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破三国 >

第89章

武破三国-第89章

小说: 武破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华歆帮苏辰解了围,婉拒了龚景留宿的请求,他回到了军营之中,大军就驻扎在东门之外。

    刚刚回到帅帐之内,苏辰就忍不住问道:“子鱼,你在龚刺史面前扬言本侯能在半月之内大破管亥,不知计将安出?”

    华歆正欲回答,这时周仓突然进来了,苏辰知道他这是前来汇报战果,当即让他先回答。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4章 驱虎吞狼() 
与周仓一同进来的便是华歆推荐的主簿陶丘洪了,陶丘洪虽然是平原名士,可进入苏辰麾下之后,倒是任劳任怨,颇得苏辰看重,所以现在粮饷军械这些东西都是由他这个主簿在掌管。

    周仓大字不识几个,汇报的事情当然是主簿来讲了,只听陶丘洪说道:“主公,今日一战,我军杀敌三万余人,俘虏降兵五万人,伤亡两百二十三人,缴获军械无数,粮草辎重忽略不计。”

    “这么惨?这是又添了五万张嘴啊。”苏辰听到这个战果,有些哭笑不得,这场仗完全没有捞回本啊,“陶主簿,咱们军中现在还有多少粮食?能用到什么时候?”

    这些东西陶丘洪身为主簿,早就铭记在心,所以张口就来:“主公,我军得刘使君赠送了五万石粮食,又在与大兴山一战中缴获了五千石粮食,路过平原的时候,平原王又赠送了我军十万石粮食,所以现在我军粮食足够支撑大军三月之用。”

    “那就好!”平原王刘硕乃桓帝之弟,当今陛下的皇叔,此人嗜酒,多过失,王府中事多由马贵人打理。

    得闻刘硕嗜酒,苏辰便亲自送上了五原仙酿十坛,本来是为了帮助王烈迁移乡中村民之事,却没想到刘硕尝了美酒之后,大喜过望,区区小事不值一提,得知他前去齐国剿灭黄巾,更是支援了十万石粮食。

    当然,苏辰也知道,陶丘洪说的足够大军三月之用是正常的情况下,若是征战,消耗会更快,而且还要考虑俘虏的口粮,所以最多使用两个月。但即便是如此也足够了。

    周仓陶丘洪下去之后,帅帐之内就只剩下华歆一人,这时他才说道:“主公容禀,管亥经过今日之败,短时间内肯定不会再卷土出来,若属下所料不错,他应该会往东边的北海进军,劫掠粮饷,否则不足以供养大军。”

    “那对我军来说岂不是大大不利?”

    管亥一旦去了北海,不说祸害北海百姓,一旦他得到充足的粮饷,到时候就更不容易剿灭了。

    更何况北海现在也不是没有贼寇,海贼管承时常侵略北海,黄巾张饶也啸聚山林,让郡国百姓苦不堪言,好在北海富庶,国中贤能之士颇多,暂时没有让黄巾泛滥。

    “主公勿忧,属下有三策献给主公!”华歆似乎胸有成竹,显得镇定自若。

    “子鱼快快请讲!”自从有了谋士之后,苏辰觉得很舒心,很多事情都不必他绞尽脑汁去想了,他所做的只需要把握大局,发号施令即可。

    “属下这就详细说来!”华歆直起身子,慢慢说道:“首先,主公今晚当遣一良将趁夜劫营,管亥大军连续攻了一天一夜,今日又被我军杀得大败,想来兵无战心,将无战意,眼下正是人困马乏之时,若是此时前去劫营,定能建功,虽不至于伤及根本,但足以让黄巾魂飞胆丧。”

    “好计,本侯这就下令!”说罢也不带华歆继续说话,当即对着营外喊道:“来人啊!”

    “主公有何吩咐?”进来的正是当值的祝公道。

    “传令张辽将军速来大帐!”

    “诺!”

    少顷,张辽便来到了营帐,苏辰也没废话,直接下令道:“文远,今夜在汉影之中精选三千骑,前去管亥军中劫营,你意下如何?”

    “末将得令!”

    张辽下去之后,华歆接着说道:“其次,主公可派信使前去北海各县送信,让当地县令严防黄巾侵略,并精选士卒,协助我军两面夹击管亥,如此北海便不再有管亥立足之地。”

    “嗯,本侯稍后就派虎卫出发。”这前面两策似乎并没有多高明,这让他有些纳闷,按理说以华歆的头脑应该不止于此才是,于是继续问道:“不知子鱼的第三策是什么?”

    “属下这第三策却不是针对管亥,而是为主公寻才。”说到这里,华歆卖了个关子。

    这就是这些谋士的臭脾气了,苏辰心知肚明,配合地问道:“还请子鱼明言。”

    “主公可知道,北海富庶之地,名士甚多,若是主公能得到这些贤能之士的辅佐,区区管亥,又何足道哉?”

    “这”北海的名士坦白说,他除了知道一个郑玄之外,还真不知道其它人,所以答道:“恕本侯孤陋寡闻,北海之中,本侯只听过康成公之名,至于其余贤才,却是未曾得闻,不知子鱼可否为本侯解惑?”

    “自当如此!”华歆想了想,说道:“这北海之中,除了康成公之外,首推孔文举,其余名士甚多,如管宁,邴原,王脩,孙卲,孙乾等等,皆是有才有识之辈,不满主公,属下和管宁邴原二人颇为相熟,虽有不快,但也愿意帮助主公说服二人。”

    看到苏辰眼中好奇的目光,华歆也没有隐瞒,说起了当初的割席绝交之事。

    原来二人曾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捉而喜,窃见管神色,乃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华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这就是二人割席绝交的故事了,苏辰在后世的时候略有耳闻,被华歆这一提便想起来了,华歆说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也并不觉得自己有错,他认为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乃是很正常的事儿,反而管宁故作清高。

    三人称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而管宁则是龙尾,如此可见三人的才学,说起这二人,华歆口中也是不绝赞美之言。

    至于,王脩,孙卲二人,苏辰没听过,但华歆既然提起,想来这二人也是有些本事儿,前面他举荐的陶丘洪就已经证明了他的眼光,至于孙乾,此人苏辰知道,跟着刘备南征北战的忠臣,电视剧里经常出现。

    王脩在历史上官至大司农郎中令,至于孙卲,更厉害了,此人官至吴国宰相,都是鼎鼎大名之辈。

    北海东边便是东莱郡,说道东莱,他突然想起一个鼎鼎大名的武将,于是问道:“子鱼可听过东莱太史慈之名?”

    “主公也知道太史慈吗?”华歆似乎对此人有所耳闻,当即答道:“太史慈虽年不过弱冠,可已经有东莱第一人之称,昔日北海武士武安国不服太史慈之名,前去邀战,虽然没有人看到二人比试的过程,但自那之后武安国再提起太史慈之名,言辞之中颇多赞誉。”

    竟然这么有名了!

    这倒是出乎他的预料,据他所知,历史上太史慈不过是一寒门啊,怎么得来的这一身武艺?

    除了太史慈之外,华歆还说起了北海国一名少年英杰,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有雏凤之声,苏辰问他此人姓名,他说名叫徐干。

    徐干苏辰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嘛,小时候听过建安七子的名字。

    至于武安国,听华歆说,此人乃是武安君白起的后人,复姓武安名国字霸候,如今在国中担任司马,虽勇武不如太史慈,却也是北海国的名人。

    而那个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北海国相孔融,在何进当上大将军后,杨赐派孔融拿着名片去祝贺何进,因门人未及时通报,孔融就把名片夺回,引罪自责而去。

    河南尹官属认为丢了面子,想要派剑客追杀孔融,有宾客对何进说:“孔文举有盛名,将军如果与他结怨,四方之士就会相随而去了。不如以礼对待他,使天下人都知道将军的胸怀广大。”

    何进同意,于是在受任大将军之后,征辟孔融,举其为高第,迁任侍御史。孔融又因为与上司御史中丞赵舍不和,托病归家。

    虽然蛰居在家,但孔融的名声在北海独一无二,而且此人热情好客,时常在家里摆酒设宴,当真是门下三千客,杯中酒不空,北海名士以孔融为尊。

    建安七子中,北海就占了两人,苏辰都忍不住在想,要是集齐了建安七子,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召唤神龙呢?

    “北海国人杰地灵,贤能之士何其多也!”听完华歆的介绍,苏辰由衷地感慨道。

    这么大一群虾米,怎么这一网撒下去也要捞上几只,否则岂不是白白来了此地一回,甚至他都在心里想,要不要任由管亥为祸北海,祸水东引,而后他再以救世主的身份杀过去,想必会赢得这些虾米们的好感吧。

    不过这个想法也只是想想而已,怎么说他也是“正人君子”,这种事还是干不出来的,尤其是在华歆面前。

    “主公勿忧,属下愿意只身入北海,一面说服这些贤才为主公效力,另一面,则联络北海各级官员,待主公将管亥驱赶到北海边境后,里应外合,合力剿灭这一股黄巾主力,如此算是两全其美了。”

    好一招驱虎之计,虽然不甚高明,却很实用,以齐国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给他提供支持,唯有让黄巾东顾,等北海的官员们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再求到他这儿来,到时候就是他帮忙去剿灭黄巾,而不是求着这些人帮忙了,同样的事情换了个方法,带来的结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

    “子鱼有心了!”随即他把祝公道叫进来,吩咐道:“公道,你领一队人马为军师的护卫,协助军师前往北海,记住,无论何时,都一定要保证军师的安全,明白吗?”

    “属下遵命!”

    “主公不可!”听到苏辰的吩咐,华歆拒绝道:“属下一人足矣,祝统领要护卫主公安全,岂可轻离?”

    “子鱼勿要担心,本侯有大军在侧,安全不用担心,倒是军师你只身在外,若没有公道护卫,本侯心中不安,所以此事你就不要推辞了。”

    “这”华歆要说不感动是假的,他虽然是文修,可战斗力嘛,也比普通士兵好不了多少,几个山贼还可以应付,要是遇到大股黄巾,那就抓瞎了。

    “如此多谢主公,请主公放心,属下一定不辱使命!”

    “那本侯就准备好庆功酒,静待军师归来!”

    华歆带着他的使命,暗中前往北海,而苏辰则开始频繁出兵袭扰管亥,目的就是要把他赶到东边去。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5章 朱虚破() 
北海国,鲁县,孔府。

    孔府今日有一场宴会,赴会的多是北海国的名士佳人,身为孔子之后,府中的主人孔融在鲁县几乎是王一般的存在,哪怕是北海国国君康王也要对他礼让三分,这便是孔子嫡传的地位。

    孔融最喜欢结交名士,府中常年有自诩风流之士混吃混喝,而孔融却以此为乐,号称门下三千客,杯中酒不空。就连历史上刘备也惊呼“孔文举也知道刘备么”。

    众人欢聚在此,除了吟诗弄文,谈古论今之外,主要也是在议论国事,当今天下最大的国事莫过于“黄巾”二字了。

    就在众人其乐融融的时候,一个仆人忽然来到孔融身边,轻声耳语道:“老爷,有一个自称平原华歆的人在府外求见。”

    “哦?”孔融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原来是平原华子鱼啊,快请!”

    少顷,华歆就在仆人的引领下来到了宴会厅,他这一进来,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了他身上,华歆微微抬头,果然在人群中看到不少相熟的面孔,只是有一人,见了华歆之后,立即别过脸去。

    “华歆拜见孔先生,冒昧来访,诸多打扰!”

    “子鱼来得正是时候。”孔融笑着说道:“子鱼,快请坐下,适才我等正在议论黄巾之事,子鱼大才,不妨也来畅所欲言。”

    “不敢,不敢!”华歆的座位乃是后添加的,所以在最末,坐下之后,他才仔细打量这一群人,一瞧之下,还真看到不少熟人,比如管宁,邴原,王脩,其余人虽然不甚熟悉,他也能猜出一二,尤其是那个孔武有力的武士模样打扮的人,想来就是武安国了。

    待华歆坐下后,孔融接着之前的话头说道:“诸位,而今董仲颖在广宗与张角对峙,迟迟不能建功,皇甫义真又被波才困在了颍川,朝廷钦点的三路剿贼大军,也只有北中郎将稍有建树,上古郡一战,苏破虏阵斩黄巾渠帅程远志邓茂,涿县一战,又灭了裴元绍十万大军,如今正往青州赶来,相信只要此人一到,青州黄巾之围就解了。”

    “文举兄所言甚是,那苏破虏虽不到而立之年,可数年来,征战鲜卑,一战攻破王庭,可谓是战功赫赫,让我等心生羡慕,只有他一来,这纵横青州的管亥想必不过是其嘴边的肥肉而已。”孔融话音一落,立马就有人附和道。

    可是,也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个素未谋面的苏破虏信服,偏偏武安国就是其中一位:“诸位,你们莫要太推崇此人了,苏破虏纵然厉害,可手下兵不过数万,而那管亥手下雄兵百万,若不是无暇东顾,咱们北海国早就苦不堪言了,要想灭了管亥,还得朝廷派大军前来才行,否则,一个苏破虏还不一定是管亥的对手呢。”

    “这”武安国的话也很有市场,毕竟谁一听到百万雄兵,都忍不住打了一个冷战,尤其是那些胆小的文人,差点没屎尿给吓出来。

    “那咱们不是没办法了?难不成只能任由这个管亥视我青州官军如无物?”

    “百万雄兵在侧,谁能胜之?”

    “我青州从此多事矣!”

    原本一副激昂壮阔的局面瞬间变得死气沉沉,甚至有人都在想,是不是应该北去避乱,北海与辽东不过个了一道海,辽东那里虽然苦寒,却没听说有什么黄巾为祸,想来黄巾都看不上这里,所以才保持了一地安宁。

    “那也未必!”突然,又一人语出狂言,众人回头一看,却是孙卲,只听他说道:“诸位,尔等大可不必如此忧心,黄巾犹如群蚁,朝廷宛如巨熊,群蚁虽然恐怖,但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