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740章

席卷天下-第740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时候的罗马人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七左右,当代的罗马人可算是增长到了一米六五左右。

    在罗马人的周边,古时候的高卢人平均身高达到一米七五,日耳曼人则是达到一米七八,要是从体格方面来看,平均身高只有一米五七的罗马人能征服高卢人和压制日耳曼人,其实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那是冷兵器交战,体格好的一方必然是占据更多的优势,体格完全输给高卢人的罗马人能彻底征服高卢人,要么就是高卢人着实太废材,不然就是罗马人在文明层次对高卢人形成了碾压。

    现在讲文明层次,不单单是科技上的那些,还包括了组织力和战术、战法。这一点罗马人的确是全面胜过高卢人。

    同样的,罗马人能压制日耳曼人也是因为文明层次的关系,要不日耳曼人可不但比高卢人高大,还比高卢人更加壮实。

    可以那么说,罗马人从体格来讲在欧罗巴是没有一丝半点的优势,甚至可以说罗马人从体格方面是输给了周边的任何一个民族,但他们却是成为了欧罗巴当之无愧的霸主。

    那是一种来自文明层次的增益,使体格上面的劣势得到最大的弥补。

    罗马人有了文明层次的领先,再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培养出了全民族的自信,自然而然也就成了霸主。

    不过罗马人也是在遭遇波斯人之后才有那么点心得,文明层次无法形成碾压之势的时候,对抗起来就不存在什么摧枯拉朽,只能是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消耗,磨得对方先受不了,才能去摘取胜利的果实。

    心塞的尤利安就下意识看了看周边,一看之下心情更加郁郁。站在他旁边的刘慎小小年纪都有一米六以上的身高,成年了起码该有一米九,超过两米也是很正常的吧?

    如果说身为一国的皇子因为成长环境优异高大一些也只是个例,可是尤利安看到的汉军普遍身高是在一米八,不缺乏一些身高达到两米的壮汉。他要是站在两米身高的汉人身旁,自己的脑袋恰好是到了汉人的胸口,想要脸对脸得是特么九十度向上昂着看了。

    “那个……”尤利安心情极度郁郁之下,问出了很早就想问的问题:“汉人的主食是什么?”

    “主食?”刘慎被问得一愣,答道:“中原自古的主食是黍和菽、粟。”

    尤利安近些年花了很大的精力去了解汉帝国,听得懂那些名称,也能知道都是一些什么。

    事实上罗马人早就在干观察汉人饮食习惯的事情了,他们还收集了汉人这边的植物类食物的种子,甚至是第一批试种已经在罗马的多个区域进行。

    罗马人的想法挺简单的,他们琢磨着汉人那么吃长得高大,那就学汉人吃同样的食物。他们觉得既然汉人吃了那些食物能长得高大,没道理罗马人就不行。

    当然了,植物类的种子可不是丢进泥土里就能长,甚至可以说同样的种子在不同的区域连发芽都做不到。

    罗马人选在埃及栽种黍、菽和粟,他们就发现哪怕是种子能长起来,可特么模样怎么瞅是怎么样的憔悴,好像是下一瞬间就会枯萎死掉那样。

    一些被选在高卢地区的种子倒是呈现出不错的迹象,乐得罗马人观察有了结果开始载歌载舞,欢呼下一代罗马人的个子可要“蹭蹭蹭”往上蹿了。

    “元朔五年之后,中原的主食逐渐改成了大米和麦。”刘慎并没有去想尤利安问这个是要干什么,知道的是这种信息根本没有隐瞒的必要:“你在大汉停留的时间不短了,没发现这个?”

    罗马人自然也是有在汉帝国收集稻米和大麦、小麦的种子,同样是拿回罗马进行试种。他们没琢磨太明白的是,汉人吃黍、菽、粟等一些主食好好的,怎么突然间要改掉主食了呢?

    另外一个,罗马人需要明白一点,比如汉人改为吃其它食物之后,汉人的身高还会是那么高大吗?

    “我们吃的东西与汉人差不多。”克谢亚斯倒是有那么些搞懂尤利安是什么想法:“只是烹饪的手法存在区别。”

    波斯人的主食是以米和麦为主,尤其是钟爱锅巴,要说原始材料真的和汉人没有太大区别。他们的烹饪手法也有许多,尤其是一些煲汤之类与汉人很相似。

    尤利安听了郁郁的心情没有得到改善,他就怀疑一点,纳闷祖先怎么就没想过改善饮食习惯,没遭遇汉人学不到就算了,学一学波斯人也许能达到提高身高也说不定啊!

    欧罗巴人是以麦做成面包为主食,其余的话真没有什么烹饪手法,反正就是白水煮。

    以身高而言,不管是古代波斯人还是当代波斯人,他们的平均身高一直是一米七五左右,两米身高的虽然不多却也有一些,就是体型大多显得消瘦。

    汉人的身材其实也极少有高大又健硕者,那个是不同饮食习惯所带来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亚洲人因为饮食习惯上面的关系,肌纤维与欧罗巴人存在区别。

    其实不止是罗马人,波斯人同样是在探寻汉人的饮食习惯,两国的贵族阶层有许多已经是全面采取汉人的饮食习惯。

    同样不止是饮食习惯,罗马人和波斯人向汉人学习可以说是方方面面,有个别的罗马人和波斯人甚至进行了一些归类,认为那一部分汉人的东西是必须要学的。

    刘慎像是想到了什么,说道:“听说你们向礼部提出请求,希望大汉能够提供教学?”

    尤利安和克谢亚斯下意识就对视了一眼。他们以前是向鸿胪馆提出请求,随着汉帝国进行改革是从鸿胪馆变成了礼部,一再被拒绝也没有气馁。

    “或许……”刘慎笑眯眯地说:“我能向父皇转达一下。”

    这一下是搞得尤利安和克谢亚斯情不自禁露出大喜的模样。

第987章:真要成罗马都护府了() 
刘慎是想到了一些事情,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父亲提过对外征服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征服方式非常粗暴,便是使用武力。想要打得对方完全屈服与臣服非常困难,汉帝国现在更喜欢干的是,既然无法让人从精神到肉体上被征服,那么就将肉体和精神进行消灭。

    从公元三四零年没有建国之前,一直到公元三五四年,刘彦起兵之后灭掉的部族有点难算。

    毕竟,并不是所有部族都是大族群,杂胡之所以是杂胡就是上不了台面,但别拿那种数百上千人的部族不算一个族群。

    被灭的那些大族群,羯族是第一个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羯人本来就没有自身的文化,能杀的基本也被汉人杀干净,不用太久的时间,他们现在已经成为汉人历史上的一些文字记载。

    鲜卑一族现在还没有消失,虽然拓跋鲜卑全面投降接受汉化,慕容鲜卑也改掉了自己的名字,但鲜卑这个族群其实还是存在的,只是依然保留鲜卑这个名号的人没可能再闹出什么大动静。

    最早南下的段氏鲜卑,他们在羯人统治下的赵国被大量消耗,后面倒是迁徙一些部落去了西南,但这些部落是桓温消灭李氏成汉的时候顺手给灭了。

    宇文鲜卑则是在内战中王族被灭,剩下的宇文鲜卑不是投靠其余的鲜卑部族,就是被慕容鲜卑收编。既没有投靠其余部族又没有被慕容收编的那些宇文鲜卑,他们是自行分裂成为八个部分,其中一个就叫契丹。

    而这个契丹后面花了很久的时间收服原本同为宇文鲜卑的那些部落,以联姻方式联合了奚族,吞并和消灭其余不服的游牧民族,取代突厥在漠南称霸,后面更是干脆杀进了中原。

    另外一支慕容鲜卑,也就是躲在高原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的那一支,他们是在元朔十三年被彻底击溃,逃向西域又遭遇西域都护府拦截,人是死的死和被俘的被俘,基本上就没有逃走多少人,等于是从集体形式上被消灭。

    认真说起来,鲜卑真是一个生命力无比顽强的部族。他们的起源地是在东北,却是足迹踏遍了几乎大半个东亚,要是历史没有被刘彦所改变,鲜卑不但多个部族(王族)先后建国,甚至控制过中原,还跑到了西南和西域建国,甚至有一支都跑到中亚去建立国家,需要到突厥彻底崛起之后才算是消失。

    刘慎对于刘彦提过的第二种方式印象无比的深刻。

    第二种征服方式是需要武力作为基础,却不是暴力地去消灭想要消灭的民族,是从文化上去进行融合。

    诸夏的先民早就那么干了,只是文明层次没有高级到碾压的地步,通常是武力攻破,再用漫长的时间去同化战败了的部落。

    刘慎被教导过这个,还是自己的父亲亲自教导,就是有些没明白自己那个父亲为什么要沿用‘汉’这个国号:【还是因为先汉的文明是这片大陆上毫无争议的霸主级文明。】

    刘慎对刘彦的一句话印象无比深刻,刘彦曾经说过之所以使用“汉”这个国号,要的就是承前启后的作用,要不然那些胡虏先后都使用“汉”为国号,还搞出了什么“皇汉”,“汉”这个国号其实是被败坏得差不多了。

    年纪还小的刘慎并不是真正理解什么叫“承前启后”,大概知道的是不能忘本,要铭记并感恩先人的贡献,再用自己的伟绩去敦促后代。

    听到刘慎说愿意向汉帝国的天子建议开放两国的求学,尤利安和克谢亚斯彻彻底底地激动了起来。

    罗马和萨珊是从元朔十二年就开始提出请求,一开始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抱着了解汉人文明的想法,一直到见识汉军在阿三大陆使用火器才真正重视起来。

    没有任何的新生事物会是凭空而来,尤其是科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累积基础之上,而所谓的基础就是知识。

    “实在太感谢了!”尤利安激动得几乎全身颤栗,右手重重地敲击自己的左胸膛,满是感激地说:“罗马会是汉帝国永远的朋友。”

    刘慎脸上笑眯眯,对于那个什么“永远的朋友”却是嗤之以鼻。

    别看刘慎年纪小,也别说是他,任何一个国家,哪怕是再小国家的王室成员,谁都没有那么天真。

    刘彦虽然没有教导刘慎太多的东西,可是必须灌输“国与国只有利益而没有友谊”的真理,并且是让刘慎必须谨记。

    如果说刘慎之前只是懂得这个道理,亲自来到北疆就有直观的印象了。

    很早很早的时候,刘彦还只是汉部的族长,那个时候汉部不但与拓跋代国交好,还最大程度地向慕容燕国表达善意。

    当时的拓跋代国与慕容燕国对汉部友善,并不是双方真的有什么友谊,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汉部是因为向辽东半岛的扩张才与慕容燕国翻脸,与拓跋代国的翻脸则是在取得中原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之后。

    近一些的例子,刘彦还没称帝之前的汉国扩张到了漠南,因为有东高车和西高车,还有拓跋鲜卑和慕容鲜卑的威胁,是选择交好柔然部落联盟。

    谁又能想到一直表现出友好的两个国家,仅仅是因为草原上的一把火就变成敌对?

    【柔然人与丁零人、鲜卑人之前还在打生打死……】刘慎面对克谢亚斯表达感谢,脑海里却是在想:【等待与大汉成了敌国,不是立刻变成了丁零人和鲜卑人的盟友?】

    有些事情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有更直观的理解,像是刘慎之前相信“国与国只有利益而没有友谊”的说法,到北疆一趟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就完全明白所谓国家之间的友谊是怎么回事了。

    刘慎之所以一直以来对尤利安和克谢亚斯表现出来的热情感到抗拒,并不是因为他是汉帝国的皇子,而汉帝国又是已知世界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其实是他亲耳听过刘彦讲的一些话。

    刘彦对刘慎提起过,要不是现在的条件不允许,或许会和罗马人交好一下,但绝对是立刻发兵攻打波斯萨珊,等待打下了萨珊,下一个攻灭的目标就是罗马。

    也就是刘慎年纪还小,心智还不成熟,才会对尤利安和克谢亚斯的热情表现出那么明显的抗拒。

    幸好的是尤利安和克谢亚斯察觉到刘慎的抗拒,但他们的理解是刘慎在矜持。

    尤利安还是非常理解刘慎所表现出来的矜持,拿他自己来作为例子,堂堂罗马的皇室成员,还是前五的皇位继承人,有这样的身份蔑视一些想要交好自己的人根本不需要理由。

    强者都是有骄傲的,强国的皇位继承人尤其需要骄傲,要是和谁都能“哥两好”才是掉份。

    按照尤利安的理解,他知道刘慎是汉帝国皇室的嫡长子……当然罗马没有嫡长子这个说法,换种意思来说刘慎是汉帝国的皇位第一继承人。

    汉帝国是一个强大到令人提心吊胆的霸主国,身为汉帝国的皇位第一继承人高傲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别说他尤利安只是罗马的皇位第五顺位继承人,就是罗马的皇位第一继承人与刘慎进行交流也不会是平等地位。

    这个是国家实力的差距,身为政治人物只有脑子有问题的人才会无视这种差距,自身实力弱小还要与强大者获得同等的尊重,殊不知强国想要灭掉弱国、小国根本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刘慎后面得到李坛派人召唤,离开了。

    尤利安和克谢亚斯没有刘慎的同行,他俩根本无法在营地随意走动,只能是回去自己的营区。

    “实在太好了!”克谢亚斯的兴奋和激动根本就无法控制,脸上写满了高兴:“能够派人前往汉帝国进行学习,我们一定要挑选最为优秀的人!”

    冈比西斯刚才还不知道克谢亚斯是在激动和兴奋什么,知道原因之后先是一愣,随后也是跟着激动和兴奋起来。

    “殿下,是汉帝国的礼部有回应了吗?”冈比西斯问完自己失笑出声,他们现在是在什么地方,汉帝国的礼部哪怕是同意也不会派人特地过来通知。他大概是猜出了什么,却还是问:“殿下刚才和汉帝国的殿下在一起,是汉帝国的殿下许诺了吗?”

    克谢亚斯被一问才有些回过神来。他是有心走刘慎这边的路子,清楚交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