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150章

席卷天下-第150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穿近百斤重的铠甲被拉下马,那画面可不要太美,被拉下马之后的龙腾卫士还想逞凶,可是他们落地之后连爬都爬不起来,能安生一些倒还罢了,惹怒了汉军士卒被弄死的并不少。那是将龙腾卫士固定住四肢,再拿利器从脖子处捅,要知道脖子处可没什么防护。

    被生擒活捉的龙腾卫士有两百五十六个,这个数字其实颇大,但也足够说明重甲的防护力该有多强。

    “锁子甲我们也有,就是丝绸……”

    “丝绸……我们没有多少。”

    怎么说呢?丝绸是华夏文明的特色产品没有错,可并不代表随随便便就能生产丝绸,那关乎到怎么养蚕,怎么处理蚕茧,该怎么弄生丝,工序简直就是多到可怕的地步。

    汉部有弄养蚕的产业,对于怎么处理蚕茧其实也有自己的办法,无外乎就会收烘、煮茧、缫丝、卷取、复摇、成绞,可是接下来怎么弄丝绸所需的工序就抓瞎了。所以说,丝绸虽然是华夏文明的特殊产品,但要是不懂,那就真的是不懂。

    经过专门的观察,敌军具装骑兵对弓弩的防御强就强在穿了多层丝绸上面,既然是发现了这点,那么徐正和纪昌就有理由重视丝绸。

    “小~朝~廷现在需要我们。”纪昌笑着说:“向小~朝~廷要军械、粮秣等物资或许艰难,但是讨要丝绸工序和匠人,或许不难?”

    徐正除了点头还能有什么意见?他想都没想就说:“要是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软的不行来硬的?进入石碣赵军营盘的苏定也是抱着相同的想法。他考虑得相当清楚,失去了骑兵的敌军差不多就是没有了牙的老虎,无法出山地也跟一只困兽没有区别,只是想要让邓恒投降或许艰难,但是让邓恒撤军也许有点可能性。

    “定代我主……”苏定看到了邓恒,保持着一定的尊敬:“向征东将军问好。”

    邓恒上下看了几眼苏定,笑呵呵地问:“长江以南来的?”

    “正是从长江以南前往投奔我主。”苏定爽朗笑道:“如此不显得我主声名远播吗?”

    “类如你等,越多投效刘彦,刘彦败亡越加可期。”邓恒不觉得自己是在嘲讽,又说:“足下可赞成老夫的说法?”

    “恕不敢苟同。”苏定立正严明地说:“窃闻‘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晋国为晋国,汉部为汉部。”

    那还是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十》,在华夏文明中两人交谈中引用谁的名言是常态,邓恒是听懂了。

    晋国是无能的司马皇室瞎折腾,再有那么多的世家门阀把持朝政光扯皮和互相拖后腿,是上层统治者无能,不代表所有晋人都是废物。

    邓恒认同苏定的说法,也没有遮掩:“确实如此!”

    得到认同的苏定却是脸上出现了苦涩。

    “汝为寒门吧?”邓恒嘲弄地说:“晋国寒门并无出路。”

    苏定也不着急,与邓恒闲扯关于晋国那边的情况。

    两人谈的东西挺杂,似乎还有许多是共同观点,说到尽兴处会“哈哈”大笑,时不时竟然还会互相痛心疾首地惋惜一些什么。

    “将军亦有思汉之心,何不与我主共图大业?”苏定眨着眼睛,说道:“我主麾下如将军所见精锐不下于十万,海外更有如青州大小领地两处。”

    “思汉?中原汉家苗裔谁不思汉。”邓恒不像是在敷衍,动情道:“如若允许,谁愿意寄人篱下。只是……刘使君无外乎又是一个曹青州(曹嶷)一般的人物。”

    “非也!”苏定激动地说:“曹嶷为一家之富贵,格局太小只求割据,哪能与我主类比?”

    “刘使君还想图谋天下?”邓恒像是听到了什么笑话:“不谈有无十万精锐,或两处如青州大小的领地。安不知晓,刘使君亮出汉旗,已是天下公敌?”

    苏定想说什么,却被邓恒激动的连珠炮截了下来。

    “称汉,岂是好称?不谈刘使君是否有两汉皇室血统,多少年过去,身上血统可足够,又有谁会承认?再则,真有血统又如何,只是加剧诛灭之心。”邓恒深吸一口气,笃定地说:“汉旗一出,各大族必定除之后快,司马皇室也必定不容。老夫就是败了又如何?不说还有另外两路,哪怕此次战役汉军皆胜,下次还会再次有数路大军前来围剿。”

    苏定抓住空档,说道:“将军已经知道无法取胜,难道……”,再次被截断话。

    “汉军随强,能一直只胜不败?”邓恒摇着头:“便是刘使君一直取胜,又能胜多少次?”

    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除非是刘彦能率军杀到襄国并且攻下,或是在其它渠道弄得羯人无法在震慑中原,要不石碣赵国随时随地都能组建新的征讨军。

    就是刘彦搞定了石碣赵国,可南边还有一个东晋小~朝~廷,辽1东亦是有慕容燕国,甚至是拓跋代国、张氏凉国、羌族成汉、氐人仇池……,天下各势力有一个算一个,都会与刘彦没完。

    那一刻,苏定竟然有些无言以对……(未完待续。)

第241章:什么是具装重骑() 
刘彦正在研究从前线星夜急赶送回的几套甲胄。

    那些甲胄是缴获于石碣赵国的龙腾卫士,分为四层。第一层是一种铁皮铸造的桶装铁甲(板甲),带着明显的中亚特色。第二层是是由铁甲片穿孔,再由铁丝线连接起来的铁甲,趋于扎甲和鳞甲的阶段。第三层是一件无数铁环连接而成的锁子甲。由五件丝绸内衣组成第四层。

    要说明的是,目前不管是中亚还是欧罗巴,桶装的铁甲其实还没有出现,全世界由甲片穿孔穿线的铁甲依然是主流。板甲则是一开始就在希腊众城邦盛行,后面被罗马获取技术。倒是中亚目前依然是类似于扎甲的一款甲胄,例如帕提亚具装骑兵就是人和马都是鳞甲。

    刘彦对历史的了解有限,显然是错误地以为中世纪才会出现在欧罗巴和中亚的铁桶甲已经被弄出来。

    鳞甲在华夏文明中其实也早就出现,只是制造工序无比多和复杂,仅有一些拥有底蕴的家族会打造一些,官方依然是大量生产扎甲。

    锁子甲倒是在中亚已经出现,是曾经帕提亚的标准甲胄。

    帕提亚是什么?在华夏文明的记载中,帕提亚其实就是安息帝国。安息帝国已经灭亡,是先与罗马帝国进行了两百多年的战争,后面被萨珊王朝取代。取代了安息帝国的萨珊王朝,目前该说是绝对的中亚霸主。

    “丝绸……”

    刘彦看着那些一件件摆开的丝绸衣裳愣神了,他的印象中关于丝绸被发现可以防箭不是到了蒙古崛起的时期吗?

    不得不说的是,刘彦的印象再一次发生错误,丝绸可以防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发现,到西汉时的汉军将校谁不是身穿数件丝绸内衣上阵,只是不像蒙古时期被大规模的运用。

    到后世的考古发现中,贵族的尸身基本是会穿数件的丝绸内衣,尤其是以武将的墓尤甚,丝绸几乎是与兵甲一样重要的陪葬物。

    实际上,自西汉开启丝绸之路,丝绸传到了中亚,再传到遥远的罗马,丝绸的作用也很快被发现,中亚人和欧罗巴人追求丝绸不止是因为丝绸穿起来舒服和华丽,还因为丝绸可以防箭,以至于丝绸很快就形成风靡之势。

    “龙腾卫士啊?真正意义上的重骑兵!”

    刘彦那么说有理由,龙腾卫士光是人的甲胄就超过一百三十斤,马甲也有五十斤重,甚至马的前半部为都披着丝绸和帛合制的套衣。

    与龙腾卫士的那场战事,汉军发射了超过一万枝箭,结果是只射翻百骑左右,大概是一百五十枝箭才解决掉一个具装重骑。最后是龙腾卫士被射得就像刺猬,可还能活蹦乱跳。

    那可是强弩,不是弓,也不是强弓!

    刘彦再次翻了一下作战记录,低语念道:“三十步内,一轮齐射,射翻五十余骑。”

    强弩在三十步内的穿透力连钢板都能射穿,一轮齐射也就是七百枝弩箭,考虑到命中率,数据上倒是显得正常了一些。

    其实真的就是那样,并不是说每射一箭就一定能够射中目标,战场上十发能够命中三发已经算不错。那么也就是说,强弩在三十步的距离能够射穿身上套着四层防护的具装骑兵。

    “丝绸……治下有丝绸生产吗?”

    刘彦记得自己的治下好像没有生产丝绸,他在这一刻对丝绸的重视与身在前线的徐正、纪昌等人是一样的。

    之前是记忆漏洞,知道有那么一回事,可是没有事件触及记忆,自然是不会想到什么。

    既然知道了那么一回事,刘彦肯定是会重视丝绸。

    要知道一点,汉部有具装重骑,就是那支虎贲军,可是虎贲军的装备与龙腾卫士比起来却是有些简陋了。

    虎贲军外面是一层明光铠,内里是一套锁子甲,往内先是一层麻布战袍,内衣则是帛料。

    明光铠事实上也是由铁甲和皮革混合制造而成,甲片不是扎甲那种甲片缝在布匹或是皮革的款式,是鱼鳞相叠的款式,部分结构上是一层皮革,胸前是两片护心镜。

    鱼鳞甲在防御箭矢和劈、砍、刺其实无比优秀,然而就是制造工序太多和复杂,但胜在比板甲灵活,就是只做扭身和弯腰等动作时不会有太大影响。不得不讲的是,鱼鳞甲因为编扎叠压面积不一样,倒是比板甲要重一些。

    刘彦有亲自称重,龙腾卫士的板甲重量是六十斤,虎贲军的明光铠则是七十斤。他甚至特地穿了一下龙腾卫士的板甲,可以发现一旦穿上去很难进行弯腰,就是左右扭动身躯都会有很强的束缚感。

    鱼鳞甲恰是由鳞片组成,有一种收缩和挤压空间,活动起来不会显得太过僵硬,就是工序上很是值得诟病。

    本来刘彦是考虑研究板甲,就是那种胸甲骑兵,但是泰山郡初战的结果传回,显然是应该继续研制重型鱼鳞甲。

    确实是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特性,适合某个时代的产物不一定能在下个适应得过来,因此也就出现了“时效”这个名词。

    泰山郡初战给刘彦不止是一场胜利,根据每歼灭一万奖励两百系统重骑的规则,他又拥有了两百新的系统重骑兵。

    系统的重骑兵是人和马皆是身穿鱼鳞甲的体系,刘彦特地查了一下文献,发现系统重骑与曹魏的虎豹骑很相似,但也只是相似。

    曹魏的虎豹骑就是一种人和马都是身穿重型扎甲的骑兵,配置一杆长度约有一丈八的斩马刀,杆长一丈四,剩余为后背刀刃。除了丈八的斩马刀,背后的背匣还有两柄一米二的短戟,腰间再有一柄环首刀。

    系统重骑的兵器与曹魏的虎豹骑配置一致,仅是在甲胄上存在差别,要认真辨认的话,会发现与两宋时期西夏的铁浮屠(或称铁鹞子)还更像一些。

    刘彦还在研究重骑,思考本部重骑的发展之路,蔡优过来禀告,说是东晋小~朝~廷那边有新的特使到了。

    东晋小~朝~廷的特使叫宫泽,就是忽悠斐燕进攻兖州的那个家伙。

    “职以为,是君上亮起汉旗的事情。”蔡优有些忧虑地说:“小~朝~廷竭尽所能想要破坏石碣南下,我们亮出汉旗……”

    是啊,刘彦下令亮出汉旗,是起到了鼓舞的作用,但副作用其实也是现成的,比如本来需要巴结一下汉部的东晋小~朝~廷可以傲娇了。

    刘彦不打算亲自去见宫泽,什么都没有兴趣知道宫泽是不是假名,或者是其它的什么。他倒是对蔡优问道:“哦?德才认为现在亮出旗号不合适吗?”

    怎么说呢?那是要看有什么需要,或者说有没有那个实力。

    毫无疑问,对于时局来讲,说合适也合适,可说不合适也是不合适。

    石虎不管是否要南下,怎么都绕不开占据了青州的汉部,那么无论有没有亮出旗号,战争总是会爆发。就是,刘彦亮出了汉旗,会致使石虎对汉部的重视程度飙升。

    没有亮出汉旗,石碣赵国的第一征讨目标会是东晋小~朝~廷,可刘彦亮出汉旗,汉部就会“接棒”成为石碣赵国的头等征讨对象。不但是石碣赵国会倾尽全力征讨汉部,东晋小~朝~廷也会转向敌视,甚至可以说其余胡人也会是如此态度。

    “大战必然爆发,我们需要凝聚力。”刘彦笑着说:“不会有任何势力不经过考验就能变强,任何集团都是在一次考验之后彻底站稳脚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

    蔡优沉默着。

    汉部有什么实力?要是算起来,生产力上面绝对处于顶端阶层,精锐部队的数量其实与几个强大种族也相距不是太大,就是次一级的可用战力严重不足。

    “石虎铁了心要清洗晋人……”刘彦唏嘘地说:“黑暗中应该有一盏明灯,我们就是那盏明灯。”

    蔡优点头,就是因为这个理由,他们才会觉得危险依然赞同亮出汉旗。

    过去,整个中原只有极少部分的晋人过得还行,其余那些基本是属于被欺凌的环境。

    自去年开始,石虎突然发疯了,已经不止是欺凌那么简单,只差公开喊出来,但行动上已经是要灭绝晋人这一个群体。

    目前石虎正在变着花样玩耍,导致石碣赵国多的是活不下去的晋人。而这些晋人竟然不是选择爆发,是找棵树吊死?

    “人口是我们的短板。”刘彦肃声道:“我们需要人口,大量的人口!”

    蔡优脸上有了笑容:“仅是十七天,我们已经收容三千余前来投奔之人,仅有少数老弱,其余皆为青壮。”,他挥了挥手臂,继续说:“那些青壮的参军热情极高,是一批不错的兵源!”

    会发生比较残酷的事情,能够逃进汉部控制区的只会是青壮为主的一批人,那是身体健康程度决定了的前提。

    但这个历史版本至少是有一个可以为晋人提供庇护的汉部,没有刘彦的历史里,晋人需要到冉闵在绝望中发出那声呐喊。

    刘彦不知道在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