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438章

席卷天下-第438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刘翔这一些人来讲,一开始或许是被迫无奈才效力于慕容鲜卑,他们受到优待或善待后,不拿自己和那些受压迫的同袍当同类人,而后是一种趋于想要改变慕容鲜卑的心态,不管是潜移默化还是什么都好,想要的是华夏文化成为慕容燕国的主流,自上而下来将慕容燕国改变成为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主流的国家。

    类似于投靠异族后想要改变异族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读书人非常多,还有些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成功了,真的很难来判定他们的功过得失,最成功的就是北魏的统治阶层自我汉化,最说拇蟾啪褪恰拔掖笄濉苯幽晌幕蟠丛斐觥跋1脑1神1功”反而来创造奴才群体。

    五胡乱华的这一时期是胡人第一次踏入中原成为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手段以暴烈和残酷为主。因为胡人是第一次入主中原,那批文化人投靠异族还不像后辈可以没心没肺,多少是扭扭捏捏和有心理负担,也正是这样才又出现一个群体,那就是投靠异族后极力想要让自己的主子成为中原的统治者,用这样的结果来证明他们的眼光。

    要是没有刘彦的横空出世,那些投靠异族的文化人还都先后成功了,为异族效力得到了荣华富贵和名声,给后辈们打造了光辉的榜样,使五胡乱华之后文化人投靠异族不再是一件绝对可耻的事情,区分异族成功之后的好眼光,和异族没有成功的眼瞎。

    “再争取至少两个月……”刘翔现在的心理负担就挺大,他是属于竭力唆使慕容鲜卑南下的那一批人,那么干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可现在显然是干不成了。他极力掩盖失望和失意,说道:“两个月的时间足够大燕将该撤的人撤出去了。”

    慕容燕国决定举国迁徙是七个月之前的事情,是他们认清楚汉国的强势崛起,确定刘彦攻灭他们的决心,一再商讨和争论,不管愿不愿意都清楚难以抗衡汉国,才有了举国迁徙的行动。

    不得不说的是,慕容鲜卑的崛起不是侥幸,除了有能力和有实力之外,还是因为能够正视自己,遇到必须决断的时候也能当机立断,反正就是绝不拖泥带水。

    “若是不出现意外,应该是能争取两个月的时间。”慕容恪话音刚落,外面有人大吼着求见,他脸色一变,大声喝:“进来!”

    帐帘撩开,进来的人是鞠运,他看着多少是有些狼狈,脸上也是止不住地慌张:“恒公,汉军大批从濡水登陆,除令支城外,沿途多半已经被扫平。”

    慕容恪怕什么?他一早就怕汉军会利用濡水断掉自己的后路,不是没有进行多种布置,一听除了令支城之外多半的布置被扫平,不信的同时是感到震怒。

    刘翔立刻就问:“有多少汉军?”

    濡水战线的负责人是鞠运,他是慕容燕国的参军。参军这个官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看是负责什么,他一度是慕容皝亲管的参军,慕容皝死了之后也相续得到慕容俊和慕容恪的重视。

    “突然在濡水有大动作……”慕容恪思考的事情更多,对濡水那边出现多少汉军不再是关键,满是严肃地说:“拓跋什翼健和大王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说到底,不管有多少汉军从濡水发动攻势,只要令支城依然掌握在慕容燕国手里,那么慕容恪就不是没有退路。他不是一个只关注局部的战将,对全局也有着超乎想象的关心,一听汉军在濡水的动作,刹那间想到的就是整个国战的战局必定出现变化。

    鞠运脸上表情非常难看,他亲率部队去与登陆的汉军拼杀,毫无意外是战败,后面又被追了数十里,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来给慕容恪通风报信,真没顾上其它事情,甚至对濡水有多少汉军也只是猜测,不是获悉来了多少汉军。

    “末将该死!”鞠运立刻就跪了,脑袋磕着地毯:“请恒公给末将一批人马,末将必将决死报效!”

    慕容恪已经顾不得去管鞠运,是脸色阴晴不定地来回渡步,不知道来回转了多久,停下来的第一句话是:“鞠运,此刻起西线战事由你来主持。”

    鞠运听了不敢置信地抬头。

    一旁的刘翔先是迷惑,随后是出现大恐惧的表情,嘴巴里不知道是在自言自语什么。

    “本公给你留下四万人,尽你所能,能坚持多久就算多久。若是无法坚持,你可在十天之后投降汉军。”慕容恪说着看向刘翔:“长史,你是跟本公一同转战它处,还是留下?”

    刘翔还在为慕容恪的那些话发懵,尤其是鞠运竟然可以在十天后投降的那一句,以他的想法是,慕容恪要不那么说鞠运还真可能坚持不住投降,慕容恪主动那么说鞠运就不可能投降了。

    “小人……小人……”刘翔话都有点不利索,深吸一口气:“小人自然是追随恒公。”

第613章 :灭燕之战(五)() 
“如所料,慕容恪正在收紧兵力。【。aiyoushenm】”

    巨大的沙盘周围站着众多的人,沙盘是燕国山川地形的缩减版,上面几个区域插满了代表敌我双方的小旗。

    因为是缩减版的沙盘,可以明细地看出战局的变化,比如丘水战场这边敌我分布,再比如其它区域的“我军”和已经探知的敌军位置。“我军”方面兵力有详细且正确的数据,敌军方面只能确定统帅是谁却无法做到数据准确。

    实际上这个沙盘并不是入侵慕容燕国时才做出来,是早在入侵慕容燕国的行动展开之前就被做了出来,并且不止做了一个。

    太尉署在相同布置的沙盘上一直在进行推演,长期的推演之下几乎将可能发生的事情给“演示”了个遍,仅是记录军棋推演的纸张材料就有七八百斤重。

    简单的说,怎么入侵慕容燕国是早就经过一再的推敲,不是等待军队进入预定位置并展开入侵才干那些自由发挥的事情,是军队早对会发生什么而有预先的方案。

    当然了,军棋推演只是将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推研,并不是说战事的发展过程就真的会怎么样,遭遇到什么样的发展使用什么样的计划。若是遇到推演时所没有发生的“场景”,还是得临机应变。

    在现代,富豪有自己的策划团队,国家和顶级财团有智库,就是专门来干那些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或者要进行某件事,进行反反复复无数可能的推敲和研究,做的计划并不会只有一套,是无论发生什么都预备方案。他们这么干绝不是吃撑了闲着。

    很多时候有准备和没有准备就是两回事,尤其是一场战争在事先经过反复的推演和什么事都没干更是两个慨念。

    刘彦笑了几声,说道:“使用第三十七套方案。”

    在入侵慕容燕国这么一件事情上,汉国做的方案多达上百个大方案,每一个大方案之下还有数量众多的小方案,那是群策群力得来的成果,不是单由某个智力超绝的人来一拍脑袋。

    不止是入侵燕国才会那么干,实际上在汉军南下之前,相关的制度就已经被建立起来,只是每一项新鲜事务都要有一个发展过程,于探索中慢慢来进行完善。若说汉军攻灭李氏成汉和东晋小朝廷时还显得稚嫩,经过两三年的发展则是已经趋于成熟。

    徐正现在就有些纳闷。自战前进行推演,事先将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预备方案,他就发现统帅的重要性在一再降低,很怀疑再这么发展下去还需不需要统帅这个一回事。

    桑虞看到徐正的郁闷,低声说道:“虽说有进行无数种推演,可是发生了什么之后,该有什么反应,反应的速度快或慢,还是能够决定胜负。”

    那话不止徐正听得见,几个听到的人有各自的表情和心态,却不得不赞同桑虞说得透彻。

    很明白的事情,拿主意人的永远不会消失,战争也不会因为事先就有无数套方案而不需要统帅。毕竟不管是有了什么事先的准备,什么时候该拿出应对,拿出应对的时间有没有及时,还是能够使同样一件事情出现不同的结果。

    不过,得认真地承认一件实事,那就是因为事先经过群策群力做好了相关方案,使统帅的重要性遭到降低,也预示着统帅的门槛不再那么高。

    现实就是那么一回事,冉闵现在就笑得异常开心。他是属于那种临战有着敏锐嗅觉的人,可战前不一定对周边地形那么在乎,该干点什么事先也心里没有谱。对于他这种依靠直觉来干仗的人,本身就极度依赖智囊团队,汉国的军事制度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半点坏处,自然是高兴到笑起来咧到耳朵。

    汉军突然大批借由濡水的水运便利进行侵袭,是北线的战况所带来的变化,慕容恪或迟或早会得知北线的剧变,正常反应会是留下必要的阻击部队,然后进行回撤。

    一样都是留下阻击部队再进行回撤,什么样的心态下去干同样的事情却会有不同的效应。得知发生了什么事进行的反应,和疑神疑鬼之下做的反应,首先心态上就决然不同。

    千万不要小看基于什么心态而做出的事情,心里有数和疑神疑鬼不同的心态下来做相同的事情,坚决和迟疑就会在做事上产生时间落差和意志是否坚决,战争中哪怕是迟疑上一秒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遑论不同的意志所带来的反差。

    从濡水登陆的部队来自辽东汉国疆域的戍卫军,就是刘彦早期登陆辽东并占领半岛,随后不断蚕食慕容燕国疆土,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下的那支防卫军。

    辽东戍卫军的数量一直是保持在三万以上,不论中原战事如何从未有过抽调,他们也没有被划入哪个幕府序列的经历,要说起来就是汉国唯一一支像边军的部队。这支部队长期与慕容燕军处于交锋状态,该是最了解慕容燕军战法的汉军。

    目前汉国已经拉开灭燕大战的序幕,慕容燕国不再对辽东半岛有威胁,吕泰试过将辽东半岛戍卫军划入自己的幕府序列没有成功,恰恰就是因为辽东戍卫军在相关的方案中有自己的需要负责的角色。

    如果算上接近五万的禁卫军,汉国在灭燕战场已经投入二十万万大军,连那些附属国的军队也算上就是超过三十七万。

    不过得说一点,那些附属国的军队是越来越不行,之前面对慕容燕军还能扛上一波,演变成仅是貂豹骑兵一个冲锋就能击溃。

    拢共三十七万大军的布置是,丘水战场刘彦亲率的八万,北线战长不算临时弃暗投明的拓跋代军五万,征东幕府序列下的五万,抽调加入的两万辽东戍卫军,多个附属国联合起来的十七万。

    这些军队是从多个方向在入侵慕容燕国,以慕容燕国东线战场的数量最多,可就是东线战场的入侵最不顺利。

    “征东将军也是难办。”徐正觉得自己需要讲一些公道话:“高句丽国内局势越来越不稳,不止是国内黔首不断作乱,军中士卒亦是出现抗拒我方指挥的情况。百济与新罗也有恶化的迹象。他们都害怕我们灭掉燕国之后连带他们一块灭了。”

    其实高句丽、百济、新罗的顶级统治者不敢表现出对汉国的不敬,可他们在放纵下面的人软抵制或是用其它方法来排斥汉国。现阶段各个附属国面对慕容燕军一触即溃,就是那些小动作之一,再来是已经演变成供应辎重速度上的延迟,不容汉国这边再轻视。

    “他们在放松,我们也是在放纵。”纪昌满脸寒霜地在冷笑:“虽说他们什么都不干我们也一样会扫平,但师出有名更好。”

    现在的汉国跟以往的中原王朝不是一样的心思。

    以前的中原王朝可能是对疆域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可能是对劳师远征心有不逮或是抗拒,更可能是喜欢留下几个小弟来跪舔,爱上了那种有人跪舔的天朝上国姿态,才对那些明明随手可灭的小国各种无视或是安抚,甚至可以说是优待。

    刘彦建立的汉国是因为他的意志而在运转,他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全面收复汉家旧土必须干,高句丽的地盘就是汉家旧土,百济北方的领土也是汉家旧土,属于必须消灭的国家。至于新罗?高句丽和百济都要灭了,就没有留下的必要。

    曾经刘彦有过公开的讲话,认为强国根本不需要盟友,强国需要的是一个又一个可以消灭并抢夺资源的对象。

    事实如此,老虎与麋鹿当朋友违反了自然法则,该是老虎杀死麋鹿吃其肉、喝其血、尝其骨、吞其筋,使麋鹿成为自己的养分,壮大自己的同时有力气再寻找新的猎杀目标。

    刘彦要的是一个无休止侵略性的国家,趁着华夏苗裔还属于“天选之民”的时候进行没有停止的开拓,要不然迟早又会是“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的下场。

    历史一再证明在漫长历史中,华夏苗裔一直没有认识到自己为“天选之民”的现实,乃至于陷入自己构建的怪圈无法自拔,浪费了自身一再可以成为唯一霸主的机会,自顾自地玩朝代更替的大戏,然后在虚假的唯我独尊中,猛然脑袋被远从欧罗巴伸来的棒槌,敲得那个叫一蹶不振。

    不是历史学家的刘彦不太搞得清楚历朝历代是怎么了,他只管自己能不能做,做不做得到再来两说,反正无论向外开拓多远都属于赚的。

    “可以动用火药了。”刘彦嘴角勾起了残忍的笑容:“三天,三天之内寡人要看到慕容燕军所谓的防线崩溃。”

    火药?刘彦多少知道是什么成份,但依然不是一蹶而就,还是经过长期的实验和试验,搞出了有杀伤力的火药。

    这一次汉军入侵慕容燕国,没有出现火炮、火枪这些武器,但是炸药包和类似手榴弹的这种玩意带了不少。

    说句实在话,火药制造出来并不需要一开始就进入高端模式,怎么方便怎么来才是首选。接下来也不是去制造什么火枪,该是从火炮进行入手。

    刘彦对怎么制造火炮或是火枪在外形上有点概念,但是要让他主持整个工序属于没门,除了没有那个时间之外,还因为他不懂冶炼技术,也不懂金属组合,更对零件的构成不了解。

    毫不夸张的来讲,猪肉人人都会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