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269章

席卷天下-第269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商议下来,该布置和该准备的已经尽力完善,刘彦当夜举办大宴,次日该各奔东西的人出奉高前往各处。

    冉闵自然是带着虎贲军、羽林军和禁卫军出发,他走之前还被刘彦隆重地进行拜将仪式和出征仪式,算是被给足了荣誉。

    “王上?”纪昌在冀州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他却是可以在奉高再留一段时间,等待冀州那边气候转暖再去。他是与刘彦登上一处山峰,远远地瞭望正在开拔而去的部队,并不隐晦地问:“若是冉反叛,该如何应对?”

    刘彦看着在开拔的部队,直白地说:“他或许会反叛,但不会是现在。”

    现在的局势不适合冉闵有过多的动作,不是说正在大战不合适,纯粹就是冉闵刚刚归附,原先追随冉闵的人肯定是处于思想混乱时期。再来是,汉国没有亏待冉闵包括其原有部属,甚至可以说他们都被良好的安置。

    刘彦不会给冉闵有主政一方的机会,就是用其征战也会有其安排。

    真实情况是,某个谁造反或是反叛往往是君王在有意和无意间的放纵,可能也存在君王是一个无能之辈的情况,等于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是有其原因。

    刘彦今年二十九岁(公元345年),冉闵已经是四十三岁。两人相差十四岁,刘彦不出意外会比冉闵活得更久。要是情况允许的话,刘彦很希望冉闵可以得到一个善终,前提是冉闵不找死。

    从平面地图看,奉高距离东阿是有两百二十余里,可实际上道路不存在直线,真正走起来要跋涉将近三百一十里。

    冉闵花了六天的时间将部队带到谷城,抵达后又派缪嵩前往东阿。

    缪嵩原本是冉闵的派侍中。所谓的派侍中其实就是管理君王私产的一个官职,是在少府的体系之下,是一种散官,可是又深受君王的信任。

    “家主,李农……”蒋干在汉国没有官职在身,却是可以在冉闵的幕府承担一些重要责任。他用着比较迟疑的语气问:“李农会投降?”

    冉闵是站在城关之上,带来的部队在谷城北侧安营扎寨,看去营盘范围极广。他已经充分了解到自己统率的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不但兵器甲胄精良,兵员素质亦是没得说的优秀。

    “乞活、乞活……”冉闵还是有诸多的感慨:“不就是为了活命吗?”

    都是乞活军的出身,对乞活军的性质哪能不了解?冉闵想不出李农有什么非要给石虎卖命的理由。

    “可是……李农听从石虎的命令了。”蒋干不无忧虑地说:“不了解大汉的人看来,大汉确实是处于危险时刻,并不知晓大汉其实……”

    “所以我们会让李农知道。”冉闵微微昂起脖子,多少是有些惆怅:“李农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肯定也打探到我成了大汉的五官中郎将。我都这样,不是很能说明问题吗?”

    蒋干直接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有融合进入一个体系才会了解是什么模样。他们之前也仅是知道刘彦统治下的汉国武力强盛亦是出产丰足,利用职务和官职的便利了解到更多,例如刘彦可以随时随地不知道从哪调遣十足精锐的部队,还是源源不断的调遣。

    “实在想不出王上有什么理由无法统一天下。”冉闵好像是打了一个寒颤,抖了抖身躯很快又身姿变得挺拔:“那次大宴,王上像是喝醉了,无意中与我说了不少话。我现在虽然依然无法理解,可是……听着……怎么说?就是觉得好像很厉害啊!”

    这一下蒋干不得不生出好奇之心了。

    ………………

    感谢战V万赏,加更可否等这段艰难的剧情结束?拜谢!

第411章:乞活……乞活……() 
缪嵩没有任何阻碍来到桃城。

    桃城是位于一条河系的东岸,西岸不足十里之地就是李农大举屯兵的东阿。

    乞活军到了黄河北岸之后,他们没有采取多么激烈的动作,会攻取东阿和桃城作为盘踞之地,主要还是因为得有了挡风遮雨的落脚地,不是冬季待在冰封雪地的野外。

    讲实际的,乞活军从来都不是一支物资丰足的武装,不管是在和胡人做斗争期间,昂或是被胡人打败后成了刽子手,他们的境遇就没有好过。穷困潦倒是用来形容家庭或个人,可乞活军真的就是穷困潦倒,不说武备上面等物资,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维系得相当艰难。

    缪嵩不是空手而来,随行的有接近千人和近一百辆的马车。

    马车上装的是一些粮食以及布匹,甚至还有对人显得无比重要的食盐。这些东西并没有被掩盖起来,是明晃晃地曝露,令看到的乞活军所有人不由瞪大了眼睛。

    李农是在河对岸的东阿,桃城主将是李存孝(不是唐朝那个)。

    李存孝是在城外接待缪嵩,指着那些装满物资的马车,困惑道:“是出自私谊,或是……”

    缪嵩与李存孝只能说是认识,算不上多么熟悉。他看着身穿厚厚羊皮袄的李存孝,问道:“为什么要过黄河?”

    早期的乞活军称得上能征善战,是在什么都缺的条件下依然与胡人血战,得胜的次数还比落败多。

    石勒击败乞活军之后进行收编,乞活军在为石碣镇压反叛的时候依然显得骁勇善战,可是到了石虎成为石碣的统治者后,乞活军基本是被拆散使用,才导致出现李农体系和冉闵体系,最后乞活军也分裂,是分裂成为要为胡人效命、反抗胡人、中立三个部分。

    选择为胡人继续卖命的当然是李农这一体系,原因却是李农个人受到石勒和石虎的善待与看重,不是石碣对待乞活军这个集体有多么善待。

    “劝了,可是……”李存孝说着停顿下来,他与缪嵩真的不熟,说那么多没有什么用。前面问了一次没有得到回答,他不得不再问:“汉军来了,是吗?”

    “是。”缪嵩没有隐瞒的意思,直白说:“两万五千,全是汉军精锐中的精锐。虎贲军和羽林军,更有举世闻名的禁卫军。”

    “是吗?”李存孝并没有感到多么的吃惊,扯了一下脸颊算是皮笑肉不笑,说道:“汉王还真是看得起我们。”

    车队已经开始在入城,引起的是城内发出阵阵的欢呼之声。听欢呼中的一些片段,人们是在欣喜终于有一些像样的吃的,更是对出现的食盐感到欣喜若狂。

    对于食盐来讲,哪怕是到了千八百年之后也依然是稀缺物,尤其是对内陆的人来讲更是如此。

    人缺不了盐分,要不会产生多种疾病,更是会致使人没有力气,可见盐分对人体的重要性。

    以现如今的技术来讲,制造海盐并不是没有,要知道战国时期的齐国就以制作海盐而闻名于天下,也聚拢天下财富于临淄。可是在西汉之后,制造海盐的技术成了官方所有,对民间进行严格的封锁,就是“收盐铁之利于朝廷”那一事件所导致。

    当然了,官方封锁并不能完全杜绝制盐技术在民间流传,可是先有西汉末的战乱,又有东汉末的诸侯混战,再到司马废柴一家丢掉中原导致战乱不断,相当多的技术实际上是失传在战火连天之中。

    东晋小朝廷有绵长的海岸线,可是小~朝~廷并没有控制哪怕一家的海盐制作,倒是沿岸的世家有自己的小作坊来制造海盐,但是质量上只能说不堪入目。

    现在而言,社会对于盐的来源并不是太多,西北部还有盐湖,没有天然盐湖的地方只能是从一些岩盐中提炼盐分。

    知道现在,哪怕是一千年之后,提供盐分最普遍的做法是什么吗?就是弄一块盐布,反反复复地使用盐布来弄出咸的味道。至于添加盐粒什么的,除非是大富大贵之家,要不真的是想太多了。

    足足二十车的盐,看着还是那种白花花的粒盐,每车该是有五百斤,二十车就是一万斤。要是省着点用,足够三十万人用上个一年半载以上。

    仅仅是二十车的盐巴就是一份大礼,不用多说还有三十车的布匹,五十车装载黍米、栗米、麦子倒是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李农是亲自从浮桥来到东岸,他见到缪嵩的第一句话是说:“汉王要招降我们?”

    缪嵩也不隐瞒,将自己知道的那些事情说出,包括招降是冉闵力主,要不然汉国的左右丞相以及一些将校实际上是发大军歼灭的意见。

    “未曾想。”李农脸上泛起了嘲讽的表情:“他们竟是如此小觑我等。”

    好了,缪嵩知道多说一些什么都没有用,只有等待李农亲自看到了前来的汉军,可能还需要在与之交手,才会知道汉国那些高层真不是出于莫名的骄傲。

    没有耗费多少时间,也就是缪嵩到了桃城之后的第三天,一支浩浩荡荡的汉军抵达桃城之外的十里。

    “看番号,是虎贲军、羽林军以及禁卫军,没有其它的汉军编制。”李存孝与李农几乎是并肩站在桃城的城关之上,远远地可以看到还在不断往前推进的汉军:“我们的斥候损失极大,取得的战果非常有限。”

    没有开战之前看斥候的损失数量大概就能猜测敌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越是精锐的野战集团,斥候对战取得的优势就越大,通常一支军队的斥候最能说明军队的战斗力,就是这样李存孝才会特意提起斥候的损失。

    很快李农就能用肉眼看到汉军,不用过多解读能够从行军姿态看出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

    乞活军用一个冬季竭尽所能地加固处于前线的桃城,可是桃城之前荒废的程度太严重,哪怕是经过一个冬季没日没夜的加固,桃城也仅仅是城墙豁口被堵上,要说有增加什么防御工事也仅是在逞强之外堆垒起了土墙和挖了一些比较浅的壕沟。

    虎贲军是一支甲骑具装,行军姿态中不可能穿上厚重的重甲,骑士们现在是骑跨在辅马之上,真正用来骑跨作战的战马轻便随行,又有驮马装载着装箱的甲胄与包裹起来的骑战兵器。

    羽林军是一支骑射和近战兼备的突骑兵,他们与之具装重骑兵相同的是拥有多匹辅助的用马。因为是突骑兵性质,人和马的防具并不是太沉重,导致的是骑士都穿着胸甲,连带战马也是半身披甲,目视看去倒是比非作战状态的虎贲军显得更加精锐。

    “不是两万五千。”李农扭头看向后侧的缪嵩,勾起了嘴角:“至少有五万。”

    “每一名甲骑具装拥有三名辅助骑手,每一名突骑兵拥有一名辅助骑手。”缪嵩面无表情地说:“辅助骑手在汉军体制内不算战兵。”

    也就是汉军才有这样的制度,列国都是将随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算是参战人员,甚至还嫌少会有“号称”,比如只是有一万人就敢号称十万。

    李农对于建立不到两年的汉国了解不是太多,可能他的了解还存在不少谬误,如传言刘彦是两汉的皇族后裔,又比如刘彦实际上是个高度汉化了的匈奴人,反正就没有一件显得靠谱。

    汉军兵甲器械精良,用不到六年的时间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部落,发展成为雄踞两州以及侵占不少州郡的国家,该认知上李农倒是没有出现太严重的偏差。要说的是,刘彦真正开始发力在中原征战,其实也就是近三年之内,不是什么六年。

    “汉军之中没有发现攻城用的器械。”李存孝没有压低声音,抬手指向看着像是开始在安营扎寨的汉军,发现了一点什么又说:“将旗……在往这边移动。永曾要阵前搭话?”

    李农沉默着转身走向下城的走道,他的确是想要与冉闵好好交谈一下。

    冉闵的的确确是骑跨朱龙马在靠近桃城,随行的人员并不多,仅是有五百余人。李坛和骞建同位列其中,更有谢安也是跟随。

    在距离桃城约两里的位置停下来,冉闵看到桃城的城门打开,代表乞活军的帅旗首先出现,远远地能看到李农领着接近千人出了城池。

    双方很快就面对面,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出声,是冉闵用脚轻踢马腹,朱龙马缓缓地向前,也仅是谢安控马跟随而上,其余人是安静待在原地。

    李农自然也是向前,跟随在身边的却是王谟。

    王谟出身中原世家,乞活军抗击胡人时加入乞活军,渐渐受到李农的重用与重视。他与冉闵是熟人,理念上与冉闵其实更为相识,可惜的是家世背景和负担令其无法自由选择想要的道路,只能是与李农为伍。(这人历史上与李农等人一样被冉闵诛杀)

    “永曾。”李农只距离冉闵不到两步,上上下下地看了冉闵,说道:“穿上了汉军甲胄,却是更显英武非凡。”

    冉闵抬手行了个礼,口呼:“李公也成如此。”

    “永曾还是如此心急。”李农做出哑然失笑的模样,一阵‘哈哈哈’的大笑,笑够了才问:“永曾是来征讨某的吗?”

    冉闵沉默了一小会,才开口说:“乞活、乞活……皆是为了活命。李公不可忘记乞活军的由来,给胡人效力致使祖先蒙羞,岂是胡人一些小恩小惠可以替代?如今我王将要扫平天下,使我等汉人不再委身胡虏残暴统治,还天下人一个清平,可以安居乐业之所,李公何不如与闵一起,于王上麾下效命?”

    这一下是换李农沉默了良久,他一直都在抬头望天,看着蓝蓝的天空,又看一朵一朵各种不同形状的白云飘过,而后才说:“汉国多面受到夹击,不谈羯人本族汇集于濮阳,冀州方向亦是有赵国精锐边军与来源燕军,更有南边数十万大军枕戈待旦随时将会北上。看天下局势,仅有位处偏远西凉之凉国、荒芜草原之代国与汉国关系平缓,其余列国皆是敌视汉国。”

    冉闵一阵大笑,吼:“我王视敌意列国为冢中枯骨,莫不是恢复汉家荣耀路途之上的小小拦路之石,不过是一脚可以踢开之物。”

    “永曾莫要胡言。”李农万分认真地说:“天王两年前可以征召百万大军,近两年汉军虽然处处得胜,可也是将自己置于天下公敌之地。说那些只是拦路之石,是谁给了汉王如此狂妄的信心?”

    谢安这个时候开口,他没有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