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777章

席卷天下-第777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西域人,是服从于汉人,愿意给汉人当狗,获取了好处的那一类西域人。

    得到了好处的西域人,他们欢喜自己发财了,当了汉人的狗也成了特权阶层,对汉人各种卑躬屈膝的同时,不是还能对其余人作威作福嘛。

    要说起来,西域人最恨的并不是汉人,是同样的西域人。安西都护府不会掉份到亲自下场去干天怒人怨的事情,只会将那些活派给“二鬼子”,要的就是享受成果,仇恨让西域人自己去背。

    某种程度上来讲,迁徙到安西都护府的汉人是充当着“好人”的角色,他们接纳了西域的姑娘们,愿意在某种程度上照顾姑娘们的娘家。这样难道不是好人?

    西域人原本也不是“一家人”,他们之前可是有着自己的国家和种族,汉人没来之前就是在打生打死,汉帝国又是那样的政策,注定西域人压根就没可能成为“一家人”,有差别的地方不过是死的人更多了。

    喷赤河的源头是来自咸海,位于现代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界处。它是一个咸水湖,延伸出河流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样的变化,除了靠近咸海的那些河段,其余其实是淡水。

    阿姆河和锡尔河是那一片区域最大的河系,喷赤河是阿姆河的其中一条支流。

    喷赤河的东岸和西岸看上去就是两个世界,东岸一眼看去大部分就是一片黄土,西岸却是有着成片的绿荫。

    要是以国家的疆域来算,喷赤河其实就是一条边界线,东岸是属于汉帝国,西岸则是属于匈尼特,只是安西都护府上一次的入侵打出了一个跨度三百里的“无人区”,匈尼特人自己进行了龟缩,汉人却是无视了疆域的概念进去安家落户。

    “我们之前就架起了三座浮桥。”霍东点着沙盘,看着李匡恭敬地说“有需要的话,七天之内还能架起三条浮桥。”

    摆在中军大帐内的是一个长四米宽三米的沙盘,严谨地将周边的山川地势复制了出来,使人观看沙盘就能阅览三百里范围内的地形和环境。

    喷赤河最窄的河面都超过两百米的宽度,先前选择浮桥就是选择宽度不大的地点。

    有了浮桥之后,理所当然是会建立哨所,往来的人一多,哨所周边也会形成聚居点。

    李匡带着两个师和四万辅兵部队抵达喷赤河,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将部队带到喷赤河西岸,必然是要近一步了解即时的情况,再进行下一步的选择。

    “敌军已经到了这里。”霍东指的是喷赤河前方约四十里外“这里的地势平坦,能够容纳大军进行驻扎。”

    同时,那里还是喷赤河的上游。

    喷赤河是一条在地图上显示为倒“u”形的河流,与汉帝国境内的大河(黄河)十分酷似,就是喷赤河没那么长,河面也没有那么宽。

    “已经发现的敌军达到十五万,后方还有不知道数量的敌军。”霍东皱了皱眉头,苦笑继续往下说“我们设置在前方的警戒点发挥了作用,只是他们传递回来的情报有些乱。”

    那是必然的事情,并不是每一个前方的军事单位都能发现所有敌军,甚至是可能会将之前发现的敌军与后面看到的敌军出现混淆,的确是难以报告究竟有多少敌军。

    “他们没有在那里大肆构建营垒。”霍东指的还是那个平原“只是他们暂时也没有继续向前,是在不断等待后续部队。”

    李匡对那一片平原有些印象,要是以军事价值而言,那边适合让大军建造营垒进行驻扎的同时,周边其实是无险可守的现状,只是因为驻扎在喷赤河旁边,需要注意的是另外三面。

    “大军对水源的要求不会少。”李匡很清楚大军的行军路线是怎么回事“既然他们选择沿着河岸行军,数量不会低于二十万。”

    军队的数量要是太多,根本不是依靠从它处运水能够解决所需水源。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什么规模的军队,规划行军路线哪怕不是走岸边,绝对也不会是远离河岸。

    李匡想了想,布置道“一个师到西岸构筑防御工事,其余部队在东岸驻营。”

    众将校自然是应“诺!”

    这一边哨所原本是有五百人,他们在大军到来之后会改变一下承担的角色。

    由于对周边的地形更加了解一些,哨所的将士会被拆分到各支部队,基本上是充当向导的角色。

    在喷赤河以西的四十里外,马鲁斯和艾尔塔巴接到了侦骑的汇报。

    “汉军没有直扑过来。”马鲁斯一脸的可惜“我还以为汉人会不假思索地杀过来。”

    艾尔塔巴是不断皱眉。

    他们派出去关注汉军动向的队伍不少,是有陆陆续续传回情报,可是相当数量的队伍却好像是消失了。

    “他们是汉军,并不是野蛮人。”马鲁斯是将汉军的表现当作理所当然“只有野蛮人才会傻乎乎地任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作为当世无可争议的第一强国,他们怎么会无动于衷?”

    每一场战争,两支大军的较量总会是那些身负刺探责任的军人,他们既是身负刺探敌军情报的任务,也有针对敌军同行进行清扫的任务。

    “主要是我们的行军速度根本来不及渡过乌浒河(既喷赤河),要不然……”艾尔塔巴收拾一下心情“既然汉军没有杀过来,我们也无法在他们抵达之前渡河东进。接下来是在这里驻营,还是?”

    河流嘛,一般是可以当作天险的军事用途,他们是在怀疑自己能不能打过去,而那里驻防的只有五万汉军。

    。

第1029章:事情大条了() 
喷赤河的水流并不湍急,尤其是假设浮桥的河段应该说是相当的温和。

    浮桥的建设就是那么回事,搞一个漂浮的东西作为基座,再铺设一条可以通过的桥面,可以提供两岸往来的桥面也就那么形成了。

    尽管是看去很简单的一项工程,现如今能够做到的国家(民族)却依然不多,最为简单的就是没有一定的文明底蕴根本办不到,别说是快速建立一条稳固的浮桥。

    越是没有文明底蕴的国家(民族)越是干不了什么大工程,这个可以说是一种人间真理,不管远古之前,还是很久的以后,道理是相通的。

    一个师的汉军通过浮桥来到西岸,一些军官在西岸走走看看,很快就有了一个计划。

    他们会在西岸构建防御工事,不管是设立栏栅、土墙或是挖掘壕渠,必然又会涉及到一些土木工程的知识。

    正规军的士兵会去搭把手,真正干活的却是辅兵部队。

    相当数量的辅兵并不是第一个干那些活,是之前已经累积了相当深厚的经验,很快就分工完毕。

    “我们去那个树林砍伐木材。”巴洞手里拿的家伙换成了一柄斧头:“反正都是要砍秃,笔直的木材能够用来搭建栏栅和造成拒马、突刺,其余的当柴火。”

    既然这里很快就会成为战场,砍光周边的树林是必然的事情,除了己方部队本身需要大量的木材之外,更多的是不愿意留给敌军来利用。

    太史明手里拿着的却是一个锯子,模样很像一张弓,也被称呼为弓锯。

    汉军将浮桥这一边预设成为战场,取决于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就会砍光周边多少里之内的可用木材,可以想象的是未来数年之内这里会成为光秃秃的一片,不知道会对生态造成什么影响。

    诸夏对战争从来都不陌生,不管是打国战还是内战,只要是一个地方被预设成为战场,周边的树林是绝对要倒了血霉。

    一旦某个地方常年爆发大战,那个地方哪怕之前是森林密布,几场大战之后必然也要成为“白地”,渐渐那个地方就难以看到成片的树林,导致水土环境出现难以扭转的变化,致使水土流失的现象发生,有些是大自然进行了自我疗伤,个别地方就成了光秃秃的黄土地。

    一车又一车的木头被运回营地,更多的人是对砍伐回来的木头削削砍砍,用木头制作起了各种东西。

    “普通的拒马就是一个三角支撑架,地墩和冒尖全给砍得有尖刺,两条支撑的腿摆正一些,另一条要倾斜……”巴洞很喜欢太史明,不介意多传授一些知识:“就像这样,向前倾斜的这一根木头就有了杀伤力,对冲过来的敌军战马伤害极大。这玩意才会被称为拒马。”

    拒马有区分单体和联排,需要是看将要摆放在哪里。

    像是摆放在通道附近的拒马,一般就是使用单体拒马,士兵很喜欢没有规则地进行摆设,那样就不是敌军骑兵灵便能不能躲开的问题,是不想冲撞到拒马就得停下。

    联排的拒马一般是会与栏栅形成配合,主要是连成排摆在栏栅的前方,防止敌军利用骑兵冲撞栏栅造成破坏,迫使敌军哪怕是要破坏栏栅也需要徒步而来。

    在任何一项军事行动中,拒马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小玩意,却是屡屡立下了大功,有了它们的阻拦,远程部队就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做好了大型拒马,等一下我们就会做小型的拒马。”巴洞用手比划着大小:“其实就是木质结构的铁蒺藜。”

    汉帝国的生铁产量为世界第一,可是需要用到生铁的地方太多,真不好保证方方面面都充足。

    铁蒺藜的造型就是一个四角的尖锐物,可以是用金属做成,自然也能用木头来做。

    当前的全世界只有汉帝国的战马有装备马蹄铁,其余国家暂时还没有发现能给马蹄套上“鞋”。

    其实就算是马套上了马蹄铁,踩中铁蒺藜也要完蛋,没有马蹄铁的马蹄别说是铁蒺藜了,便是石头都能对马蹄造成很大的伤害。

    所以了,要是路面有着太多小碎石,对于骑兵同样是一个大麻烦,对骑兵来说合适的战场真不是那么多。

    以太史明的岁数,十六岁开始是有在乡里参加“两季军训”,可是相当多的知识却是学不到的。他对于比自己年长的叔伯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能够将活计干得那么好和快,是一种非常佩服的心理。

    “咱们是辅兵,干的就是这些活。”巴洞笑呵呵地说:“这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事情,不懂的人来了军营,就是从前辈那里学活需要干什么。多干几次,以后你就成为那个教导后辈的人了。不过嘛,努力成为那个不需要干这些活的人,知道吗?”

    太史明看向了列队而过的正卒,看他们身上穿的那一套军装,看他们那一张不苟言笑的脸庞,小鸡一般地对巴洞点头。

    这里是西域以西,原先属于匈尼特人的地界。

    原先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的匈尼特人都是以放牧为主,文明层次并不高,周边也就没有什么城镇。

    这边的河流很难看到如汉帝国国境内的景象,比如河面之上漂着舟船,应该说数十里的河段都找不到一条像样的舟船。

    “敌军收集不到舟船,渡河手段只有制作木筏。”霍东之间就将河面上的舟船给收集了起来,还是汉人到来之后才制造出来的舟船:“距离我们十二里之外有一处比较浅的河滩,夏季的时候会裸1露出河床。”

    一条河的河床有深有浅,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降水量等等的关系,出现一些自然而然的变化。

    “二十万以上的敌军,没有可能全是匈尼特人。”李匡在知道敌军数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过来,必定是国际形势出现大变局:“我们要做好在这里长期作战的准备,不能有疏漏!”

    掌握战场上可能对敌军有利的大小相关,是一名统兵将领必要的素养,对地形的了解是越充分越好。

    霍东来这里当值已经有一年多,平时只要有机会就会沿着河岸进行活动,手头上记录的资料并不少。

    “上游要时刻关注。”李匡点着沙盘上的那个‘u’字拐弯点:“这个地点我们不好行动,敌军却能依靠自己所处的方位优势。”

    李匡担心的是敌军会选择筑坝,不管是敌军想要水攻,或是筑坝让下游的水位降低,对他们都不会是一件好事。

    霍东没有傻乎乎地去打什么包票,说什么敌军就是一帮蛮夷,哪懂得那么多。

    汉人是当世霸主族裔没有错,但要是将其余种族当成傻子,自己就真的成了最傻的傻子。

    “职在那边建有观察哨。”霍东问道:“需要在那里构筑营垒吗?”

    李匡奇怪地看了一眼霍东。

    那个地方可不是小小的一片,是很大的一块区域,能够构筑堤坝的河段更是长到夸张。

    派去驻扎的部队少了,没有什么用。

    派去驻扎的部队多了,那一边则很可能会成为主战场。

    “时刻关注。”李匡收回视线,目光看向了沙盘,问道:“敌军还是待在原地没有动弹?”

    汉军这边的斥候已经侦查出了一些情报,包括发现了萨珊和罗马的军旗,反应过来两个大帝国都派遣军队东进。

    这个消息对李匡非常有用,使他能够更清晰地判断出即将面对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至于说萨珊和罗马,包括另外那些国家,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组成联军,并且做出实际的战争行为,都不是李匡所在乎的地方,他需要做的是猜测战事规模,然后向中枢请求多少兵力的援军。

    “敌军还是没有动。”霍东一样是知道萨珊和罗马参战了,唯一的情绪就是激动,可算是又有大战爆发,可能还是前所未有的旷世大战:“他们没有在您率军抵达之前抢渡喷赤河,应该是想要等待后续部队的来到,集中优势兵力强攻。”

    对此李匡多少是感到庆幸。

    之前得到的消息是进犯的敌军只有八万,匈尼特虽然是被打残了,可要是拼老命还是能凑出八万步骑,李匡真没往各国组成联军的方向多加深思。

    等待进一步的情报不断传回,发现的敌军数量从八万增加到二十万以上,李匡已经率领部队抵达喷赤河。

    敌军没有立刻压上来?李匡内心的压力反而是要大了一些。他无法判断敌军最终的数量会有多少,毕竟是那么多国家的联军,连万里之外的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