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72章

席卷天下-第72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面,专业人士在岛上走了一圈,他们给出的答案是长岛的某些地区实际上能够进行农耕,刘彦听得一愣亲自前去查看,能够农耕的地方占地不算少,虽然也有风但是绝对比其它位置小上非常多。

    在二十一世纪,长岛是一个县名,由三十二个岛屿和六十六个明礁以及八千七百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组成,其中有居民岛屿十个。

    在公元341年,长岛却是单指一个岛的名字,它是这片岛屿群中最大的一个。

    可能是历代变迁的关系,黄河多次改道,又或者是水位变动等等,刘彦所看到的庙岛列岛群并没有现代的岛屿那么多,能够称得上岛的只有七个,明礁数量则是多得多,暂时难以数清楚。

    “岛上有淡水资源的吧?”刘彦现在是肠子都悔青了,长岛除了风力大一些,绝对比灵山岛更适合放置城镇中心。他脸颊抖动了几下:“初测,可用作农耕地不下于六千亩?”

    刘彦这一次想死的心思都有了,能不能别这么夸张?实际上他是不知道,六千亩又算得上什么,现代长岛的可用耕田可是有两百九十七顷。不过,六千亩但指的是他们所在的最大岛屿,并没有将周边的岛屿算进去。

    哪怕是知道那些,刘彦依然会有想死的心思,单单一个岛粗略就找到大约六千亩可以耕种的土地,七个大岛找下来该是多少?那些耕田所需的用水本岛都还能提供,他却是早早地将第二座城镇中心给放在了灵山岛!

    在接下来,刘彦又乘船在周边逛了起来,非大风季节海面上压根就没有大浪,看去哪怕是小渔船都能够随意地活动,每年秋季与冬季风力才是最大,其中冬季的风最猛。

    越是看,刘彦就更后悔,他现在都恨不得将城镇中心连带土地整个挖起来,就是哪怕挖起来都没办法弄到长岛就是了。

    “我们现在有多少船了?”刘彦现在所处的位置在现代叫北城隍岛,现在它并没有名字,且就用现代的名称喊着。他的目光看向了东面,看去能够看到那边的陆地:“对面就是慕容鲜卑的燕国?”

    慕容鲜卑是在公元338年建国,国号为燕。(后面还有个燕,本书一概称呼这个阶段为前燕)

    被问的人面面相觑,只有跟来的蔡优点头。

    “君上,对面是燕国地界,但是一片荒芜。”蔡优肯定是来过这个地方,他犹豫了一下,说道:“每年的夏季,从这边可以非常轻易抵达对岸。那里的海岸边百里之内荒无人烟。”

    刘彦等原先的核心阶层并没有泄露要跨海征战高句丽的事情,蔡优现在肯定也不清楚。

    蔡优又讲了一些事情,说起了去到辽东那边与鲜卑人交易的事情,大多是拿一些坛坛罐罐的货物,少数的一些食盐、铁器等等,与鲜卑人交易药材、皮草。

    “大多数(东牟郡)的家族多多少少都会这么干,只是……”蔡优闪过一丝尴尬:“其实弄回那么多的货物也没有多少用,无法卖出去。”

    战乱四起,到处都有游牧的部落,组织商队成本太大,招募护卫也不是绝对的安全,几乎是没有行商的环境。

    在这个年头想要行商,需要背后有足够的威慑力,像是姚戈仲、苻洪那种级别,要么就直接是石碣王室,不然真的很难。

    “对岸……常年没有人烟,是吧?”刘彦没有关注其它的东西:“确定吗?”

    蔡优略略有些失望,他讲了那么多,不就是希望刘彦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药材和皮草上面吗?结果刘彦竟然是问这个。他很小心地掩饰失望,专注向刘彦讲述自己知道的情报,内心里却是有些恍然过来,知晓刘彦是想将手伸到辽东半岛。

    “君上……”蔡优有些震惊,有些不可思议:“想要渡海在辽东……”

    纪昌比较明显地咳嗽了几声,截住了蔡优的话,说道:“既然东牟郡那么多家囤积了药材和皮草,可以与田主簿沟通一下,部族会以适合的价格购买。”

    蔡优等到了想要的话,只是没心思去思考什么交易,满心都是在震惊刘彦竟然想要到辽东去,觉得那是无比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场景不对,他自然是无法奉劝,开始在构思该怎么劝刘彦别那么做。但是,他从纪昌的反应来看,显然那已经是在进行的计划,实在没有把握劝住刘彦。

    视察进行了足足十天,不但是考察各个岛屿,还对周边的海域进行了详尽的观察。

    后面刘彦调来了系统农民,他需要在合适的地点建立船坞,更是需要建立其它的建筑。

    这样的举动让太多的人感到迷惑,直至返回位于HD区的安置地,蔡优忍不住想要劝谏却是被纪昌喊到了一边。

    在刘彦带人前去长岛视察的十来天里,堆积下的公务不算少,他着重看了一下关于塞北的情报。

    “还没有开始打?”

    刘彦有觉得意外的理由,塞北之战已经“预热”了将近两年,进行战争准备的势力不少,直接的参与者匈奴铁弗部和代国,国土相连的后赵和慕容鲜卑,似乎还要加上受到重创的宇文鲜卑,也少不了段氏鲜卑的残余。

    事实上,塞北那边已经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趋势,后赵与成汉眉来眼去就是因为塞北没开始打,导致石虎不好对晋国用兵;慕容鲜卑想要再收拾宇文鲜卑,更是打算对扶余、濊貊等等势力动手,但拓跋鲜卑那里也不知道能不能扛住匈奴铁弗部;晋国那边察觉到了成汉的异动,桓温等少数的有志之士认为应该先发制人,但绝大多数依然是在醉生梦死。

    “君上!”

    也不知道纪昌与蔡优谈得怎么样,进来时两人脸上都是肃穆的表情。

    “代国的王后崩了。”刘彦点了点桌面上的一块写满字的绢布:“拓跋鲜卑极度需要慕容鲜卑支持的时候,她死了。”

    这还真的是一个坏消息,不但是对代国,对汉部也是。

    一年半之内,刘彦以“贷款”形式给拓跋什翼犍的物资不算少,要是代国与匈奴铁弗部之战输了,等于是那些东西都会打水漂。

    “无妨,君上并未迎娶……”纪昌没有说名字,他以考虑利弊的语气说:“不与拓跋鲜卑联姻,寻求与慕容鲜卑联姻也不是没有机会。”

    “不!”刘彦含笑:“我会在近期娶拓跋秀,另外……加大对代国物资的输送。”

    纪昌讶异到:“君上认为代国失去了慕容鲜卑的支持,仍然会赢?”

    刘彦不知道太多的事情,他只知道代国没有被灭,只要代国继续存在,投资就不算打水漂。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锦上添花的人多,雪中送炭的人少。刘彦需要拓跋什翼犍的好感,也许还能借拓跋鲜卑和慕容鲜卑联系上?

    “君上,若是需要,蔡家有十艘大船随时提供君上差遣。”蔡优行礼又说:“只是……君上,那边距离高句丽太远太远,有另外的航线可到高句丽。”

    一听,刘彦就愣了……

第118章:制度规章() 
有那么一瞬间,刘彦和纪昌在互相对视的时候发现了对方的尴尬。

    他们计划在慕容鲜卑攻击高句丽的时候插一脚,并为此一直都在做准备,造船没有中断,对于海路的侦查也是一直在进行,直至拿下了东牟郡却是没有想过要问治下的那些家族,谁掌握跨海前去高句丽的航线。

    固然是需要对入侵高句丽保密,可是现在蔡优说出有新的航线,那确实挺让刘彦和纪昌觉得自己的智商出现了问题。

    好嘛!竟然有从东牟郡直接抵达高句丽的航线,费老大劲谋求开发庙街列岛还进不进行?肯定是要进行的!

    “那边至少会有一万五千亩到两万亩可以耕种的良田,是不会受到干扰可以耕作的良田。”纪昌深深地看着刘彦,说道:“HD区这边的田亩不堪耕作,我们是不是迁徙足够的人手去长岛和周边岛屿?”

    说得太好了,必定是要迁移人手去进行开发,人数可以往多了派,比如派个四五万人?

    长岛本岛安置个一两万绝对不成问题,那里可以自行成为一个县。周边有六个大岛,初步观测可以安置近万和数千,塞过去五万人还算是少。

    “那边的水源非常充足,海产比之灵山岛更加丰富。”纪昌用着非常振奋的语气说:“农业抵得上至少五十个灵山岛的出产,渔猎的范围……”

    十天就能看出那么多的东西?当然不是。是他们有寻来周边的人询问,再结合自己的亲眼所见,判断下来基本是八九不离十。

    要是陆地可以安稳发展,自然是首选陆地,可是陆地没办法安稳啊!

    石斌出征塞北在即,汉部这边从冉闵那里得到一些信息,石斌会加大对周边的粮秣和劳力的征集。

    前往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对汉部有深切仇视的姚伊买在石斌麾下,谁又能保证姚伊买会不会针对汉部干一些什么事?不说是征讨汉部什么的,姚伊买只向石斌进言几句,让石斌对汉部产生剥削兴趣,对汉部就是一个大麻烦。

    “所以我们更加应该及早做相关准备。”刘彦不可能派兵去参与塞北之战:“必要的时刻……大笔撒钱吧!”

    蔡优越听越不对劲呐!汉部现在的本部人口接近十万,一下子向长岛那边迁移四五万,岂不是将一半的人口移动过去?他没有插嘴,看刘彦与纪昌的眼神却是相当耐人寻味。

    汉部在占领了东牟郡之后并没有看似多么欢欣鼓舞,仅是分配了必要的利益给予那些参与入侵的家族。蔡优能明显看出刘彦和纪昌像是在忧虑什么,他不好问,却是决定留意。

    没有多久,田朔被召唤了过来,作为汉部的民政管事,长广郡的主簿,对于迁移人口该是站在反对的立场,毕竟HD区这边正是大开发和大建设的时候,他却是在蔡优诡异的目光中大力同意迁徙。

    迁徙人口对于汉部虽然会有麻烦,可并不是不能解决。汉部目前是一个部族,人口来源不是被刘彦从流民状态收留,便是用交易的方式买来,没人把自己当成什么自由人看。再则,部族模式下的部民,天然上就有服从部族族长命令的习俗,可不存在什么民主。

    “迁徙……?”阿香好歹是一村之长,出现会议的时候就被召唤。她听到又要进行迁徙愣了,用着满满的可惜和不舍:“迁徙去哪?还能种田吗?有桑树吗?”

    被召唤的村长,他们就没有一个不是愁眉苦脸,对HD区这边的开发已经进行了一年左右,眼见家园一天比一天美好,竟是收到了要再次迁徙的通知。

    “都知道灵山岛上的景况吧?”田朔一副为大家好的模样:“你们不是羡慕可以安居灵山岛的那些人吗?这一次是去比灵山岛更好的大岛,上面有大批可以耕作的土地,与大陆存在海峡……”

    是去海岛啊?大陆上要是逼不得已会迁往海岛,类似的信息在汉部的内部是心照不宣的事情,他们虽然知道却也没有人傻到到处嚷嚷,基本羡慕早早就被安排在海岛的人。

    “辛辛苦苦将村落建起来,起早摸黑伺候田地……”

    “那你可以不去的呀。”

    “傻子才不去!”

    相比起花了一年左右的劳动成果,他们更加在意的是一个可以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的环境。

    田朔哪能不清楚他们的想法?寻找一个安全的环境生活,那个环境里再有可以耕作的田地,对于大多数的晋人来讲就是天堂。

    有人天生是战士,就会有人天生是农夫,不能奢望所有人都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有人会到前线去流血牺牲,有人会留在后方建设,不能说到底谁对谁错,只能说分工不同。

    历来战争是检校一个民族的时刻,通常会是优秀的人最先死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死在了战场,直至不存在优秀的人之后,国家被灭,民族消亡或被奴役。

    晋国不就是在面临这样的情况吗?所以他们偏安一隅。

    中原的晋人为什么会有现在这种待遇?除开晋国朝廷抛弃了他们,难道就没有自身的原因?

    “是吗?”刘彦听到汇报,大多数人愿意放下已经建设的一切,去岛上从头再来,他无视了军方那些人骂软蛋的愤愤声,相对平静地对田朔说:“那就开始吧。”

    讲真心话,刘彦内心的失望比谁都要浓烈。他努力了将近三年在提高晋人的勇气,是带着一批晋人重新找回了勇气,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可……大多数的人依然是仿佛怯弱的兔子。

    “全面区分待遇。”刘彦面无表情地讲:“与军方有关的人,待遇一律从优。”

    之前就有区分的,可是仅仅在大锅饭的伙食上面,看来是应该更进一步地显示出军方的优越了!

    “平民见到军方的人必须行礼,同时获立战功的将士有更多的特权和社会地位。”刘彦已经在考虑搞勋章制度,战功有勋章,学会了什么技能有什么样的勋章。他看向了田朔:“分给私田的计划中止,非战功不能拥有私田。”

    田朔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叹息了一声应:“诺!”

    刘彦的勋章制度是借鉴了西方的童子军,学会任何一样技能都有相应的勋章,例如考核剑技合格就是给予一个绣有剑的徽章,会射箭就有弓的勋章。在拥有勋章的同时,待遇相应提升,甚至可以像官员一样拥有俸禄,可以是米粮,可以是财帛。

    混日子去吧,那就老老实实地进行生产,给予前线后勤上的支持。既然是身处别人开辟出来的安全环境,想要有优良待遇,肯定是要和前线的将士有区别。

    “生产奖励制度就是那些。”刘彦别的不会,关于制度的设定再不会就说不过去:“定稿之后通报全部的人。”

    田朔再一次苦着脸应:“诺!”

    非军方人士,想要获得如将士的待遇,难度是三倍以上。可总算还是有一个奖励制度,不是说完全被“抛弃”。他苦的是,自己是不是也在“三倍难度”的范围内?

    “我们还有……”刘彦也不是那么确定,根据得到的情报显示,今年之内慕容鲜卑该是不会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