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601章

席卷天下-第601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抓住了一些丁零人。”李坛有些尴尬地说:“他们的使命是去到任何有人的地方,宣扬我们在草原放火的消息。”

    “我们有做过相关的推测。”桑虞接过话题,说道:“柔然人和大汉的关系会陷入冰点,有一部分的可能性会转变成为敌对关系。其余的草原人,包括已经与我们进入战争状态和没有的那些,有很大的可行性会联合起来,将矛头对准我们。”

    桑虞所谓的“我们”不是泛称整个汉国,是认为出巡队伍要是不撤的话,陷入围攻几乎是必然。

    李坛必须说出自己的推测:“陛下,还有另外一件事情。”,他是以吃了苍蝇的表情在往下继续说:“纵火草原的消息也可能影响到我们内部……”

    汉国可是兼并了相当多的民族,入侵中原的除了羯族属于必须灭族之外,相当数量的羌人、氐人、匈奴人和一些乱七八糟的杂胡都成了汉国的一份子。

    由胡人的身份“变成”汉人,那是建立在汉人又重新成为霸主的前提下,他们具体是真心诚意还是虚与委蛇无从判断而起。

    汉人重新成为霸主的时间还太短,吸收的诸胡时间也是有长有短,手段上更算不上什么温和,只逼着那些人在死亡面前接受被吞并。

    在没有明确民族观念的年代里,尤其是胡人刚刚接受民族这一概念没有多久,他们附从强者是一种理所当然的生存手段。

    在过去的那么几年里,融合过程中自然是有一些负面的冲突,大体上倒是呈现良好趋势。那是建立在汉军屡战屡胜的基础之上,再来才是他们并没有遭受多么明显的区别对待,归咎起来就是没遭到多么大的刺激。

    “你们认为他们听到草原的消息,会爆发叛乱?”刘彦其实也难以有明确的判断,他却是必须重视这个猜测:“那么,你们的意见是终止出巡,让寡人回到长安?”

    放火烧草原真的会逼反那些已经安分的“汉人”?对此谁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他们所知道的是,放火烧草原会引起游牧民族的疯狂,出巡队伍必将遭受围攻。

    “陛下,您在这里。”庾翼的出身注定了一开始就是位高权重的那一批人之一,他还曾经站在过‘少数人’的顶端,目前也是属于‘少数人’的一员,看待事情的角度注定不会只是一隅:“您被围攻本身就必定影响到整个大汉。”

    好像是那么回事,刘彦注定是众多的目光的汇聚点,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有太多的人在注视着。一旦发生被攻击的事件,震动的将是整个国家,还将影响他国对汉国可能的下一步行动。

    “您所在的地方发生围攻,国内肯定是要发兵勤王的。”庾翼说的是被围攻,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交战,他异常严肃地说:“陛下,以当前形式而言,您需要回到长安。”

    出于尊严,刘彦对即将发生战争从第一线撤退是持排斥态度,那与灰溜溜地逃跑不会有什么区别。

    刘彦却是要思考庾翼的那些话,尽管不愿意承认,可事情多半是会如庾翼所讲的那样发展,要不自己都遭遇围攻了,国内却是没有半点反应,就该轮到他产生一种“总有xx想害朕”的想法了。

    其余人在用眼神交流,他们其实小部分赞同庾翼的建议,就是没必要继续待在这里等着被围攻,其余倒是有不同的意见。只是他们不能全部一块劝谏,要不然就算是对刘彦好意,也是在为国家考虑,可不免就成为众人逼迫的情况。

    “西北方向的军队?”刘彦是沉默了一小会,重新开口之后问:“征北将军有没有信心十日内击败?”

    李坛不敢有什么犹豫,行礼回答:“臣有信心。”

    刘彦点了点头:“很好,出兵吧。”

    众人又是用眼神交流,他们大概能猜测刘彦的心情,就算是真的要离开,先解决掉那股敌军也是前提。

    “另外,寡人不是回去长安。”刘彦是深思熟虑,他环视众人一眼,平静地说:“出巡不能停止。”

    遭遇一点危机就像惊弓之鸟那样逃回巢穴,那不是刘彦能干出来的事情。他也不是执拗着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出巡的事情早就通告天下,出巡到一半却终止,会给天下人一种老刘家对国家的统治没想象中那么牢固的印象,再来就是会打开一扇名为挑战皇权威严的大门。

    庾翼在刹那间额头冒出冷汗,他总算是反应过来,效忠的对象不是承平的天子,是马背上杀出来的开国之君。他还有了新的领悟,现如今的汉国也绝对不是曾经的晋国,面对危机从来都不是逃避或被动承受,应该是主动地去粉碎危机。

    “陛下,臣……臣……”庾翼反应过来之后是惶恐地向刘彦行礼,可能是恐惧还是其它的什么原因导致说话有些结结巴巴:“臣……有罪,不该……”

    刘彦知道庾翼已经明白过来严重性了,统治者注定不能表现出软弱的一面,是任何的软弱都不能表现出来,哪怕是这边的部队会全军覆没,也绝对不是选择一走了之,那关乎到统治的稳定,绝不是简单的一个人的王朝是否被动摇。

    明白点说吧,统治者一旦软弱,那该会让多少人产生一种“那张宝座我也能坐一坐”的想法?一家一姓的王朝统治不稳固,那就是埋下了遭遇挑战的种子。

    要是当前的统治者残暴,付出代价给予推翻当然是属于正义的事业,可是改朝换代极少次才是“正义事业”,更多次的改朝换代不过是某个谁或某个群体滋生了不该有的野心,导致战火燃烧了整片的大地,不知道多少人为了某个人的野心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无辜者丧命在一次又一次的王朝更替战乱中。

    当然不是说谁必须效忠于谁,活不下去了依然是要忍耐,可只要是社会必然是存在统治阶层,王朝或其余形式的统治只是换了方式,可是少数人为了自己的野心点燃了战火,后面除了少数人的野心达成,对谁有好处?更多其实是受害者。

    李坛带着极大的压力率军出战了,他对军队将校阶层的讲话无比明确,他们的出击不是为了完全歼灭那股敌军,是要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对那一支敌军的击溃。

    能做到将校阶层不会是完全的白痴,他们多少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了有那样的军令,就是内心里不免是会有些复杂,毕竟他们要是耐心一些,真的可以完成对那股敌军的全歼。

    统帅阶层自然是不会对士兵那样讲,相反是会一再强调出征就是为了全歼那股敌军而去,鼓励起了士兵的暴虐,再加上一些精神的鼓舞,他们这一次交战的目标除了必然的立功获赏之外,还带着保卫天子的伟大使命。

    汉军这边有动作,联军那边自然是会得到来自侦骑的回馈。

    草原之上,只要是自己能看到谁,那么对方必然也是发现,尤其是大股军队的行动,除非是事先根本没察觉到军队的存在,要不然可以说随时随地都是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

    “我们没有退路。”龙都显得很暴躁,嘶吼一般地说:“我们的背后除了无穷无尽的灰烬,就是正在燃烧的野火!”

    大火正在席卷草原,火肆虐过的地方就是留下一片的灰烬。如果觉得说草原上的火灭了之后就代表安全,那绝对是没有半点基本常识,他们进入的会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环境,人稍微活动一下就是浑身的灰,人一多必然践踏起灰烬的灰尘,甚至风大一些也是灰烬满天飞。先不去考虑水源,人吸入太多的灰烬,除了死亡还能有什么?

    苻健也有些急躁,他想了无数种的可能,向来路退绝不是选项之一。

    “除了没有退路,我们还在不断地遭遇野兽冲击,已经有上千名战士倒在了野兽的蹄子底下。”龙都有亲眼看过那场景,各种各样的动物就像疯了一样地冲锋,任何挡住去路的必将是被碾过去:“它们根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壕沟无法阻止,它们是前面的填平了壕沟,后面的踩着肉泥继续前往冲。我们只能烧起足够多的篝火,让它们害怕火焰不敢横冲直撞过来。”

    苻健这几天不断派出侦骑探查另一个方向,也就是浑邪山那边,侦骑给予的情报是在那边也发现了汉军,没搞清楚是原本的驻军还是后面调动过来。他很想建议龙都从浑邪山突围,可那又与一开始的目的产生冲突,因此不但不能那么建议,还要劝阻龙都往浑邪山突围的行动。

    “我们本来就是要去攻击大汉天子所在的队伍。”苻健就像是信仰坚定的传教士那样,用着充满正义的表情和语气,说道:“来的时候就有战死沙场的觉悟,让我们完成一开始的目标吧!”

第805章:不是同一个时代() 
    李坛所部花了两天的时间用来行军,第三天临近正午的时候才推进到以丁零人为主的联军营盘十里范围内。 .更新最快

    之所以说是以丁零人为主,是联军之中还有另外一些族群,例如将近一万的氐族人,还有另外一些中原王朝十分陌生的族裔。

    丁零人的主要栖息地被中原王朝称呼为漠北,实际上就是后世新西伯利亚和西伯利亚的区域,更有直观印象一点的就是属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西高车和东高车的疆域合起来面积非常辽阔,但从国土面积而言比光复了十之**汉家旧土的新汉国更大,就是西高车和东高车的人口并不是太多,丁零人合起来大概是有个两三百万的样子,问题是并不止有丁零人栖息在那些土地上生活。

    草原上要是按照人种的肤色划分的话,漠北以南的人种肤色主要是以黄种人为主,漠北以北则是白色人种居多,东高车那边的白皮肤系人种并不占主流,西高车则是十之**皆为白皮肤系人种。

    西高车境内自然是以丁零人为统治阶层,不过也存在相当多不属于丁零人的族裔,他们的名字很多很杂,要是按照罗马人给予的定义是属于斯拉夫人,他们则是自称契骨、昆人、雅库特人、萨摩耶德人……等等的很多称呼,还不认为是同族人,生活习惯以及信仰等等方面存在区别。

    就和匈奴人强大的时期一样,那些生活在西高车境内的族裔是服从于丁零人,平时是按照季节进行进贡,被征召的时候出动战士服役。

    “他们之中……有些人和熊没太大区别。”李坛说的就是一些丁零人附庸种族的战士:“个头至少两米,身体也是十分健壮,就是身上的毛太多了。”

    诸夏那边其实身材高大又强壮的人并不少,只是相比起人口总数量会显得稀缺一些。现如今的汉人平均身高大概是一米七左右,越是北方的人身高越高,越往南身高则是逐渐下降。

    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商朝时期挑选战士的硬性规定就是身高一丈,“丈夫”这个词一开始就不是“老公”的意思,与“英雄”的意思相近。商朝一丈是169。5厘米;周朝的衡量度出现变化,一丈成了231厘米,征兵要求变成要超过八尺,也就是184。8厘米。要这么看的话,诸夏族裔真不是一个矮小的种族,应该说身材高大是普遍现象。

    有一种说法,春秋那会是诸夏这个族裔的一次基因强弱淘汰时期,冷兵器又不讲“诡计”,交战就是两军堂堂正正面对面开打,除了依靠装备之外,本身也要有那个身体素质,只有优秀的一方才能得到继续生存的权力,失败者则被淘汰。

    “听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有一段时期身高一米八才是正常,一米八以下属于不正常?”李坛用望远镜看着另外的一些敌人,那些人站在像熊一般的‘巨人’旁边显得无比矮小:“一样的肤色,五官看着也没有什么不一样。”

    丁零人之中当然也有身材高低之分,取平均身高则绝对要比现如今的汉人矮。现在没人能对同一物种却有明显的身材高矮不同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只会简单的认为可能不是同一个族群。

    “我们的祖先平均身高一米八左右,到了我们这一代平均身高下降到一米七……”李坛看着那些身高可能不够一米五的敌人,用着非常不理解的口气说:“有一个什么词来着?对,就是退化。我们正处于退化阶段?”

    长久以来,诸夏的平均身高一直高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那是饮食习惯和对营养摄取的区别,也就呈现出基因的对比。

    像是现在的汉国吸纳了太多的归化胡,其实是拉低了汉人的平均身高。有一种说法就是汉人的平均身高降低是与汉化胡人结合产生后代的结果,就是不知道靠不靠谱。

    这一股汉军一直到抵近联军营盘五里范围之内都没有遭遇拦截,倒是一些乱窜的动物给他们造成了麻烦,让李坛不得不心生疑虑。

    前来的汉军是在距离联军营盘五里的时候停下来驻营,李坛亲自带人游动着侦查,能够看到的事项都在显示一点,敌军构建起了方位体系想要固防营寨。

    “将军。”杨素指向敌军营寨,说道:“难以判断敌军营寨之内驻扎了多少人。”

    这个杨素当然不是那位隋代名将,不过他倒有可能是北宋“杨家将”的祖先,就像秦末的司马昂那样,自己可能默默无闻,后代却不是没可能出现名人或是皇帝。

    联军的营盘占据的空间很大,整个看去呈现一种扭曲的形状,由于没有高地进行总览很难看清里面的分布。

    “他们的沉着显得很反常。”李坛认知中的异族不该是这样子,尤其是游牧民族更不应该是有军队来攻是这种反应:“你带人先试探一波。”

    杨素应“诺!”拍马带着亲兵离去。

    历史上有没有“杨家将”呢?或许是有一名或者多名抗击异族入侵的杨姓将领,可家喻户晓的“杨家将”当然是艺术加工的产物。

    实际上北宋没有“杨家将”这么一个群体,更不会有“天波府”这么一个逆天的存在。诸夏取名很有讲究,虽说老赵家的“虎威”是历朝历代皇族中相对弱的一批,可臣子的府邸竟然取名“天波府”就是不被允许的名字。皇帝就是天之子,府邸有个“天”字就是在挑衅,不用等“杨家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