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771章

席卷天下-第771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前,西北各地部队已经向西域开拔。关中驻军亦是如此。”纪昌是中书令,本不该干涉军务,但全国转入战争体系真的是事情太大了:“安西都护府最迟一个月内便会有五个常备军的规模,当地能够征召起十万的辅兵,必然无忧。”

    安西都护府原本只有一个常备军的编制,却是有权征召当地汉人作为辅兵。

    上一次李匡主持与匈尼特的战争,仅是出动两个正规师,受到征召的百姓仅有五万,再搭配二十五万左右的西域仆从军。

    在纪昌看来,面对举世攻汉的态势,汉帝国应该是采取防守姿态,看一看有哪些国家动手,再去争取那些没有动手的国家。

    这样一来的话,汉帝国需要特别注意的也就是西北部和其它海外领地,剩下的就是关注国内。

    汉帝国平时就维持着十五个常备军,去年又新编了一个火器师。

    当前的羽林军和另外两个常备军是进入到换装状态,但不是还有十三个常备军能够动用吗?尤其是那个火器师就在安西都护府后方不远的峻稷山校尉部。

    “李匡会下辖四个常备军。”刘彦没去计算临时征召的辅兵:“包括从峻稷山校尉部抽调的那个火器师。”

    火器师的编制出现了改革,不再有伍长,只是保留“什”以上的编制,同时人员编制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用的是五五制,例如五个什为一个小队,五个小队为一个中队,五个中队为一个大队,五个大队为一个团,五个团为一个师。

    一个火器师的编制人员将近三万五千人,等于是比两个常备军的人员还要多。

    日后,一旦常备军都整编成为火器师,基本上是会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

    甲级师就是三万五千人的编制,拥有四个标准步枪团,一个标准炮团和两个辎重大队。

    在师这个级别后面依然是有军、兵团和集团军的番号,三个师为一个军,三个军为一个兵团,集团军等同于方面军。

    “元朔二十年之前,大汉必须要有六个以上的火器师!”刘彦知道纪昌在顾忌什么,笑着说:“泰安呐,现在不是朕要穷兵黩武,是那些国家要与大汉过不去啊。”

    “臣不敢。”纪昌才不敢说刘彦穷兵黩武,要是刘彦坚持要全国进入战时体系,他也不敢阻止,不过还是要尽一个臣子的本份,说出自己的忧虑:“陛下,大汉如今有将近一千三百万的孩子和将近六百万的少年。”

    所谓的孩子是十二岁以下,少年是十二岁到十八岁。

    会有那么夸张数量的孩子与少年,是国策使然。

    汉帝国一直都在鼓励多生多育,为此划拨了数额夸张的财政,两胎以上有辅助,三胎以上有奖励,要是一个家庭生了八胎以上,丈夫哪怕是白身也会获得一级爵位,母亲则是会获得“伟大母亲”的称号。

    一个国家进入到绝对的“年轻化”,实际上已经不是那么正常,之前还能不断启动大工程,就是因为有数量庞大的奴隶。

    现在各地的奴隶不断暴动,就算是没有发生暴动的地方,工程也是先后停了下来。

    既然已经不断发生奴隶暴动,那么对奴隶的监控和管束肯定是要无限提高,以往百来人就能看守一万个奴隶,目前却是需要一千人去看管一万奴隶。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奴隶的暴动没有被完全平息,甚至是完全平息之后,各地对奴隶的使用也绝对是慎之又慎,动用在这一方面的人手和财政必然是需要得到增涨。

    奴隶是发生暴动了,既定的阉割政策却是没有停止下来,按照刘彦的意思,有些事情既然已经发生,索性就将该做的事情给贯彻下去。

    那样一来的话,奴隶的暴动大概是没有停止的那么一天。

    毕竟作为一个男人,谁不害怕自己的***被切?

    之前就是再认命或再怕死,知道要被切***,谁不会反抗?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的工程会是停工状态,乱象也会是持续不断,对于汉帝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现状下再转入战时体系,民生停滞是必然的事情,甚至是会出现某种程度的倒退,只会是与军工有关的各项得到不健康的膨胀。

    “朕明白的。”刘彦却认为那不一定是坏事:“朕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现在的军工其实也跟民生紧紧挂钩,可不是到了现代那么的泾渭分明。

    哪怕是汉帝国即将走进火器时代,但依然是冷兵器在军队占了主流,无非就是超大量地消耗生铁和钢材。

    以当前的社会而言,少了生铁和钢材根本不会造成致命影响。

    一旦是大规模的扩军,首先得益的就会是制衣相关。而这个绝对是普通百姓都能得利的事情。

    “泰安。”刘彦安抚道:“你当下需要抓紧的是各地对孩子以及少年的管教,只要办好这一方面,大汉就乱不了。”

    第一个托儿所的成立是在元朔七年。

    第一所小学的建立则是到了元朔十一年。

    现如今的汉帝国拢共有八千七百二十七所小学,中学六百零九所,高中七十四所,却只有长安一所大学。

    这个数量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再地增加。

    “朕不会马上将国家转入战时体系。”刘彦要给喂下纪昌一颗定心丸:“大汉这一次是被迫卷入战争,一定要做出最强硬的回击,他们却不够格让大汉全面转入战时体系。”

    纪昌立刻是松了口气。他就说嘛,真正会爆发旷世大战的也就西域那一边,顶多又多了一个天竺都护府,哪用得着全国立刻进入战时体系。

第1022章:征召(一)() 
    “孩儿他娘,为夫出征之后,家中长者还需你多多用心。”

    “夫君安心,幼娘必不敢有负。”

    贾伟今年已经四十二岁,退役时是军侯。他身上有着八级的爵位,住宅以及相应绿化占地五亩,累积的财富以金币算超过两千枚,家中良田六百余亩。

    在三天前,乡里传来了征召通知,贾伟接到通知书的时候,一改之前的祥和以及懒散,有时间就会磨剑以及检查甲胄。

    家里人对于接到征召通知大概是喜忧参半的心情,他们目前拥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贾伟以往拿命去搏的前提下,是从一无所有到因为立下战功得到优渥的赏赐,才有了现在的衣食住行无忧。

    “可惜了,尚儿没有被征召。”贾伟是一脸的郁闷:“尚儿今年已经十九,平时在兵社的表现不差,怎么没有被征召呢?”

    幼娘默默地替丈夫检查甲胄,对丈夫的郁闷可以理解,自个儿却说不上是高兴还是惆怅。

    爵位在汉帝国实在是太重要了,牵扯到的方方面面超乎想象,比较简单的就是哪怕再富有的人,要是没有相应的爵位在身,多有钱能住什么规格的房子都是限定死的。

    复杂一点的说,逢年过节的时候,要是到了一定的爵位,乡里的衙门可是会专门派人送来礼物,说词是感谢某某人为大汉以往的贡献。

    礼物值不值钱是一回事,能够让官府主动过来送礼才是最重要的。首先就是感到极度的欣慰,证明自己以往的付出国家还记得。再来就是大多数人不够格被官府主动送礼,自己有那待遇是说不出来的有面子。

    “为夫这一次至多就是成为后方的辎重督导官,除非是辎重队遇袭,不然难以参与搏杀。”贾伟说这个不是为了让幼娘安心,是可惜能够立功的地方不多:“到了年纪从军队退役回来,那么难得再被征召,却是难有再立功升爵的机会。”

    “您服役,一定期间一样是记功的。”幼娘有这么一名丈夫,哪会对军功爵制度陌生:“要是有幸所在部队开启大战,您虽然不比亲自上阵搏杀的将士,三场大胜或六场小胜,不是也能升一级爵位吗?”

    贾伟也就是感慨一下,曾几何时自己也是亲率士卒浴血奋战,便是午夜梦回的时候还能梦到手提敌军头颅昂天怒吼的雄姿。

    “那个时候,是何等的峥嵘岁月,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贾伟真没觉得服役的时候有受过什么苦,便是在作战最激烈的时候都能吃到热餐,受饿什么的是从来没有。他极度佩服后勤供应,只要卯足劲杀敌,根本不用有什么后顾之忧:“为夫这一次一定要向前辈学习,不能让袍泽们在前线流血流汗,却是吃不上一口饭。”

    幼娘非常喜欢贾伟意气风发的模样。

    早年间,男女比例差距是那么大,十个男人有六个极可能当一辈子的光棍。

    幼娘就是某次看到了精神勃发又意气风发的贾伟,后面遇到贾伟的追求,稍微矜持那么一下下就答应了。

    那个时候的贾伟不过是一个什长,远不如其他追求幼娘的队率以上军官,甚至当时的贾伟连公士都不是。她喜欢这个男子的自信,不但贾伟认为自己一定会发达,她对此也是深信不疑。事实也证明她没有选错人。

    有人来禀告,说是同乡的赵兵前来。

    “是他啊。”贾伟当然知道赵兵是谁,是同一个乡却不同里的另一个八级爵位拥有者:“孩儿他娘,为夫得亲自去迎一迎,尽到应有的礼数。”

    身为利益既得者,要是连自己都不维护既定的规格,还能要求别人去遵守吗?

    爵位差不多的人,便是暗地里有再大的竞争,只要不是那种你死我活的程度,一些该做的礼数绝对不能缺,要不然是不止不尊重同等地位者,也是在埋汰自己。

    贾伟和赵兵是同一个乡,里面为二两个爵位达到八级的人。他们之间有些地方存在竞争,同时也需要联合起来去抵制周边其它乡对本乡的压制,互相之间的关系颇为复杂。

    说到底是近几年汉帝国没有再大规模征召兵源,很多时候便是有徭役也是成为某地的监工,连个郡县兵都不是。

    要是遇上有兵源征召,县里有多少名额都要被各乡抢成狗脑子,那个时候就要看各个乡谁能人脉广和能量大。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的是同一个乡能够出力的人,一块将力气往某个方向出。

    “老赵啊。”贾伟到门前亲迎,大门也是张开,先招呼了一声,看到赵兵的大儿子也在,赵兵脸上是何等的灿烂与骄傲,愣了那么一下下,问道:“不会是特地上门来炫耀吧?”

    赵兵的年纪要比贾伟大上三岁,两人都是军侯的级别退役,不过赵兵退役前也就是七级爵位,是后面去了西域又挣了一级爵位才到了八级。

    “就是炫耀来了。”赵兵长相粗狂,笑声爽朗:“臭小子也接到征召书,去的还是前线,俺老赵心里高兴。”

    赵平早就已经行礼问候,脸上带着傻笑。

    贾伟脸色不由黑了下来。他是早知道赵兵的儿子赵平也被征召,却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一听是去前线,想到自己那个没受到征召的儿子,心里别说有多么羡慕。

    “你家贾尚在兵社表现拔尖,俺老赵别提有多么羡慕了。”赵兵咧嘴一直在笑:“今儿个,俺老赵的种,总算是赢了你家贾尚一次。”

    平时两人互有竞争,大人之间有,各家的孩子也有,赵兵的儿子一直输给贾伟的儿子,要说不心里郁闷是假的。

    这不,赵兵今天刚知道自己的那个儿子是要去前线的部队,他虽然不确定赵平去了前线是作为什么兵种,就是耐不住性子来贾伟这里扬眉吐气了。

    “今天不招待你酒菜。”贾伟闷闷地将赵兵一行人请入家中,脸色虽然谈不上铁青,心里却是极度的郁闷:“该是你请才对。”

    “行行行!”赵兵豪迈地说:“都是要去西北面,一路上总有停下来歇息的时候。到时肯定大大地请你吃喝上一顿!”

    他们都是关中户籍,离长安是有些遥远,不过怎么都算是“內史郡”的人。

    将军府联合兵部做出规划,第一阶段针对关中以及西北进行征召。

    征召的对象是一些原本在军中表现良好的退役军官,不是要这些人上战场去搏杀,是分为几个用途。

    受到征召的老兵,有些是直接调入前线部队,一般是安排在后方的辎重营;有些则是会被送往各处的兵营,作为老兵参与对新兵的训练,同时给一些新兵蛋子传授战场上的经验。

    他们一样是要去安西都护府,又是同一个乡的人,的确是一路上都会同路。

    因为是受征召的老兵,自然是与新兵会有一些区别,例如自由度会大一些,待遇上也会更好,才有赵兵说在路上请吃喝的事情。

    赵兵就是纯粹过来炫耀自己的儿子出息了,不是为了来蹭吃蹭喝,炫耀完了也就离去。

    原本心情愉悦的贾伟被那么一搞,心里别说是多么的郁闷,等客人离去后,对幼娘抱怨道:“尚儿是不是太忠厚老实了?”

    某些时候忠厚老实并不是什么褒义词,相反是差不多指着鼻子骂是一个傻蛋。

    人生在世真的是表现优异就比别人的机会更多吗?其实并不尽然,是要懂得去抓住一闪即逝的机会。不懂得去抓住机会,便是再优秀,又怎么地?

    贾伟在猜测的是,是不是赵兵使了什么盘外招,又或者是赵平懂得抱大腿。而自己的儿子除了认真训练之外,其余方面就是个傻子。

    “怎么能那么诋毁自己的儿子呢?”幼娘其他方面会忍让自己的丈夫,唯独是在关乎儿女的时候不会:“忠厚老实不好吗?听闻兵社的官长就十分喜欢尚儿的忠厚老实!”

    “有个屁用……”贾伟火大刚要说点什么难听话,又听到仆人禀告有人来了,来的还是县里面的兵曹:“莫不是尚儿出了什么事?”

    一个县有六曹,兵曹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是各乡兵社的主要负责部门。

    贾尚并没有在家,贾伟就不得不有另外的担忧。

    “贾公!”兵曹黄檀一看见贾伟,没注意贾伟的脸色,问候之后恭喜道:“贵府出麒麟儿了啊!”

    原本心情忧虑的贾伟听得直犯愣,回礼之后怔怔地说:“喜从何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