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165章

席卷天下-第165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王疯了,石宣也疯了。】王基所在的家族很大,大到足够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情,也是时候开始做曹魏、孙吴、刘蜀就做过了的事情:【王家有今天的基业,除了家学传承足够,还是因为站对了队。】

    没错的,王氏一族从东汉末年就已经开始站队和分开投资,之前的主宗也不是他们这一支,他们是家族开枝散叶之后混得最高的一支,才会成为王氏的主家。

    现在真的是又到了该站队的时候,不止是因为中原再次出现板荡的迹象,还是因为石虎全面迫害底层和中层的晋人,也开始防备和伤害上层阶级的晋人。

    【冉闵那边已经有家族子弟投靠过去。冉闵已经控制几个重要关隘,至少能够形成割据的局面数十年?】王基看向了案几上的文牍,有一篇被铺开,上面写的是关于刘彦的一些事迹:【刘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回应‘三王同盟’,这个实在太奇怪了。】

    三王同盟因为刘彦没有给出任何回应已经有向笑话发展的趋向,为了这么件事情冉闵可是派出麾下重臣出关,他们正在前去寻找刘彦的路途上。

    无论檄文上写了什么,实际上刘彦现在已经成了关键的核心,是刘彦率军在与石碣赵军的主力交战,战事没有出现结果……至少是这一次围剿没有出现结果之前,大多数人只会先将注意力盯在刘彦身上。

    比较现实的是,围剿已经造成事实上的缺口,兖州方向的邓恒已经败亡,汉军南下攻击徐州,晋军又跨江攻击,眼见一场会战级别的战事又要爆发。

    只有新一场的会战结束,那些注意动态的人才会得出一个结论,那也是王基所在家族在等待的,差别就是因为他们效忠石遵,而石遵的封地彭城离战场太近,又有汉军进逼彭城,等于是迫使王家从旁观者变成了实际的参与者。

    【刘彦以兵力劣势与王鸾硬碰硬的对峙,几次小规模的试探下来,汉军的确也足够精锐。】王基眼睛的视线转向了旁边的墙壁,那里挂着一幅山川舆图。他干脆走过去,目光不断在东海郡的各处移动:【三万对七万,是什么给刘彦这样的信心?是晋军,还是……】

    与之一些不了解事实情况的不同,石碣赵国的将领还是比较重视晋军,因为他们清楚晋军若是真的无能的话,那样屡次战争爆发的地点就不会是在长江以北,该是在长江以南。

    【不,庾家虽然强大,但自庾亮之后,庾家不可能再次倾尽全力北伐。】王基再次移动视线,看着标是否派出家族子弟前往投效!】(未完待续。)

第264章:锋芒毕露() 
马蹄奔腾,尘烟起。三千骑士再加近万战马,他们笔直地向着突然遇敌而慌乱的两千多人踏蹄而去。

    毫无疑问,三千骑兵就是桓温所率的汉军,那些在慌乱的士兵是来自于牛牍召集起来的人手。

    石碣赵国允许拥有私兵,并且不在私兵上做限制,等于是能养多少私兵纯粹看个人实力。但有一点是很严格的,那就是一旦石虎下令,拥有私兵的人就必须率兵听从命令,不然等着围剿吧。

    另外还有一点必须说明,公元342年之前,石碣赵国下令在民间征兵只会是对胡人(含杂胡),一般是五抽一,晋人没有被抽丁入军的资格,晋人只能是投靠乞活军才能参与征战;公元342年之后,石虎的征兵才将晋人算到中枢体系,更狠的是由之前的十抽一或五抽一变成三抽一或五抽三。

    石虎在公元342年的年初下令全国征兵,各州郡征兵之后是留在原地,需要得到命令才向指定地点开拔。造成的事实情况就是,得到命令的各州郡都有足够的军队,是比平时膨胀至少二十五倍左右。

    牛牍派出来做诱饵的部队,两千余人来自于晋人和杂胡,操练程度堪忧,兵甲器械……不提也罢。

    轰鸣的马蹄声很大,桓温是冲锋在前,他的身躯随着战马的颠簸在摇晃着,手里的斩马刀已经向侧边横出去。

    前方的石碣赵军在胡乱逃窜,谁都没有想过要用血肉之躯去阻挡高速冲锋而来的骑兵。

    桓温第一个杀进去,随后是不断奔腾而过的突骑兵,其余的轻骑和辅助骑手从两翼插进去,三千多骑兵连带近万马匹就淹没了石碣赵军。

    没有抵抗,就是一场一面倒的屠杀罢了。

    说屠杀,那是因为面对骑兵高速驰骋冲锋的时候,举起双手投降也不会有用,毕竟骑兵可不会为了一个降兵就停下来,甚至是不会改变战马的方向而失去速度。

    一次凿穿之后又是一次,仅仅是两次就歼灭了大部分的石碣赵军,做完这些的桓温根本就不想在战场停留,是下令向东移动,准备趁着士气大振的时候再击败东面的那支石碣赵军。

    骑军离去之时,侥幸没死的石碣赵军皆是一脸呆滞地看着远去的汉军,不少人“哇”的一声就哭了出来。

    桓温需要的就是击溃,不需要什么全歼。他就是需要亲眼看一看率领的这支汉军骑兵究竟怎么样,一次集团冲锋下来有了更直观的印象。

    “元子,我们有大概两刻钟的时间差。”

    “知晓。”

    脱离了敌军溃兵的视野,桓温下令全军停下,他们需要更换备用的战马,没有多久又继续出发,只是行军的速度并不是全力驰骋,是一种让战马热身式的奔跑以及适应马背上有了骑士。

    行军期间,汉军骑士会进行水份或是食物补充,就是直接在马背上补充。

    “刚才损失多少,大概有多少战果?”

    “全军无损,战果该是造成敌军一千左右的伤亡。”

    桓温满意地笑了,无损是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军队能够如臂使指。

    石碣赵军想要设计陷阱,桓温就率军踏入陷阱,他认为所率的汉军哪怕是身处陷阱,石碣赵军也没有好的牙口吞下,石碣赵军反而会崩掉自己的牙。

    那不是盲目的自信,是一种力量的对比之后,再结合一些其余的东西来印证,最直接的判断就是只要没有昏了头脑,平原地形之上突围还是能够办到。

    牛牍没有接到诱饵部队被击溃的消息,他看到出现的汉军时,第一个判断是汉军没有去攻击诱饵部队,是直接向着他们而来。

    “点燃狼烟!”

    狼烟是什么玩意?其实就是胡杨、红柳、罗布麻、芨芨草、白茨、骆驼草、甘草、旱芦苇、梭梭等东西燃烧的柴薪,也可以加入狼粪或是马粪。狼粪烧起来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马粪烧起来与干草差不多,颜色则是会比狼粪淡一些。另外不得不提的是,狼这食肉动物不管是在草原或是中原,实际上数量从来都不少,它们的粪便不难收集。

    粗大显示为浅棕色的狼烟缓缓地飘向了天空,要是视线没有被遮拦住的话,哪怕是二三十里外都能清晰可见。

    王基骑在高头大马之上眯着眼睛看全出飘然升起的狼烟,仅有一炷代表牛牍被汉军突击,诱饵部队则是属于状态未知的状况。

    大约四千左右的骑兵就待在王基的身后,那是一些看去服色杂乱的轻骑,可别只看服色,要看的是骑兵的体质和精神状态,认真观察会发现一个个有些健壮和剽悍。他们是石遵的私兵,是从各个家族或部落挑选出来的勇士。

    “军主?”

    “唔……”

    王基在思考一个问题,桓温无论是不是直接扑向牛牍,都代表汉军发现了有埋伏,偏偏汉军明知道有陷阱还进来,那意味着什么。

    必须得说的是,王基这支骑兵原先不被计算在战力里面,他是后面率军赶过来。

    属于石遵私兵的四千左右步骑,这支部队才是石遵最先投入的部队,亦是被汉军发现的部队。王基后面带来的四千轻骑一直待在战场三十里之外,连夜赶到斥候的侦查距离之外就猫在山地,按照道理是没有被发现。

    “主上,我们进军吗?”

    “不。”

    对于王基而言,牛牍这种层次的货色死了也就死了,甚至是另一支属于石遵的私兵部队被灭也无所谓,他们会一直隐蔽下去,直至认为机会出现了才会现身。至于是什么时候才算是时机到了,那得由王基说了算。

    “我听闻邓家在分家?”

    “回主上,是的。”

    “哦……”

    会称呼主上,代表是王家人。

    对话中的邓家,所指是邓恒的那个家族。邓恒败亡,受到了石虎的惩罚,家族中的那些人基本是被罢官,个别人甚至是被算老账,分家看上去是逼不得已的开枝散叶,可近乎于所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晋人都不会往简单的方向看。

    “我们多方注意,察觉有邓家人入关,亦是有邓家人南下,南下的其中一支过了黄河就消失。”

    “呵呵,肯定是前去投奔刘彦了。”

    王氏也开始在做准备,几乎每个大家族都是在做准备,之前该做的已经做了,像是同一个宗的人分为数家分别投靠石碣赵国、慕容燕国、拓跋代国、张氏凉国、司马1晋国。现在则是多了两个或许需要投资的实力,是入了关中形成割据的冉闵和占据青州有割据实力的刘彦。

    他们正在聊着,大约是一个时辰左右,先前的狼烟早就消失,另一个方位却是燃起了两炷狼烟,颜色却为红色。

    王基本来还在谈笑风生,看到红色的狼烟却是明显地愣住,随后呢喃:“不可能吧?”

    狼烟,还是红色的。红色通常都被设定为紧急,显然是那支属于石遵的四千步骑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为危险的情况?

    发生了什么?

    ……

    桓温带着三千骑兵又一次很轻易地击溃了牛牍的私军,他们近乎是没有停留又脱离战场。

    脱离战场之后,桓温与之前离队的袁乔进行会合。

    袁乔给了桓温一个眉开眼笑的消息,另外一支敌军正在往这边赶。那么也就是说,桓温想要的目标已经达到。他们则可以休憩大概一个钟,接下来就该是选择直面与敌军再次拼杀。

    中场休息的时候,桓温显得极度兴奋,近乎是语无伦次地告诉袁乔,说指挥汉军和指挥晋军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知道吗?温下达一个命令,部队很快就会做出反应,尤其是麾下突骑执行起来既是高效又是坚决!”

    袁乔很为桓温感到高兴,也许也该为自己高兴一下?他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想离开汉部有些不容易,那么可以在汉部待得相对愉快就显得很重要。

    兴奋中的桓温是一个比较可怕的人,全程就是他在说,袁乔在听,另一支敌军出现在可视的视野,桓温离开抛开刚才还聊得很愉快的袁乔,大笑着命人前来坐骑翻身上去。

    “众将士,动起来,让我们再次屠戮敌军!”

    “诺!”

    要是乌合之众或杂牌军,整齐应诺不会让桓温有什么感觉,但整齐对他应命的是一支精锐,是他亲眼所见,亲自统率,轻易就屠宰了两支敌军的强大虎狼之师!

    听从命令,拥有高强战力,任何一个统率都会喜欢这样的军队。桓温不止一次领兵了,但还是第一次对于作战有着盼望。他是真心喜欢自己率领的这支军队,不止是因为这支军队善战,还让他看到了别的东西,那是一种亲自参与进去并且感受,才能够察觉到的。

    【彦叔肯定也是一样心意,不然交流时不会那么平和。】桓温嘴角勾了起来,他扭头看一眼牵马站立的袁乔,眯起了眼睛想道:【我与彦叔是天然的同盟,无论在哪都是。却是要分好主次,莫乱了章程。】(未完待续。)

第265章:如之要完,必先疯狂() 
“桓温果真将才,不负君上看重。”

    刘彦听纪昌那么多只是笑笑,不是因为他的看重才致使桓温显示出将才,是桓温本身厉害才被他看重。

    不过,那都是次要的事情,比较主要的是桓温率领三千骑军的确搅动了战局的风向,特别是一个叫王基的人败在桓温手中,导致彭城那边出现震动。

    “桓温请命继续率军在彭城郡游击。”

    “好现象,不是吗?”

    刘彦喜欢“桓温请命”这样的字眼,代表着已经出现屈服。而人才的屈服对于刘彦来讲是一件好事,尤其是袁乔已经在归回主大营的路上。

    “现在该是王鸾着急了。”桑虞刚看完战报,笑着说:“桓温仅是率三千骑军就连续击溃四支部队,徐州军会怎么想?”

    “桓温只是给王鸾更深刻的印象,任何一个局部战场都是我们取得优势。”纪昌对着桑虞一笑,随后看向刘彦说道:“桓温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可是损失也略大。职并不赞同给予他就地收编降兵的权利,他没有这样的资格。”

    四战皆胜,虽说不是四次都是以寡击众,可有两次是几乎无损的战果,后面两次更是表现出骑兵应有的侵略如火。

    四次出击打下来,桓温取得多少战果不太好说,自身却是从三千兵力减员到一千六百。

    桓温先写战报,再请求收纳降兵,符合东晋小~朝~廷那边的政治体系,但在汉部这边并不是。

    “让桓温带兵回来。”刘彦要的不止是屈服,他还需要服从。

    是袁乔先回到主大营,随后的第三天桓温才出现。

    在这一段时间里,两军主力的对峙有结束的迹象,尤其是桓温带着残余的一千六百汉军和接近两千的降兵回来时,王鸾终于是来了次大动作。

    得幸亏是汉军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备下预案,根据预案部署应该做出什么反应,以至于王鸾出动一万骑兵前去拦截桓温所部,汉军这边也从军营涌出七千骑兵追逐上去。

    “都是人才啊!”刘彦说话的声音没有降低,目光当然是在观察局势,那是出现在远处的桓温所部和刚刚出营盘没有多久的一万石碣赵军。他说:“彦叔可愿为我参军?”

    古时候有一种特别的车叫巢车,那是一种设有望楼,用以登高观察敌情的车辆。

    能够与刘彦一块上巢车观察的人可不多,无一不是汉部的重要人物,袁乔在被邀请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