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222章

席卷天下-第222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姚弋仲看上去很正常,恰恰姚弋仲的正常在这种局面下显得无比不正常,呼延盛在得知姚弋仲命人收集战马之后彻底不淡定了。要说姚弋仲是想反攻能解释得过去,但在核心营区收拢战马而不是在外面,到底是几个意思?呼延盛判断姚弋仲是要突围,是姚弋仲要瞒着非嫡系进行突围。

    对于尹弼而言,他是被姚弋仲战场提拔没错,但要说确认臣属关系则不然。他获知姚弋仲要突围并且没有通知自己,发挥了中原晋人在天下大乱之后的秉性,那就是寻找下家。

    尹弼利用职务的便利先联络军中的晋人,要联系杂胡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有人抢先动手,他发现是呼延盛之后,很快就与呼延盛勾搭了一起来。

    发现情况不妙的远不止尹弼和呼延盛,就是他俩的职位比较高罢了。这一个集团是随着姚弋仲的心腹开始粗暴地收集战马而在不断壮大,一些冲突也加剧,导致营寨之外汉军正在强攻,营寨之内的气氛却越来越怪。

    不知道是羌族那边的人先动手还是以呼延盛和尹弼这边的人先动手,原本是一支队伍的人发生第一次火拼,冲突像是星星之火一般蔓延,最后矛盾公开化导致营区之内大杀特杀。

    接到羌族营寨内乱消息的刘彦,对于意料之中的事情根本不感到意外,他重视的是:“安排进行堵截的部队是否已经准备就绪?”

    由于羌族部队中出现了叛徒,汉军这边对于姚弋仲在收集战马并不是不知情,那么就可以确定姚弋仲是要依靠骑兵强行突围。

    阻止一支不以交战为目标的骑兵并不太容易,尤其是附近的地形皆是一马平川,骑兵想要逃跑依靠只能是由人组织起来的防线。

    “预备追击的骑兵已经准备就绪,但……”纪昌苦笑说:“我们的兵力太少,能够组织的阻击线仅为两道,再多就会摊薄防线,甚至可能被敌军歼灭。”

    “我们只要留下更多的敌军就算完成目的。”桑虞对于战事快结束感到由衷的愉悦,轻松地说:“他们要突围必然经过祝阿郡,那里不是已经安排好拦截部队了吗?”

    桑虞说的是桓温所部。

    桓温手里的兵力已经膨胀到七万,有两万五千的战兵,余下是辅兵、仆从军、新附军。他们所在的地点可就不是一马平川,有的是地方便利来设立阻击线。他们只要能够拦下姚弋仲这支突围部队,直至刘彦或是谁率领大军抵达,就会形成地姚弋仲所部的两面夹击。

    野战中的两面夹击可不是那种发生在营盘争夺战的方式,要真的能够形成夹击之势,会不会弄死姚弋仲是不太确定,但将羌族部队消灭个绝大部分还是有把握的。

    该安排的已经安排,接下来无非就是看将士是否用命。这点对于刘彦是如此,对姚弋仲更是相同。

    羌族营地内发生互相残杀,又有叛徒给汉军让开道路或是做带路党,导致没有准备完整的姚弋仲只能当机立断进行突围。

    战马四蹄踏动大地响起轰鸣声,太多的马蹄踩踏大地导致声音成为连贯,马蹄声彻底掩盖了其余的声音,不知道为数多少的骑兵被命令不管发生什么就是冲,沿途有什么东西挡路就是撞,没有得到新的命令之前不需停下,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冲进去。

    刀山倒是没有,但火海却不止一个……

    “好了没有?”

    “没。”

    “快点啊!”

    “急个什么劲,要等他们冲进去。”

    对话听得没头没尾,但要是能够闻味道,会问道浓烈的火油味,手持火折子的士卒浑身都在抖,是害怕也是兴奋,他们只要引燃大火就会造成方圆数里的大火。

    躲在草丛的士卒要看运气,若是运气不好敌军的突围部队从他们的方向冲,不管是有没有跳起来跑其实都难逃被马蹄踩为肉泥的命运。

    太多的战马四蹄在踏动地面,要是趴在地上绝对会感受到明显的震动感,躲起来准备放火的士卒在抖,毫不虚伪地讲,不止一个士卒裤裆湿了。

    骑马奔腾驰骋的羌族骑兵,他们迎着大风和黑暗闷头超前冲。只要有过用非常快速度向前移动的人都该知道一点,那就是风太大会使人的嗅觉大规模降低,以至于绝大多数的羌族骑兵根本就没有闻到火油味,一些闻到火油味的羌族骑兵大喊大叫却是被震天的马蹄声掩盖。

    先是一阵“呜呜呜——”的号角声响起,随后是有特定动作或数量多光点出现,早就极力按捺的士卒将火折子拔出来,他们还需要吹几下才能让火折子燃烧,随后进行引燃。

    看过满是火油的是怎么进行燃烧的吗?那是一种火星引燃火油“砰”的一声冒出火光和烟雾,然后大火像极是在奔跑一般地“滑”着蔓延出去,渐渐整个地面全是大火,黑腾腾的烟雾很快也将任何可以占据的地方挤满。

    刘彦在看,他的身边站立着军中所有的文士。

    对于文士来讲,战局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没有他们什么事,需要等待战事结束才又是他们忙碌的时刻。

    与之相应的是,刘彦身边除了护卫武士之外可没有半个将校,武人现在只要有机会就会上战场建立功勋

    “这样可以将姚弋仲拦下来吗?”桑虞看着远处冲天而起的火光和黑烟,问道:“会燃烧多久?”

    刘彦说:“火油在第一波燃烧中就会殆尽,要看草丛和灌木的密集程度。消灭第一批骑兵不会有什么难度,想要长久燃烧则没有可能。”

    那些都是格物的常识,现代人没有接触过相关的教育都没能搞得懂,格物对于古人而言则是完全陌生。

    不会有人在火势中幸存下来,不止是大火带来的杀伤力,浓烟才会是杀死最多人的凶手。

    事实上发生火灾时,直接死于大火燃烧的人并不是最多,是吸入过多的浓烟到底昏迷,没有及时脱离火场必然是窒息后被烧成焦炭,哪怕是及时脱离也要经过专业的救护才能够活命。

    燃烧的区域非常广,推测一次就消灭四千以上的羌族突围部队,也将后面的其余羌族部队给阻挡了下来。

    羌族营区之内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处都在喊“杀一存己,杀二赎亲,多杀有奖”。那段话的意思很分明,是对着临阵倒戈的非汉军而喊,倒戈的敌兵干掉一个自己能活,杀死第二个以上则每杀死一个都能救赎自己一个自己想救的人,多杀而没想要就谁也能换取奖赏。

    汉军兵力少,姚弋仲却是已经在突围,那么刘彦就没有可能在攻取营区中投入更多的兵力,威逼利诱那些反戈的敌兵多杀死一些原先的自己人,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方式了。

    面对突围方向突然冒出冲天的大火,姚弋仲此时有些发木,他被迫投入兵力到阻击叛军和汉军的方向,也在尝试寻找新的方位突围。

    星火自然是可以燎原,但能够烧多久则需要看很多因素,姚弋仲对周边的环境有深刻的印象,大火没有可能燃烧太久,他们只要支撑到火势变弱和浓烟不那么浓就可以再次突围。

    “要是……要是……”姚襄小脸煞白:“要是还有类似的埋伏?”

    姚弋仲咧嘴露出泛黄的牙齿,略略狰狞:“必然还会有类似的陷阱,但还是要冲!”

第344章:大汉即将再现的消息() 
“拿起石头,给我砸呀!”

    潼关之上,冉闵军在军官的呼喝下拿起石块不断向关下砸落。

    通关之下,乞活军与氐族军,他们举盾向上,人流涌向被高高搭起的登城梯卖命地往上爬。

    从关城向下看去,下方狭长的道路之上挤满了进攻的石碣赵军,狭长山道之外是连绵数十里的敌军营寨。

    乞活军经过冉闵的分裂还有三十余万之众,其中虽说大部分是老弱,可凑一凑还能凑出六七万精壮的汉子。

    苻洪发誓要夺回关中,向石碣全国的氐人发出号召。

    关中的氐人出不来,他们在经过冉闵军的一再屠杀之后是退向了西南盆地(吐谷浑),只留少部分骑兵袭扰关中。

    从关中之外听从苻洪号召的氐人数量有多少着实不好算,半年之前汇集向苻洪麾下的氐人接近四十万,后面还有大股小股的氐人不断汇集而来。

    “联系汉军的人可有什么消息传回?”

    “是有陆陆续续传回一些消息,但……哪怕汉王愿意支援,恐怕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

    看看潼关之上的冉闵军,他们一直在追求戎装统一,可受于生产力的限制真的不太好办。他们不但连军装凑不出来,看下方人群那么拥挤却是只能砸石头拿不是射箭,不是指挥作战的将领傻,纯粹是冉闵军没有箭矢了啊!

    “汉王在济南郡已经击败姚弋仲,迫使姚弋仲不惜代价突围。战事从济南郡打到祝阿郡,已经将姚弋仲的溃军堵在狭长地形?”董存是冉闵王后的娘家人,他现在是冉氏秦国在潼关守军的副将,潼关主将是申钟。关于汉军那边的消息他知道的其实不多,苦笑:“哪怕是汉王歼灭羌族军,于我们这边又有何益处?”

    季节已经进入到夏季下旬,再有一个多月就要进入秋季。

    中原的情势异常火爆,压根就不管季节适不适合交战,就像是汉军与羌族军在黄河南岸沿线的战事,潼关这边冉闵军与乞活军、氐族军的关隘攻防战,西北草原方向羌族游牧部落与张氏凉国的游动战,荆州方向东晋登陆长江北岸尝试夺取落在石碣赵国手中的荆州局部、

    大型战事看着有五处,小型的战事不计其数。因为石碣赵国的国势糜烂,到处都有人起兵,口号之无奇不有难以叙述,比较受到认可的是“三王同盟”引起的效应,那是晋人在遭受胡人欺压真活不下去了的反抗。

    此前其实也不缺晋人暴起反抗胡人,只是难以形成星火燎原之势。说起来十分悲哀,屡屡不管是晋人反抗或是什么人反抗,石碣派出镇压的永远是以晋人为主力的镇压军,大批晋人青壮就是被消耗在这种镇压战之中,不管是被镇压还是去镇压。

    汉军那边在济南郡击败姚弋仲,是用不到十万的兵力击败了手中拥有五十万大军,尽管战事还留下一个尾巴在祝阿郡那边,可是刘彦击败姚弋仲的消息被传播之后,引起的震动不亚于七八级大地震。

    姚弋仲可是当今之世最大族群的总首领,五六百万的羌族人听从其号令。姚弋仲还有素来善战的名声,其人也是以刚正不阿而被广为传颂。

    带着五十多万人雄赳赳气昂昂地去要杀入青州的姚弋仲,他们不到一个月却被刘彦歼灭绝大多数仅有不到五万的骑兵突围到祝阿郡。到了祝阿郡还被一个叫桓温的汉将拦下,该是怎么一个悲催了得。

    交战双方总人数超过六十万,动用骑兵、步兵、水军厮杀,竟然是一个月内就产生了胜负,时间如此之短令听到消息的人无不是一脸错愕。

    “汉王真是厉害啊!”冉氏秦国的右仆射郎萧全一脸的佩服,说道:“类如此般规模的战役,打一年都算是时间段,汉王竟然用一个月不到就奠定胜局。”

    跟随姚弋仲成功突围到祝阿郡的羌族骑兵只有五万不到,被姚弋仲丢在营地的部队不是战死就是投降,听闻先前撤往黄河北岸的那批人也被汉军击败并俘虏了大部分,那么真的就是汉军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取得了杀死俘获五十万人的惊天战果。

    一样是无一日不战的关中这边,接近十五万的冉闵军依靠潼关和晓关挡住数量绝对在七十万左右的敌军……,呃,数量是有七十万,但真正能打的顶天也就是二十万到二十五万,但七十万敌军的数量听起来真的很吓唬人。

    数十万人的军队出征真不是什么个例,胡人习惯老幼跟随青壮出征,老弱妇孺在后方放牧提供粮食,青壮在前面厮杀和掳掠;华夏文明除了战兵之外不是有辅兵,更有数量更加庞大的民伕。实际上每一场战争直接参与厮杀的人数,应该只是占到为战争提供直接服务的两成不到,剩下的那些都是做维持后勤线。

    冉氏秦国自己统计,他们半年之间在潼关与晓关取得的战果该是有五万人到七万人,要是算上在关中清洗不合作的那些人,包含氐人、羌人、晋人和杂胡,从冉闵立国开始仅是半年左右,他们杀死的人总数不会低于三十万。

    “最新的一批箭矢什么时候能够运输过来?”

    “最快也要半个月之后。”

    与之汉军那边相比,冉闵军这边一直都是处于什么都缺的状况之中,尤其是以箭枝最为稀缺。

    冉氏秦国立国太短,关中因为大肆交战基本上也是糜烂状态,能够恢复一些农业生产算是冉闵麾下有能人,可关于需要用到工匠方面的生产就真不是努力一下就能解决。

    箭枝的生产并不容易,除开要有合格的箭杆之外,箭镞的生产牵扯到的资源和工艺更多,冉氏秦国这边是号召后方是所有人为战争进行服务,但每个月也仅是能够生产出七万左右的箭枝。

    七万支箭听上去好像蛮多,实际上连支撑一场中型战役都够呛。拿个例子,刘彦与姚弋仲在济南郡那边的战事,消耗箭矢最少的一天数量都超过十二万,要是战局激烈一天消耗个二十万以上的箭矢都属于正常。

    当然了,敢于每天拿一二十万支箭出来消耗的军队绝对不多,那该是有惊人的国力才干得出来的事情,还要取决于有多少弓弩兵,一万的弓弩兵一轮齐射就是一万支箭,十轮就是十万之箭。一场战争不可能只来十次远程压制,一天来十次还差不多,那时日长了又该是几次射箭?

    必须说明的是,弩弓或许好练,毕竟是傻瓜式的机械武器操作,但弩的制造不容易;再来是弓箭手,会射箭不代表就是合格的弓箭手,学会射箭还只是基础,要对每一项指令能够执行才是一名合格的弓箭手。

    认真而言,冷兵器时代的弓弩手从来都被算作精锐看待,很多时候宁愿牺牲掉五名普通步兵也要保全一个弓弩手,那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情。

    “王上正在与司空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