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415章

席卷天下-第415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融化了,也要看天气。”斗阿提着水壶往里面塞白雪,弄好了就挂到篝火的上方,扭头说道:“要老天给脸不下雨,还得阳光足够充足。”

    钟兴除了点头还能说什么?他们得庆幸一点,那就是汉军至少保暖衣物足够。

    现在的汉国当然没有大批量利用棉花,不过对于羊毛的利用却是已经研究出不少种类,将羊毛处理一下制作布袄是基础,用羊毛制作线也已经研究出来,近期正在搞尼龙化。

    对于发现羊毛有那么多的用途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不止是羊毛加工出来的产品,还对怎么去利用草原有着深刻意义。

    过去的中原王朝有许多能进军草原并实施占领,可草原并不适合耕作,大量的耕作只会让草原变成沙漠化。恰恰就是觉得草原不能耕作,长期占领的成份就变成大问题,光有投入而没有产出,除开不得不占领来剪除游牧民族的威胁是咬牙死撑,觉得没有游牧民族的威胁说放弃也就放弃了。

    占领草原进行大规模的农场化,不是开垦为农田,是用来放牧马、牛、羊,马除了军事用途之外还能提供民间,牛除了作为耕田劳力也可以宰杀,羊则是利用羊毛和吃肉。

    对了,汉国的牛并不稀缺,再来是北方也逐渐改为使用马拉犁,只有南方是离不开牛,民间对牛的需求其实一直是在持续下降,也就放开了不得宰杀牛的禁令。

    吃牛肉好啊,真的比其它肉类要好非常多,经常吃牛肉的人一般是比较壮,对其它食物的需求也会降低,那是因为牛肉的热量真的相当高,营养也是十足。不知道是哪个谁的研究成果,是说以牛肉作为主要食用肉类,民族的身体素质绝对差不到哪去。

    牛还不光能够吃肉,作为劳力的同时也能产奶,牛奶当然不会比人奶好多少,但是断了母乳之后保持和牛奶会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倭人那个什么喝牛奶改变一代人身高是假的,是一些商人的商业过度鼓吹,但牛奶的营养真的不错。)

    华夏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民族,就是在对未知的探索,对于万物有了新的发现,去利用、去开发、去培养才使得文明越来昌盛。不知道牧畜有那么多好处的时候,征伐草原只是简单地为了剪除威胁,发现原来有那么多好处,动辄放弃草原的言论是不会有了,相反还会因为有那么多的好处拼命地将地盘掌握在手里。

    “天气太反常,真会如传言那样,会出现大范围的天灾?”斗阿提起沸腾好的水壶,走到桌子边倒在一个大盆里面,拿起了勺子在盆里不断地搅动:“要是真的发生旱灾,那可是大事了。”

    “王上在元朔四年就已经让各州郡准备防灾。”钟兴走过去,低头看向盆子:“别再加盐了,上次就是你多手放盐,搞得根本吃不了。”

    盆子里看去是一些糊糊状的东西,那是植物类和肉类的食物磨成粉之后制作的军粮,是制作成为饼干模样,有着很长的保质期,本身就有放盐,可以干着啃,也能泡着吃,模样虽然难看却是营养充足。

    军粮含有盐分是必须的事情,人体对盐的需求其实很强,排汗和撒尿都会带走盐分,所以气候越温暖,盐分损失也就越多,缺少盐分会造成肌肉痉挛、耳晕目眩、恶心和易于疲惫乏力等一些症状。

    斗阿被说得有些郁闷,他不就是不知道新开发出来的军粮嘛,至于被三番五次拿出来说吗?

    对了,饼干这种军粮还真的就是被研究出来不久,那又是刘彦待在襄国无聊给弄出来的新鲜物,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压缩起来的难度也并不大。

    “搞水利,大部分的州郡都在搞,但真的要发生旱灾,就是河流干枯和地下缺水,用处会有,但恐怕效果有限。”斗阿伺候土地的时间比拿起兵器要多得多,他用勺子弄了点糊糊放进嘴巴,点了点头:“不得不说,这玩意的味道真心不错,吃着有肉味。”

    “本来就有肉糜。”钟兴的亲兵早就备妥了餐具,直接从斗阿手里抢过勺子就装,嘴中的话没停:“新鲜的东西也就前期吃着有趣,很快就会吃腻了。”

    话说回来,汉军的伙食一直都很不错,长期大米和面食类供应不断,肉类食物也根本就不缺,以至于汉军将士看去就没有枯瘦如柴的士卒,能够吃饱喝足再加上不断的锻炼,一个个看着是壮得很。

    “职说的是,一旦真的出现大面积的天灾,对外用兵肯定是要停下来。”斗阿多少是有些忧心忡忡,说道:“按军功计算,战役级别的大战再有两场,职就是个大夫。战役规模的战事似乎有些悬,只盼望能够完成灭国之战。”

    爵位在汉国真的相当重要,社会待遇是一方面,得到的赏赐很实惠,再来是爵位的等级也跟官职晋升挂钩。

    时间已经走到了元朔六年,中原全面收复,其余边角剩下的汉家旧土不算太多,也就是东北和西凉、西域。

    元朔五年的阶段,汉国虽然是进入到缺粮的困难期,一度都要进入修生养息,搞了一次大举捐献充实军粮,一年的时间就让局势出现大变化。

    “代国快要完蛋了,少了一个征战的目标……”斗阿没参加北方草原的战事,他板着手指:“还剩下燕国和凉国。燕国估计是没职什么事,凉国只是一个小国。”

    钟兴就好奇了,问道:“谁和你说凉国是个小国?”

    “不是小国?”斗阿讶异地说:“西凉长久以来地广人稀,就是张氏开拓西域,听闻西域也没有多少人。他们好几次出兵,没多到出动十万的规模吧?”

    钟兴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张氏凉国在西域的用兵是个什么情况不是一个郎将和一个校尉随便能打听出来,他们知道的是张氏凉国在东面的用兵还真屡次没有超过十万大军的规模。

    汉国对战争有些几个基础判断,其中战役规模就是敌军的数量超过十万,敌军数量超过二十万则算作会战规模。不同的战事规模,计算军功是不一样,又分得胜与大胜两种累积军功的模式。

    中上层的将校,统计军功已经不再是以取敌首级,除非是能够干掉敌方大将这种特例,不然都是以指挥军队参加什么规模的战事,于其中发挥到什么功劳,以占比的形式来计算军功的程度,所以才又有分大功和小功两种。

    “放心吧,再大的事情,王上对西北的用兵也达到灭亡凉国的目标。”钟兴很认真地点头:“一定会是这样的。”

第586章:攻凉() 
却如钟兴所猜,半个月之后开始进入冰雪融化时节,不过哪怕是冰雪已经开始融化,一时半会也无法展开大规模的行动。

    谢安是在冰雪融化之前率领大军抵达狄道,带来的是两个骑兵军、一个步兵军和将近三万的郡县兵。

    大批部队抵达狄道,使得这片营盘密布。

    汉军这么大的动静当然无法瞒过有心的探子,对于天气允许之后汉军将大举入侵张氏凉国,张祚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张重华继位一年不到便在狼居胥山附近被生俘,还折进去了一两万的凉军精锐,对于张氏凉国来说,不管是从政治上,还是从实力上,是真正遭遇到了重创。

    一国之君被俘,对国家的军心民气打击必然十分严重,人心惶惶还只是基础,人心思变却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仅是张重华被俘的消息被证实,西凉众多世家就开始坐不住。

    自古以来世家看重的只有本家族,什么国家什么社稷都是次要。太平盛世之时,他们是依附在皇权之下,利用到手的权势和在地方上的势大,像蛀虫拿百姓当营养一般汲取。每当遭遇皇权挤压,他们就会竭尽所能让国家乱起来,实力强大的世家要么是直接参与逐鹿,要么就是寻找所谓的真龙搅动风云。

    世家眼中无国家,有的只是家族利益,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忠诚之心。眼见石羯赵国短短六七年之内覆灭,拓跋代国亦是在汉军的进逼之下将亡不亡,按照世家的认知是,汉国显然又会成为一个有希望完成大一统的皇朝,无法去力抗只能选择加入其中。

    同样有心从一条破船跳到汉国这艘巨舰的世家并不少,差别就是张氏凉国的情况比较严重,与汉国大量派遣细作进入张氏凉国有关,更多的是张重华被俘,以及张祚、张天锡的一些举动。

    国主被俘了,嫡长子只是一个黄口小儿,相反是国主的两个兄弟年岁高且一直努力经营,国逢大难又内部存在权力倾轧,怎么去应对外部的危机?

    一个国家的灭亡会有很多的因素,外部压力有时候并不是导致亡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有外部压力的同时内部还不团结一心,内外交困之下导致国家的灭亡。

    张祚和张天锡都是野心勃勃之辈,早就窥探凉王宝座,张重华的得位是张骏亲口亲笔所定,张祚和张天锡没有大名义只能将野心深藏。要是张重华没有出现什么意外的话,张祚和张天锡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忍耐下来做好一名皇亲国戚的臣子,但张重华出现意外,那就是两说了。

    事实上不用汉国这边多么地去挑动或是鼓动,张祚和张天锡在张重华被俘之后就会有自己的行动。

    有汉军即将入侵,张祚和张天锡还敢妄动?他们的想法其实比较实际,恰恰就是有汉军要入侵,才应该尽快夺取那张王座。

    张氏凉国的嫡长子张耀灵没有被事先立为太子,年纪也实在是太小了,母族还不是强大到可以一举影响国家走势的那种,国家遭遇艰难时刻,由这么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当凉王,是一件好事吗?

    张祚有一名心腹叫赵长,赵长是张重华所封的右司马,这位右司马可是给张祚办成了一件大事。

    大概是在两个月前,张重华被俘的消息刚刚确认,赵长就开始进行运作,拉拢收买朝中的文武,又制作张重华的假诏书,配合张祚调遣回朝的两万大军,一举拿出那份假诏书进行宣读。

    假诏书只有一个核心的意思,就是如果张重华出现什么意外,任命张祚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辅佐朝政。

    没有一步到位是赵长与张祚商定之后的意思,大概就是觉得多少是该留点脸面,不能将事情做得太难看,应该先掌握大局,等待后面水到渠成的时候再登基为王。

    “根据那些投靠的世家传来的信报,张天锡并不承认遗令,另有张瓘、张邕等人拒绝承认。”谢安多少是带着一些可惜,说道:“只是他们保持相当的克制力,没有引兵攻击张祚以及所属。”

    冰雪化开了,看近期都是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再等个十天半个月路面该是要变得坚硬,那个时候就是汉军大举入侵张氏凉国之时。

    “金城由张冲作为守将,城内大约有三万凉国的边军,另有从四周征募的士卒接近五万。”钟兴是前沿指挥,收集敌军情报属于必然:“副将是易揣。”

    每个国家都会将自己的军队划分级别,中央军当然是属于装备最华丽的那一梯次,但是最能打的绝对是边军,一些临时征召青壮成军的部队则是最弱。

    张氏凉国与被灭的东晋小朝廷一样是世家政治,差别就是在于张氏本身就是西凉最强的世家,不像司马氏那样主弱臣强。

    因为一样都是世家政治,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其实都是出身于各个大大小小的家族,能够成为一方军队主事阶层基本都是大家族子弟。

    谢安很清楚世家政治是个什么状况,也就问:“可有敌将暗通款曲?”

    “将主所料不差。”钟兴比较嘲弄地说:“除开一些将校,金城副将已经暗中投靠大汉,承诺我军一到便会里应外合。”

    战争还没有爆发,敌国却有重要将领事先投靠,除开张氏凉国前景看着不妙之外,离不开汉国表现出来的强大,尽管敌将暗中投靠对汉国是好事,可对于反骨仔该看不起还是看不起。

    金城是张氏凉国在东边的军事重镇,长年累月地修建和加固之下,城防设施完善齐备,真要硬攻不是说打不下,可损失必定会不轻。

    张冲是金城本地大族子弟,他担任金城太守已经有些年头,早在张骏主事的时候就是。

    根深蒂固说的是什么?大概就是张冲这种情况。张冲的家族在金城的名声一直不错,与城中各家族也大多交好,由他来率军进行防御城池,可以绝大部分地协调城内各家族协助,也能够得到城中百姓最大程度的支持。

    包括谢安在内的汉军将校,他们对自己所率军队的战斗力当然有足够的信心,可是能够更轻易地夺取金城这座军事重镇,自然也是欢喜的态度,就是不能太想当然耳。

    “……不排除是敌军用计,但我们只要保持足够的谨慎,便不怕敌方有诈。”钟兴可不敢打什么包票,说道:“一切以战事遭遇为准?”

    谢安知道钟兴是什么意思,笑了笑只是点点头。

    时间飞逝,冰雪融化后的第八天,位于狄道军大营的汉军开始分批开拔。

    钟兴作为前锋,率领本部先抵近到枹罕,途中并没有遭遇张氏凉军,仅仅是受到一些羌、氐、杂胡小股的袭扰。

    出狄道向西北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期间也仅是有一条叫洮河的河流拦住去路,前锋本就有遇水搭桥的责任,钟兴所部是在洮河那边耗费了三天搭建三条浮桥,才算是继续向前。

    “那些胡人太烦了。”斗阿是真的有些烦躁:“每股数量太少,却是太多队伍。”

    前锋除了逢山开路和遇水填桥之外,其实还是有为后方大军肃清威胁的责任,苻氏一族大转移的时候留下来的胡族有多少没人知道,看他们不断袭击汉军的情况,该是每个部落都留下一些人手。

    斗阿所部的一部分是被钟兴留下来肃清威胁,他们在行军路途周边不断探索,是有找出一些胡人并清理,但是清理的过程并不算顺利。不是说他们无法击败那些胡人,是那些胡人一旦遇袭就会分散而逃,汉军是能够逮住一些,但总是会出现落网之鱼。

    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