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229章

席卷天下-第229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军发动进攻,羌族军的将校分成了决然不同的两个部分,一些人以为姚弋仲被杀或是被软禁要拼命,更多的人则是绝望之下不想白白送死,他们倒是没有在敌军进攻的时候自己火拼,而是因为意见不同而分出两个两个部分。

    桓温那一边反应很迅速,按照谢安的建议进行招降,全力进攻还在反抗的羌族军。

    由李坛率领的这边也是采取相同的举措。

    羌族军到了目前的阶段纯粹就是依靠一口气撑着,姚弋仲这个主梁骨情况不明,他们抵抗立刻会被杀,投降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活但至少性命无忧。当那些抵抗者在汉军的攻击中很像是笑话的时候,咬牙坚持的意志就会崩溃。

    实际上羌族军本来就是陷入死局,此前汉军从未有过招降举动,不能活那就只能拼命。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汉军不会有招降的意思时,“幸福”来得是那么突然,以至于大多数人是想都没想就选择了苟活。

    羌族军的投降是意料之中和情理之外,以至于刘彦听到禀告稍微呆了一下,后面笑着说:“如此这一战算是收官了。”

    这一战看着时间好像不长,却是汉军有史以来打得最为仓促一战,过程中刘彦还以自身为饵。

    以绝对少数的兵力面对人多势众的一方,谁都会认为人多的一方占据着绝对优势。羌族军围着刘彦亲率的汉军十五天,那些日子里根本就是白昼的到来意味着血腥的厮杀,尤其是从第十六天开始的连续三天强攻更是杀得昏天暗地。

    之后,姚弋仲率军突围,从始至终真正在追击的汉军仅有两万不到,其余的军队是留在漯阴收拾战场。

    他们的交战季节是夏季,人一旦死去不超过三天就会发出异味,不到七天就会开始腐烂,双方战死的将士有许多是曝露在战场超过半个月没有收拾,尸体腐烂之后不但是会养出蛆虫,苍蝇也必然大规模出现。

    不收拾战场不行的,那样会造成人为的瘟疫,而瘟疫对于现如今这个时代而言的恐怖程度无需多言。怎么收拾战场又有值得讲究的地方,得事先将战场设立隔离线,禁止平民进入。

    老百姓进入战场可不是什么玩笑话,事实的真相是永远会有老百姓会进入战场。他们并不是要去帮助谁,是到战场上进行拾荒,会从战死者身上搜罗任何可以用得上的东西。

    对于前往战场的老百姓,交战双方历来就是进行杀无赦的态度,无关于是否杜绝奸细,是老百姓拿取钱财或值钱物没关系,可老百姓会连战死者的衣服都脱,谁也不想战死后被扒得全身光溜溜,自然是见一个就杀一个。

    汉军这边没有夸张到在战场发现老百姓就见一个杀一个,士卒会对遭遇的老百姓进行搜身查看,对于身上有众多财物或是兵器者是收押去做苦役,对于收集衣服的人就只能是杀掉,要是没搜查出什么东西也不会为难。这无关残忍与否,是属于军队对待民间的一种惯例,历来就是这么过来的。

    收拾战场,可不是随意派人进入战场收敛战死者的尸体,一般是让民伕来干这种可能会被传染疾病的活,最后再将有患病征召或是看着不健康的民伕干掉。看着健康的民伕,他们也会被收押一段时间。

    不说刘彦现在的人口不多,不会去干那种缺德事,他也没有必要去那么干,要知道系统可是有道士这么一种类别,恰好就由他们是干这种活了。

    汉军在战场上寻找任何己方战死者的遗体,举行必要的仪式之后烧成骨灰装在坛中运到长广郡的黄1岛1区,那里有正在建造的英灵殿。

    非汉军的阵亡者,他们是被集中起来一块烧成灰,挖个大坑埋掉了事。

    除此之外,战场上被大量撒了石灰,局部地区甚至要泼上火油烧那么一阵子。

    哪怕是做了那么多,包括刘彦在内的人,他们都依然担心有可能会出现瘟疫,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针对可能出现的瘟疫进行多项准备成为必然,那被算成与建国大典一同重要的头等要事。

第352章:再定个小目标() 
汉部建国,暂时的都城将选择临淄。

    先前却是刘彦将一件事情弄错,既是临淄并非广固城,广固城是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11年)曹嶷攻占青州任青州刺史时修筑。

    广固城其实是在临淄边上,不过临淄作为一座城池早就荒废,仅是留下一些古城墙。

    恰是因为临淄完全荒废,刘彦索性错有错招,干脆就废弃广固城的名称更为临淄。那是因为修新城的时候地域是将广固城和临淄完全涵盖进去,不过刘彦并没有打算为暂时的都城修建什么城墙。

    历史上作为都城而没有修建城墙的仅有一例子,那就是先秦的咸阳。

    秦孝公修建咸阳时,不筑城墙是听取了商君卫鞅的意见。说法是东有函谷关作为屏障,西边并无太大威胁,再来是秦军强大不畏惧敌军能够打到咸阳城下,都城会一再扩建的情况下城墙会限制发展。

    除开有秦一代的国都没有修建城墙之外,历朝历代再无此例,那是因为咸阳作为一座没有城墙的国都被刘邦大军压境时无险可守,谁再也不敢那么干了。

    刘彦不筑城墙被广泛反对,不是没人拿刘邦轻取咸阳的事迹说事,但刘彦认为临淄不过是临时都城,不但连城墙都不想修筑,甚至是宫城都打算只小修而不大建。

    修筑城墙对于拥有“超级农民”的刘彦其实不是什么事,但有必要和没有必要是两回事。

    “我们在西边一直是扩张状态,先有下密坚城,再有范县前沿。北边亦是在扩张,兵锋已经抵近渤海郡,向章武郡进军,至不济还有黄河和济水两道屏障。南边已经扩张到长江,彭城不失,临淄不会有风险。”

    说那么多,刘彦想表达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汉国会是一个进攻型的国家,可不是建国之后就该窝着,那岂不是成为割据状态。

    建国有好处也有坏处,许许多多本来拥有雄心壮志的领导者,他们没有建国之前会充满锐气,连带集体也是进攻性十足,可建国之后领导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锐气,集体亦是在建国之后想要安稳。

    刘彦需要明确表达一个观点,临淄不过是临时的都城,绝不是永久的首都,建国之后不代表就要停止脚步,该是着手逐鹿中原,迈向一统天下的大道,而后再寻觅向何处继续扩张。

    简而言之,刘彦眼中的“天下”并非只有“中国”,但是得一步一个脚印,决不允许臣下的目标定的太小。

    哪怕是暂时的都城也是都城,见刘彦不修筑城墙的意志坚决,文官忧心忡忡是一方面,武将则是感到山一般的压力。

    “城墙不建,宫城却是需要大修。”桑虞非常认真地说:“君上不安于享乐,立志于远大,是我等的福气,可是宫城关乎到王者气象,为万众归心,为诸国不小觑,君上却是要采纳我等意见。”

    其实刘彦不是不享乐,是觉得远没有到享乐的时间。他今年才二十八岁,在现代二十八岁没有结婚的人多得是,恰是处于打拼事业的黄金年龄……,好吧,其实到了三十岁左右没有结婚有太多原因,经济是最大的一方面。实际上是他有一种时不待我的急迫感,趁着还有锐气的时候多干点事情,等待年纪大了该放松肯定是会放松。

    既然是说到王者气象这么一回事,刘彦就不得不慎重思考。

    有道是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有些时候脸面还真的不能不顾,尤其是关乎到一个国家面子工程的时候。

    关乎到国家形象,很多时候哪怕是劳民伤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尤其是要做给其它国家看。

    耗费巨资看着劳民伤财,可是起到的作用却是无法代替,国家与国家之间从来都不是讲经济那么简单,住在金碧辉煌宫殿里的君王瞧不起只能住在帐篷里的同等身份群体,再来是一个国家的宫城也代表着该国的国力。

    当然了,得有那个实力和能力才去干注重国家面子工程的事情,也要看是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干,历史上因为国家面子工程而把自己的国家给搞得民不聊生的不是没有,不用去讲什么弊在当代利在千秋那些话,受苦的这一点首先就忍受不了。

    “奴隶需要用在铺路修桥之上,依靠征发徭役不可行。”刘彦需要先定下一个基调,随后试探着问:“能不能分为几期,比如第一期修好议事殿和招待外国来宾的地方,其余可以慢慢来。”

    刘彦现在只有一个妾,真实是不需要多大的宫阙。他其实也没有想要什么三千佳丽,有个三宫六院也就差不多。

    那一点却是刘彦真不了解帝王的生活,宫阙大并不是专门用来装女人,皇室肯定要有服侍之人,那些宦官、宫女、宫城侍卫之类的也需要住的地方,因此宫阙小根本就装不下。

    众人只当刘彦心怀大志不图享乐,他们深深觉得开心的同时也感到一丝丝的郁闷,君王不大修宫阙代表他们的府邸规格也高不到哪去。

    “建城或是修宫阙,实际上都是好事。”刘彦看着诧异的一群人,笑着说:“因为有需要必然是要进行采购……”

    众人有些懵了,建城需要采购没有错,但是没有听说过君王建宫阙需要采购啊!

    自古以来,君王的宫阙都该是万众无私贡献来着,也就是说需要什么就拿什么,遇到一群公正严明的官员负责搜罗还好一些,但要是官员太过操蛋还不知道会祸害多少人。

    刘彦见全部安静下来,愣了愣神才说:“国家新立,百业待兴,别要横征暴敛的破事出来。”

    认真而言,哪怕是刘彦等人想要横征暴敛也没有可能,他们治理之下的群众不是被拯救而来,就是自行抛弃家业逃来寻求庇护。这样的群众除了一身肉又有什么。

    对了,汉部可没有搞无偿均田那一套,毕竟政策基础是二十等爵制度,仅是在爵位上升之后才会获得多少土地和赏赐。治下大多数民众耕种的田地属于国家,他们付出劳动之后的分成是六四分,但不管种子、耕牛啥的都是国家来出,等于没有自己田地的人是变相的为国家打工。

    凡事皆是有利有弊,均田可以获得民众的感激和爱戴,也能够使得民众变成有产者。可无偿均田对于那些拼死开拓和其余有功者却是极度的不公平,毕竟屁都不干也有相同的待遇,谁还去拼命或建功立业。

    有一句话叫“有恒产者有恒心”,国家的有产者是稳定的基石,但绝对不能搞无偿获得那一套,会不会养出无数的懒人先不谈,有付出才有获得才是守恒之道,不能是无付出而有所得,也不能是有付出而无所得。

    其实刘彦有想过搞府兵制那一套,可惜的是他没有能够记清楚府兵制究竟是什么样,只是大概地记得一些皮毛。

    君王不能去搞自己弄不明白的东西,尤其是没有得力臣子能够收拾后续的情况下,要不然祸在当代还是比较轻的,祸及子孙后代就该追悔莫及。

    刘彦对某个主义倒是挺熟悉的,但他绝对是脑抽了才敢将某个主义用在当代。

    军功爵制度建立之后表现出来的是适合汉部,也已经有先秦做过成功的例子,只要别学小猪大肆卖爵玩坏掉,一直到统一天下之前该是最合适的一种体制。

    看看汉军的征兵之轻易就知道了,历来就是征兵只有超额应征,没有出现过难以征兵的事情。

    真实情况是,有知识的人不多,愿意埋头刨土的人也不是那么多,倒是十分乐意加入军队冒着生命危险给自己和家庭拼杀出一个未来。

    乐意参军只因为军功最贵重,不但能够得到土地和奴仆,爵位也比刨土更加容易获得。那可是等级分明的爵位,不止关乎到社会地位,要是爵位足够还能传给子嗣。

    作为男性,人生在世永远不是只为了自己个人拼搏,为妻子、子嗣、父母,为家族宗亲娘家,别说汉军的伤亡率历来很低,就是高也会有大量的人愿意搏一搏。

    与羌族军的一战结束,刘彦没有可能一直待在前线,他留下了大部分的军队,仅仅是将禁卫军带回长广郡。

    长广郡的黄岛区目前是汉部最重要的政治区而没有之一,一切只因为那里有一座英灵殿。

    耗时接近三个月的战争,汉军近乎全歼羌族军,根据统计仅是俘虏就有四十一万之众,汉部急缺的妇女数量有十二万,老弱数量是八万,余下全是青壮。

    俘获的二十一万青壮,属于羌族的有十一万,晋人则有四万,余下十二万是杂胡。他们中的身体残疾之人会被全数清理,毕竟汉部可不是开福利所的,残废的人没有半点用处。患病的俘虏得看能不能救或是救的代价怎么样。

    辎重的缴获比较杂和多,蔡优统计了接近一个月才算是有初步的数据,比如马匹十七万、牛四万头、羊四十六万只,其余的兵器、甲胄、皮草等等的东西可就不是那么好统计。

    前所未有的大胜也不是没有代价,汉军中非禁卫军将士的阵亡人数仅于刘彦班师回下密前一天就达到一万三千零七人,残废的将士四千零九人,轻伤不计其数。将阵亡人数定个统计截止日期,那是因为不断有重伤号在不治身死。

    此战中阵亡的禁卫军数量则是有些恐怖,仅仅是骑兵就损耗了接近两万,余下的步兵合起来也该超过四万。

    汉军的总阵亡将士数字暂时定格在七万七千零一十六人,虽说是禁卫军承担了接近八成的损失,但损失真的是有些大。

    汉军可以统计的斩获首级数量有十五万那么多,未能统计的敌军阵亡数字该有一万左右,结合俘虏的四十一万人,姚弋仲麾下的人数绝对一度逼近六十万这个恐怖的数量。

    姚弋仲带来六十万人看似很夸张,实际上并不是。

    胡人征战是携家带口,比如一个参战的士兵极有可能会带着爹、娘、老婆、孩子,那么也就造成十万人可能士兵的真实数量只有两三万。但也必须说明一点,胡人的老人和妇孺在打顺风战的时候一点都不显得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