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56章

席卷天下-第56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坛特意看了一下手里的牌子,上面有看不懂的符文,那是一个墨汁写的“20”。

    驿站内的晋人算上李家就真的是十队,他们没有被要求留下兵器,是在一队身材高大,一路上沉默不语的甲士领路下,走过了坡地,向着东面继续前行。

    得说一句大实话,李坛看到甲士的时候很意外,他能看得出汉部的甲士其实称不得甲士,因为那是一种较为轻便的扎甲。但他注意的不是这个,是那些戴着面甲的汉部士兵无论怎么看都“很统一”,任何动作都给人一种磨子里印出来的感觉一般。

    “汉部的部族武装,以协同高效,作战悍不畏死而闻名。”伏伟与李坛是旧识,但其实不太熟,但现场他就认识李坛一人,下意识就想要多多接触:“看到了吧?”,他指向了远处:“到处都在劳作,建立村庄,整理田地。”

    李坛当然看到了,过了坡地一眼望去,俨然是处处都在建设,给人一种百废待兴的既视感。他其实真的不想看到这一幕,汉部在大肆建设,也说明是真的想要长久待着。这样的事情对于李家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消息,他们离汉部太近了。

    整个黄岛区会建立起五十个村落,每个村落基本是六百人以上,现在那些人就是在建设自己的村庄,因为事关己身当然是会比较尽心尽力。

    管理村庄的人直接由刘彦亲自任命,有村长也有保长,村庄管建设,保长却是要组织平时的训练。

    这一伙大概三百来人的队伍走着走却是发现前面的甲士停了下来,甲士在往路边移动,那个由老王头派来看似小厮的家伙,跑着招呼:“让道,让道,部队要过来了!”

    其实远远就能看到了,也能听到阵阵的脚步声,那是一支看去至少千人的部队,他们身穿统一制服手握长矛和圆盾,踩着纷杂的脚步,一杆杆长矛直竖向天看去颇为壮观。

    比较让李坛觉得诧异的不是越来越近的汉部大军,是远远听着好像是在齐声高唱什么,听着煞是有一种雄壮的气息,只是词听着有些奇怪。

    “终军,为武帝收服闽越的那位少年英豪;班定远,是五十骑叱刹西域的大英雄!”跟着一块让到路边的李坛听得入神,他扭头看了看,周边的人也都在倾耳倾听,每个人都听得非常专注,只是大多数人是一脸的茫然。

    也对,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典故,能听懂就怪了,但不妨碍他们听得入神……

第88章:汉部见闻(下)() 
近千人合在一起,看去就是密密麻麻的一条大长龙,他们踩着纷杂的脚步在缓缓前行。可以看到的是,大概是五十人为一个纵队,会有一个身穿皮甲、手按腰间战刀的人行走在纵队的左侧。

    “当前的两人,该是徐正和吕泰两位汉部的统兵之将。”李总压低着声音:“听闻此二人虽为晋人,却是深得汉部首领信任。”

    李坛自然是有看到骑着高头大马领着少数骑兵走在另一侧的马队,当前的两人穿着一身下黑尚红的战袍,披着黑色的扎甲,身后还别有披风,骑马前行的时候披风飘扬着,看去显得威风凛凛。

    汉部的马队不多,将近三万五的人口也就只整合出不足两百,一般是作为传令兵,也会分配给一些军官充当临时的护卫。

    离得近了的时候,战歌已经停了下来,李坛其实也没有感受到多么强的气势扑来,顶多就是觉得那么多的士兵列队前行有些壮观罢了。

    确实是壮观的,毕竟一个身穿同样款式制服的群体,怎么看都会有一种集体感,再配上精良的装备,军队的模样就算是出来了。

    李坛不由自主地会将那些手持长矛的士卒与身穿轻便扎甲的人相比,最后发现似乎并无太大的可比性。甲士身高全部超过一米八,看着十分的强壮,列队踏步时亦是步伐整齐。长矛兵的升高落差有些大,最高的人一米八乃至于一米九,相对矮一些的是一米六,但基本看不出什么强壮。(该是身高多少尺,荣誉直接写米)

    队伍匆匆而过,停顿在路旁的人静静地观看,是等待部队过去了才有议论声。

    “汉部这是要出兵何处?”

    “未见辎重和民伕,瞅着不像是要出兵。”

    “那这般大动干戈……”

    李坛没有加入谈论,他盯着远去的部队,似乎还撇了撇嘴?在他看来,汉部的军队其实也不怎么样,一看就是大部分没有经历过血战,比之李家的壮丁仅是在装备上有优势罢了。

    李忠当然看到了自家少郎君脸上的表情,他暗暗心优,祈祷千万不要因为李坛的性格闹出什么才好。

    汉部选择的栖息地并不算是多么好的地方,要是当地人都清楚一点,越是靠近海边越不适合发展,尤其是在农业上面。

    农业讲究什么?不谈农夫是否进行照料之类,只说风调雨顺一点,海边的风势太大,似乎一年也总有那么几天会有大风,辛辛苦苦栽种的粮食到了大风季节要损失多少?

    另外,海边的土地盐渍化相对严重。当然了,古人可没有“盐渍化”这么专业的名词,他们简单地称呼为“厄地”,也就是不适合栽种。

    继续向着东边前进,可以看到的东西非常多,更加可以看到已经渐渐形成规模的村落。

    “很是奢侈啊……”

    “是啊,夯土墙的茅屋,甚至能够看到石头墙。”

    “每个村落都有篱笆护住。”

    类似的谈论一直在持续,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却不是那些,是汉部这边的晋人太多太多了。那些晋人看着不像是奴隶,且不管是什么穿着,看着是有人在现场监督,但奴隶在干活的时候不该是充满了干劲。

    很明显,汉部是要在这个狭隘的半岛地区发展,又似乎是想要在某个什么位置建立城池,远远地可以看到其它道路上有收集石头和土料的马车向一个区域集中。

    建造城池什么的,几乎是想太多了,到来的晋人基本是理解为要建立兵堡之类的防御(警戒性)建筑。

    汉部的晋人,状况有好有坏,要看平时是干得什么活。

    “那边,那边需要栽种更多的桑树!”阿香看着很正常,不像是要疯了的模样。她指着一片空地,吩咐:“要至少八亩!”

    阿香的身边有不少的少妇或是小娘,叽叽喳喳讨论着什么,然后是一些一看就是干粗活的男人。

    李坛看到阿香的时候愣住了,连迈步都给忘记。

    李忠不小心撞到了李坛,要说些什么却看到自家的少郎君一直盯着一个方向,顺着视线看过去也呆住了。

    穿着普通,可是阿香正在发布指令,确实看着比较显眼。

    “远房嫂子?”李坛看着有意外也有惊喜:“忠叔,我没看错吧?那是嫂子!”

    上一次长广郡的郡守清理郡内的坞堡,使用了卑鄙的手段攻破不少坞堡。很多幸存下来的坞堡吧,其实都是互相之前有那么一些血缘关系,显然李坛的这个李家与李匡的那个李家是亲戚。

    “站住!”小石最讨厌的就是对一些交代不放在心上的人,快步走过去拦下李坛:“找死吗!?”

    李坛突然间的举动吸引了近乎所有人的注意力,原本与之有说有笑的伏伟立刻就是摆出与李坛不认识的模样。

    开什么玩笑嘛!要不是都忌惮汉部,他们又何必眼巴巴地跑过来。再则,过来的家族,要么是期望可以从汉部购买兵器,要么就是真的需要购买食盐,谁会给自己找什么不痛快?

    “那是我的嫂子!”李坛被拦下,总算是有点理智,没再迈步也没有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举动:“请让我过去,或将她请来?”

    小石很是不爽地看着李坛:“有什么事情,回来的时候可以再办。”

    李忠拉了拉李坛,压低了声音:“少郎君……”,本想劝说正事要紧什么的,可偶遇本以为已经死了的亲戚似乎也不是什么闲事?

    “嫂子!”李坛是没有动,但他喊了,惹得小石满脸的不善,可他会在乎吗?他对着将视线转过来的阿香,高声喊:“我啊,睿才啊!”

    阿香视线一直停在喊自己表字的李坛身上,眼眸里先是带着茫然,后面渐渐地清明,但回过神来立刻移开视线,颇为泼辣地喝:“听清楚了?还不做事!”

    长相憨厚的青壮叉手为礼,应了声“诺!”,带着几个同伴就该走了。他们需要从很远的地方移种桑树,那可是关乎到养蚕的大事。

    李坛想迈步,一方面是有小石拦着,还有就是李忠死死地拽住,一脸气急却是无可奈何。

    阿香掺和着众多姐妹的叽叽喳喳中去,她们这个村庄全部都会是女子,她可是作为村长的身份,会带着将近七百多的妇人就是做一些女子会干的活计。

    类似全是女子的村庄会有十个,近乎于是没有亲人,又是单身的女子分了十处安置。会分开安置,是男女混合……老是会发生一些令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因为强奸被处死的男人在汉部已经不下于六百,别提那些遭受侵犯后自尽的女子。有些事情并不是说要遏制就能停止,最后搞到没有办法只能是分开生活。

    女子村落养蚕只是其一,还需要种麻,那么就需要有织布,等于是会担负起汉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正是因为这样,也许也有因为阿香曾经当过刘彦侍女,现在还能时不时过去伺候刘彦的因素,田朔在一些事情上是存在优待,比如在选址,还有对一些劳动力的指派上面给予方便。

    “夫人……方才那位好像是……”

    “闭嘴!”

    阿香脸色并不好看,她自然认出李坛来了,但……自活着出了不其城那个地狱,真的是不想再与过去有什么关联。

    “这样蛮好的。”阿香将视线收了回来,看着周边的景色,发丝在被海风吹拂,裙摆也是在半飘着:“姐妹们,动起来了。将麻田清一清,可别留下杂草了。”

    全是妇人的村庄并不算太大,村落也是由刘彦转门派了部队过来修建,主要是希望有士卒能与妇人互相看对眼,看能不能促成良缘。效果是有一些,但十分有限。

    认真的算起来,汉部接近四万的人口,夫妻一户的却是极少极少,大部分都是单身。

    汉部晋人的数量因为有发送号码牌,精确的数字是37871,这个数字还一直在增加,只是女性的数量一直与男性存在巨大的差距,令一些有远见的人感到忧心忡忡。

    …………

    遇到了难题,暂时恢复两更,依然是早上七点半和晚上七点半。请求推荐票依然给力,将这个难关解决,会再次每天三更的。

第89章:男女那点事() 
男女比例差距太大,无论是在什么时代都是一件令人无比头疼的事情,其中以男多女少的情况会显得的后果最为严重。

    汉部37871人中,女子只有8791,其中已婚的女子2178,剩下其实都属于适婚年龄,毕竟这年头只要及笄就能够嫁人。

    按照纪昌等人的建议,刘彦将那些女子进行官配,也就是由刘彦来选择哪个女人应该嫁给谁。

    对的,官配,其实这个也是现今岁月的一种常态,由官府来进行做媒,让适龄女子嫁人是自西汉就有的一种律法。那是因为武帝(刘彻)与匈奴展开血战,国家青壮的损失太大,为了保证种族的延续,出现的律法。

    但……华夏正朔不是已经衣冠南渡到长江以南醉生梦死去了吗?北地和中原压根就不讲什么律法,一些旧有的风俗和习惯也变得支离破碎。由官府负责适龄女子婚嫁什么的,除了几位少数的豪强和大族仍然在进行,其余根本就没有这回事了。

    刘彦一度差点答应纪昌,可是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田朔撮合了一对夫妻,不知道什么情况新婚不久的妇人竟然自尽,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要是个别事例也便罢了,不少新婚夫妻的男性一方,他们发现自己的妻子不是完璧,竟是会动辄打骂,结果是多次发生女子自尽或是请求合离。

    “好吧,处女情结!但先秦的时候,华夏不讲究处女情节,到了两汉的时候也不讲究处女情节,讲的是婚后女方的对丈夫的忠诚和妇道。”刘彦脸上没有太特别的表情:“现在是一个特殊的年代,秦人和汉人不计较的事情,晋人非常在意。”

    纪昌再一次来找刘彦,是想要再一次进行建议。他就是不明白一点,其它事情上很好说话的刘彦,怎么到了这种事情上却显得有些……怎么说?是婆妈?

    平心而论,先秦和两汉为什么不讲处女情节,那是一种社会风气使然,毕竟统一天下的始皇帝,也就是嬴政的母亲赵姬不是完璧嫁给了他爹秦庄襄王赢楚(异人);西汉武帝刘彻的母亲,也就是汉景帝刘启妃子之一的王娡也不是完璧,是嫁人产女又嫁给了景帝刘启。

    皇帝都那样了,什么都向皇家看齐的民间是什么样,稍微一想也就知道了。

    “秦与汉都有过强盛时期,他们至少是对胡人异族有着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在秦和汉的时代,男人们在意妻子的妇道和忠诚,却是能够接受妻子的过去。”刘彦脸上总算有表情了,他用着嘲讽的脸色说:“到了晋人这里为什么就那么敏感?答案只在于晋人软弱,他们变得自尊心超强而又脆弱,开始看中女人的那层膜,好像他们最后能够得到安慰的就只有女人的那层膜了。”

    纪昌被刺痛了,他知道刘彦说得那些是对的,晋人能够保护的东西真的不多了。

    “对于那层膜到底是什么态度,我不管不着。”刘彦摇着头:“但不管是男是女,他们都在我的统治之下。我非常不喜欢再次听到有哪个谁,因为新婚之夜自己的妻子没有那层膜,惹出一些纠纷出来。”

    刘彦其实也是在意那层膜的。事实上只要是男人就不可能会不在意,但要分时候的,是不是?晋人男性不能因为自己的无能,去埋怨那些被俘的女子被奸污,他们要想想自己为什么无法保护女人不被胡人****,不是在得知妻子没了那层膜之后变得狂躁。好吧,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