武人就要有一种亮剑的精神,知不是打不打那该是由他来拍板:“文官没有说话,武人先谈不战的必要。这样的将校,吾不用也!”

    话说,“吾不用也”是西汉孝景皇帝被周亚夫给气得吐血,然后咆哮说出去的一句。最后周亚夫能打是能打,可被关在牢狱绝食饿死了。

    纪昌应该是知道孝景皇帝的那个故事,嘴唇动了几下,几次欲言又止还是闭口不再劝。

    本来的事情啊,敌军强大,己方弱小,有这样的理由不不用打了?刘彦不是气愤别的,他自认待军方已经十分不薄,尤其是那些将校的待遇,要有美姬就有美姬,要有宅子就有宅子,人前还能得到尊重,等待要爆发战事的时候,举列一些看着很有道理的事实,说还是别打了?

    身为武人没有了敢于接敌的气概,回家去种田岂不是更合适?刘彦真的是彻底失望了,将那些人调动到前线已经算是给第二次机会,要不是看着平时有立功勋的份上,该学孝景皇帝将他们关起来一个个饿死!

    准备好,刘彦打了声招呼直接出门。

    纪昌还有很多话要说,自然是会跟上。

    战争的气氛因为前燕大军的撤去已经消弭,有人开心有人失望。开心自然是又有安生日子过了,马上就要开春,种种田什么多好?失望则是一些相当有进取心的人,他们还希望能够开战,好在战场建功立业啥的。

    刘彦对那批稍微高层一些的将校失望,对于普通的士卒可不会迁怒。

    要认真的算起来,那个时候基层军官还是相当不错的,非常认真的备战,亦是有准备在战场拼杀的心理准备,整个备战过程少有出错之处。

    吕泰等等那些人应被调去朝1鲜半岛,他们会在那边不断地侵袭高句丽,或许还会迎来一次高句丽的反扑之战。他们该是有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在战事中立下多大的功劳,机会仅此一次,没有什么功劳……准备到二线部队或是真的回家去种田吧。

    战争气氛消失的狭隘半岛,尽管已经开春却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模样。这里的冰雪是会比中原那边更缓迟地花开,估计是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尽管依然是冰天雪地的模样,可开春之后依然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众多的人带着热切和热爱开始伺候田地,刘彦等一些巡视的人看去,到处就都是在田地里忙碌的农夫。

    “我们已经从半岛运回一万四千的奴隶。”纪昌骑马也是骑得挺好,身躯随着战马迈动四蹄的频率在晃着:“如君上所讲,其中不少是汉人。”

    这里说的汉人就真的是汉人,所指是东汉末年迁移到朝1鲜半岛的遗民。不过认真而言,只能说那些人是汉之遗民后裔,毕竟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啊!

    朝1鲜半岛上的人种杂得很,许许多多是从后世黑龙江那边迁移过去的人种,扶余人算是半岛上目前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种,汉人后裔地位也算是不错,没有一个能够立国,只能是分臣、地主、豪民之类,原住民的三韩等一些人种过得最差劲。

    “半岛上的人口有多少?”刘彦是有亲自过去的,可因为太过匆忙的关系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有个三五百万的吧?”

    纪昌后面已经做过详细的了解,答曰:“高句丽该是有二三百万的口众,百济约七八十万,新罗四十五万。伽倻五六万?”

    瞧,还真的是有个三五百万人口,就是人种太杂太乱,基本上就是出于一个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体系。

    汉部目前与高句丽毫无疑问就是处于战争状态,那个叫金元道的半岛名将不止一次指责汉部背信弃义啥玩意的,汉部这边却是反驳高句丽才是背信弃义的那一方,扯皮在扯,该打还是打,就是战事规模不大。

    汉部与百济的关系则相对复杂,病入膏肓的比流王难以发表什么意见,诸加却是态度上不统一,一些从汉部这边享受到贸易好处的诸加不愿意与汉部交恶,另外那些则是频繁喊打喊杀。

    新罗?伽倻?他们倒是有派使节到汉部的控制区,比较有亦是的是新罗连汉部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立刻想结盟,伽倻只是例常的向强者进贡。

    “稳住百济是我们目前的策略。”纪昌想到了什么似得笑了笑:“那对我们和百济都有好处。”

    可不是嘛,百济正在酝酿要对高句丽发动战争,那里面可能有公孙豹的极力推动,可其余诸加也知道什么叫痛打落水狗,高句丽先是被前燕暴揍了一顿,现在还在与汉部厮打,百济加进去怎么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百济现在迟疑的是,一旦他们与高句丽开战,汉部会不会像上次那样,比如与高句丽达成停战,掉转矛头进攻百济?

    刘彦问:“先生可有稳住百济,让百济对高句丽开战的法子?”

    纪昌点头:“无非是让百济看到巨大利益,我们减少在半岛投入兵力。”

    是挺简单的啊?刘彦现在也的确是没多少兵力投入半岛,因为后赵那边的领地马上就有好戏要上演了。(未完待续。)

第162章:怯战者,滚!() 
刘彦将长广郡和东牟郡能迁移的几乎全迁移了,甚至是相当多的家族也跟着汉部进行迁移,所导致的是长广郡和东牟郡人口急剧下降。

    汉部大肆迁徙人口,给外界的感官除了要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又能是什么呢?所导致的是姚家想要报复汉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毕竟汉部都做好了放弃两郡的准备,那还有什么可以让汉部伤筋动骨的?石斌那边的反应与姚家差不多,基本也是觉得对一个随时能够抽身的部族下手,不但得不到什么大利益,还会惹得一身腥,索性也就没有动手。

    身份高的“大象”有属于自己的尊严,他们哪怕是能够随意伸手摁死一只蚂蚁,那也要摁死蚂蚁之后有利益,要不身为大人物去与蚂蚁计较只能是丢面子,哪怕是要找对手也会是找同等级的人物。

    “东莱书院?”刘彦看着正在忙碌的农夫……还是奴隶来着?将视线转到纪昌身上:“已经证实与曹家有牵扯了是吗?”

    “是的,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结果是与曹家与东莱书院有牵扯,可曹家只是其中之一。”纪昌说的是威逼利诱那一套,而这年头最不讲究的就是节操,有好处出卖个人又算什么。他冷笑了一下,说道:“东莱书院不过是众多家族生存的手段,依靠这种方法来造势,有了名声再给胡人效力,以此来换取生存。”

    那就不难理解了,刘彦崛起的过程中一再表示从东莱书院那边获取人才来效力,但东莱书院的反应出奇诡异的冷淡。

    大概是东莱书院聪明的发现刘彦不会是五大族的人,至于是杂胡或者晋人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反正他们认为非五大族极难可以将势力发展并壮大。

    刘彦长时间没有在青州出现,东莱书院原本还是偷偷摸摸,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却是越来越露骨了。

    “李纯想做两面派?”刘彦一部分消息来源就是从李家获得:“那王校呢?”

    事实上李家和王家还有“人质”在汉部手里,那是一开始就抽调的族兵和青壮,一直是安排在辽1东的狭隘半岛没有归还。

    “王校……”纪昌还是比较不希望有大动荡,特别是朝1鲜半岛那边的事情还没有收尾。可是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他说:“王家与李家是一般选择。”

    符合当代的家族遇到难题时的抉择,两边或者是多边下注,无论谁赢谁输家族都能继续发展下去。刘彦不喜欢这样的人,但更多是无可奈何,概因这就是现实,就是常态。

    “君上,归附我们的家族获得好处众多,但……”纪昌是真的不希望现在两郡发生什么事:“或许可以以势压人?”

    刘彦点着头:“你放手去做,我等着收尾便是。”

    东莱书院咋爱青州有着广泛的人脉,一旦对这个书院动手,那就不会是小事,这也是刘彦尽管对东莱书院异常反感却没有直接付之武力的原因。

    按照刘彦的意愿,他手里已经掌握着一张随时可以弄出四千系统士兵的牌,那一切的问题或许就不会再是问题。

    “上次紧急动员,仅是在这边就动员出了六万青壮。”刘彦一直是在没有目标地晃荡,走过一处又一处,村庄看了不少:“我们根本不缺兵源,缺的是信心和勇气啊!”

    纪昌老早就想要与刘彦谈及相关的话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听立刻接着话题,说道:“君上,我们只是缺乏一场足够重要的大胜。”

    “嗯?”刘彦直接勒马,死死盯着纪昌:“什么意思?”

    “君上,任何部族想要尚武,都是在获得一场至关重要,能够传遍天下的大胜!”纪昌一脸的严肃:“我们一直在作战,可是……缺乏一场关键性的胜利。”

    自那天以来,刘彦一直在困惑一点,对待军方已经够好,也是一直在培养敢战之士,怎么就培养出那么一帮孬种出来?

    绝不是简单的待遇问题了,要不就不会有“温柔乡是英雄冢”“富贵使人软弱”之类的话。不是待遇问题,那就是精神气的问题了!

    想要有精气神,刘彦就该让他们留足够多的血,可现在人口数量是个硬伤,别精气神还没有培养出来,汉部的青壮给消耗干净了,那可就真的是成了笑话。

    毕竟,整个部族的人口也就是那么点,刘彦想玩铁血怎么都玩不起来,毕竟人就那么些,被屠一场就该没人了。

    现在,部族人口二十来万,实际上也依然玩不了太铁血的事情,可对士卒没有办法铁血,那些军官难道就玩不了?

    对官狠一些,刘彦已经有足够的底气那么干了,并且也是到了不狠不行的地步,看看提拔出来的都是一批什么人就知道了!

    可以容纳无能的家伙,难以忍受怯战的将军,这是刘彦现在最强烈的想法。

    估计是没有遭遇到绝对的劣势,刘彦之前其实没有发现那些人会那样,可有了一次已经感到失望,任何的统治者绝对不会第二次遭遇到这样的事情。

    很简单的道理,武人可以莽撞甚至是无能,那只会吃败仗罢了。可武人一旦不敢对敌亮剑,那还是武人吗?某天会不会觉得打不赢,或是等待敌人杀到自己国都城下,搞一个不战而降失国的笑剧出来?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啊!

    优秀的士兵不好找,找一些想要当官的却是最容易的事情,刘彦半路上就碰上了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年轻人臂章之上有剑、刀、弓、矛的臂章,比较诡异的竟然是一个……农夫?

    “回主公的话,小人叫吕绍阳。”

    “主公?喊君上吧。”

    主公其实才是比较合适的称呼,并且现在只要不是国家级别的势力,除开胡人之外都是喊效忠对象主公才是,只有刘彦才会复古到称呼君上。

    汉部搞了技能臂章,就是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考核,学会什么技能都能够从官方领取徽章。

    一个农夫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战斗技巧,偏偏没有其余的生产技能,还并未被拉进军队,这是什么情况?

    “是这样的……”吕绍阳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历,连曾经是一个家族的嫡长子,可家族被胡人灭掉,并未进行隐瞒,最后说:“小人到了这边的时候,军队并未再启动招募。”

    对了,刘彦在正规军搞得招募制度,并不是征召制度。

    招募所指的是向民间公开召集,并不是强制性,也就是一种类似于雇佣性质的机制。

    征召所指的却是强制性的征募,就好像是徭役那样,必须完成,没有自主选择机会。

    “会再次招募。”刘彦得知是某个家族的嫡长子,看到能够考核获得那么多徽章倒是没有什么意外了:“你若是进入军队,可直接来寻。可作为我的近卫。”

    吕绍阳直接就是推金山倒玉柱那般地拜倒在地上,隆重称呼了一声:“君上!”,等待他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刘彦的队伍已经走得比较远了。

    辽1东的春季比中原那边要晚上一个月左右,预示着这边真正开始春耕也是要晚一个月。

    事实上因为地域的不同,春耕的相当多事情也存在差别,例如中原的小麦种子就难以在辽1东这边耕种,需要的是从辽1东这里获取耐寒的小麦种子。

    汉部过来辽东之前已经从一些渠道获取了耐寒的小麦种子,因为还是公社的制度,肯定就不需要每家每户地分发,到时候只要由村庄带头耕种就可以了。

    “有七万顷左右。”纪昌没法说出一个绝对准确的数字,那是包含了长广郡、东牟郡、庙岛列岛、灵山岛、辽1东狭隘半岛:“再加上那些一年三熟的农田,我们不会缺乏粮秣。”

    说起来,汉部缺粮那是很久之前的历史了,自真的发展起来,有了海产在加上刘彦及时调整更多的农民耕种,真的是不再缺乏粮秣。

    纪昌现在都不会去问那些神秘的事情了,例如怎么部族农民可以搞一年三熟,其余人怎么不行,再比如那些精锐的武装是哪来。

    不止是纪昌,只要是核心的成员谁都发现了异常现象,可是能够混到核心阶层哪会存在蠢蛋,谁都是当睁眼瞎,根本就不会去问。

    “民间有大量原先接受了正统教育的人,例如刚才那个叫吕绍阳的人。”刘彦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搞科举的什么,现在已经有了决定:“为了不埋没人才,吾决议向民间招募良才。”

    类似的事情刘彦已经有向纪昌提过不止一次,纪昌知道这个时候绝不能再像以前左右它言,立刻道:“君上英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