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691章

席卷天下-第691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民族的诗在格式上不一样,但核心却是一样的。这一点上出现了霸主级民族的共同点,没有底蕴的民族压根就没有从远古流传下来的诗。

    一样有属于自己民族诗的还有埃及人,不过埃及人的文明早就没落了,他们的历史成了罗马人历史的一部份。

    天坛这边的仪式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刘彦的选择是以《诗经。国风。秦风。无衣》作为收尾。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大概是历朝历代在一些场合用到次数最多的一首,几乎是适应于所有关乎国运的场合。

    当那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由官方合唱者带头吟唱的时候,现场的所有汉人皆是加入到合唱之中,随后是整座城池的汉人跟着吟唱。

    要论起其余的诗,大概也就《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和《诗经。国风。周南。关雎》能够与之《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较量一下,只是《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和《诗经。国风。周南。关雎》是一般是用在求偶方面……

    整座城池响彻《诗经。国风。秦风。无衣》的吟唱让异邦来客忍不住浑身鸡皮疙瘩都冒了出来,听得懂的是震撼于文字里面的杀气腾腾,听不懂的人也是感受到了那一股杀气腾腾扑面而来。

    多少的岁月之中,有多少人就是唱着“岂曰无衣”踏上战场,文明和历史相结合的气场构成的就是吟唱声中,会令人脑海中浮现关于铁与火的一幕幕。

    吟唱结束,最后一个环节到来。

    刘彦不需要有人来给自己带上“皇冠”,他之前就已经将属于皇帝的服装全套穿戴在身上。

    在天坛显眼的地方,一张案几之上摆着两样东西,它们是一本书和一柄剑。

    刘彦走过去将书和剑拿起来,对着万众展示一首持书一手持剑的仪态,原地静立大约一分钟,纪昌率先行跪拜大礼。

    不知道多少人在同一时刻跪地拜服,口呼“陛下!”

    那些异邦来客在所有人跪下去的时候是懵逼了一下。

    像是倭列岛诸国和来自阿三大陆一些属国,他们是没有半点犹豫跟着跪了下去。

    诸如罗马、萨珊、两萨特拉普、伐伽陀伽、季多罗、法兰克、勃艮第、阿勒曼尼……等等国家的人,他们是慢了半拍才用自己觉得合适的礼节行礼。

    礼节不一致,乱糟糟的事情也就出现了,有人仅是弯腰行礼,有人跟着双膝跪地或是单膝跪地,周边的人看到无不是先错愕后面则露出想杀人的目光。

    刘导和周辩无声地对视了一眼,他们事先是按照流程进行提醒,并没有要求异邦来客必须进行跪拜,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不会遭受什么惩罚。

    那些前来观礼的异邦来客,汉人会从他们行什么礼来进行标注,日后灭其国,他们国家会是什么待遇基本上就看今天是行什么礼了。

    天坛的仪式结束指的是刘彦和百官会离场,他们离开之后这边其实还有活动,会有民间的乐团、舞蹈团在搭起来的台子进行表演,也会有民间艺人在广场上进行各种表演,依然会继续热闹下去。

    在天坛这边进行仪式的时候,白虎大道那边却是在进行阅兵准备。

    白虎大道的净街是前几天就已经在进行,净街之后还特意搭起了观礼台,为的就是在今天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宫城的西面城楼同样也被刻意进行装点,刘彦乘坐车辇检阅完列队站在街道的军队方阵之后,他会站到城楼之上检阅军队方阵走分列式。

    并不知道因为行礼姿势原因被注定日后命运的异邦来客,他们是在刘导和周辩的带领下离开天坛。

    “我还以为汉帝国没有阅兵式。”尤利安之前无数次打探,确认汉国之前并没有举行过隆重的阅兵式,只有屡次出征才会看到军队列队出城的仪式:“希望今天能够看到汉帝国更多的部队。”

    关于火器部队的传说早就流传到各国,可是他们连火药是什么样子都没见过,仅是参加过阿三大陆平原大会战的那些人见识过青铜炮和炸药包。

    异邦来客是被带到观礼台,远远能够听到一阵又一阵的“陛下万年,大汉万年”的口号,那是刘彦乘坐在车辇之上向列阵的将士问候,将士们给予的回应。

    阅兵式是后世的叫法,现如今是被称为演武,只是这样的盛况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应该说自周王室衰败之后就没搞过什么盛大的演武,春秋战国包括后面的秦帝国、西汉、东汉……等等统一或分裂时期,基本上都是直接拉到战场开战。

    乘坐车辇检阅完军队方阵的刘彦,他来到城楼之上的时候,身影刚刚出现就是迎来震耳欲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的致意之呐喊。

    白虎大道的左右两侧依然是密密麻麻的百姓,他们是很早过来抢位置才有个立脚的地方,早就在期待观看威武雄壮之师。

    不但是白虎大道的两侧地面,是所有能够让人有个能立脚的地方,包括楼层窗户以及楼顶、树上等等地方,到处都是翘首以盼的百姓。

    一阵苍凉的号角声被吹响,随后是不知道多少面战鼓敲动的阵阵鼓鸣之声,整齐踏步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众人看去,徒步走在方阵前面的人是徐正和冉闵,身后是列成四四方方阵型整齐迈步的具装重步兵。

    那一刻属于金属的份量在践踏大地,魁梧的汉子身负包裹全身的重甲,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眼睛,他们的每一次踏步都跟随的鼓声共同发出踏步声。

    方阵在经过城楼的前一条白线时齐声呐喊“陛下万年,大汉万年”,每一名具装重步兵皆是将手里的陌刀跨腰横出去,每踏一步就是绞动一下陌刀,看去就是属于一片寒光错闪。

    “汉帝国的甲士部队,我有幸看过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西塞罗说的是平蛮校尉部的防御战:“这个兵种很可怕,他们推进时就像是一面墙壁,任何阻挡在前面的敌军,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甚至是车兵和象兵,都会在那柄陌刀的挥舞之下变成碎片。”

    不止西塞罗看过陌刀兵的表现,任何看过的人都会为之震撼,连带会思考怎么去针对。

    第二个方阵正在走来……

第930章:他们将成为新的战场主宰() 
第二个方阵依然是徒步而行,领前而走的人是桓温。

    与徐正、冉闵一般,桓温同样是身穿全幅戎装,他们穿着是的花俏又绚丽的款式。

    所谓的花俏是铠甲上面有着众多复杂的雕纹,可以是单纯的章纹,也能是某种猛兽的图案,胸前和双肩还拥有兽首,脑袋上的兜也是兽首款式。

    真正穿着上战场的甲胄可不会有什么雕纹,甲胄必定是越光滑越好,使兵器砍或刺的时候会被滑开,不使那些雕纹会成为受力点。

    第二方阵的士兵身穿鱼鳞款式的中甲,他们每一人手里都挎着一把长戟,到了白线的时候高喊“陛下万年,大汉万年”,做出了类似于劈枪的动作,左手握杆伸出,右手握住杆的尾部,长戟被半斜着指向天空。

    沉重的踏步声中,身穿鱼鳞甲又手持长戟的甲士,是由各个将军幕府的执戟郎、赞画、佐撩的这些人员构成,他们是一名将军最基本的人员配置,同时也担负着策划战术、传令、守卫的重责。

    刘彦扭头对纪昌说:“朕将他们排在第二序列,不是看在众卿的面上,是他们的确非常重要,也够资格享受这样的荣誉。”

    执戟郎大多是一些高官和高爵的后辈,有些干脆就是不成器的嫡子,刘彦却不是在胡说和安慰人,是这些不成器的家伙干执戟郎干得还不错。

    刚才走过的第一个方阵,兵种虽然是陌刀兵,可是他们的人员构成是从十三支常备军挑选,里面有爵位至左庶长者,也有仅是公士的低爵者,爵位的高低只是功勋累积的区别,有些是早早立功又慢慢累积成为高爵,有些是近期立下功勋还没有来得及累积更多的功勋。

    纪昌虽然不插手军事,却不代表他没有研究过军事,很清楚一些参谋人员和辅助人员对战局的重要性。

    汉军的各个实战兵种里面其实是早已经淘汰掉长戟兵,一般只是拿来作为非实战兵种的礼仪人员。

    应该说自西汉开始,长戟兵就已经被淘汰掉,不是长戟兵弱鸡,相反的是长戟兵非常牛逼,只是没人知道该怎么去训练长戟兵。

    戟历来就是一种使用起来极度依靠技巧的兵器,使用戟的人要么是不堪一击,要么就是武力制霸于天下,古有恶来,近有吕奉先,皆是此中翘楚。

    战国时期的魏国,他们的武卒就是使用戟来作为兵器,吴起知道怎么去训练该类兵种,又知道怎么去激励和指挥他们,魏武卒自然是无敌于天下。

    等待没了吴起,魏国没人懂得怎么去训练长戟兵,更不知道该怎么在战场上使用长戟兵,曾经无敌于天下的魏武卒却是成了十足的弱鸡。

    第三个方阵接替第二个方阵到了白线,依然是一声口号,倒是没有再走正步。

    领着第三个方阵的人是李坛,他骑跨在雄峻的战马之上,第三个方阵是一支骑士团。

    每一名骑士的坐骑都是相当的雄峻,他们的装扮是弓骑兵的类型,骑弓和箭囊被放置在马颈的左右两侧,是一只手牵扯缰绳,另外一只手按在腰间的马刀之上。

    弓骑兵需要极高的灵活性,马自然是不会披甲,骑士也仅是身穿轻便的皮甲,唯一能够与华丽有关的仅是在每一名骑士背后的赤红色披风上面。

    观礼台的克谢亚斯看到汉帝国的弓骑兵立刻就比较了起来。

    波斯人历来有两个王牌兵种,第一个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第二个就是擅长骑射的弓骑兵,依靠这两个王牌兵种为尖刀在可谓是打遍中亚和西亚无敌手,就算是面对罗马人的初期也是一再取得大胜。

    “他们的马比我们的马有些不如。”克谢亚斯眯起了眼睛,颇为自豪地说:“我们的马看起来比他们的马要更加雄壮。”

    波斯那边的马的确是非常雄壮,体态方面也显得非常优雅,但是波斯人的马在耐力上很缺失,同时也没有值得称道的冲锋能力,负重该是它最大的优点了。

    要是按照品种来算,波斯人的马该是热血马的一种,看是很好看,依照军事价值来对比的话,比蒙古马还不如。

    尤利安听得内心“哼哼”,要不是需要改善与萨珊的关系,少不了是会讽刺几句波斯人的骑兵遇到罗马军团就是渣渣。

    罗马人不重视骑兵,可是已经当了欧罗巴一千年以上的霸主,他们是步兵至上主义者,认为罗马军队可以吊打任何的骑兵,似乎以往的战例也一再证实了这一点。

    弓骑兵之后又是一个骑士团方阵,看着装却是突骑兵,领在前面的是吕泰。

    如果说骑兵有许多种的话,突骑兵应该算是其中最为平衡的兵种。他没有甲骑具装变态的防护力,却依然有着很强的突击能力。他没有轻骑兵的灵活性,可是却也能进行奔射。

    汉军的突骑兵在元朔七年的时候就全面改装,板甲取代了各种甲胄。换装之前的突骑兵是战场上的尖刀,换装之后的突骑兵变得更为锋利,他们的屡次进场就代表一场战争属于汉军总攻的开始,并且会摘取胜利的果实。

    随后又是一个又一个的骑士团方阵,以突骑兵这一兵种居多,弓骑兵、轻骑兵、甲骑具装重骑兵只有一个方阵。

    等待一个弩兵方阵的出现,后面就全部都是徒步的步兵。

    弩兵、弓兵、刀盾兵、剑盾兵、长枪兵……接近十个方阵一个又一个走过。

    每一个方阵的出现都会引起一阵又一阵的欢呼,前来观看的汉人兴奋得脸红耳赤,他们并不吝啬自己的欢呼声,哪怕是嗓子嘶哑都在所不惜。

    这一片土地上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类似的场面,他们其实不懂强兵是什么模样,只知道汉军在每一个战场上一再传回胜利的消息,再看走分列式的方阵是那么的威武雄壮,无比坚信自己的国家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从气势上面来讲……”西塞罗还是决定实话实说:“我们的阅兵式与汉帝国相比显得软绵绵。”

    包括尤利安在内的任何一个罗马人,他们听到了想反驳都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罗马人也很喜欢搞阅兵式,只是不讲究什么队形,就是士兵松松垮垮地按照编制迈步,队列看去歪七扭八,还能对着围观的美女吹口哨暗示晚上约战,真是与汉帝国展现出来的气势没得比。

    波斯人忧郁了,他们并没有搞过阅兵式,想对比都没例子拿出来比。

    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是差不多,能够与阅兵式有点相似的仅是在军队出征时的开拔,真的没有专门搞过阅兵。

    “看看那些汉人。”基亚努什在汉帝国待了将近四年,有更多的资格讲更多的话:“他们脸上有着极度自豪的表情。如果仅是列队展示好看,我会进行嘲笑那不过是虚假的骄傲。但是汉帝国的军队是一再在战场取得胜利。”

    克谢亚斯转头看向自己的堂哥,说道:“或许我们应该借鉴这一种可以提振国民士气的活动。”

    两个波斯萨珊的皇室成员在对视中瞬间达成同盟,他们决定一致向沙普尔二世进行认真且严肃的建议,至少要搞一次盛大的阅兵式。

    他们决定属于波斯萨珊的阅兵模板就按照今天所看到的来,那么肯定是要挑选体型优良的士兵进行专门的训练。也许还能从中获得一些属于私人的好处?比如兵权。要是真干成了,声望肯定也是会增加!

    异邦来客大多在热烈讨论,话题就是围绕着自己的国家也应该搞阅兵。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无外乎是觉得这样干很能提振士气。

    “慎儿。”刘彦今天肯定是会让刘慎在场,是让刘慎早早在城楼室内等,阅兵式开始一小会才让出来:“看到走过去的军阵,你有什么想法吗?”

    刘慎刚才出现的时候就引起了欢呼,就是一个又一个方阵走过去,分辨不出是为了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