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席卷天下 >

第145章

席卷天下-第145章

小说: 席卷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部本阵战号喊得更凶,各种形成同一节奏的声音亦是汇成频率,仿佛大地正在呼吸那般。

    “出击的骑兵完了……”崔宣不太懂骑兵的战阵之法,也不知道什么叫打乒乓球,但用膝盖都能想出来回被驱赶和碰撞是多么惨:“汉军……果然不可小觑!”

    在骑战中能够事先进行判断就算是骁将,一支由骁将率领的骑兵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足以改变一场战役的走向。

    “君上向修成侯讨要李洪实在是太正确了!”徐正兴奋得满脸通红:“骑战就是该这么打!”

    李坛率先出击,后面率军策应的是李洪率军,能够打出这般战况除了要懂得协同配合,对于战局的把握亦是关键。看战斗的节奏,分明就是李洪在带,李坛在反应上要慢上一些。

    纪昌却是没有多么高兴的样子,并不避讳地说:“修成侯是修成侯,君上是君上。”,他其实并不认同刘彦的安排,讨要一批人没有错,但是任职在虎贲军这种绝对精锐的强军就显得不妥当了。

    徐正一愣,讪笑着没有说话。

    另一边,位于山头之上的邓恒脸上既是阴沉又是感概,看上去挺复杂。

    崔宣却是像死了爹娘一般哭丧着脸:“初战就一千骑兵覆灭?不要这样啊!”,他看向邓恒,急切声道:“军主,派出援军吧?初战就这样,太……”

    邓恒目光转为锐利,也不说话就是那么盯着崔宣。

    派出新的部队策应?那该派什么,或者说派出多少?汉军那边骑兵数量占优,甲骑具装汉军那边已经出现的是一千五,谁知道还有没有。

    邓恒原本是派出去袭扰一下,想要迫使汉军变阵或是急停,算是一种打击敌人军心士气的常态。他之前也安排好了,派出去的骑兵袭扰一下,能够引得汉军追击更好,都安排数千弓箭手等着箭雨覆盖,但只能说一切都没有按照他的剧本在进行。

    眼见派出去的一千骑兵就要覆灭,汉军那边士气高涨,邓恒却是没有太激烈的反应,下令各军严守城寨。他正要下了山头,却见汉部那边降下了“斐”字旗号,换上了黑色为底用楷书写的大大“漢”字,迈出去的脚一顿,脸上表情变换不定。

    “反了,真的反了!”崔宣亦是有些失魂落魄:“是‘漢’旗,是‘漢’旗!”

    在“漢”被高高举起的时候,整个战场可以说先是一静,随后汉军本部爆发出震天的欢呼之声,大部分将士都是一脸的痴狂,激动得泪流满面的人亦是不少。

    是黑底红字的“漢”,不是黄底黑字的款式。前一种是华夏正朔,后一种是匈奴汉国,有着根本意义上的区别。

    纪昌重重地吐出一口“呼!”,展颜笑道:“时局或许不对,却是局势不得不如此。我们此后便是汉军了!”

    徐正激动得浑身打哆嗦,他们等待今天已经等了四年,天天盼夜夜盼,得到刘彦的同意之后,早早制作完毕的旌旗总算是能够打出来。

    不止是泰山郡这边会亮出“漢”旗,刘彦统治的那些区域都会在随后全部亮出“漢”旗,却是不知道会造成各方什么样的反应?(未完待续。)

第233章:事情太大了() 
那可是漢旗,消失在中原大地数百年的旗帜。

    曾经,华夏文明在那杆旗帜之下,北逐匈奴和南征百越,无数辉煌造就而成强汉。

    在强汉的时代里,胡人只敢瑟瑟发抖,轻易不敢南下。发现敌踪之时,张汤就敢喊一句“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仅仅是带着数百骑赶去西域,就地纠集西域各国的大军与北匈奴鏖战。班超数十骑就能够席卷西域,于异国王宫斩杀国王而该国举国不敢吭声。

    在漢旗飘扬的那个时代里,汉人尚武,有着近乎于是出自本能的自信,哪怕是到了国祚不振国之将亡的分裂时期,北方还压着各胡,南方各蛮亦不敢轻犯。

    漢旗消失之后,华夏苗裔的骄傲仿佛也随着旗帜的落下消失不见,尤其是到了司马皇室成为统治者之后,先是引入诸部胡人,后面又发生内乱致使胡人成为中原主宰,华夏苗裔从一个值得骄傲的族群,变成了任人宰割和野兽都不如的下等群体。

    随时随地的朝不保夕,死后难有一抹黄土,更不用谈及尊严,那就是绝大多数人长久来的生活环境。

    “吼!!!汉军!汉军!汉军!”

    若说之前加入汉部得以有安身之地,可大多数人依然是内心彷徨,深怕刚刚寻找到的安身之所片刻之间失去。

    汉部多次迁徙,某一段时间甚至是窝身海岛,要说人们不担心受怕绝无可能。

    “我们的旗!”

    远遁辽1东,是没有了十足残暴的羯胡,但又来了一个慕容鲜卑,辽东真的会成为乐土吗?

    “是我们的旗帜!”

    没人知道为什么要征战高句丽,大多数人也只是顺从着,大抵是刘彦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多数士卒在征战朝1鲜半岛的征程中慢慢找回了自信,他们发现自己也不是那么软弱,打起异族能跟教训孙子一样。

    “君不见汉终军……”

    军歌一人领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放声歌唱……

    从朝1鲜半岛不断找回武勇的自信,可他们总是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尤其是刘彦公布二十等爵的制度,再到公民阶层的出现,人们有了盼头,可真的是缺少一种什么。

    “……绝域轻骑催战云!”

    是真的缺少一种什么!啊!对,是一种底蕴,来自于血脉中那对骄傲的呼喊,一杆明确到可以令人抛下胆怯和懦弱的旗帜!

    为什么总是说揭竿而起?那是因为会有明确的旗号!

    知晓历史的人有激动的理由,他们真不敢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漢旗招展,只能是尽情地大吼和呐喊来释放内心的激动之情。

    不知道历史的人,他们看到随风猎猎招展的漢旗亦是激动,就是那种没有理由的激动,仿佛是寻找到了归属。

    对,就是归属感!不管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历史,漢旗被高高抬起的那一刻,所有的事情都变了,那是他们这个集体正式出现战旗,属于他们的战旗!

    一边士气高昂放声歌唱,另一边却是呆了。

    邓恒完全僵住了身躯,他听着汉军纵声高歌,根本不像是诗,也不像是赋,听着没搞明白是什么,但歌词里面的一些典故倒是分明,可以给予足够的激励,其实这个就够了。

    “终军和班超吗?”邓恒是有读过汉书的人,关于那两位的记载不是太多,甚至可以说很少,但只要是武人读到关于武将的篇章总是会忍不住特意关注。

    典故真的蛮多,崔宣虽然是个二鬼子,但读的书真不少,他光能够辨认得出的典故就多达五个,立意之深,志气之明确,一听就会深感恐惧。

    懂得越多就越是想得越多,汉军的“战时吟”都这样,那已经无比说明问题,无不表示真的是要翻天啊!

    响彻天地的军歌可算是停了下来了,远远显得“光秃秃”的汉军除了那杆大纛,其余地方却是起了林立的旌旗。

    大纛与旌旗就是两种概念,有明确的级别规格,例如大纛肯定是旗杆最高最粗,旌旗则是看所在级别,旌旗又分三角旗和横竖长面旗(参考旗面下垂很长的旗子),甚至是旗帜的镶边都有严格的区别。

    看看正在立营的汉军,曲(千人队)的营区就是一杆三角旗,校尉所在地则是横竖长面旗,全部都是用楷书大大书写着一个“漢”字。

    “成气候了。”邓恒特地留下看着汉军驻营,他说:“观察一支军队是否能战,独看驻营分工,且看静立于外境界的步骑,再看挖掘和竖立木栅、围栏、拒马的步骤……”

    崔宣有点火燎屁股的感觉,他知道出大事了,是天大的事情,漢旗竟然再次被竖了起来,那等于是用实际行动昭告天下,华夏苗裔想要再次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要是由一些小势力竖立漢旗,那也就是一个笑话,由胡人竖立漢旗就更是笑话中的笑话,问题是刘彦已经掌控六郡……好吧,地盘看着不大不小,问题是有近百万部众(假的),再来就是刘彦麾下有铁骑和甲士,再有数万精兵,那就真的不是笑话,是平地一声雷了。

    有纪昌在,军队想要立营慢都难,他毕竟是与刘彦接触久了,刘彦那边在闲暇的时候搞了不少稀奇古怪的书本,虽然他看着那些缺笔少划的文字感到奇怪,但对于《管理学》《逻辑学》这种奇怪名字的书籍还是非常重视。

    徐正为主将,纪昌为行军长史,后面李匡给带了一万步军过来,军队数量增加到三万六千。

    立营当然不是只有一个,分为中军大营、四翼护营、两侧楔形营,这个在军事术语上统称掎角之势。

    其实纪昌摆布营盘还算简单的了,厉害一些的人在布置营盘直接就是什么四象、八卦之类的,更搞的还有许多,光是一个驻营就非常复杂。

    能够玩的溜阵型的在当今天下不是没有,可中原已经非常少见,会玩的基本是在长江以南,但那些世家子弟仰仗传承估计也就只得其形不得神,摆是能依样画葫芦摆得出来,但指挥和变动绝对是个问题。

    其实在汉军驻营的时候,邓恒需要派出军队进行干扰,说什么也别让汉军安安稳稳将营盘给弄出来,但他没有提,作为副手的崔宣更是紧闭嘴巴。

    派出一千骑兵被打了个覆灭没一个回来,看汉军虽然在驻营却有警戒部队,除非是大举压上,要不也是送菜。

    大举压上只能是全军出动,那就不是骚扰开始直接决战。问题是虽然一再增兵,但邓恒这边能用的部队也就一万八千左右,依靠地势进行防御尚可,出山地对攻?该是脑子坏到什么程度才这么干!

    邓恒等人在山头待得有些久了,山区里全是石碣赵军,倒是不怕汉军前来,初夏的太阳不晒还有威风也不嫌热,他们是一直看汉军立营到接近傍晚才下了山。

    回到中军大帐,各级军官早早就在等待,邓恒与崔宣回来之后,大家先是对汉军竖立漢旗一阵讨论,一开始还显得群情激奋,可看一些出身是晋人的军官明显情绪有些不对,到后面却是全部闭嘴眼巴巴视线在邓恒和崔宣身上扫。

    “原……”邓恒本来是想说原计划不变,刚说了一个字,外面有人通报,他只得改口喊了声:“进来!”

    来人有些匆忙,行礼之后急促声道:“军主,汉军分兵,该有一万以上的骑兵向着南面而去!”

    邓恒挥挥手让来人退下,连地图都没有看,“呵呵”笑了几声,说道:“这是摆明阵仗,要逼本将速战?”

    崔宣有些心不在焉,想到什么,直接无法忍耐地插嘴:“军主,却不知晓刘彦是全面竖旗,还是……”

    邓恒当然知道事情大了,但军营谈这个不合适,他瞪一眼崔宣,继续刚才的话题:“汉军明晃晃地分兵,摆出的是绕路袭击我军后路,干些断粮道的事。”

    “豫州和司州的援军顷刻之间便会到来,军主或可快骑通知,也许能够围歼那一万汉军骑兵?”说话的叫张雄,是镇军大将军张豺的弟弟。他又说:“南部有艾山,北部有原山,骑兵并无优势。”

    石碣赵国有两套官制,一则是胡人那种乱七八糟的官职,另一个采取的制度与东晋小~朝~廷一样,张雄是鹰扬将军,这个将军称号为五品,可是鉴于这个将军称号的特殊性,其实是比较重要的将军称号之一(西晋有相当多名人先后任职鹰扬将军,另外前一任的鹰扬将军是帮姚家兄弟的那个王腾)。

    “既然汉军骑兵大部调出,并且汉军初来乍到,我们……”邵广是征讨军左司马,他拖了一个长音:“我们或可夜袭敌营?”

    “那便由左司马率军袭营?”邓恒其实一直在关注崔宣,随口又说:“若是不对,可加紧撤回。”

    邵广只是应:“诺!”

    邓恒对很多事情心里有数,他认为汉军必然有所准备,例如明晃晃分兵就是为了诱使出击,夜晚肯定也会设防,他顺应邵广进行夜袭是抱着反制心理。(未完待续。)

第234章:思汉之心() 
石碣赵军有近两万众,可是能够在夜间参与军事行动的人其实很少。那是关乎到夜间视力的问题,缺乏足够的营养会致使缺少必要的维生素,使得患上夜盲症。

    邵广一番挑选,仅是选出八百人。这八百人里面仅有二十四个是晋人,其余皆为五大族胡人。二十四个晋人基本都是小地主出身,那些五大族的胡人肯定在平时的伙食上也不差?

    想要夜袭没有那么简单,不是说带人趁着夜色出去就算完事,需要事先准备好许多的事务,连带衣裳也该全部换成统一的黑色。

    石碣赵军的营寨分为两个部分,山地那边的几个山头被包了进去形成一个大营区,山道之外的平地立有一个前燕营区。

    到了夜间,双方营地之内篝火处处,能够看到大量士卒围在篝火旁,大多是在用餐。

    双方前沿营盘相距堪堪八里,汉军的营地位处上风位置,埋锅造饭之后阵阵香气顺着风吹到了石碣赵军的营地。

    “好浓厚的肉香!”

    “羊肉和牛肉!”

    香气太浓了,石碣赵军这边的士卒手里拿着锅盔,喝着几乎与清水一样的菜汤,忍不住一个个抽着鼻子。

    其实石碣赵国这边也有肉食,大部分是羊肉,不过是剁了块之后直接丢进大锅,至多就是加点盐巴,等于是水煮肉块。

    羊肉非常腥,没有配上一些去腥的作料或药材,那腥味可是又骚又刺鼻。而羊肉只是提供给极少数的人,除开一个出身高的,军官就是到千人长才有资格分上一块。

    在石碣赵国的营盘中,发出腥味最重的不是羊肉味,是一种腥味之中混着说不清是什么味道的肉味。

    龙腾卫士皆为羯人,他们大多高大健壮,围着大锅品头论足。

    若是不看锅里煮的是什么,听羯人在谈论哪个部位鲜嫩好吃,看那一脸的期待和垂涎,绝对会以为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