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破三国 >

第94章

武破三国-第94章

小说: 武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历史上袁绍能得到冀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出生大汉顶级世家,四世三公的名头可不是吹的,那是几代人的努力,试问苏辰他有什么?说破天也不过是一个边地小世家的子弟,根基浅薄,生来就比人家差了一大截,即便是奋起直追都难以望其项背。

    不提苏辰在鲁县休整,却说管亥见身后的官兵没有再追击,心中越发明亮,知道这是官军有意纵容他,所以他做起事情来更加肆无忌惮。

    接连攻破了北海东部数个县城,因为担心追兵,所以在抢到粮食财物之后就匆匆离开了,而且抢劫的目标也都是世家豪族,并没有对普通百姓下手。

    进入东莱郡之后,一个叫管承的人联系上了管亥,管承在东莱郡当海贼,趁着黄巾起义的东风,也聚集了上万人马,纵横海上,时常侵略边县,掳掠物资。

    得知鼎鼎大名的管亥竟然率领大军来到了东莱郡,管承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当即便让人送上了厚礼,希望能够入伙。

    听说对方也信管,而且对东莱郡十分熟悉,管亥当即答应他入伙,随手封了他一个将军之职,管承大喜过望,没想到有朝一日也能当上将军,于是对管亥惟命是从。

    这一次管亥吸取了教训,不再攻打县城了,转而进去村落,由农村包围城市,还别说,他这么一搞,不仅裹挟了大量的兵员,还偏偏没有引起县城官军的注意,短短半月,就新招募了五万兵马。

    可尽管县兵不作为,身为东莱太守的蔡使君却坐不住了,这蔡使君字伯起,乃是陈留人,在此地担任郡守之职,上任之后,蔡伯起颇多建树,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

    试问这么一个官员,怎会容忍管亥这等贼寇为祸地方呢,正好这时候孔融和康王逃难到了黄县,得知管亥的暴行之后,蔡使君勃然大怒,决定先发制人,灭敌于国门之外,哦,不是,应该是东莱之外。

    蔡伯起虽然是书生意气,可却还有几分脑子,管亥纵横沙场,从齐郡打到东莱郡,纵横青州无敌手,他也不敢大意,亲自登门,请来了一个能够对付他的人,此人便是东莱第一高手太史慈。

    蔡伯起任命太史慈为都尉,引兵三万,前去剿灭管亥。

    太史慈接令之后,率领三万大军,一路往西而去,孔融没有随军出战,不过他却派遣武安国作为太史慈的副手,算是去找回昔日的场子。

    太史慈与黄巾先锋卞喜在挺县短兵相接,太史慈威武不凡,一马当先,靠着三万大军硬是在管亥身上啃下了一块肉来,一战连挑六将,大破黄巾十万大军,卞喜要不是逃得快,哪里还有命在。

    管亥早就听闻过太史慈的大名,见到卞喜狼狈归来,虽然愤怒,却也没有斩杀他,只是让他将功抵过,暂时给他当亲兵护卫。

    从率领十万大军,威风赫赫的将军一下子变成了管亥的亲卫队长,卞喜没有任何不满,要换成是别人,早就被斩杀了,他能保全性命,亏得管亥顾念旧情。

    管承也知道太史慈之名,闻之十分畏惧,劝说管亥避开太史慈,不与之交战,无奈管亥不从,亲自引大军与太史慈交战,一战又损失了几万兵马,他这才知道太史慈名不虚传。

    太史慈固然勇烈,可双方悬殊太大,三万郡兵疏于训练,战斗力比黄巾高不到哪里去,要不是太史慈每战先斩先锋大将,没准还不一定是黄巾军的对手。

    既然不能正面硬碰硬,太史慈便选择偷袭,因为是为家乡父老抵御黄巾,沿途百姓十分配合,管亥被他搞得焦头烂额,寝食难安。

    当苏辰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就知道,是时候去吃管亥这块嘴边的肥肉了,要是再晚一点,只怕这几十万人口就要被太史慈折腾掉了,这可不符合他的初衷,于是吩咐众将,大军即刻搬营,务必一战将管亥灭掉。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42章 太史慈对孔融的不满() 
听说管亥接连被太史慈杀得大败,苏辰知道如今是时候收网了,于是点齐大军直接朝挺县进发。

    这一行人中管宁,邴原,王脩三人并未随行,后两人已经前往朱虚和营陵赴任,至于管宁,则准备往上谷而去。

    苏辰一方面派张郃去联诺太史慈,双方约定一个时间,对管亥两面夹击,另一方面则在密令内应司马俱和唐周在管亥军中散布流言,并且尽可能地拉拢黄巾将领。

    唐周接到苏辰的密令后,第一个就找到了卞喜:“卞将军,可还认得昔日的故人?”

    “你是?”卞喜此时正在帐中小憩,因为被撸了将军的职务,只担任管亥的亲卫,所以他虽然享有一间单独的营帐,营外却没有侍卫站岗,唐周很轻易地就混了进来。

    “你是唐周?”卞喜曾经见过唐周,也和他有过一些交流,只不过时隔久远,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认准了来人。

    “卞将军果然好记性,没想到还认识在下。”唐周对于他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并不奇怪。

    “你就不怕某把你交给管将军吗?”卞喜双眼转个不停,不知道打着什么主意,不过确认来人是唐周后,却没有声张,而且说话声音都小了一些。

    没等唐周回答,卞喜接着说道:“唐周,你是太平道人人喊打喊杀的叛徒,竟敢闯入黄巾大营,难不成你就这么自信?虽然你昔日身为黄巾力士,高高在上,但某可不信你能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

    “哈哈哈哈。”听了卞喜的恐吓之言,唐周不以为意地答道:“卞将军要是想要我唐周的小命,早在我还没开口的时候就该叫人了,如今虚言恫吓,唐某自问不是胆小之人,所以自然不怕。”

    这一次,卞喜却没有说话,静待唐周的下文,果然,只听他继续说道:“卞将军,昔日你深受管亥重视,可因为屡屡败在官军手上,渐渐地已经失去了管亥的信任,这一次又被太史慈所败,折损了十万大军,管亥只怕对你是欲杀之而后快,若不是你还有些用处,想必也活不到今时今日吧,如今你说起来是他的亲卫,其实不过是为了就近监视你,唐某说的可对?”

    “哼!”听到唐周的话,卞喜不置可否,显然是默认了对方的分析。

    “正所谓良禽折木而栖,先臣择主而事,管亥如今被太史慈弄得人心惶惶,可战之兵已去其半,身后更有我主苏将军大军环饲,可以说他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旦我主大军杀到,与太史慈两面夹击,管亥的败亡不过是早晚之事,所以卞将军难道不想给自己找一条后路吗?”

    “你是苏将军派来的说客?”

    “正是,整个黄巾大营,能值得唐某开口说服的,也只有你卞将军一人了,怎么样?只要你答应效忠我主,不仅能保全性命,或许还能立下大功。”

    “这”不得不说,卞喜被他说动心了,管亥的颓势他怎么看不出来,一直被苏辰追着打,恐怕也是对方有意为之,要不然怎么会容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县城。

    “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得到苏将军的赏识?”终于,卞喜下定了决心,投靠官军,也只有这样,才是他唯一的出路。

    “你附耳过来!”接下来唐周对着他耳语一番,交代他接下来该如何行事,而后唐周和卞喜又接连在黄巾大营之中拉拢了不少中下层将领,这些人本来就是新加入的,没什么忠心可言,苏辰名声在外,宽待俘虏,既然俘虏都能被安置,他们主动投效的待遇肯定好多了。

    这黄巾大营发生的事情管亥丝毫不知,他招来管承,问道:“管承,如今太史慈就像一只恶狗一样在后面追着我大军咬,偏偏本将还拿他没有办法,你有什么好计策?”

    管承不过是一个海贼头子,以前纵横海上,靠的不过是一身出色的驾船本事,要说到动脑子,管承大字不识几个,又如何能给管亥什么好建议呢。

    看到他一副苦瓜脸的样子,管亥越发气闷,黄巾满营几十万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为他出谋划策。

    “算了,你下去吧,本将还就不信了,我黄巾大军几十万,还奈何不了一个小小的太史慈。”

    这话也只能宽宽心而已,他曾亲自和太史慈交过手,要不是他逃得快,只怕早就命丧敌手了,两人根本不是一个境界的修为,他又如何能抗衡对方?

    “莫非本将只能束手就擒?”不说屁股后面追着咬的太史慈,最让他畏惧的还是苏辰的大军,他能一路从广县杀到挺县,看起来很威风,说白了不过是一条丧家之犬,对方是没和他认真,要真是认真了,就不久前那一支银甲精骑就够他喝一壶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没意识到对方的意图,等他从鲁县撤退之后,随即有些明悟,对方摆明了是要把他这一只饿虎往东驱赶,虽不知道此人打的什么主意,但他也只能按照对方设计的路线走,本来也还好,没想到突然杀出来个太史慈,现在前有猛虎,后有群狼,他成了夹在中间的一块肥肉,就看谁能够先一口把他吞下罢了。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这太史慈是猛虎,那苏破虏更是群狼,猛虎虽然可怕,但只有一只,而群狼才是最后的猎人,既然没有退路,也只能拼死一战了。”

    思来想去,管亥终于决定,和太史慈拼到底,当然他自然不会蠢得去和对方单打独斗,要想战胜太史慈,也只能依靠人群战术了。

    “传令,给太史慈发战书,邀他明日午时在西门外决战,若是不赴约,本将就拿挺县的几十万条人命给他下战书。”

    因为之前的教训,管亥即便杀入挺县之后,也没有为难普通百姓,而是直把城中的富户抢劫一空。

    太史慈接到管亥的战书,皱起了眉头,对于他来说,几十万条人命肯定是不能冒险的,所以明日一战,他必须应战。

    可对方怎么说也有几十万大军,而他不过区区三万人不到,双方悬殊太大,这也是他一直不愿意硬碰硬的原因,双拳难敌四手,他虽然武艺高强,可真成了光杆司令也拿管亥没有办法,所以拿着管亥的战书,有些举棋不定。

    武安国乃是太史慈的副将,看到他这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问道:“都尉可是在担心明日的战事?”

    “是啊!”太史慈没有隐瞒,直接说道:“霸候,你也知道咱们手下的兵都是什么货色,虽然号称精兵,可以比黄巾流民强不到哪里去,打顺风仗还行,要是一旦陷入包围,只怕咱们这点兵马还不够黄巾塞牙缝的。”

    “不然,都尉莫非忘记了一个人?”武安国倒是和他不同,对于此战,他有着很强的信心。

    “霸候说的是?”

    “不错,正是北中郎将苏破虏,某已经得到确切消息,苏破虏的大军明日就能赶到挺县,若是都尉届时和他东西夹击管亥,黄巾人数虽多,可也不过是待宰的羔羊。”

    “霸候哪里来的消息?本侯怎么不知道?”太史慈好奇地问道。

    这就是孔家的影响力了,苏辰派张郃联系太史慈,张郃并没有直接找太史慈,而且他也找不到,而是找了武安国。

    武安国一看是苏破虏的信,也不敢小觑,当即保证一定把消息传到。

    这三万大军名义上是太史慈率领,其实真正的掌控人还是武安国,又或者说是孔家,这边是孔家的影响力,张郃是谁?他岂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当家人吗,所以他才直接找了武安国。

    张郃当初投效苏辰的条件便是有朝一日能让张家一统刺客界。

    这和苏辰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于是让张郃以鬼影家族现有的实力为基础,配合五原商会在各地的情报系统,着手建立一个名叫“刺刀”的组织,这个组织有些类似前朝的黑冰台,和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职能颇多关联,当然最主要的,一旦苏辰有命令,刺刀便要为他清除目标,所以刺刀就是苏辰捅向敌人的一把刀,而这把刀就暂时握在张郃的手里。

    在苏辰的设想中,刺刀要在大汉十三州的重要郡县建立三百六十五个分舵,每一个区域设立一个总舵,总舵的负责人直接对苏辰负责,而如今张郃便是东南区统领,趁着苏辰在青州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在平原,齐郡,北海三郡重要县城建立了十来个分舵。

    这些分舵的舵主大部分都是鬼影家族的人,也有少部分是虎卫之中的人,苏辰已经密令孙宾硕成为西北区统领,在洛阳,长安,以及颍川分别建立分部,当然这里面也少不了英雄楼的支持。

    苏辰本人乃是当之无愧的刺刀统领,其下会设立几位副统领,按照地域划分,总共会划分成西北,西南,东北,东南,中原五大区域,也就是说在他下面会有五位副统领,目前他属意孙宾硕,祝公道和张郃三人。

    等他离开之后,张郃会暂时留在青州,着手建立东南区的总舵,而祝公道即将会被他派去右北平,建立东北区总舵,对于公孙瓒这个潜在的对手,他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至于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南区,暂时还不需要关注,荆州益州和他隔得太远,而且在这些地方即便是五原商会都没有什么商铺,大部分生意都是和当地世家合作,实在是鞭长莫及。

    武安国听到太史慈的话,浅浅一笑,没有回答,太史慈见此哪里还不明白,虽然明白,心中却依旧不好受,心高气傲的他因此对孔融也有了几分怨怼。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43章 纵横青州的管亥就这么被一锤子砸死了() 
第二日正午,管亥果然率领麾下二十万无精打采的士兵在挺县西门五里处摆开了阵势,远远看去,漫山遍野都是黄灿灿的人头,只是在走近些,却发现这些人一个个松松垮垮,毫无站相,仿佛一阵风都能吹走。

    不一会儿,太史慈也带着一群红衣玄甲的官军来到了阵前,不同于黄巾那般松松垮垮,太史慈一方的官军看起来军纪严肃,衣甲鲜明,卖相倒是十足。

    “太史慈,你在本将军屁股后面追了几天几夜,折损我数万兄弟,今日便让你有来无回!”

    听到管亥的叫嚣,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