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612章

席卷天下-第612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嫉妒啥?你就是太弱了一些,要不然成为仆从军,战场上摘取几颗首级,或是服役十年,不也能有个汉籍?”马从还是十分欣赏马蛋的勤奋,就是有些嫌弃力气太小:“听说征东将军幕府在召监工,你要是愿意去,等契约时间到了,我可以帮你担保。”

    马蛋却是非常犹豫,他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身材不高,身体也不强壮,性格方面也是怯弱,十分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监工的角色。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只是……”马蛋既是自卑又是自责:“我太弱了。”

    马从笑了笑,他愿意推荐马蛋可不是看体格,就算是再弱又怎么样,背后站的是汉国,那些奴隶就算是能一指头能摁死马蛋,可他们敢吗?

    “我只能将成为汉人的希望放在儿子或女儿身上了。”马蛋满是憧憬地说:“我能在您这里每月获得三个五铢钱,能够更好的喂养儿子,他长高一些壮一些,肯定能够上战场。女儿长大之后,能够找位上国人做妾。”

    马从点点头不再废话。

    自己不行,将希望放在后一代,似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这样的情结?

    倭人现在是汉国什么都好,汉人也是世界上最尊贵的人,会有这样的观念仅是因为如果汉军想要清洗倭列岛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打不过也不敢打,倭人对于汉人的予夺予求自然是无不应允,另外因为汉国愿意接受倭人登记汉籍,就是产生了一种倭人挤破头想要挤进去的渴望。

    汉国现在要是宣布倭列岛归于汉国的疆域,要说所有人欢欣鼓舞可能未必,可是超过九成的人绝对是欣喜若狂。不过汉国可不会那么着急吃掉倭列岛这一条虫形的群岛,要是倭列岛变成自家疆域,倭人也变成了汉人,收集资源方面就要吃相好看一些,廉价的劳动力可就没了。

    一样是作为仆人,可倭人每个月三个五铢钱就能打发,换作雇佣汉人起码是百钱,还要因为技能的不同,包括岗位的不同,薪水出现不同的区别。

    爵位不足够当然是无法购买私人奴隶,爵位够了奴隶却是国家分配,问题是能够向官府租赁奴隶,比如说一样是雇佣工匠,汉人工匠需要两百钱,奴隶工匠则是需要给官府一百钱。

    这样的巨大落差当然是国家特意搞出来的。坏处自然是,奴隶更便宜积压了汉人的工作岗位,汉人更难被雇佣。可问题是奴隶大多数就是被安排国家工程,民间想雇佣比较困难,其实影响非常少。

    舰队不是在九州岛登陆,是直接在倭列岛的主体岛屿登陆。

    倭列岛方面事先已经知道刘彦会来,倭列岛的上层群体得到消息是蜂拥而至,他们还在登陆地点搞了许多的装饰,少不了是进行一些仪式上的准备。

    舰队是穿过九州岛与主体岛屿的海峡,又走广岛和四国岛中间的内海航线,登陆点是在大阪。

    当然了,上述那些倭列岛的地名现在根本就不存在,当地人有自己的叫法,甚至在称呼上都没有形成统一。

    “寡人应该是诸夏天子中第一个出海的吧?”刘彦在船上就已经看到了岸边的人山人海,似乎还被特意清空出一块区域,那里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装点,甚至有个很像是祭天台的高台:“这里就是始皇帝日思夜想的仙岛?”

    “陛下……”桑虞很不想拂刘彦的面子,可不说等一下闹笑话怎么办?就说:“卢生与徐福所说仙岛,是蓬莱。”

    刘彦:“……”

    卢生和徐福就是两个术士,他们有什么本事很难说,反正就是将始皇帝忽悠得七荤八素,听说对匈奴用兵就是源于卢生的那个“灭秦者胡”,大索童男童女是徐福的要求。总归来讲,以卢生和徐福等人为首的术士,他们那么搞就是要将秦帝国搞垮,为六国的那些旧贵族做复国准备。

    刘彦不知道蓬莱是哪,问了一个新问题:“可有相关史料记载,言及徐福是倭人之祖?”

    “……”桑虞不知道刘彦究竟是怎么了,有些无奈地说:“徐福是不止一次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随行也有军士以及随从。倭列岛在汉人到来之前绝大多数区域满地荒凉,童男童女便是有军士与随从照料恐怕也难以存活多数。以汉人观察倭人,他们并非一个单一民族……”

    简单的说,桑虞不认为徐福有那么大的本事创造出一个民族出来,或许现在的倭人之中是有些童男童女的后代,可数量也绝对多不到哪去。

    “陛下,大汉做过调查的。”庾翼对倭列岛比桑虞更熟悉一些:“倭列岛西部各岛,便是有诸夏后裔,亦是上几个朝代战乱漂洋过海而来居多。最多的是从半岛过来的夫余人以及三韩人。”

    是这样吗?按照现代倭人自己的人种考察志,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宗除了倭列岛的土著之外,是从诸夏大陆、半岛以及东北、南洋群岛飘扬过来而来,也从相关的基因里面找到证据。

    刘彦就是没话找话说,他还真的特别看过对倭列岛的调查,像是目前的倭列岛西部和北部基本都是外来移民,九州那边是以诸夏人种和半岛人种居多,主岛的西部其实也差不多,往东边而去则是大和人、野比人、虾夷人和马伊努人为主。

    倭列岛至少在目前并不是单一民族,汉国一直倭人倭人的称呼,可他们内部还是有民族方面的区分,同时也不是个个都哥两好,比如汉人没来之前大和人与野比人就在开战,虾夷人也和马伊努人在打生打死。

    舰队做好了登陆准备,第一批上岸的反正不会是包括刘彦在内的这一些人,是禁卫军部队。

    这边在事先肯定是被汉军给管控,就算是能够来迎接,可倭人压根就不能乱跑,身份尊贵的站在特定位置等候着,身份卑微的自觉在外围看到舰队就跪下去。

    大阪这边有天然的深水港,汉人发现之后就在这里建立港口,像是在倭列主岛挖掘的贵重金属,基本就是从大阪装船再运往本土。

    出巡舰队到来,港内是事先被清空了,就是依然无法容纳下那么多的船只,人员想要登岸还得进行分批。

    禁卫军开始登岸之后,倭人们先是爆发出了震天响的欢呼,后面也不知道是谁安排,万众竟然合起了歌。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蓼彼萧斯,零露瀼瀼。既见君子,为龙为光。其德不爽,寿考不忘。蓼彼萧斯,零露泥泥。既见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蓼彼萧斯,零露浓浓。既见君子,鞗革忡忡。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桑虞竟然听懂在唱什么,并且还特意全部念了一遍。

    刘彦刚才就听得有些懵,主要是没听懂在唱什么,曲调倒是在一些宫廷歌舞中听过。

    很认真的讲,诸夏的历朝历代官话都不相同,先秦每个地方就有自己的语言,秦帝国时期是关中话作为官话,到了汉帝国前期楚音才是官话,随后的任何一个朝代官话其实都是天子的家乡方言或是定都区域的方言。

    “倭人唱歌是用古时候的燕地口音。”桑虞知道刘彦听不懂燕地的口音,又解释道:“曲调应该是战国时期的雅乐,唱的是《诗经。小雅。蓼萧》。”

    得亏是刘彦成为天子之后恶补了一些知识,要不然依然是会懵圈。

    《诗经。小雅。蓼萧》的创作背景就是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歌颂,用在这里还挺应景的,就是刘彦稍微皱起了眉头。

    刘彦可从来没有想要让倭列岛保持独立的想法,同时也不会册封任何一个倭人成为诸侯,接纳成为汉人已经有点违心了,还想成为人上人?那简直就是在开玩笑哇!

    “倭人各地有自己的语言,难为他们能将燕地口音唱得那么标准了。”庾翼看上去颇为高兴,他将这个视为异族全方位的臣服:“倭人百姓能齐声高唱,显然是十分用心学习的。”

    岸上的《诗经。小雅。蓼萧》被反复唱,刘彦听着听着怎么都品出了一点点“和歌”的味道出来,问题是所谓的“和歌”特么就是诸夏大陆的文化,就像许许多多的文化那样,是大陆这边不断朝代轮回自己丢了,想生气都不知道该气谁。

    刘彦双脚踩到陆地的时候,岸上的歌声终止,先是绝对的寂静,后面又突然爆发“天子万年”的口号,这一次总算是汉国正在普及的官话。

    “陛下,倭人上层远比大汉官员更早普及汉语。”桑虞说这个的时候是哭笑不得的表情:“大汉太大了。”

    “……”刘彦完全不知道该是什么表情,就顺口说了句:“倭人学汉语是为了活命。”

    汉国的官话其实就是刘彦弄出拼音之后的现代普通话,他这么干是有自己的恶趣味,就是自己忘记所谓的普通话其实就是满清时期形成的北方语言。

    因为有拼音的存在,就是现在没有刘彦习惯的语言,他也能借助拼音从无到有地搞出来。

    实际上相同的语言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百里不同音是一种障碍,刘彦不但要在国内普及相同语言,更大的野心是让全球只有一种语言(文字)。

第818章:在世神灵() 
    不想从肉体上去消灭一个民族,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消灭他们的文化,同时也要使他们本来的语言消失。

    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哪怕是没有出现文字,可一些词语或是俚语肯定是有相关的背景故事和典故,任何一个故事或典故其实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没有忘却这一些,民族的文化就会被保存下去。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被从文化和语言上消灭的民族,他们的基因依然保存着祖先的基因,可是无论从价值观、思想或处事方式已经与本身的民族没有半点联系,等于就是一个从根本上被融合的民族,该民族还有后裔存在,问题是与消失不会有什么区别。

    炎黄一族消灭和融合的民族多到可怕,要不然也不会开拓出那么大的生存空间,不是那些地区本身没人,是曾经栖息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不是被消灭就是被融合。

    地球其实就那么大,不可胜的资源种类太多,就算是可再生资源也需要土地,一个民族想要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就是在挤压其他民族的生存空间,那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失败就是退出世界民族之林的舞台。

    刘彦可是经历现代信息战……或者说文化战的人。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诸夏文化其实与被消灭没有多么大的区别,人们的价值观、思想、处事方针其实已经全面西化。不过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谁让在漫长的竞争过程中诸夏逐渐落后,不想被完全抛下自然是要学习他人,就是不分菁华和糟糠全学了,甚至糟糠的东西吸收得有点多。

    感谢在那一场辩论,诸夏是不是也要适应全球化抛弃方块字,使用拉丁字母一些人。他们的坚持让汉字没有被抛弃,使诸夏的一些文化至少是被保留了下来,要不然就算是一些历史被保存下来,文字完全改变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将本来的意思传承下来。

    “在很漫长的时间段里面,是我们已经在向外输出文化。”刘彦就是在说儒家的贡献,不过也得是中原王朝屡次浴火重生依然能够强大:“很长的时间里,我们的文字一直是东亚独一无二的文字,任何一个想要接触文明的国家或是种族,他们只能学习我们的文字。他们学习了我们的文字,思想也被影响,就是有时候不免发生‘南橘北枳’的偏差。”

    在诸夏文化圈,半岛那边很大程度其实是被驯化最成功的一批,作为千年属国的半岛,几乎是一切像中原王朝看齐,也是诸多属国中相对温顺的一批;一样是作为属国的交趾那边,他们从中原王朝独立出去之后,漫长的岁月没少给中原王朝添堵,就是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倭列岛那边在很长的时间段里其实也挺温顺,甚至是谦卑到有些过份。

    不管是半岛、交趾或是倭列岛,只要是中原王朝强大就会乖巧,他们敢跳是中原王朝衰弱下去,充分证明什么友情都是虚的,只有自身永远保持强大才能屹立。

    桑虞以为刘彦是在说倭人先后朝贡的事情,扫一眼跪满地的倭人,说道:“倭人首次朝贡中原是在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二三八年),被册封亲魏倭王。”

    “曹叡?”刘彦看着那群跪倒在地的倭人权贵,他们的衣着有着很明显的汉帝国特色,就是一些细节上修改了:“寡人还以为是魏文帝曹丕。”

    后世的似是而非的段子太多了,以至于不是专家很难分清楚究竟是真是假。

    刘彦好想记得看过一篇不知道是不是段子的文章,说的是邪马台首次朝贡中原就是曹丕当政,曹丕在明明中原已经进入铁器时代的时候,却是赐予邪马台使臣礼品的时候比较诡异,就是倭人盛传的三大神器天丛云剑(草薙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

    不管是叫天丛云剑或草薙剑,反正它就是一把铜剑,是赐给当时邪马台女王卑弥呼。

    赐给倭人玉倒是一件比较厚道的事情,毕竟诸夏自古就是以玉为贵。

    镜子则是一面铜镜,传闻会特别加上镜子这一件礼品,不是因为邪马台的国王是女的,就是当时倭人觐见时的妆容太难看了。

    现在已经没什么邪马台了,至于是怎么灭和被谁灭,诸夏这边才不会在乎。另外一点就是,现代的倭人拒绝承认自己是延续于邪马台这个国家或是民族,他们的拒绝也是相当有理由,现代倭人的祖宗就是现在盘踞在倭列岛主岛靠近四国岛的那些大和人,让他们去承认自己延续于邪马台,不疑于是让现代汉人承认自己是五胡乱华时期的羌、氐、羯等族的后代那样荒谬。(严正声明,现代的羌族和氐族跟古时候就不是一回事。)

    刘彦承认一些段子还是有根据性,他很难承认倭人的妆容好看。

    现场的倭人贵族就画了差不多的妆容,一脸满满都是白色的胭脂,两个脸颊还会有腮红,女性会在嘴唇点了一个窄小的口红。他们的这个妆容很有来历,要是回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