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209章

席卷天下-第209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割…线……

    最近作息时间和更新时间完全乱了,晚上拼一把,明天恢复两章,第一章是七点,第二章最晚是晚上。

    最后,求一下推荐票。

第324章:总算王对王() 
身为一军统帅最为痛恨的应该是心有余虑,对情势的一点点不理解都有可能葬送全军,何况姚弋仲内心的疑惑并非是只有一点点。

    “我们先期是三路,后面干脆完全散开,近乎将南岸到济水之边搜查个底朝天,要是汉军有伏兵也只能是藏在地底了。”

    “唔……”

    姚弋仲刚才好像要抓住什么关键,思绪飘了一下,恍惚了那么一下下,竟然……是想不起来是什么。

    是济水,也就是他们即将踏入的地方是黄河与济水中间的狭隘百里空间,要是有地图摊开一看,绝对是看一眼就能分明。

    黄河与济水的中间真的就是宽度很狭隘的空间,要说长度倒是超过六百里,可要命的地方就在于宽度太窄小!

    汉军能够藏在地底吗?不是没有可能性,但哪怕是藏,能藏的数量也绝对有限,数量少了又有个什么用。

    其实黄河与济水中间还有一条水系,那就是从渤海贯穿整个青州进入到冀州,逼近到司州,绵长数百里的漯水。

    漯水与济水的长度有得一拼,但是漯水的河面宽度却是要少得多,再来是能够直接驱马渡过河床的地段也多。因此而言,刘彦那一边不是太将漯水当回事,连带姚弋仲也是没有从漯水联想到地形上很合适被从水道切断。

    事实上,姚弋仲也不是没有想过黄河会被切断,但他不是花了两三个月做准备,用木头等杂物堵住了黄河吗?按照他想来,汉军原先并没有船舰在黄河水道之内,汉军的船舰基本是从大海进行调动,那只要堵住黄河的出海口附近就没有问题。

    什么?姚弋仲没有想过刘彦会在黄河水道大肆建造舰船之类?姚弋仲是正常人,以正常人角度而言,谁能够花半年不到的时间建造多少船舰,就是刘彦真能造出来数量也会有限,那么石碣赵军在黄河沿岸近千的船舰还摆不平?

    确认黄河南岸到济水边上没有汉军的伏兵,甚至是原先的三千汉军在姚弋仲增兵之后主动撤退,新一波的羌族军队再次渡过黄河,数量是七万。

    先是五万,中间三万,后面又是七万,那就是有十五万的羌族部队渡过黄河,确认这一点的刘彦心下大定。

    姚弋仲带来了接近四十万人,可真正能够用于作战的人数绝对没有那么多,已经有五万羌族部队出现在东平郡那边,又有十五万渡过黄河,可以想象留在黄河北岸的都是什么货色。

    这一天,将军队移动到历城的刘彦,他带人上了瞭望塔,看向了济水北边,远远看去其实也看不到太多的东西。

    “从豫州战场调动的部队到哪了?”

    “回君上,最快的已经进入东平郡地界,最慢的是在鲁郡地界。”

    比较诡异的是,所谓行军最快的部队是乘坐船只东归的步军,反而是骑兵走陆路被落在了后面。

    中原的水系并不少,最大的水道当然是黄河,黄河周边还有数量众多的分流,大部分能够承载舟船,要是善加利用绝对便利行军。

    利用水系行军对华夏文明的军队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尤其是在春秋战国被利用最多,曾经的齐军就是直接乘船经由黄河抵达韩国,甚至都能直接用舟船将辎重运到函谷关之外。倒是在后面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除开西汉孝武皇帝还有利用过黄河,由此特别设立一个楼船将军,但是其后的华夏文明军队则好像忘了黄河也是能够舟船行军和运输辎重。

    好吧,其实是黄河一再改道,屡次改道之后某些地段变得异常凶险。

    就目前而言,黄河的位置和后世天朝也是不一样,不但是整条河道不一样,出海口也是不一样,最为离谱的是连海岸线也不一样。

    现在的海岸线与一千七百年之后的海岸线存在巨大区别,首先就是少了一大片的土地,那也是因为黄河没有把众多泥沙“推”出去的原因,一千一百多年之后的黄河出海口可是比现在往大海多移动了一百多里!

    刘彦满意地点头:“第一批部队,两万步军会先返回,那么……”,他看向了纪昌。

    “我们之前已经将必要的桥梁进行架设,需要随时能够进行连接。”纪昌说的是济水,他又说:“其实我们近期就该将部队投入。”

    看着姚弋仲是一个谨慎而又多疑的人,汉军给予的疑点已经够多,要是羌族大军有十五万渡河,可汉军这边依然没有什么大动作,难保姚弋仲不会有什么其余举动,其中就包括撤回黄河北岸。

    刘彦不是什么怕事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随着羌族大军后续部队的大举再次渡河,刘彦再次移动行辕,汉军渡过济水,包括刘彦在内的三万汉军直接开进漯阴。

    漯阴是一个有历史的地方,西汉孝武皇帝时期的冠军侯霍去病逼降浑邪王,后面浑邪王就是被刘彻封为漯阴侯。三国时期的曹魏将齐河东北部划归漯阴县,直到西晋仍隶属济南郡,现在漯阴却是已经被废置。

    其实漯阴被废置只是石碣统治下中原的一部分缩影,毕竟胡人可是要将中原变成牧场,废弃的城池不知凡几,连带一些有名的大城也变成了鬼蜮一般的废墟。要是历史没有改变的话,这一情况到后面还会持续,需要到北魏期间才相对改善,到了隋唐才算是得到恢复。

    刘彦率军前往漯阴对于姚弋仲来说是一个强心剂,姚弋仲对于大举渡过黄河之后依然没有出现汉军其实是一种焦虑心理,并且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疑神疑鬼的状态。

    “多少?”姚弋仲突然瞪大了眼睛:“才三万?”

    渡过黄河的羌族大军有多少?不计算战力已经达到三十余万,那是遍处方圆数十里的一种安置情况,要算上必须的放牧等等情况散出去可有近百里的方圆。

    事实情况是,姚弋仲渡过黄河之后没有遭遇汉军,疑神疑鬼之下对于渡过济水存在很大的迟疑感。他不止一次生出过返回黄河北岸的心思,就在即将拿定主意的时候,来自襄国的命令前脚刚到,后一脚是刘彦亲率汉军到了漯阴。

    刘彦率领的汉军的确才三万,其中只有近万的骑兵,余下皆为步军。另外是济水之上已经出现汉军船舰的身影,数量似乎还比较可观?

    既然是刘彦率军到了,济水之上也出现了汉军的船舰,那么姚弋仲就该知道战争的序幕正式拉开。

    让姚弋仲诧异的是,刘彦虽然调动了大批船舰进入济水但只待了三万陆军步骑,他就不得不问:“有发现后续开来的汉军吗?”

    目前没人能够回答姚弋仲,他会在三天之后得到孙伏都传递而来的消息,那是孙伏都发现有汉军船队途径东平郡的济水河段,规模上还显得无比庞大。

    到了孙伏都的情报送来的这个时候,姚弋仲已经带着大军来到漯阴的西北方向安营扎寨,双方的骑兵甚至已经打了数场,甚至羌族大军都有尝试过进攻汉军营寨,只不过羌族军队在交战中不管是骑兵对战或是攻击营寨都没有讨到什么便宜。

    两军建立的营寨是相隔十里左右的遥遥对峙,中间留下的空间当然是交战场地。要是从高空看去,可以看出兵力处于绝对优势的羌族大军,他们的营寨比汉军这边庞大足有二十倍以上。姚弋仲设立羌族大军营寨的时候还考虑更多,是呈现出一种偃月的布局,近乎是将看去很小的汉军营区给半包围了起来。

    双方各自扎营,他们从对上的那一刻起交战就没有停止,比如现在。

    刘彦喜欢登高望远,每到一处必然是会在中军区域建造足够高的瞭望台,他现在就与一众部下处于高处观看羌族大军的再一次进攻。

    羌族那边没有统一制服,密密麻麻的人群看着就是五颜六色,其中大部分是身穿羊皮袄,按照桑虞的话就是胡人这么热的天能穿厚厚的羊皮袄也是拼了。

    羊皮袄一直是被胡人作为一层盔甲,的确也是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防箭作用,就是温度大约三十度还能忍受得有很了不起的忍耐力。

    这个时候,桑虞是手持单筒望远镜在看进攻的部队,时不时还会评价上一句,比如现在就在说:“依然是杂胡与晋人的数量最多。”

    仅仅是六天,姚弋仲每天都会派出部队进攻,每个夜晚也会进行骚扰,摆明就是欺负汉军兵少。

    有望远镜的存在可以将前面发生什么事尽收眼底,要是有足够的乐趣甚至能够捕捉被射出去的箭矢跟随移动。

    城寨之外是敌军在进攻,城寨之内的前方是必要的近战部队,后面则是梯次分明的弓弩手,再往后则就是车弩、床弩、抛石车之类的器械部队。

    要是观察过去,以各种兵器的射程为界,外面根本就是一层又一层新鲜程度不一样的尸体……

    ……分…割…线……

    今天必定还有一章,荣誉会渐渐调整,争取将更新时间固定下来。(未完待续。)

第325章: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汉军弓弩之犀利绝对不是泛泛之说,强弩最远射程可达三百步(一步约1。5米),别看只有那么短暂的距离,可是知道高强度的覆盖之下意味着什么吗?

    “我们尝试过大批骑兵高速冲刺,从进入汉军弓弩射程,三百步是对方强弩覆盖,到了二百六十步是被车弩、床弩覆盖,进入一百八十步是被抛石车覆盖。”呼延盛脸色异常难看:“进入到一百二十步要被强弓覆盖。”

    简直就是苍天、大地,乃至于是滿天神佛都要呼唤一遍,没人乐意面对这种敌军,那是一种连对方的毛都没有摸到一根却要先葬送不知道多少人的局面。

    此时此刻的羌族就有骑兵在冲锋,他们分得很散,占地的面积很广,进入到距离汉军强弩射击距离的时候,汉军那边并没有发出哪怕是一箭。

    “散布冲击汉军已经不再射箭,但我们并不觉得是因为对方缺乏箭矢。”呼延盛等待了一小会,骑兵冲锋起来极快,很快就会冲到二百步之内。他抬起手指向了汉军的营寨,说:“很快对方就会放箭。”

    几乎是话音刚落,汉军的营寨内被射出了一波又一波的箭矢,看规模并不大,可显得极有针对性。

    箭矢是发着呼啸的声音在半空中飞了一段距离,落下时射中目标就会带起一声人的惨叫或是战马的嘶鸣,射到地面则是会发出一声闷响。

    呼延盛脸色极为难看地说:“汉军的箭镞皆为破甲的三棱款式,中箭必然造成穿透,哪怕是战马中箭也会没入箭翎部位。”

    看看战场上中箭的骑兵,不管是被射中哪里都是直接刺穿,说明骑兵向前冲刺和箭矢的动能真的很大,就如呼延盛所说箭镞是关键。

    箭枝直接穿透有好处也有坏处,箭镞留在人体不好取出,可箭镞穿透人体也就意味着伤口增加。在缺乏医疗手段的古时候,中箭是一件麻烦事,要是人体躯干中箭想活下来真心不是那么容易,哪怕是在医疗手段丰富的现代都依然如此。

    仅仅是六天罢了,羌族大军却是折损了近一万四千人,只有极为少数的数百人是死于近战兵器,其余全是死于汉军弓弩之下。他们取得了什么战果没有?有的,就是冲坏了汉军设立的一道篱笆墙,可能还杀死或杀伤数十名汉军士兵。

    面对只能是依靠重大死伤才能突破的箭阵,姚弋仲这些天近乎快吃喝不下,人也是以一种非常快的速度在变得消瘦。

    新一批被投入进去试验的一千多骑兵,他们冲到了距离百步时撤了,跑回去的数量只有三百不到,看得见的功劳是消耗汉军约有三四千的箭矢。

    不得不说的是,六天之中汉军射出的箭矢数量并不算少,怎么都有个二十五万以上。如此的消耗其实并不算大,看取得的战果是约十七发左右有一个战果,已经算是很有效率了。

    当然了,汉军其实是有对就近的箭矢进行回收,实际损耗掉的箭矢该是十五万,期间还因为对箭矢的回收勾引羌族来攻,又取得了一些战果。

    姚弋仲现在的选择不多,他已经让军队的工匠在大肆建造木盾和刀盾车,再来就是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付出必要的伤亡。

    没有错的,面对汉军犀利到不像话的弓弩之利,盾牌什么的是必需品,也要有付出惨重代价才能近身搏杀的心理准备。

    “汉军的援军会在两天后抵达,在那之前我们会不计较伤亡发动强攻!”姚弋仲不止一次指挥作战,面对伤亡早就当成纯粹的数字,他又说:“介时让杂胡与晋人排在最前面,我们的族兵在后。”

    姚弋仲是带着羌族的众多头目和石碣赵国的一众将领来到距离汉军营寨三里开外,他们需要做最后的巡视,亦是在给部队进行鼓劲。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姚弋仲这样也是在引诱汉军出营来攻,为此不惜摆出大阵仗,更是尽量让大纛处在显眼的位置。

    刘彦目前可用的兵力也就三万,姚弋仲若是成功吸引汉军出营来攻,不管是多少,只要可以抵消汉军的弓弩之利,来一场近身之战,每消灭一个汉军都算是姚弋仲的成功。

    这个时候汉军这边是在干什么?对于要不要派出部队袭击是一方面,有人提出之后很快被其余的话题淹没,最重要的议题是在讨论该不该让洠雍拥慕⒍咏牖坪印

    洠雍泳褪且惶趿踊坪拥乃溃饲傲跹蹇墒窃谀抢锊渴鹆舜笈康拇耄丫幸恢Ч婺T谌俚慕⒍映尚停鞘潜挥美醋急盖卸锨甲宕缶暮舐罚褪欠馑匠∏虻幕坪铀馈

    三百的船舰算不算多?要是看战局的河段应该是够用,但看待问题不是那么算,应该将可能牵扯到的河段全部算进去,那样一来三百艘船舰就真的不太够。

    “石碣水军有近千,他们或许没有丰富的水战经验,但依然不可小觑。”桑虞是反对现在就出动舰队,他又接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