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159章

席卷天下-第159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翌日,天色未亮军营就响起了苍凉的号角声。

    桓温和袁乔几乎是同一时间睁开眼睛,两人互相帮衬着穿衣披甲,掀开帐帘走出去的时候,看到的是汉军的士卒已经在口令声中列队,就是不知道排队要前往何处。

    “两位昨晚可休息好?”

    一段说话声让桓温和袁乔扭头看去,看到一个身高挺拔的武士,想了想记起那是刘彦的亲卫队长,就是忘记叫什么名字。

    吕绍阳笑着说:“君上唯恐两位不便,特地遣在下来为两位引导。”

    其实对桓温和袁乔真的不太好称呼,喊官职大家不是一个系统,喊爵位桓温只是县男,袁乔却是乡侯,只能是模糊化。

    接下来换温和袁乔才知道为什么汉军士卒起来之后需要排队,排队的时候为什么是拿着竹筒和布巾,原来是进行统一的梳洗。

    以桓温和袁乔的特殊身份,他俩肯定不会是和普通士卒在同一区域,是被带到了刘彦的所在地。

    “倒是别致。”袁乔说的是一条被连接得很长的竹管,竹管被开了洞流出清水,之下有水槽承接水源。他看着站在水槽左右两侧进行梳洗的士卒,说:“连接水管进入营盘提供士卒梳洗,便不用打水或是让士卒前往溪流等地。”

    桓温注意的是别的,他讶异地发现汉军的普通士卒竟然都有梳洗口腔用的盐,情不自禁地说:“太奢侈了。”

    没办法,可以用于梳洗口腔的牙膏还不知道什么被发明,牙刷什么的倒是好制造,可普及就有些难度。没有牙刷和牙膏的年代里,大多数普通人含一口水“咕噜咕噜”反复冲一下就算是梳洗了口腔,讲究一些就用柳叶,条件更好则是使用专门的青盐。

    讲实际的,青盐在东晋那边只有贵族和大富大贵之家才用得起,桓温不了解汉部的实际情况,觉得奢侈有绝对的理由。

    刘彦正在刷牙,虽然是有牙刷,可用的还是青盐。

    桓温和袁乔都被分了一支牙刷,幸亏是刚才有注意刘彦是怎么使用,要不可就要抓瞎。

    用牙刷和用手指去整洁牙齿绝对是不同的两个样子,使得第一次使用牙刷的两人立刻爱上了这小玩意。他们有问牙刷是什么做成,刘彦只是笑笑不说话。

    昨天已经浪费足够的时间,桓温迫切地想要与刘彦直接进入正题,以至于一同用早餐的时候都顾不得“食不言”这一条,但刘彦一直都在东拉西扯。

    “路上再慢慢谈吧。”

    桓温听到刘彦那样讲,下意识就看向了袁乔。

    没有错,刘彦之前开出军队是向着开阳而去,莒县与开阳相隔两百余里,中间还有牟乡、中丘两个石碣赵军的屯兵点。

    牟乡和中丘驻扎的石碣赵军不多,两地的驻军都有探知汉军杀来的情报,他们当然有进行必要的防御准备,但是在五千突骑兵狂暴的突击之下,两个屯兵不多的石碣赵军的屯兵点都是稍微抵抗就被攻破。

    目前汉军的前锋骑兵已经抵近到开阳五十里之内,与石碣的徐州军一些骑兵一边打一边前进,后方的汉军步卒部队则是在石碣赵军的骑兵袭扰下缓慢前行。

    那些消息刘彦没有必要告知桓温。

    事实上不是王鸾在用兵上比邓恒厉害,是王鸾手中有足够的骑兵。徐州军的大部分骑兵是轻骑,轻骑与突骑兵或是具装重骑有根本上的区别,战马相对没有那么娇贵,也就是说王鸾手中的骑兵都是可以长途奔袭,不像突骑兵和具装重骑只能短途奔袭。

    王鸾的反应真的很快,那也是与徐州军本身的构造相关。徐州军算得上是石碣赵军中比较重要的一支,他们长期需要与晋军对抗,注定了建制完整和备战力度,再有足够迅速的指挥系统,反应怎么会慢?

    刘彦率领本部出发,接近四万的部队大部分是乘坐马车,这种情况让桓温羡慕得几乎是眼睛发红。

    东晋小~朝~廷那边的畜力异常匮乏,别说是马匹,其实是连牛的数量都不足以支撑农耕,军队行军基本上只能靠爹娘生的两条腿走路。

    士兵行军最考验的就是耐力和体力,长途跋涉之后不缓一下根本就难以投入战场,这样一来有足够的畜力就代表节省了更多体力的士兵可以用更好的状态更早投入作战。

    “听从车骑将军领命?”刘彦做了一个哑然失笑的动作,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掩饰,说道:“你们只擅长内斗,对于战争只懂得互相扯后腿,让我听从小~朝~廷的命令?”

    那一刻,桓温脸色变得无比阴沉,袁乔错愕,另外的那些晋国来人则是紧张得握住了兵器。

    “燕王与凉州刺史已经同意听从朝廷调度。”桓温扯了一个难看的笑容:“郡公说话有些欠妥当了。”

    “不。”刘彦一点都不想绕弯子:“据我所知,张氏凉国不管对小~朝~廷做出什么承诺都是嘴巴上说说。实际上凉王(张骏)已经与李闵(冉闵)联合举兵。慕容皝答应小~朝~廷什么?慕容皝正在讨伐宇文鲜卑,接下来则是要对付拓跋鲜卑,没空与小~朝~廷玩。”

    “我们回不去了?”桓温竟然在笑?他看起来只是显得阴沉,看不出担忧自己的性命不保,说:“将军的气量小了一些,胆子太大。”

    “你们根本就不知道长江以北是什么情况。”刘彦非常欣赏地看着桓温,无视掉那些想要找死快忍耐不住要抽出兵器的东晋武士,说道:“狼狈逃窜到长江以南之后,国不像国,世家把持国政只擅内斗,对外却是极度无能。你们当太久的鸵鸟了,只顾着将脑袋埋在土里翘起屁股瑟瑟发抖……”

    “不!”桓温几乎是咬着牙:“至少……我不是那样!”

    刘彦乐了,颔首道:“所以,我有两个提议。”(未完待续。)

第255章:汉军南下() 
别看桓温表面看去镇定,其实他的内心已经是一片惊涛骇浪。

    东晋小~朝~廷再无能,那也是天下人承认的正朔,再瞧不起也不会有人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甚至是因为一些文化底蕴的关系,哪怕是与东晋小~朝~廷为敌的石碣赵国也保持着该有的尊重。

    看看刘彦在干什么?他没有任何掩饰地表露出对东晋小~朝~廷的不屑,甚至是明确表现出对长江以南那些世家门阀的鄙视。

    桓温和袁乔都是长江世家门阀的一员,他们没有暴起并不是因为身在刘彦军中怕死,是刘彦说得太直接了掀开了东晋小朝廷掩盖得很好的伤疤。

    司马皇室目前其实真没有多少世家门阀在乎,维持着司马皇室的存在,理由仅是需要一个“共主”,这个“共主”无能对那些世家门阀才是最理想的。

    稍微有点脑子的都清楚一点,长江以南是世家门阀共治的实际情况,也都清楚这样对国家不利,特别是这种不是分封而治的分封而治让有生力量被大规模内耗,导致互相扯皮什么正事都干不了。

    没有错的,东晋小朝廷的谁不知道这样的坏处?可整体环境已经是这样,不是说稍微心平气和谈一下能够解决,已经成为谁软弱谁就会被灭族的险境。

    恰是因为大环境已经成为现实,再气愤又能怎么样?不顾家族利益去成全什么大义,只能是将自己往别人的刀口上撞!

    桓温压制住怒气:“什么选择?”

    “能看得出来,你很气愤,可是又没有任何的语言来进行反驳。”刘彦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上位者,缺乏那种气度。他似笑非笑地对桓温说:“让你留下来帮我光复中原,恐怕你会认为我是疯了?”

    桓温扯了扯嘴角,连蹦出一个字的兴趣都没有。

    汉部多少部众?其实没有人感什么兴趣。倒是所有人对刘彦麾下有多少能战的部队很关注,猜测该是介于三万到五万之间,再多绝对是没有了。

    那么按刘彦有五万可战之兵来算,五万士兵很多吗?石虎随随便便能拉出数十万可以打的胡人,眼见就要分分钟灭掉汉部了。

    “从你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笑话’两个字。”刘彦哑然失笑,笑了一小会才说:“所以说你们这些窝在长江以南的人,哪怕是有足够的心志,可对天下时局真的一点都不了解。不谈你们长年累月无视自己的同族被胡人欺凌和屠戮,对近些年的变化竟然一点都不重视?”

    桓温还是没有说话,只是脸绷得很紧,显然是觉得不服气。

    大军一直是在行进的状态,滚滚的车轮向着西南方向,按照速度日行百里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到了半路时,遇到了押解战俘返回的队伍。

    有情报官向刘彦汇报前线战况,刘彦一点都没有避开桓温等人的意思。

    牟乡和中丘是在昨夜就被汉军攻下,前锋骑兵受到了来自阳都方向的石碣赵军骑兵堵截,双方在临沂以东六十里的平原发生遭遇战,汉军击溃了四千多的石碣赵军轻骑,斩首四百余、俘虏七百余,剩下的石碣赵军逃窜无踪。另外,汉军的步军受于石碣赵军骑兵的袭扰已经停止前进,暂驻中丘等待后续部队。

    “阳都方向本来是有万余的敌军吧?”刘彦在问桑虞。

    “是啊,击溃了四千,袭扰我方步军的有两千左右?”桑虞笑眯眯地说:“本来是想要在开阳那边围点打援,没想到王鸾事先就做好了安排。”

    琅邪郡的石碣赵军似乎有个四万多的样子?要是算上一些临时凑出来的乌合之众,琅邪郡的石碣赵军数量会更多一些。桑虞现在不好判断的是,被击溃的那支骑兵是石碣赵军的正规军,或是临时从一些游牧部落凑出来的杂牌,还得是有更详尽的情报传递过来。

    “整个徐州的赵军已经逼近二十万。”桓温听刘彦与人讨论,有些嘲弄地说:“虽说其中大多是乌合之众,但二十万就是二十万。”

    “我军已经不止第一次击败数量超过二十万的胡人。”桑虞瞄了一眼桓温,撇了撇嘴:“对于没用的晋军而言,二十万胡人挺多。对我军来讲,二十万胡人不过是二十万只待宰的牛羊。”

    听到的人大多是冷笑几声,是该承认汉军看上去好像不弱,但无论是刘彦还是其麾下的谁,怎么那么爱吹牛?

    认知不同,底气不同,想法也不同,很难说谈到一块去。

    在接下来刘彦没有搭理桓温等人,就是让跟着,商谈什么事情也不避讳。

    “元子,我们祸事大了。”袁乔不断苦笑:“没曾想,刘使君会这么……这么……”,该是说不按牌理出牌,还是说不顾世俗眼光,竟是干出这种扣留的事。

    “彦叔,我……”桓温却是神态有些怪,一再迟疑才说:“或许刘使君有我们不知道的底牌,毕竟他可是四年之间闯出如今的基业。”

    袁乔听到桓温用“基业”二字,不由眉头皱了皱。他可是知道桓温是个有大志气的人,与庾鹰相交之后,两人还一同约定要干大事业。对于庾鹰而言,大事业是北伐成功,夺取失地光复中原。对桓温来讲北伐也是毕生志愿,可里面可能会有一些更复杂的东西,反正没有庾鹰那么纯粹。

    “那名唤作余商的人,看着颇有世家大族的气度和气质,中原没有听过有姓余的世家大族,可见是个假姓名。”袁乔一脸的思索:“再听只言片语,刘使君与李闵似乎已经达成同盟?”

    “应该是的。”桓温很在意地说:“我们的情报似乎出现错误和延迟,亦有可能是刘使君要误导我们?”

    张骏与冉闵达成协议,慕容皝敷衍东晋小~朝~廷,两件事情对东晋来讲真的很重要。

    这次东晋小~朝~廷北伐,不管是张氏凉国或是慕容燕国,在东晋小~朝~廷的北伐计划中都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比之刘彦的汉部要扮演的角色,要说东晋小~朝~廷那边是怎么划分,就该是慕容皝比张骏重要上三倍,张骏又比刘彦重要上三倍。

    只有亲眼过来刘彦这边,才会知道依照之前的划分是多么的想当然,多么的愚蠢。且先不谈慕容皝和张骏是不是真的欺骗,能不能帮得上这一次东晋小~朝~廷的北伐,只看刘彦率领的五万大军,看汉军的军事器械,再看汉军士卒的精锐程度,刘彦并没有实力那么弱小。

    第一次谈为自己效力,桓温没有回应,刘彦一直没有和桓温提第二个选择。

    打从心里刘彦还是希望能够收服桓温,那就是需要一个过程,或许桓温看多了会改变想法,对不对?

    在中丘那边会合了先前开拔的步军,大军明晃晃地向着开阳继续进发。

    汉军南下并且是一来就打算拿琅邪郡开刀,这样的消息早就传到了王鸾处。

    事实上是,数万大军根本就无法掩藏,毕竟又不是十几人的小队伍,数万大军还能隐秘行军,那该是敌军的主将蠢到什么地步没有派斥候,或是敌军的斥候眼瞎到何等地步?

    “真的成气候了!”王鸾的出身是降将,可是他不像崔宣除了动嘴皮子没有实际领兵能力,从张氏凉国转到石碣赵国之后,几次作战都有立下大功,还算是得石虎信任。他站在山川舆图前面,对着情报看了许久,扭头向站立在身后的部下说:“原以为刘彦是会等晋军准备好再动手,没想到刘彦根本不管晋军?”

    一个名叫王朗的武将说道:“不管是否是阴谋,我们不能眼看开阳被汉军进攻。”

    事实上王鸾和王朗都是属于石遵的人,两人虽然同姓,但是绝对没有血缘关系。

    自从邓恒载在汉军手上,石碣赵军的各个将领就再也没有小看过汉军,王鸾在迟疑的是,一旦徐州军将注意力转到了进攻琅邪郡的汉军身上,晋军会是采取什么反应?

    “今次是晋国第一门阀庾家牵头北伐,我等不得不慎重。”王鸾可比刘彦更加知道现今的庾家在长江以南代表着什么。他非常严肃地说:“由庾冰担任晋军北伐主帅,仅是一个月扬州的晋军从四万暴增到七万,每日的兵源都在增加。若只是人力也就罢了,物力才是最使人担忧!”

    “那……”王朗蹙眉:“军主的意思是?”

    “先将沿线的兵力进行收缩和集中,以防被汉军各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